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 2025-08-26 11:13:28

课文《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谈)

小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板书课题),传说中,关于这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二、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1、交流收获:

(1)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那么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若学生答上一个问题时已说出,这里就灵活处理)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

2、质疑问难: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或是想进一步探究的内容?(根据学生问题的多少确定是直接交流还是小组讨论再交流)

3、梳理问题:确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并相机板书。

4、交流并明确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问题你都用什么方法解决呢?(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总结归纳出这节课将要运用的学习方法)

三、自主探究,读书感悟

(目标: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想象、交流等的阅读实践过程中,理解曲子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并从中受到*)

(一)了解弹奏月光曲之前的情境

(目标:了解曲子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遇到知音后的激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1、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书体会,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

我们知道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了两首曲子,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前8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他为什么要弹第一首曲子?又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然后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试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生自由读书,边读边体会。

3、师凭借问题引导学生谈体会,从中获得情感熏陶: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4、全班交流

5、贝多芬怀着同情的心情给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那他为什么弹完一曲还要弹第二首曲子呢?你又从中体会到什么?

6、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灵活引导,可用交流引导体会,也可引导朗读盲姑娘的话体会等,使学生体会到贝多芬遇到知音时的激动)

7、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8、感情朗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

小结:通过刚才读书交流我们体会到,刚开始贝多芬是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来弹一首曲子给他们听的,可是接着他发现盲姑娘不仅非常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音乐,他感到非常高兴、激动,于是产生了激情,要再弹奏一首。

(二)透过穷兄妹俩的联想,想象月光曲的内容,体会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1、师:当穷兄妹俩听到这首曲子后,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兄妹俩听着曲子产生的联想和想象的句子)

2、他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3、同学都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试一试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生再读书想象)(目的是凭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了解乐曲内容,为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奠定基础)

4、交流,读了这些句子,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5、穷兄妹俩听着这首曲子看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那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亲耳听一听?

6、播放音乐,教师感情朗读描写穷兄妹俩联想的句子,要尽可能使课文语言与音乐的旋律协调

7、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试一试透过乐曲和穷兄妹俩的联想,你能体会到贝多芬怎样的感情?(继续播放音乐,学生读书)(目的:着重凭借语言文字,其次是音乐的烘托,体会到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8、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

9、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音乐的旋律,读出穷兄妹俩的惊喜,读出贝多芬感情的变化,(齐读第九自然段)。(目的: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情感达到**)

10、师引导齐读最后一段:穷兄妹俩被这美妙的音乐陶醉了,而贝多芬更是万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由此成就了这首世界名曲《月光曲》。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顾全文,加深认识

1、朗读全文,再次质疑

这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一首曲子,里面不仅表现了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更体现了他的这种对盲兄妹对贫苦人民的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有感情地读一读全文,再来体会一下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过程。同时,看一看还有没有新的问题。

2、师: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拓展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贝多芬这位闻名世界的音乐家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你喜欢的其他曲子听一听,边听边像刚才这样展开自己的想象,然后把你想到的景象写下来,大家共同交流。也可以继续查找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将这位音乐家的故事记下来,再次感受世界著名音乐家的高尚品格和音乐才能。

拓展阅读

1、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与反思 人标版

吴忠高级中师 王正有

分析:改实验区材高中语容量加大,尤其是部分加大了比重,出自高中语选修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中的散之部《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内容丰富,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如何在有限的时内完成任务,是一个值得语师思考的问题。加上生对的兴趣,阅读的能力、基础,生层次等,完成这个任务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前预习,归纳预习中的问题在堂上共同解决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北宋画家与可,曾以筼筜谷仰斜之竹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本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庄谐相衬,情深意切,体现了作者理自然、姿态横生特点之。 ●赏析重点:、熟读,疏通意,感受美的语言特点。 、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厚情意。 、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时间:两时,(根据堂进展自然分为两时,这里不做明确规定)

:第一步 首先检查预习情况,然后让同们把自己预习中的问题写在纸条上由小组长收起来,每组选四个代表,把本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取掉重复性问题(看哪个组效率高,速度快,其他同默读)。

第二步 把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再次进行归纳,在黑上把问题归为两大类:一类属词句疏通问题,一类属分析问题(包括写作特点)。 第三步 归纳解决问题 一、词句疏通问题: (一)预问题

、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遗:è赠送) 、以为口实 (口实:话柄) 、投诸地而骂 (诸 之于,兼词)

、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 (与 许可,同意)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译略)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

:与可很厌烦,把丝绢抛在地上骂道为:“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 、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我认为其中包含着深邃的道理,难道不是吗? 、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译:(人们)平时觉得自己很明白,但事到临头却突然变得糊涂起来,难道只是画竹是如此吗?

(二)三位同用现代汉语复述三段,解决意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习讨论,老师引导等方式解决问题。) 二、分析(用提问的方式): 、本以叙事为主还是以抒情为主? (生分小组讨论,老师**。)

明确:本侧重于阐发“胸有成竹”、“心手相应”的创作思想,追述与与可的深厚友谊,以抒

情为主,兼叙事说理。) 、本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体是杂,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章。 、章主旨是什么? (生分组讨论)

明确:章的主旨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挚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通过日常趣事来表现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流露了苏轼对与可的深切怀念。 、中记叙了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分组讨)

明确:记叙了与可的三件事情,一是把求画者之缣素扔地并说拿去做袜;二是写两人以*十匹绢和万尺长竹开玩笑,并忆“筼筜谷偃竹图”之由来;三是追述在洋州时苏以“筼筜谷”诗引得喷饭满案。说明了他的高尚风雅,请苏轼代画,说明了他是一个憨然坦率的人,赠诗从侧面说明了他*清廉、不贪图奢侈享乐的品格。) 三、写作特点赏析

、运用典故是本的写作特色之一

生看下注解,弄清典故具体讲的是什么内容,归纳有哪些典故?明确:庖丁解牛 轮扁斫轮 “渭川千亩竹” )

章在写法上纵横恣肆,却理自然。

(不拘泥于时间顺序,信笔写来,形散神不散,章分三段,从阐述绘画主张,到忆二人交情,到说明写作缘由,始终以画竹及二人情意为中心点。) 、章表达方式自由、灵活、语言凝练、生动。

虽具悼念性质,却不陷于哀情,有意叙二人交往、调笑趣事,如“袜材”“喷饭满案”等,语言明快、活泼、幽默。) 四、反思

通过预习、找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同们在堂上热烈地进行交流讨论,试图找到最正确答案的动机极大的调动了生的积极性。在生们的认真思考和主动交流下,问题迎刃而解。同们在一节的时间解决了大量的问题,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以极大的热情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中,体会到了一种收获的喜悦和习的乐趣。不一定要追求完美的过程,要完成预定的任务。重在生方法,调动习积极性,生只有主动去习,爱习,这才是一堂好。对于高中生来说,老师往往觉得生大了,不善发言,不如多讲讲,其实高中生要真正调动起来,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视野都要宽的多,这也是新程标准的要求,老师要放开手脚,堂必然会活起来,生动起来,生的收益也最大。从案例中看似堂容量不大,其实生的大量活动不能一一记录,无写法,同一个问题每位师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面对着习,你就要有毅力。因为你就如身在干旱的沙漠之中,没有水也没有食物,你有的就仅仅是最后的那一点力气和时时蒸发着的那一点微少的汗水,你在这种地境里,不可以倒下,要坚强,要努力走出这个荒芜的沙漠,找回生存的希望,仅此无他。在习的赛跑线上,你就应该有着这不懈的精神,累了,渴了,你仍要坚持下去,因为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的作业进步很大,继续加油!你会更出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希望你一生平安,幸福,像燕雀般起步,像大雁般云游,早日像鹰一样翱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就是如此痛快,它能放松人的心灵,但必须是在热爱的基础上。瞧!习就能带来如此奇妙的享受! 习总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而成的,就像砌砖,总要结结实实。踏踏实实的吧!加油!成功属于努力的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人天天都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到的是发现昨日到的是错的。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更不缺少语,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

2、《小小的船》的

《语程标准》指出:小应立足于促进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低年级,我认为语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生对语的兴趣,扎实语言字的训练。

《小小的船》是一首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中写了一个孩子把新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本时间安排为两时,第一时主要进行生字

第二时的目标定为以下几方面:

1、认知目标:理解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生的想象能力,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3、情感目标:培养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的重难点在于培养生有感情朗读,为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下面谈谈我的思路

一、创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师通过图画、音乐和语言描述,再现材的情挠,就会给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生带动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因而,我创了如下情境:出示蓝天图,让生边唱“一闪一闪亮晶晶”,边贴星星。

1、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多美啊!还缺了什么?(通过说话,弄清星星与亮的关系)

2、(贴上亮)弯弯的亮像什么?你觉得这弯弯的儿还像什么(想象练说)这么美的空,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弹唱歌《小小的船》)

3、画美,歌更美!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等完了,我们也来唱一唱,好吗?(出示题)

通过有目的地引导生唱一唱,动手贴一贴,说一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参与习的热情:通过昕歌的演唱,看着画面再次感受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习的欲望。

二、以趣为径,再创佳境,在读、想、说中感受美

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如何在激趣之后,让这个“趣”字贯穿下去,扎实说话、培养想象力与朗读训练呢?我作了如下

1、创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悟

师讲述:蓝天上有星星,有亮。这弯弯的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放音乐)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亮上。

生睁开眼睛,(师出示星空图)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 )。引导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球等。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练。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的干什么?

2、朗读训练。一年级生的朗读往往需要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师的范读,

即范读指导。接着进行引读激情。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师采用逻辑引读。

(1)弯弯的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再进入一个小**。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上蓝天。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此时师可以趁热打铁,让生进行即兴演读。

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情景,从而增强对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演读使生通过理解字符号,借助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上我采用了:a。自由演读b。个别演读c。全体演读

三、想象作画,趣中求新

读与背并非语的终止,生要会迁移、运用。生在说一说、读一读时融入了情境,如何将生此时的激情再次升华呢?

1、组织生表演唱《小小的船队》

2、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小组交流)

3、创作想象画。

音乐渲染气氛,使生进入太空,幻想着邀游蓝天的情景,联系诗歌内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太空美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新!我想,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是获得知识的进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

我们在中要能够激发习的兴趣,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的训练以“趣”字贯穿,生的创新火花将在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3、珍珠鸟

1、引导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培养生独立阅读和合作、探究的习方式;

3、了解章中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培养生自的能力,提高对的感知、感悟能力。

1、师准备好一些制作好的幻灯片。

2、布置生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3、熟读,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4、准备好值得探究的问题。

时安排:

一、创情境,导入 新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化传统,诚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题。什么是诚信呢?就是互相忠诚、互相信赖。其实不单是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它,就是与动物交往也需要如此。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情趣。尤其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不信吗,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散《珍珠鸟》。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巢chao 蔓 man 驳bo 瞅瞅chou 雏儿chu`r 啄zhuo 呷呷xia

睑jian 眸mou

2、用一句话,概括章内容

(我与珍珠鸟一家三口由相识、熟悉到亲近的过程)

三、精读理解,小组合作讨论

1、 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a) 划出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从这些举动中,你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找出在“我”的举动下鸟儿的反应。

▲我为鸟儿做的事:1)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2)

按时添食加水;

3) 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我的举动的语

句与鸟的反应 :

a、挂在窗前,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格外轻松自在

b、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c、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有一个更小的脑袋探出来

d、我不管它-------打开窗子,决不飞出去 e、我不去伤害它、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蹦到杯子上喝茶,绕者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f、我不动声色地写,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啄颤动的笔尖,啄我的手指

g、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h、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嘴

▲▲从这些举动中可以看出我:有爱心、耐心、感情细腻,总之是个爱鸟的人

▲▲鸟的反应看出: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2、“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生分组赏读章,思考:

1、章开头为何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由于我对鸟儿的爱护、尊重,鸟儿才会有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任我这样的变化过程。这为下做了铺垫,前后形成对比也突出了本的中心。)

2、章的结尾有何深刻含义?(联系现实)

(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也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3、既然人与动物尚能如此,那我们人与人要创造这种境界应该如何?(联系生活的)

(要点:彼此尊重 真诚相待 相互信赖)

五、总结

生活中有很多破坏自然生态,*我们的动物朋友的行为,面对着这些残忍罪恶的人和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那我们自己又应该怎么来保护我们的朋友和环境呢?

4、《记金华的双龙洞》语

探究习内容:

版小第八册第十九《记金华的双龙洞》第5~8自然段。

探究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分清章主次。

2、智能目标:通过合作习,创作情景,主动探索等习活动,培养生对的理解、概括和探究能力。

3、情意目标:培养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体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

探究习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分清章主次。

2、难点: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

探究具:

前搜集到有关图片和预习资料。

探究习过程:

一、探究习的准备:

师:同们,在上一节,你们通过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双龙洞在浙江金华。

生2:我知道了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从金华出发来到罗甸,然后上山进入洞口,到达外洞,经过孔隙进入内洞,最后出洞。

生3:我知道作者介绍了路上、洞口、外洞、内洞的景物。

生4:我知道沿路上山看到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还听到溪流声,风十分美丽。

生5:我还知道洞口很大。

师:同们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已了解、掌握过的内容,下面我们继续探究第5至第8自然段的内容。(播放录音)让生提出探究问题。

师:同们,听第5至第8自然段的内容,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外洞、孔隙、内洞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生2:我想知道作者是怎样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进洞时作者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3:我想知道哪一处景点写得比较具体?

生4:我想知道通过孔隙的小船是怎样的?

生5:我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坐船进洞的?

生6:我想知道怎样以导游的身份用解说词把这些景点介绍给游客。

生7:我想知道石笋和石钟乳是什么样子的?

师:同们的`问题提得很好,都能抓住重点来提问,下面请大家再细读第5至第8自然段,围绕大家所提的问题进行探究习。

二、探究习展开:

探究问题一(让生读第5自然段)

1、提出问题:外洞、孔隙有什么特点?小船是怎样小的?作者是怎样坐在船里的?当时感受是怎样的?小船是怎样通过孔隙的呢?

2、生自主探索,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3、探究结果展示:

生1:外洞很大。孔隙低矮、窄小,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生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生3:我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臂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才说一声“行了”。

生4:小船是这样通过孔隙的: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生5:进洞时作者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向他挤压过来,还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生6:经过孔隙时心里既好奇又紧张。

4、做演示:拿出纸制的低矮窄小的孔隙、小船,演示进洞过程,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

5、让两个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

探究问题二(让生读第6自然段)

1、提出问题:内洞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石笋和石钟乳是什么样子?

2、生自主习,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适当时候展示石钟乳和石笋图片)

3、探究结果展示:

生1:内洞一团漆黑,非常宽广。

生2:在洞顶有双龙,洞内还有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非常美丽神奇。

生3:内洞的特点是黑、美、奇。

生4:我觉得有的石笋像一座塔,有的石钟乳像一个蘑菇。

……

探究问题三习第7、8自然段)

1、提出问题:为什么进洞写得详细,出洞只用一句话交代?

2、小组读讨论

3、探究结果展示:

生:出洞的方法和进洞的方法是一样的,如果把出洞经过写出来,章就显得重复累赘了。

师:对,我们写章一定要详略分明,不能重复、罗嗦。

探究问题四(总结全,理清章主次)

1、提出问题:作者浏览了好几处景点,你觉得哪一处写得比较具体,为什么?怎样以导游身份用解说词介绍双龙洞的一处景物,

2、生小组合作习,研讨交流。

3、探究结果展示:

生1:我觉得外洞、孔隙、内洞三处景点写得较具体。

生2:因为这三处景点特别美,所以作者把它写得很具体。

生3:因为这三处才是旅游者要游双龙洞的目的,所以写得较具体。

生4:我认为外洞很美,我要介绍给游客们。游客们,我们现在站的位置是双龙洞的洞口。瞧,它多宽呀,像个大桥洞,据说,在这聚集一千或八百个人开会,也不会觉得拥挤。站在这儿外看,风景更是迷人。你们看,这座山多高啊,山上树林茂盛,整座山气势雄伟。

……

师小结:是啊!正是因为内洞、孔隙、外洞三处特别美,因此写得很具体,这样也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对双龙洞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要习作者这种抓住主要内容具体描写的方法,使章做到有详有略。同们回去根据解说词向家人、朋友介绍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

三、探究习评价:

师:通过这节的探究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懂得了写章要做到详略得当才是一篇好章。

生2:我懂得了怎样用解说词介绍景点,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出色的导游,把我们祖国的美丽景物介绍给大家听。

生3:我懂得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生4:了这篇章,我懂得了游记要按游览顺序写清楚。

生5:我会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介绍景点。

生6:通过自己做实验,更有趣,理解更透彻。

生7:我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习互相交流,感到得更生动,记得更牢固,兴趣更浓厚。

……

师小结:这节探究得很认真,做得很仔细,想得很开阔,较好地完成了探究习任务。希望大家在今后探究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5、语《积累·运用五》

一、 背诵外选诗《望洞庭》。

二、 阅读练习。

三、 看图作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时间: 四

第一

一、 回忆诗歌,背诵。

1、 师点诗,全班背诵。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评选最的诗歌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菩萨蛮》。

1、 听师背诵,生开始自由想象。

2、 生齐读。

3、 师讲述辛弃疾及相关的故事。

4、 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5、 检查。

三、 后背诵有关长江的诗歌。

第二

一、 师生以死亡为话题讨论人生的价值。

1、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伟大的科家?

2、 科家为什么伟大?除了他们对社会的科研究,还有什么?

3、 科家的死亡。

二、 阅读短《巴甫洛夫很忙》。

1、 生自由阅读。划出全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 说说为巴甫洛夫很忙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宝

3、 为什么巴甫洛夫到死都在忙?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4、 生自由讨论人生的价值。

第三

一、 介绍自己的.童年,童年的滋味。

二、 读题明确作要求。

三、 分析题意。

1、 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 析题。从主到次依次说出题目要求。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

3、 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 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 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 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师**。

六、 讲评作

第四

讲评作。从感情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9590.html

热门阅读

  1. 经典的诗句精选
  2. 湘教版《小溪拍照》优秀教学设计
  3. 简单温馨生日祝福语短信
  4. 2016年圣诞节贺卡上的祝福语
  5. 《开学第一课》初中观后感600字
  6. 李商隐《谒山》全诗的意思
  7. 泰然处之的造句
  8. 那时少年不知愁情感美文
  9. 《影响的焦虑》读后感1200字范文
  10. 某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11. 难忘的植树节七年级作文450字
  12. 中小学生守则心得体会
  13. 优美的爱情唯美句子
  14. 关于三字经的手抄报
  15. 学前班拼音dtnl教案
  16. 有一种爱未开口已泣不成声情感美文
  17. 售后服务的工作总结400字
  18. 特殊岗位的聘任合同模板
  19. 2016公司新年祝福语大全
  20. 精选15首端午节诗歌
  21.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22. 余光中的恶搞励志人物故事
  23. 辞旧迎新的的诗句
  24. 挤地铁的女孩杂文随笔
  25. 路上的南瓜 童话故事
  26. 李白桂花的诗句有哪些
  27. 《相遇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28. 津天九中青春校园的广播稿
  29. 关于青春的1500字作文
  30. 成功人生励志句子摘抄
  31. 教师节短信祝福语集锦
  32. 201年三八节祝福语集锦
  33. 描写风景优美的句子有哪些
  34. 富兰克林与曾国藩美文
  35. 红桥游记文言文
  36. 给长辈的羊年除夕暖心祝福语句
  37. 幽默搞笑五四青年节祝福语
  38. 白客的读后感
  39. 《新教育》读书心得范文1400字
  40. 最优美经典的爱情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