解读寓言故事
篇一:智愚篇·杞人忧天
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有一个杞国人,总是担心有一天会突然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安身。他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饭不香,睡觉不宁。 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得知他的忧虑之后,担心这样下去会损害他的健康,于是特意去*他说:“天,不过是一些积聚的气体而已。而气体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你抬腿弯腰,说话呼吸,都是在天际间活动,为什么你还要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杞国人听了,仍然心有余悸地问:“如果天是一些积聚的气体,那么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不会掉下来呢?” *他的朋友继续解释:“太阳、月亮、星星,也都只是一些会发光的气团,即使掉下来了,也不会伤人的。” 可是杞国人的忧虑还没有完,他接着问:“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该怎么办?” 他的朋友又说:“地,不过是些堆积的石块而已,它填塞在东南西北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石块。比如,你站着踩着,都是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要担心它会陷下去呢?” 杞国人听了朋友的这一番*之后,终于放下心来,十分高兴。他的朋友也为他不再因无端的忧愁而伤身体,感到了欣慰。 其时,有位楚国的思想家名叫长卢子的,在听说了杞国人和朋友的对话之后,不以为然,他笑着评论道:“那些彩虹呀,云雾呀,风雨呀,一年四季的变化呀,所有这些积聚的气体共同构成了天;而那些山岳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所有这些堆积物共同构成了地。既然你知道天就是积气,地就是积块,你怎么能断定天与地不会发生变化呢?依我看,所谓天地,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付小小物体,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最大的一种,其本身并未终结,难以穷尽;因此人们对这件事也很难想像,不易认识,这都是很自然的。杞国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这确实有点想得太远;然而他的朋友却说天塌地陷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不对。天与地不可能不坏,而且终究是要坏的,有朝一日它真的要坏了,人们又怎么能不担心呢?” 对于这场争论,战国时的郑人列御寇也有说法。他认为:“说天与地会坏,是荒谬的;说天与地不会坏,也是荒谬的。天地到底会不会坏,我们目前尚不知道。不过,说天地会坏是一种见解,说天地不会坏也是一种见解。这就好像活人不知道死者的滋味,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来不晓得过去,过去也不能预测未来。既然如此,天地究竟会不会坏,我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毫无疑问,如果用今天的科学常识来看待天和地,我们完全可以断言,那个杞国人和他的朋友,以及古代思想家长卢子和列御寇的观点都有偏颇。但这则故事仍然说明:对于一个时代所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人们不应该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还是要豁达些好。
篇二:杨布打狗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有一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天下雨了,他把白色衣服**,穿着一套黑色的衣服回家来。他家的狗认不出杨布,就迎上去汪汪地对着他大叫。杨布非常恼火, 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 杨朱看见了,说:"你快不要打狗了,你自己也会是这个样子的。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白的,回来的时候变成黑的了,那你能够不奇怪吗?" 寓意: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脑子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外地,换位思考。
篇三:狼来了
“狼来了”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你随便从幼儿园拉出一个小孩来,他都能说出一个故事的大概。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个故事,大人们经常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小孩子不能撒谎。我长大了,又用这个故事来告诫我的孩子:做人要诚实。历史就这么一遍遍地重复讲述这个故事,一次次强调不诚信的:危险性。应该说,我们在一代代的教育过程中选择这个故事更多看重的是这个故事所承载的道德寓义,然而,很少有人去想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狼来了”的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心理渴求和教育契机?
篇四:
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问乌鸦:“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跳向兔子,一口把它给吃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你必须坐得非常非常高。
篇五:
火鸡对公牛叹气说:“我非常想到那颗树顶上去,但是我没有那份力气。”“你为什么不吃点我的粪便呢?”公牛答道,“那里面充满了营养。”火鸡吃了一团牛粪,居然飞到树的第一个分叉处;第二天,吃了更多牛粪以后,火鸡到达了第二个分叉处;两个星期后,火鸡非常骄傲地站在了树顶。不幸的是,没有多久,火鸡就被猎人盯上了,猎人非常利索地将它射了下来。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狗屎运也许能使你抵达顶峰,但它不能使你永远呆在那儿。
拓展阅读
1、沟通的寓言故事
一个小公主病了,她娇憨地告诉国王,如果她能拥有月亮,病就会好。国王立刻召集全国的聪明智士,要他们想办法拿月亮。
大臣说:“它远在三万五千里外,比公主的房间还大,而且是由融化的铜所做成的。”
魔法师说:“它有十五万里远,用绿奶酪做的,而且整整是皇宫的两倍大。”
数学家说:“月亮远在三万里外,又圆又平像个钱币,有半个王国大,还被黏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
国王又烦又气,只好叫宫廷小丑来弹琴给他解闷。小丑问明一切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如果这些有学问的人说的都对,那么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个人想的一样大一样远。所以当务之急便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中的月亮到底有多大多远。于是,小丑到公主房里探望公主,并顺口问公主,“月亮有多大?”“大概比我拇指的指甲小一点吧!”因为我只要把拇指的指甲对着月亮就可以把它遮住了。”公主说。
“那么有多远呢?”“不会比窗外的那棵树高!因为有时候它会卡在树梢。”“用什么做的呢?”“当然是金子!”公主斩钉截铁地回答。
比拇指指甲还要小,比树还要矮,用金子做的月亮当然容易拿啦!小丑立刻找金匠打了个小月亮穿上金链子,给公主当项链,公主好高兴,第二天病就好了。
人们较少关注客户的真实需求,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如果不论多么努力,效果总是不好。而沟通才是掌握客户的心理的最好办法。
另外,选择好沟通的.内容也十分重要,沟通内容选择好了,才能直入主题,简洁高效。
2、短寓言故事及启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启示: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3、沟通的寓言故事
小羊请小狗吃饭,他准备了一桌鲜嫩的青草,结果,小狗勉强吃了两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过了几天,小狗请小羊吃饭,小狗想:我不能像小羊那样小气,我一定要用最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它。于是小狗准备了一桌上好的排骨,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
换位!小羊是食草动物,小狗是食肉动物,小狗怎会喜欢吃草,小羊怎会吃肉,有点可乐可笑的寓言,但的确这类可笑可乐的事情就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好心办坏事我想也就和这种错误类似吧。这几年,好像一直有一个换位思考的话题,记得春节晚会上郭东临有个小品叫,现在好多职业和职业试着换角色,去体会各层职业的差距,说句俗话就是,不换不知道,一换吓一跳,好多人都肯定了这个态度,肯定了这个想法,的确,现在这个社会,不是我行我素的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发展,自己更要发展,一个很传统的故事,就是推销*,就把自己的业务背得滚瓜烂熟去向客户解释你的工作性质,我想早已不是推销的手段了吧,那样的话十有八九被拒之门外,说句难听的话,我凭什么买你的*,这里的“什么”我要加点内容进去,去填充它,结果往往又不一样,了解客户的爱好,了解客户的心理,了解客户的性格都是推销员的必备课,有经理十分钟爱中国象棋,推销员,钻研数月,在和经理谈生意的时候,谈得不是*,是象棋,这就叫投其所好,最后,很顺利地做了大买卖,现在,它也是公司的黄金推销员,爱好往往是两个人最容易相处随之友好关系发展的产物,这就是换位思考,想得不是自己,是他人,这样的例子好多好多。
总之,换位思考问题,在困窘的情况下,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或许就能出现生机,比等着灭亡要强好多,大量事实证明懂得换位思考的人,风险系数降低,成功系数非常高,学会做个换位的人,那才是强者!
4、沟通的寓言故事
传说中,人类的祖先是最初讲的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建造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
因为大家语言相通,沟通畅捷,能够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的非常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一看,又惊又怒,因为*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们这样统一强大,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高效地进行沟通,就能建立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
于是,*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人们各自讲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最终导致沟通不畅。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导致沟通不畅而停止,人类的巨大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沟通的力量无比巨大,如果我们想要干成一件大事,必须懂得沟通,善于沟通。沟通成事则成,沟通败事则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