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调校书郎。辟武宁张建封府。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为罢兵。 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畸①风雹害稼”,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孟容曰:“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不听。
浙东观察使裴肃委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厌天子所欲。会肃卒,帝擢总自大理评事兼*御史为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且总本判官,今诏书乃言‘权知留后,摄都团练副使’,初无制授,尤不见其可。假令总有可录,宜暴课最,解中外之惑。”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诏中停。
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陛下斋居损膳,具牲玉,而天意未答。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振灾为福。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逋馈送,当免免之;沈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若是而神弗祐、岁弗稔,未之闻也。”
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京兆尹。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吏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一军尽惊,诉于朝。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造使,皆不听。奏曰:“不奉诏,臣当诛。然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许之。
累迁吏部侍郎。盗杀武元衡,孟客白宰相曰:“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尚谓国有人乎?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贼*罪人得矣。”后数日,果相度。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日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
[注①好畴:地名。②辇毂:称代天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天子所欲 厌:讨厌
B.今衢不他虞虞:担忧
C.摄都团练副使摄:代理
D.钱未尽输,昱不可得 输:缴纳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 欲以客往赴秦军
B.乃使孟容见纳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曰:“不如期,且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当为陛下抑豪强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
B、今衢不他虞,
C、乃使孟容见纳。
D、若是而神弗祐、岁弗稔,未之闻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建封三次派使者劝说李纳停止抵抗不成功后,让担任幕僚的许孟容前往,许孟容旁征博引,指出抵抗与否的祸福关系,终于使李纳悔悟并撤兵。
B.在任用官吏方面,许孟容强调要遵照规章制度办事。认为如果齐总值得录用,就应该公开显示他考核最优秀,来解除朝廷内外的疑惑。
C.许孟容认为户部的银两本来就是准备着平常和危急时候使用的,如果支取其中的一百万缗钱来代替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
D.许孟容认为汉代有了一个汲黯,奸臣就止息了阴谋,现在朝廷没有过失,狂贼竟敢这样胡作非为。希望禀告天子,起用裴中丞辅政,掌控兵权,就能够捉到贼人。
断句和翻译
5、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尚谓国有人乎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贼*罪人得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
(2)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造使,皆不听。
参***
【1】(3分) A (厌:满足)
【2】(3分)A(以:介词,带领。B项,乃: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C项,且:副词,将要、就要;连词,尚且。D项,为:介词,替;连词,因为)
【3】D(宾语前置)
【4】(3分)C(“缓急”是偏义复词,意义偏在“急”上)
5、(1) 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尚谓国有人乎/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贼*罪人得矣(对两处得1分)
(2)①然而皇上派太监去审察(“覆视”:审察、复核,1分),扰乱(“紊”:扰乱、**,1分)了法治。应该另外(“更”:另外,1分)选择一名御史去验证,才可以。
②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给军队处治(“治”:处治、处理,1分),宪宗先后两次(“再”:两次,1分)派遣使者去(督促),(孟容)都没有听命(省略句,1分)。
参考译文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被选拔为进士优等,又考中了明经科,调任校书郎。被武宁张建封府征召。李纳带领军队在边境上抵抗,建封派使者劝说他停止抵抗,前后三批人前往,李纳都不听。于是就派孟容去会见李纳,孟容旁征博引向李纳晓以逆顺的祸福关系,李纳就悔悟谢罪,为此退兵而去。
累次升迁担任给事中。京兆尹上奏“好畸地区风雹伤害了庄稼”,帝派太监去审察,不符合实情,削夺了京兆尹以下*的俸禄。孟容曰:“府县上奏的事不符合实情,罪应罚。然而皇上派太监去审察,扰乱了法治。应该另外选择一名御史去验证,才可以。”皇上不听。
浙东观察使裴肃派判官齐总横征暴敛以向朝廷进献丰厚的礼物,满足天子的欲望。恰逢裴肃去世,皇帝提拔齐总以大理评事兼*御史的身份去担任衢州刺史。衢州,是大州。孟容围绕规章制度说:“正在用兵的时侯,有不待次序就提拔的情况。现在衢州没有其他忧患,齐总没有功劳就越级破格提拔,大家议论会怎么说?况且齐总本来是判官,现在诏书却说‘权且主持留后,代理都团练副使’,本来没有这样的制度授官,更加不见可行之理。假使齐总值得录用,应该公开显示他考核最优秀,以解除朝廷内外的疑惑。”恰逢补阙王武陵等也据理力争,于是皇上下诏停下这件事。
贞元十九年夏,大旱,孟容呈上奏折说:“陛下斋戒吃素减少膳食,准备祭祀的牲畜费用,但是天意还不答应。我私下想在天人交互感应之际,关系到教令顺应民意与否。现在户部银两不是根据支出和每年的费用来使用的,本来就是防备紧急情况的,如果支取其中的一百万缗钱来替代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可以做赈灾造福的事。另外应该省察流放、迁徙、征调、防护应当回来还没有回来(的情况),服徭役、勒令不准*,应当释放还没有释放(的人):负债、拖欠、赠送,应当免除的免除;有怨气抑郁难平的,应当替他们伸张;来顺应民意敬奉上天。像这样做了,神灵却不保佑、年成不丰收的,从未听说过这种情况。”
元和初,再次升任为尚书右丞、京兆尹。神策军从兴元后,日益骄横放纵,府县不能控制他们。军吏李昱向富人借了八百万银两,三年了还不肯归还。孟容派官吏捕来盘问,跟他约定期限让他归还,说:“不按期归还,将要处死!”全军皆惊,向朝廷申诉。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给军队处治,宪宗先后两次派遣使者去(督促),孟容都没有听命。上奏说:“不听从皇命,我应当处死。然而我是在皇上身边任职的,应当替皇上抑制豪强。钱还没有全部缴纳,李昱不可能得到。”皇帝赞许他坚守正义,答应了他。
多次升迁,担任吏部侍郎。盗贼杀了武元衡,孟容禀告宰相:“汉代有一个汲黯,奸臣就止息了阴谋。现在朝廷没有过失,但是狂贼竟敢这样(胡作非为),还说国家有人吗?希望禀明天子,起用裴中丞辅政,让他掌控兵权,寻找贼*,贼人就能够捉到了。”几天后,果然任命裴度为宰相。许孟容去世时。七十六岁,朝廷追赠太子少保,谥号为“宪”。
拓展阅读
1、极光的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练习题及答案
极光形成之谜
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选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的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期,太阳黑子出现的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候,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的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道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19、选文第⑴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0、选文第⑵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⑷⑸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22、选文第⑹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分)
23、选出下列有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3分)
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粒子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
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19、描写了地球北极神奇而绚丽的极光现象,1分,引出说明对象“极光”, 1分,语言生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计3分。
20、下定义,1分,科学准确严密地揭示了极光的本质特征。2分,计3分。
21、第⑷段写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及极光形成的原因,1分,第⑸段写极光多出现在南北两极的原因;1分,第⑷⑸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⑶段内容一一照应,结构严谨,所以不能调换。1分,计3分。
22、“据史料记载”表明下文的内容有科学依据,起到限制的作用,1分,说明离地面1.2-3.0米出现过极光的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主观臆造的,1分,“据史料记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特点。1分,计3分。
23.C.计3分。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答案范文
第一章 1.1 EXE 1.2 c oBJ EXE 1.3 顺序 选择 循环 第二章 一. 选择题
2.16 { } 定义 执行语句 2.17 关键字 用户标识符 2.18 int float double 2.19 float a1=1; float a2=1; 2.20 存储单元 2.21 3.5
2.22 (a*b)/c a*b/c a/c*b 2.23 把常量10赋给变量s 2.24 位 1或0 2.25 8 127 -128 2.26 32767 -32768 00000 2.27 10 8 16 三. 上机改错题 2.28
#include \删除行尾的\
main(); / * main function * / 删除\后的\注释中的*要紧靠“/”,即应为“/*”和“*/” 函数开始处遗失了一个“{”
float r,s ; /*/*r is radius*/,/* s is area of circuilar*/*/ 注释符号不可嵌套使用 r = 5.0 ;
s = 3.14159 * r * r ;
printf(\行尾遗失了“;” 函数结束处遗失了一个“}” 2.29
#include \
main /* main function */ main后遗失了“()” {
float a,b,c,v; /*a,b,c are sides, v is volume of cube */ a=2.0; b=3.0; c=4.0 行尾遗失了“;”
v=a*b*c;
printf(\行尾遗失了“;” } 第三章 一. 选择题
3.1 c 3.2 c 3.3 D 3.4 c 3.5 D 3.6 B 3.7 c 3.8 D 3.9 A 3.10 B
3.21 (1)-(2)i=-200,j=2500 (3)i=-200 j=2500 3.22 12 0 0 3.23 一条语句 ; 3.24 ;
3.25 100,25.81,1.89234 100 25.81 1.89234 100 25.81 1.89234 3.26 x=127,x= 127,x= 177,x= 7f,x= 127 3.27 x=127,x=127 ,x=$127 ,x=$,x=d 3.28 a=513.,a= 513.79,a= 513.,a= 513.
三. 编程题和改错题 3.29 修改后的程序如下: main() {
double a,b,c,s,v; printf(\
scanf(\ s =a*b; v=a*b*c;
printf(\ printf(\ } 3.30 #include main() {
int a=560,b=60;
printf(\ } 3.31 #include main() {
int a,b; a=1500;b=350;
printf(\ printf(\ } 3.32 #include main() {
double a,b,c,ave;
printf (\ scanf (\ printf (\ } 3.33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b,c,t;
printf(\请依次输入整数a,b,c:\ scanf(\
printf(\你输入的值是: a=%d,b=%d,c=%d\\n\ t=b;b=a;a=c;c=t;
printf(\交换之后的值是:a=%d,b=%d,c=%d\\n\ } 第四章 一. 选择题
4.1 A 4.2 A 4.3 A 4.4 D 4.5 c 4.6 A 4.7 B 4.8 c 4.9 D 4.10 c 二. 填空题 4.11 非0 0
4.16 a == b || a < c x > 4 || x < -4 4.17 1
4.18 x <= 0 1 > 0 4.19 3 2 2 4.20 *#
三. 编程题 4.21 略 4.22
#include
/* 检查日期的合法性 */
int checkdate(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 {
if(year < 1900 || year > 2005) {
printf(\输入的年份无效!\\n\ return 0; }
else if(month < 0 && month > 12) {
printf(\输入的月份无效!\\n\ return 0; }
else if(day <= 0 && day > 31) {
printf(\输入的日期无效!\\n\ return 0; } else {
switch(month) { case 4: case 6: case 9: case 11: if(day > 30) {
printf(\输入的日期无效!\\n\ return 0; } break; case 2:
if((year%4 == 0 && year0 != 0) || year@0 == 0) {
if(day > 29) {
printf(\输入的日期无效!\\n\ return 0; } } else
{
if(day > 28) {
printf(\输入的出生日期无效!\\n\ return 0; } } break;
}/* end of switch(m0)*/ } return 1; }
void main() {
int y0, m0, d0; /* 生日 */ int y1, m1, d1; /* 当前日期 */ int years, months, days; /* 实足年龄*/
printf(\请输入学生的生日:\ scanf(\
if(checkdate(y0, m0, d0)) {
printf(\请输入当前日期:\ scanf(\ /*当前日期合法性检查*/ if(!checkdate(y1, m1, d1)) { return; }
else if(y0 > y1) {
printf(\出生年份比当前年份晚!\\n\ return; }
else if(y0 == y1) {
if(m0 > m1) {
printf(\出生年月比当前年月晚!\\n\ return; }
else if(m0 == m1)
3、极光的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练习题及答案
丝路明珠——喀什 刘小方
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远离海洋、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喀什,是内陆干旱和极端干旱的典型区域,热浪里孤独的行者身影、茫茫*中蜿蜒远去的碛道、瀚海沙漠中响起的驼铃等的确是前往喀什的常见景观;但事实上,绿意盎然的林木、波光粼粼的湖泊、水鸟栖息芦苇丛生的湿地、奔腾交错的河流同样也是喀什的风貌。
②越是靠近人烟辐辏的市镇,绿的面积与浓度就越大越高。喀什噶尔河自帕米尔高原\www.**\而来,从西南向东穿越喀什境内,平均河宽40米,滋润和哺育了乌恰、疏勒、伽师等多个绿洲。叶尔羌河从东北的喀喇昆仑山山口而来,向西流经喀什并形成许多分支,浇灌出全疆最大的叶尔羌绿洲群。除此之外,还有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盖孜河、库山河、吐曼河等十余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在喀什大地上纵横流淌,区域内河水年径流量相当于黄河流量的六分之一。喀什,这个丝路上曾经最重要的国际商埠,正是因为诸水的环绕,才能延续千年的文明与传奇,并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华丽转身,成为联通中亚、沟通世界的桥头堡。
③有水就有生命,冰川融雪所成之河在喀什干涸的大地上蜿蜒流淌。聪慧的先民们用淋洗土壤的方式排除*盐碱地的盐碱,他们用砍土镘、箩筐等简陋农具,肩挑背扛地在盐碱地上开挖数百千米的排灌系统,用数年时间将盐碱地开垦成数万亩耕地,形成连片绿洲。
④100多年前,来到喀什的英国人斯坦因就曾惊叹于喀什人利用河水开垦浇灌出的大片绿洲:“因为气候干燥,所有这些沙漠田地之上的形态都呈现一种显著的整齐性,无论在任何地带,行人到处可以看到同样的小麦、玉米和棉田,微呈台状以便灌溉,同样的曲折小道,两旁植着白杨垂柳,同样的园亭或者果圃,出产和欧洲相同的丰富果品,足以诱致行人。”现在,没过人头的玉米田、齐腰深的棉花地、望也望不到边的西瓜田在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更加宽广。但要知道的是,与内地河流相比,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每年6~9月洪水期的径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60%~80%,此时水位涨落急剧,昼夜变化明显,水势凶猛难以驾驭,经常发生冲溃堤坝、冲毁农田的洪灾。干渴缺水的同时还得防洪抗洪,听上去匪夷所思,但这正是喀什人千百年来与水共生的真实写照。
⑤就此,斯坦因认为,“在那种分外干燥的区域里,因为气候的情形,只容许比较大的团体靠着组织极严密的灌溉制度才能生存,这种依靠秩序统治的定居民族特别适宜吸收和传达从远东以及西方来的文化力量”。原来,在这个干旱的大地角落,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
(1)喀什成为”丝路明珠的原因是什么?
(2)②段中的加点词是喻体。他的本体是什么?这样的修辞在剧中有何作用?
(3)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作比较 ,结合本段相关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4)把下面的语句放回到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C
烈日当空,在喀什郊外的绿洲行进,随时都能与甜美的瓜果相遇:西瓜个大味美,哈密瓜皮薄肉厚,桃子肥大多汁,干涩的环境里孕育出如此甜美的瓜果,不能不让人慨叹造物主的神奇,不能不让人感恩于这高山流水赋予的智慧与灵性
A.1段后 B.2段后 C.3段后 D.4段后。
(1)诸水的环绕、当地百姓对水的智慧利用。
(2)本体是喀什,生动形象地说明喀什地理位置的重要。
(3)作比较,100多年前喀什绿洲和现在绿洲相比,说明现在绿洲生机勃勃并且面积扩大了,喀什人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或作比较,内地河流与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相比,说明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洪水期水势凶猛。)
(4)C.
4、初中七年级语文题库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古诗文
命题人:夏建立
一、古诗文默写。(24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 (2)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足蒸暑土气, 。 (4) ,非是藉秋风。
(5)《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出莲的高洁、庄重的句子是: , 。
(6)《木兰诗》中写出了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及战场气氛悲凉的语句是 , 。
(7)征蓬出汉塞, 。 (8)乱入池中看不见, 。 (9)江山如此多娇, 。(10)无情有恨无人觉, 。 (11)日暮乡关何处是, 。(12)多谢浣溪人不折, 。(13) ,赢得生前身后名。(14) ,但惜夏日长。 (15) ,关山度若飞。(16)待到山花烂漫时, 。 (17) 雨昏青草湖边过, 。
(18).俱往矣, , 。 (19).妇姑荷箪食, 。
(20). , 。沙场秋点兵。
二.名言警句积累。(6分)
1。根据下面内容,各写一句名言警句。(4分)
珍惜时间: 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 诊视友谊: 2.①请写出你所喜欢的两句有关面对困难的名言、警句或格言。(1分)
②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1分)
三、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1)蔽林间窥之( ) (2)稍出近之 ( )(3)蹄之( ) ...(4)技止此耳( )(5)以为且噬己也( ) (6)益习其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3分)
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4分) 虎见之—— —— —— ——
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2分)
6、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7、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8、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家,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濯清涟而不妖 ( ) (2)香远益清 ( ) ..(3)濯清涟而不妖 ( ) (4)不可亵玩焉。( ) ..(5)可爱者甚蕃 ( ) (6)陶后鲜有闻 ( ) ..(7)亭亭净植 ( ) (8)宜乎众矣 ( ) ..
2.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或: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或:《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3分)
3.用波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2分)
4、.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__ (2分) 5. “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2分)
。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____。
(2)表现莲花正直、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莲花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品格。 (4)《爱莲说》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 。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作者写出了莲的哪几个优点?(2分)
8.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1分) 。 11、《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 __ ___,________ ______的品质
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木兰诗名句默写
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 。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 。 , ? 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 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 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 - 。
黔之驴
1、(1)偷看 (2)渐渐(3)用蹄子踢(4)只,仅(5)咬(6)逐渐(3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2分,意思对即可。)3、(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3分,对1处1分。)4、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6、心理活动: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耳。动作:蔽、窥、遁、视、近出、荡倚冲冒、跳、阚、断、尽。作用:细腻、逼真、传神地刻画了老虎的形象。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庞大的东西吓倒,要仔细观察研究,找到它的弱点,从而战胜它、(本文含义: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善于*,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也告诫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虎无疑是聪明、勇敢的。驴很笨,它对身边的危险毫无觉察,麻木迟钝,不考虑对付老虎的办法,结果被吃。8.蔽、窥、稍 爱莲说
1(1)美丽而不庄重(2)更加(3)洗涤(4)亲近而不庄重 (5)多(6)少(7树立(8)当
2、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3、“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4、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5、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6(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庄重而高雅(4)莲,花之君子者也(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中通外直 ④不蔓不枝 ⑤香远益清 ⑥亭亭净植 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或: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诩;通达整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芳名远播;不可轻侮。)
8.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菊虽不及莲但好过牡丹。爱牡丹之人是追求富贵,为作者所不齿的,所以把牡丹单独放到后面。9、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虽然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我们自己保持高尚的情操,严以律己,就能够在世俗中像一株莲花一样高尚傲岸。)10、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1不慕名利、洁身自好12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13.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无志同道合之人的慨叹。 木兰诗答案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