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报答你睡前故事
小花鼠出来游玩的时候,被一只野猫盯上了。
小花鼠拼命往草丛里逃,但野猫跑得更快,眼看就要追上了。小花鼠闭上眼,心里想,只好给野猫当点心了。
这时一只大脚挡住了野猫的去路,野猫撞得头晕眼花,跌了一个跟头。原来是大象皮皮。
“放了可爱的小花鼠!”大象皮皮声音很粗地说。
野猫马上点头哈腰地说:“我逗他玩儿呢,嘻嘻!”然后他一溜烟地跑掉了。
大象皮皮可真好。小花鼠捂着剧烈跳动的心,认真地对皮皮说:“你救了我,我要报答你!”皮皮也很认真地点点头。
小花鼠接着往下说:“如果你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叫一声‘小花鼠!’我就会出现的。”
噢,这点皮皮可没想到。难道自己遇见的是只小仙鼠?皮皮正疑惑呢,小花鼠已经消失了。
其实小花鼠这样说,是从故事里学来的,他知道凡是被救的人,得知恩图报,才算有良心。不过,他有点担心大象皮皮会遇到大困难,到时候他解决不了,不就成了说大话了吗?
从此,小花鼠就悄悄地跟着大象皮皮,想等皮皮遇到困难时,皮皮叫一声“小花鼠”,自己能及时听见,一蹦,就出现在皮皮的眼前。
两天过去了,皮皮什么困难也没遇到。
一个有微风的下午,小花鼠正无聊地躺在树下发呆。忽然,大象皮皮叫了一声:“小花鼠!”小花鼠快活地跳到皮皮的鼻子前:“皮皮,你叫我,太好啦!你好像没遇到什么困难吧?”
皮皮说:“我遇到了困难。我想吃树上的那颗酸梨,够不着。”
“这不算什么,我来帮你,你等着吃酸梨吧。”小花鼠三下两下爬到树上,把酸梨摘给了皮皮。
酸梨好酸,皮皮囫囵**肚。
皮皮还请小花鼠清扫背上的落叶,驱赶蚊蝇……不过,小花鼠觉得这些困难都太小太小了。
在花丛里,小花鼠咬着一朵花说:“皮皮,你什么时候遇到真正的大困难,让我报答你呢?”
皮皮沉思了好一会儿。才说:“其实,你早就报答我了!我最大的困难就是孤独,有你在我身边,我就不孤独了,感觉很快乐。你愿意永远做我的好朋友吗?”
小花鼠开心地笑了,他一下子抱住皮皮的鼻子,说:“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好朋友!”
皮皮用鼻子轻轻地拥抱了小花鼠,同时拥抱的,还有他身后的一丛粉红色的花儿。
拓展阅读
1、我不跟你走的睡前故事
放学了,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被接走了。只有露露一个人还站在教室前面等。
一位阿姨从旁边走过: “你好,露露!来,跟我一起走吧!我送你回家。”
可我不认识你呀,我不跟你走!”露露回答。
“可是,露露,咱俩是认识的呀。”那位阿姨说。
是的,这位阿姨和露露住在同一个小区。可是阿姨究竟叫什么名字呢?
她的红头发到底是不是后来染的呢?她究竟是爱冲淋浴还是爱泡澡呢?
她的小狗到底叫什么名字呢?这所有的一切露露都不知道。“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走!”露露回答,“而且妈妈说了,我得等着!”不一会儿,下起了小雨。
“一起走吧,露露!”一位叔叔高声冲露露喊道,“我正要去你们家呢!”
“啊?”叔叔大笑着说,“难道你不记得我了吗?”露露当然认识他,那个叔叔最近正帮爸爸在花园里建一个自行车棚。可是叔叔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他自己洗臭袜子吗?他养宠物吗?也许养一条蛇,或者是一直浣熊。
他最爱吃红色的.果冻,还是绿色的果冻呢?
“真是一点儿也不清楚。”露露琢磨着。
“抱歉,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走!她礼貌的回答,“而且妈妈说了,我得等着!”
“那好吧,那就一会儿见!”叔叔大声道别。
“再见!”露露也跟他道别。
又有一个带眼镜的叔叔开着小汽车从旁边驶来。
“快上车,你马上要是湿透了!”他高声喊道。
“可我认识**妈呀。”那个眼镜叔叔微笑着说,“快上来吧!”
“不了,谢谢!”露露回答。
“你真是一个小顽固!”叔叔说,“要是**妈知道我让你站在这里淋雨,她会骂我的。”
“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走!”露露再一次回答。
这下可惹恼了那个眼镜叔叔。他关上车门,一踩油门,汽车嗖的一声开走了。
“你才是老顽固。”露露嘟囔着。
没错呀,露露真的不认识他,最多远远地看见过几次,而且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
他喜欢看报纸吗?也许他家沙发底下藏着一条鳄鱼,或许他还总是偷偷挖鼻孔。
“我对他一无所知。”露露心想“而且妈妈说了,我得等着!”
“露露,来!”一位阿姨叫露露“我给你打伞,咱们一起回家吧!”
“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走!”露露大声回答,然后忍不住乐了,因为说话的是莫莫阿姨,露露跟她很熟呢。
莫莫阿姨有只小猫,名叫灰灰。
她家和露露家只隔一栋房子。
她最喜欢吃韭菜味的黄油面包。
可是露露并不了解莫莫阿姨,每天早上是不是锻炼身体。
也不清楚她睡着的时候打不打呼噜。
“妈妈说了,我得等着!”露露微笑着,冲莫莫阿姨眨了眨眼睛,莫莫阿姨也冲露露眨了眨眼睛。
“那好吧,”她说,“阿姨先走了哦……”
“恩,阿姨再见!”露露礼貌地回答。
直到一个人出现了在露露面前。“露露,走吧!”他说。
于是露露就跟他走了。
因为露露真的认识他,他是露露的哥哥菲普斯。
他超级怕蜘蛛。
他最爱吃抹上草莓果酱的香草布丁。
晚上睡觉他还得让泰迪熊陪着他。
这个秘密只有露露一个人知道。
那一头黄毛是他自己染得呢!
露露完全可以放心地跟着他走。
而且妈妈说了,她得等着菲普斯来接她。
“你来晚了!“露露说,”我都等你好久了。“
“真抱歉,我的小捣蛋鬼!”菲普斯回答,“不过,现在我们得赶快走了。我都要饿*。”
“我早就饿了。”露露大声说。
学会保护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要像露露一样,不能随便和不认识的人走,要记住妈妈的话:“安全最重要。”故事说完了,希望小朋友们能从小就培养自我安全的意识,不要随便的和陌生人说话,也不要随意的接受陌生人给的零食,更不要跟陌生人一起走,这些都是危险的前兆。学会保护自己,对陌生人的诱惑说不!
2、我只想为他们做点事睡前故事
怕?怕就不当警察了!
2003年8月30日下午5时17分,江油市某中学高中一年级女新生寇某(15岁)与亲戚一起在江油城区中坝镇太白公园外的解放上街逛街时,被一个身穿墨绿色雨衣、头戴一顶牛仔帽、面蒙肉色布、戴黑色手套的中年男子劫持。穷凶极恶的歹徒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炸药包和一瓶汽油,捆在被劫持女孩身上,把电动启爆装置的一头接在自己胸前。歹徒用手紧紧地握住启爆开关,转身对寇某和她的亲戚大声吼叫:“不准动!我捆的是炸药。我一松开就要爆炸,我要钱,快点给我拿来!”寇某的亲戚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吓得不知所措。
江油市*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调集现场附近的巡逻民警先期赶到现场进行处置。随后,正在中队备勤的蒋晓娟立即与大队巡警一起,赶到现场,迅即向歹徒靠近,劝说歹徒一定要冷静,劝解人质的亲戚不要着急,同时疏散围观群众,封锁现场,警戒外围,尽量减少可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当晚,经过智斗,事件很快成功处理。事后,有人问蒋晓娟:当时在现场你怕不怕?蒋晓娟说:怕什么?怕,我就不当警察了。
新闻人物
蒋晓娟:爱心哺乳灾后婴儿
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骤然袭向四川江油,房屋倒塌、交通堵塞、通讯中断、群众惊慌失措。
随着北川、平武灾民的大量涌入和时间的推移,江油市的饮用水告急、食品告急、医药用品告急,各项救灾物资纷纷告急。而在这当中最最让人感到无奈的,就是婴儿食品以及用具的极度匮乏,如配方奶粉、奶瓶。由于这些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的父母大多已在地震中遇难,导致这些婴儿除了可以喝一点水和稀饭外,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喂养。
北川县陈家坝乡太红村7组村民杨金玉的丈夫被埋在了废墟中,由于伤心过度,杨金玉断了奶,只有两个月大的儿子便再也没有吃上奶。北川县陈家坝乡平沟村二组村民刘蓉的女儿陈星星刚满5个月。刘蓉由于受到地震惊吓,奶水严重不足。还有母亲受重伤、仅3个月大的婴儿母瑶瑶……
看着这些嗷嗷待哺的婴儿由于长时间没**而饿得直哭,他们的亲属也只能默默地陪着流泪,却苦于想不到一丁点办法。
就在这时,在安置灾民点协助工作的一位女民警提出:我来给这些灾民的婴儿哺乳!
这位女民警就是蒋晓娟,四川省江油市*巡警大队一名普通的巡逻民警。2007年10月,她刚刚生下自己的儿子,成为了一名幸福的母亲。自从灾情发生第二天,蒋晓娟一直在局里工作,没有时间回家看孩子,更谈不上给孩子喂奶。蒋晓娟的婆婆为了支持她的工作,决定把孙子带到乡下,好使蒋晓娟毫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临行前,她才打电话告诉了蒋晓娟。
对于一个刚生完孩子半年的女性来说,现在仍然处于身体恢复时期,需要多加休息,不宜奔波劳累。而且,刚满半岁的孩子还需要她的照顾和哺育。可就是在家庭和孩子都需要她照顾的情况下,蒋晓娟顾不上自己的孩子,到抗震一线参加救灾。当她得知许多从北川、平武转移过来的灾民的婴儿吃不到一口奶时,便主动提出由她为*哺乳。
当听说有位女警察义务为婴儿哺乳后,许多灾民都抱着自己家小孩来了。有时,见需要哺乳的孩子太多,蒋晓娟便一手一个地为孩子们哺乳。
“幺儿,别急,慢慢吃,吃饱了要乖哦!”蒋晓娟以女性特有的温柔、体贴,安抚着这些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当看到吃饱了的婴儿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沉沉入睡后,蒋晓娟笑了,笑得那么甜,笑得那么美,全然忘记自己正身处震区灾民救助点。而婴儿们的亲属们却都哭了,在看着自己家的小孩在地震三天后,终于吃上了一口母乳时,在得知蒋晓娟自己也有一个半岁的儿子却无暇顾及时,他们无不感动得流下热泪。
3、崔永元:我没花国家一分钱睡前故事
人们记得2002年的崔永元,是因为他在抑郁症与失眠的困扰中突然离开了《实话实说》。
“当时做《实话实说》非常偶然,他们找不到好人。我比他们找到的人多少强一点,就我做了。我做了6年半。在做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好人。”不久前,崔永元向记者剖析他刚开始主持《实话实说》时的心态。
不过后来,他开始发现,“我要和好人告别了。因为当你在场面上做事,你必然要应对或者应付。你得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你得会写报告,你得会回答你的上级、你的同级、你的对手的质问。我发现我的为人越来越圆滑,已经跟我做人和我父母对我的要求越来越远了。”
也就在2002年,他开始筹划做些其它的事。“我的心理医生说你喜欢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他想到了电影,还有历史。
随后在央视播了5年半的《电影传奇》,是从小痴迷电影的崔永元转向口述历史采集者的开始。“为了做节目,需要采访老艺术家。很快,两三个月后我们就觉得原来的采访方式不行了。我们当时很功利,这个导演拍过哪几部电影,演员演过什么,够节目用就行了。但是他们坐在摄像机前实际上滔滔不绝,讲很多与电影相关或者无关、完全是自己人生经历的事情,特别打动我们,我们忽然觉得其实它是历史,而且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电影的历史,它是人的历史,一个社会的历史。”崔永元让老人们撒开了讲,讲他所经历的时代,历史事件,以及风暴,“我们开始学习口述历史搜集的方法、分类、考证方式,整个团队陷了进去。这是一个很大的深坑,本来5块钱能干成的事,一下变成5000块钱了。”
8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采访了3500个人,其中大部分年龄超过了80岁,90岁、100岁的大有人在,收集的口述历史影像和纪录影像分别都超过了200万分钟,历史老照片也超过300万张——数字还在不断更新,因为采访每天都在继续。
这些事情当然不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他成立了一个公司,叫“清澈泉”,原来是在央视的体制下做“制播分离”的尝试,做了《我的长征》、《小崔说事》,渐渐地整个重心都转向了口述历史采集、整理。
“从2002年到现在,花了一亿两千万,没有花国家一分钱,这就是‘清澈泉’。所有的款都是我和我的团队厚着脸皮筹来的。”尽管这样,他们的团队自4月份开始就停发工资了。他们的钱大部分都用在建立实体的资料室与在线的数据库上。为了长久地保存,所有的影像资料都要数据化,“这些资料不仅是对我们有用,未来的研究者、历史爱好者都能很方便地查询”。
小崔的理想是,建一个口述历史博物馆,人们登记证件便能进馆查询、借阅,“学生们能写出很好的论文”。
崔永元和他的团队做了很多似乎应该由研究所来做的事情:从日本搜集各种侵华战争时期出版的老画册;重金从美国购回50分钟的滇西抗战影像;一些重要的历史亲历者,他们愿意花一两年时间去说服他接受采访,即使这些资料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都未必能够公开。
崔永元把他们做的事比喻成“给后人留下一个千百年后还能跟先人内心对话的机会”,“于丹的《论语》心得为什么火?是因为没有孔子的采访。如果《见证·影像志》一天一集孔子的采访,谁还听《论语》心得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88h.cn/articles/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