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课荷花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0 13:21:44

二十一课荷花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讲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3)引读第二小节。

(4)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第二小节。

(6)课堂练习。

抄写:莲蓬饱胀破裂挨挨挤挤姿势舞蹈翩翩起舞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检查复习

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较句子。

(l)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3)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这样比较,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因为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②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③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读二~五小节,比较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录像,同时范读三~四小节,思考: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像)

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七、质疑

八、朗读、背诵课文

拓展阅读

1、部编版高上册语文第《沁园春·长沙》

今天上完了《沁园春 长沙》,在备的时候我把意象及情与景的关系作为学的重点、难点。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我在设计上想了很多的办法,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写情,我从作者的写作思路上切入的,让学生朗读文,并抓住文中线索性的词,根据线索词的变化,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如“立”、“看”、“怅”、“忆”、“记”。

上片重点讲看的部分,写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抓住哪些典型事物,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回答“山”、“林”、“江”……,由此引出意象,指自然事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为了更好的理解意象,以初中学过的《天净沙 秋思》为例,加强学生对意象的理解。作者写了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这首小令学生很容易理解。从而和古典的诗歌联系在起,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另外注意写景诗的写景角度,描写手法

写这些意象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呢?注意观察角度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些意象组成的幅什么的图景,这样的景色下引起作者深深的思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进而过渡到下片,那上片主要是写景,下片呢?抒情,写景是为抒情做铺垫的。

下片注重抒情,这就和作者的经历、精神气质有关,和知人论世结合起来,在这样的壮阔的背景下,作者所抒发的是**豪情。

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学生根据板书能够分析出来,很容易想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中显志。

从讲的效果来看,学生分析的很到位,但从整体来看,学过程有点乱,对堂的把握度不够灵活。

为了巩固学生对意象的理解,我又找些题进行跟踪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诗词的特点。

2、年级《小红帽》学设计

这学期的年级音乐本上有是《童话故事》。有首好听的歌曲《小红帽》,我知道小朋友对这肯定很感兴趣,于是就认真准备想给小朋友上堂精彩的音乐

时我先戴了顶红色手工制作的帽子,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老师今天和平常有什么不样啊?他们看到我戴了个帽子煞是喜欢。

我说了几句 :“那好,让我们跟老师跳段帽子舞吧。同学们立刻假装拿起手中的小红帽跟着老师象模象样地跳起舞来。

律动之后,我让同学放下手中的帽子,我问:“你们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吗?那就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听吧!”我请了位班里成果好的女小朋友。 等她说完了我就让小朋友们观看了动画片《小红帽》。堂顿时恬静下来,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盯上了大屏幕。

观看过后,我顺势导入今天学习的歌曲《小红帽》,同学们带着极大的兴致和热情很快就学会了《小红帽》这首歌。

在接下来为歌曲《小红帽》编排音乐剧这环节,我让同学设计故事的三个结尾,并分组限时扮演。第组不只扮演的很精彩,而且时间也恰到好处。但到了第组上台扮演时,却出现了严重超时问题,假如不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就会使其他小组失去扮演的机会。但是,又必需是不露痕迹的暗示同学。于是,我运用了堂急救小贴士之:未完待续法。我轻轻地走上讲台,找准个悬念点,对大家说:这组同学扮演的是个电视连续剧的《小红帽》,他们扮演的很棒,假如

想知道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看下回分解。在下节的开头,我们再让他们把下集演完。;这样来,时间就得到了合理的布置。 紧接着,我又将同学的活动引入**,带同学玩起了在《小红帽》的音乐中传帽子的游戏。顶小红帽在同学手里交替地传,谁要是在音乐停止时手中拿着帽子,谁就得扮演个音乐节目。同学们欢快的笑声充溢了堂,他们的音乐细胞也跟着手中传送的帽子活跃起来。他们边传边唱,兴致可高了。歌曲在无形中得到了巩固。

快到本节的尾声了,我正在把这节上同学的表示作出评价。这时,我突然看见有位同学正低着头在桌子上写着什么。我若无其事地走了过去,发现那位同学正在画小红帽,而且画得栩栩如生。但是这个时候画画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于是,我又用了堂急救小贴士三:顺水推舟法。我拿起他的画,来到讲台上。对全班同学说:刘润彤同学正在为我们班今天纪律表示最好的同学作画,现在她准备亲自把画送给他。;这种箭双雕的方法,不只让同学们明白上的纪律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让上作画者懂得自身错了。而且还很好的顾和了他的颜面,维护了他的自尊心。最后,我播放了《小红帽》的音乐,让大家唱起歌,跳起帽子舞出室。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这就决定了堂上同学反应的变化莫测。有时候常会出乎老师的预料。这时恰当地运用堂急救小贴士,就能让堂充溢活力,防止不必要的尴尬。

好奇、好动又是小同学的天性。堂上,哪怕是丁点的小事,同学都会控制不住自身的情绪,沸腾起来。特别是像音乐这样的美感

和动感很强的科目,需要布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空虚堂。因此,堂秩序就更难调控。这时,就需要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因势利导同学,将同学的兴趣点、注意力引导入正轨,让同学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始,我就让同学带上道具进室。同学的好玩天性立刻被激发出来, 帽子放下了,但到了自编音乐剧环节,又出现了同学扮演超时的问题,师和时运用同学熟知的播放连续剧方法(未完待续法),给同学设置了个悬念,激活了他们的探知欲望。给他们个小小的期待。

此后,我再将同学的学习过程引导到游戏中去,进入**。同学体会到了乐学的快感。

有了兴趣同学自然就会学好,师在堂上的引导,态,语言都会激发同学的兴趣,*同学的情绪。师只有在后不时反思,才干进步,这节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写下来和大家交流,希望对我的学能够更上层。

柴铭

长春市回族中学小学部

柴铭

长春市回族中学小学部

3、年级《小红帽》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探索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来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2.学习看图谱演奏《小红帽》,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3.培养幼儿合作的精神和听指挥的能力,体验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圆舞板、碰铃、铃鼓、双响筒、串铃

三、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节奏

a.今天叶老师带来了首小朋友熟悉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到底是什么音乐?

b.这首乐曲的名称叫什么?(小红帽)

c.你们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吗?

小红帽的故事里讲到了什么事情?

2.分段欣赏音乐,表现节奏

a我们来听段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那我们今天就来玩个节奏游戏。谁会用拍手来表现这段音乐的节奏呢?(出示音乐段,让孩子自由表现乐曲)

b.出示节奏图,谁会按照上面的节奏来拍拍?(听音乐,打节奏)

c.除了拍手,我们还能用哪些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小朋友表现真不错。

d.接下来的这段音乐你觉得小红帽心情会怎么样呢?那你会用新的节奏来表现音乐吗?(试试)

e.出示节奏图,拍节奏

f. 除了拍手,我们还能用哪些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

3.出示图谱,演奏乐曲

a.叶老师把刚才小朋友用身体拍的节奏都画下来了,你们能看图谱来试试吗?(哼唱打节奏次)

b.听音乐看图谱打节奏1―2次

4.配乐器演奏乐曲

a.叶老师这里有些乐器,你们觉得这些乐器分别适合哪段?根据孩子配的集体演奏遍。

b.互换乐器演奏遍。

5.看指挥演奏乐曲

a.今天老师做指挥家,小朋友做小小演奏家,我们来看指挥演奏,行不行?

b.看指挥演奏乐曲

6.延伸你们想做小小指挥员吗?请幼儿试试。小乐器都累了要休息了,现在请大家安静的按次序把小乐器放回盒子里让他们休息,放完之后我们到室里再去玩!跟客人老师再见!

点击查看更多二十一课荷花的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88h.cn/articles/1560.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