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有奖竞赛与学习效果关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课堂有奖竞赛与学习效果关系的实践和观察,发现激励对学习积极性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在教学中要适度运用课堂有奖竞赛方式,但是课堂有奖竞赛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有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本文着重探讨了课堂有奖竞赛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竞争是一切生物得以繁衍、发展的推动力,也是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原动力,竞争在自然界和社会界无处不在,人们时时刻刻都处在有形的和无形的竞争之中。竞赛是人类社会模拟自然竞争的一种形式,而学习竞赛更是为了为学习营造一种相互砥砺、不断提高的一种氛围。本人曾有意识地将学校组织的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关于这一点,在拙文《论竞赛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中(《大众科学》2008年5月)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在上述将竞赛活动与教学结合的实践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又考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出发点是引进竞争,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时,我所教的三年级的主要教学特征有三点:(1)人数较多,多达33人;(2)教材深度较难,学生自己难以预习;(3)在三年级上学期,同学们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12月初举行的国际日语水平一级考试上,对预习和复习不太重视。在课堂中,他们关注的主要是与考级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以及和部分学生的交流获得的信息,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进了教学竞赛的方式。
一、课前的“新闻报道”竞赛
课前3—5分钟的日语“新闻报道”要求学生事先能调查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或直接下载日语网站上的信息,或自己翻译成日语,然后再变成口头表达的语言,在讲台前发表。虽然它需要花费学生一定的时间,但它能锻炼学生的综合日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力和思辩能力。但是在水平考试之前,大多数同学显然没有过多的热情去完成它。结果,这项意义深远的活动似乎变成了我和极少数同学的专利。大多数同学更习惯当一名听众和学习者。到后来,我也渐渐地失去了报道的乐趣。
这时,我想到了奖励的办法。第一天,我没有进行报道,同学们对此也没有感到惊讶。我请同学们毛遂自荐上讲台报道。在一阵等待之后,有人上台了。结果,不论他的报道如何,作为上讲台报道的第一人,他得到了我事先准备好的小奖品——一支水芯笔,我把它命名为“踊跃发言奖”。结果,同学们兴奋了,课堂沸腾了。3分钟报道之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同学们进入教材内容的学习。
后面几天,凡是踊跃上台的第一报道人,都得到了我的小奖励。这种竞赛和奖励,其最大的作用是较大地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尤其是对下午的课堂有很大的兴奋刺激作用。
二、课堂中的“积极应答”竞赛
一般地,一次课有90—100分钟,课堂良好氛围的维持仅仅依靠3分钟的课前报道远远是不够的。要自始至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必须不断地进行采取各种积极的刺激。因此,在课堂中,对于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积极做出“应答”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奖励。值得指出的是,我所采取的奖励不是事先约定的答对哪一道题就有奖励,而大多是随机性的,看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说,某一位几乎从不在课堂中发言的同学,如果哪一天他举手发言了,那么我就奖励他实现了“零发言”的突破;当同学们的思绪还停留在某一点上没有回到课本时,我的有奖竞赛可能就开始了。这时,谁的注意力能迅速回到教材中,或者是教师的讲义中,那么他就可以拿下一个小奖。总之,奖励的项目是随机的,得奖者也不限于一般竞赛中实力最强者,而是人人几乎都有机会获得。
这种课堂中的竞赛与奖励,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剂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这种竞赛加奖励的教学方式实行2个月后,我和同学们都感到了一种尴尬,课堂气氛似乎又在逐步回到以前的状态,为此我感到困惑不已。到底还要不要再实施下去?我决定在班上33人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在“其它补充意见”一栏中,有3位同学阐述了相似的意见:在一段时间后这种课堂竞赛与奖励也变得单调和无力了。教学效果的根本改进主要在于教师的灵机应变的教学方式和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同学们的意见,我对这次实施的课堂竞赛教学方式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得出今后教学中值得重视的经验,具体结论是:
第一,奖励机制与教学目的之关系不十分明确;
第二,奖励因过于频繁而逐步失去吸引力和推动力在所难免;
第三,*奖品行为本身也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一定限制;
第四,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业务水平。
恰逢我在进行自我反省之际,我有幸参加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举办的为期2个月的中国大学教师日语教学法研修班。通过这次短期研修,我对于上述教学实践中如何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后期为何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有了初步的理解。原因在于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较为特殊和复杂的过程,其教学法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环节的综合利用。例如,就“读解”来说,它包括“Bottom-Up”、“Up-Down”和“相互交流”的三种模式,不管哪种模式,都需要事先调动学习者对于“读解”某文章的潜在知识和信息。并且,上述三种模式中无论哪一种,在具体教学中都应该体现对于学习者各种不同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
当然,这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的奖励完全不适用,而是强调不能单一、单调地使用。如何在新的教学法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将课堂竞赛与奖励渗透到教学中,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是我下一步的研究课题。
拓展阅读
1、有关学生的实习报告模板汇总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入帐时间的问题。现金支票以及付款行为本行的转帐支票(如与储蓄所的内部往来,收付双方都是本行开户单位的)都是要直接入帐的。而对于收款人、出票人不在同一家行开户的情况下,如一些委托收款等的转帐支票,经过票据交换后才能入帐,由于县级支行未在当地人民银行开户,在会计账上就反映在“存放系统内款项”科目,而与央行直接接触的省级分行才使用“存放*银行款项”科目。
而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中比较了解的是后者。还有一些科目如“内部往来”,指会计部与储蓄部的资金划拨,如代企业发工资;“存放系统内款项”,指有隶属关系的下级行存放于上级行的清算备付金、调拨资金、存款准备金等。而我们熟知的是“存放*银行款项”,则是与*银行直接往来的省级分行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一些数额比较大的款项的支取(一般是大于或等于5万元)要登记大额款项登记表,并且该笔款项的支票也要由会计主管签字后,方可支取。
“一天之际在于晨”,会计部门也是如此。负责记帐的会计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对昨天的帐务进行核对,如打印工前准备,科目日结单,日总帐表,对昨日发生的所有业务的记帐凭证进行平衡检查等,一一对应。然后才开始一天的日常业务,主要有支票,电汇等。在中午之前,有票据交换提入,根据交换轧差单编制特种转帐借、贷方凭证等,检查是否有退票。下午,将其他工作人员上门收款提入的支票进行审核,加盖“收妥抵用”章,交予复核员录入计算机交换系统。在本日业务结束后,进行日终处理,打印本日发生业务的所有相关凭证,对帐;打印“流水轧差”,检查今日的帐务的借贷方是否平衡。最后,轧帐。这些打印的凭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装订起来,再次审查,看科目章是否盖反、有无漏盖经办人员名章等,然后装订凭证交予上级行进行稽核。这样一天的会计工作也就告一段落了。
储蓄业务 储蓄部门目前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办理储蓄卡等,凭证不在想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 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按是否具有消费*(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与借计卡。信用卡又按持卡人是否向发卡银行交纳准备金分为贷计卡与准贷计卡。贷计卡是银行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无需预先交纳准备金就可在这个额度内进行消费,银行每月会打印一张该客户本月消费的清单,客户就可以选择全部付清或支付部分,如果选择后者,则未付清部分作为银行的短期*以复利计。而准贷计卡则是交纳一定的准备金,然后银行再授予其一定的消费额度的一种信用卡。借计卡是没有透支功能的,但可以进行转帐结算,存取,消费的一种卡。如建行的储蓄龙卡。信用卡还可以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与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与普通卡。
*业务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建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
*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审核*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小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务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所反映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机会要远远大于大学本科生,就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要比本科生强。
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
2、有关学生的实习报告模板汇总
生活如棋,每行一步均在自己的计划与掌握之中。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重庆市在校大学生带薪实习,在这次带薪实习过程中,我不仅认识了很多同学而且还学会了很多东西。这个暑假过得虽不是忙忙碌碌,但也绝非庸庸碌碌,恐怕只有“充实”二字能够形容吧。
期末考试一结束,在其他同学都整理好行李准备回家的时候,我们却还在学校等待着暑假带薪实习的动员大会,想想是有一点无奈,可是作为刚进大学的我来说,我总是积极报名参加一切活动,当然也不会错过第一次的带薪实习,虽然一股脑的不知道究竟要干什么,也不知道需要准备什么,却还是带着疑问与挑战报了名。习惯了睡觉睡到大天亮的我不得不摒弃这个习惯,虽然工作还没有正式安排下来之前,但我们对工作后的艰辛也有所体会了。
带薪实习活动虽已结束,但实习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约束,走上与实习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享受付出与获取,20多天的带薪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处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人生的真谛,明白人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同时让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学会了勇敢去面对人生的每一个驿站,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疲惫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我们被安排来公司的制衣部实践,担任中查,这是我人生以来的第一个如此缺乏安全感却又充实中带着疲惫的星期,虽然还是没有做出轰天动地的事情,但是从做很多小事中就得到了很多意味深长,是工作的小事教会我们很多。同时我坚信不疑的认为,很多事情做着做着就会学会,真的,一件从来没有干过的事情拿到你手里交代你完成,你会拿不到头绪,但是去做了就会慢慢把它做好,即使不是那么水到渠成。制衣部那些阿姨们的热情与耐心让我多了些许温馨与轻松。
劳动最光荣,当我经过了20几天的切身劳动,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在劳累欣喜的感受,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够触摸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实践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短短的20多天的时间同大学4年相比一晃而过,和人的一生相比,如白驹过隙,如果把这段时间放到宇宙中来说,就如沧海一粟,但是对于我来说,这区区20多天的时间,让我从学校步入社会,所以我要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机会,感谢寒假带薪实习给我质的变化:
1、首先是个人角色的转换及整个人际关系的变换,学校成绩不错的学生,变成了未来领域里从头学起的实习生,而熟悉的校园也变成了陌生的企业单位,身边接触的人同样变了换角色,同学变成了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样的转变中,对于沟通的认知显得非常的苍白,于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并没有本以为的那么善于沟通,当然适应新的环境是需要过程的,所以我相信时间和
实践会让我很快完成这种角色的转变,真正融入到工作单位这个与学校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
2、在心理上努力去适应全新环境的同时,最大的莫过于实际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实习过程中,我亲眼看见其他工作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在实习过程中使我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正是这种工作态度
3、走出校门,踏进社会,不能把自己要求太高,因为期望越大失望可能会越大,但是适当的期望与渴望也是必要的,不能认为我在学校里读了多少本书,写了多少万字,听了多少堂课,自己了不起了,我毕竟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比起哥哥姐姐们来还差得很远。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习能够达到在校期间综合理论的在学习和应用,力求适应并掌握书本以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自己希望通过本次实外的知识,增长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接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搏击,朝着正确的方向茁壮成长。
带薪实习结束了,暑假也过去了一半,收拾行囊准备着离开这20多天的一切,可是,那散落在流逝岁月里的人和事,那些飘散在岁月深处的陌生又熟悉的话语,还有那次相识的欢喜、相知的快乐,依然那么清楚地留在我记忆深处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暑假实习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3、一声哨响即刻出发—关于刚上初中对学习生活的规划的作文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初中生,小学的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但初中生活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堂课,新的生活,新的学期,新的同学,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面貌。
初中的军训让我感觉初中的生活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刚刚开始,作业并不是很多,课程学起来也不是很麻烦,但我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放学的时间由原来的五点半到六点四十,每天下午两圈的跑步,课程不仅增加了,也从一天六节的课程变成了一天八节的课程,这些变化让我有点不太适应。随着一节节课程的增加,让我感觉到了初中的压力。新的初中生活使我惶恐不安,升入初中,就要经历周考和月考,还要年级排名,班级排名。复杂的卷子,一考就是七门,我害怕成绩考不好,害怕名次排到后面,一切都使我畏惧。
初中的生活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为了尽快适应初中生活,我制定了一个计划。
一、日出而起,日落而息。早睡早起,充足睡眠,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学习。
二、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会抓紧住早晨的黄金时间晨读,让大脑从睡眠中清醒过来,回到学习中,开始运转。
三、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在课堂上,我一定认真听讲,脑子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避免开小差。
四、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我一定和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向上,努力拼搏,我坚信团结就是力量。
五、当天的作业要及时做完,不会的字要查字典,比较难的作业,自己认真思考,凡事靠自己,不要依靠别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写完作业后,我要把当天学习的课程复习一遍,再把第二天要学的知识提前预习一遍。
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了书籍,就等于没有了生命。我爱读书,书籍已融入我的生命,虽然初中学习比小学学习紧张了,但是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阅读,每个星期看完一本书,并写一篇读书笔记。
新的初中生活,做好新的准备。我相信,我的努力,会让我很快适应初中生活。一声哨响,即刻出发。我相信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我会朝着我的目标奋力前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1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