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原文及译文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23 11:32:36

《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原文及译文鉴赏

《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籍。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前言】

《成都曲》是中唐时期张籍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

【注释】

①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

②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③万里桥:桥名,在成都城南

④爱向:爱戴归向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这首诗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诗中句句含景,景景有情,尤其是后面两句近似口语而意味更深远。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成都的热爱之情,对太平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那如画的景色何等诱人!这两句?眼前景,景中含情,韵味深长,如跳动的音符,悠扬的旋律,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后两句则是由于“桥”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人们对市井繁华情况的想象。由“多酒家”想到游人往来,生意兴隆。最后说:游人呀,你究竟选择哪一酒家留宿更称心如意呢?从这问人的语气里,使人想到处处招待热情、家家朴实诚恳的风土人情和店店别具风味的好酒佳肴。处处酒家都好,反而不知留宿何处更好了。

这首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两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

拓展阅读

1、陵愁望寄子安 陵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复万枝,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日夜东流无歇时。

在一个凄清的深秋,枫叶漂浮于之上。这时一阵西风吹来,漫山的树木发出萧萧之声,闻见此景,小女子我伤感了。极目远眺,见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咋还不见情郎乘船归来。不见情郎归,小女子我焦灼了。我对情郎的思念如西延绵不绝,流有多长,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注释

陵:唐朝时陵府东境达今湖北潜南岸。诗中“陵”指长南岸之潜,而非北岸之陵。子安,即李亿,为朝廷补阙。《情书寄子安》题下注云:“一本题下有补阙二字。”可知李子安即李亿。但也有人认为子安为另一人。

⑵掩映:时隐时现,半明半暗。暮帆:晚归的船。

⑶“忆君”二句:同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向东流”与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表现手法相似。

创作背景:

据载,李亿、鱼幼微(鱼玄机名)二人在大诗人温庭筠的撮合之下一见钟情。李亿将鱼幼微迎娶到他在林亭置下的一栋精致别墅中。林亭位于长安城西十余里,依山傍,是长安富家人喜爱的一个别墅区。在这里,李亿与鱼幼微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在陵,李亿还有一个配夫人裴氏,见丈夫去京多时仍不来接自己,于是多次来信催促。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李亿只好亲自东下接眷。李亿有妻,鱼幼微早已知道,接她来京也是情理中事,鱼幼微通情达理地送别了李亿,便牵肠挂肚地写了这首《陵愁望寄子安》。

鱼玄机这首《陵愁望寄子安》载于《全唐诗》卷八〇四。下面是中国李白研究学会理事、四川大学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此诗的析。

建安诗人徐干有著名的《室思》诗五章,第三章末四句是:“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无有穷已时。”后世爱其情韵之美,多仿此作五言绝句,为“自君之出矣”一体。女诗人鱼玄机的这首写给情人的诗,无论从内容、用韵到后联的写法,与徐干《室思》的.四句十分接。但体裁属七绝,可看作“自君之出矣”的一个变体。惟其有变化,故创获也在其中了。

五绝与七绝,虽同属绝句,二体对不同风格的适应性却有较大差异。朱自清说:“论七绝的称含蓄为‘风调’。风飘摇而有远情,调悠扬而有远韵,总之是余味深长。这也配合着七绝的曼长的声调而言,五绝字少节促,便无所谓风调。”(《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读鱼玄机这首诗,觉着它比《自君之出矣》多一点什么的,正是这里所说的“风调”。本来这首诗也很容易缩一首五绝:“枫叶千万枝,桥暮帆迟。忆君如,日夜无歇时”,字数减少而意思不变,但总感到少一点什么,也是这里所说的“风调”。试逐句玩味鱼诗,看每句多出两字是否多余。

首句以陵秋景兴起愁情。《楚辞·招魂》:“湛湛兮上有枫,极目千里兮伤春心。”枫生上,西风来时,满林萧萧之声,很容易触动人的愁怀。“千枝复万枝”,是以枫叶之多写愁绪之重。它不但用“千”“万”数字写枫叶之多,而且通过“枝”字的重复,从声音上状出枝叶之繁。而“枫叶千万枝”字减而音促,没有上述那层好处。

桥掩映──暮帆迟”。极目远眺,但见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掩映”二字写出枫叶遮住望眼,对于传达诗中人焦灼的表情是有帮助的。词属双声,念来上口。有此二字,形句中排比,声调便曼长而较“桥暮帆迟”为好听。

前两句写盼人不至,后两句便接写相思之情。用之永不停止,比相思之永无休歇,与《室思》之喻,机杼正同。乍看来,“西”、“东流”颇似闲字,但减作“忆君如流,日夜无歇时”,比较句便觉读起来不够味了。刘方平《春怨》末二句云:“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晚清王闿运称赞说“以东、西二字相起,(其妙)非独人不觉,作者也不自知也”,“不能名言,但恰入人意。”(《湘绮楼说诗》)鱼玄机此诗末两句妙处正同。细味这两句,来分用在两句之中非为骈偶而设的对的反义字(“东”“西”),有彼此呼应,造抑扬抗坠的情调,或擒纵之致的功用,使诗句读来有一唱三叹之音,亦即所谓“风调”。而删芟这样字面,虽意思大致不差,却必损韵调之美。因此鱼玄机此诗每句多二字,有助于加强抒情效果,它们充分发挥了作用。所以比较五绝“自君之出矣”一体,艺术上正自有不可之处。

2、石鱼湖上醉歌、翻注释

唐代: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我用公田产出的粮食来酿酒,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使所有在座的人痛饮。好像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像绕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来来往往添酒。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石鱼湖,似洞庭,夏欲满君山青。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像洞庭,夏天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山为樽,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作酒池,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为四座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漫叟(sǒu)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漫叟:元结自号。休暇:休假。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引臂:伸臂,举臂。唐白居易《三游洞序》:“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长:放声歌唱。

石鱼湖,似洞庭,夏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为沼(zhǎo),酒徒历历坐洲岛。

沼:池。历历:分明可数。清晰貌。洲岛:中陆地。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fǎng)。

废:阻挡,阻止。酒舫: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zhuó)饮四坐以散愁。

长瓢:饮酒器。酌饮:挹取流质食物而饮。此指饮酒。四坐: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主要叙述作者与其友属在石鱼湖上饮酒的事作者对此事的感受。该诗反映了*士大夫以酒为戏,借饮取乐的`生活情趣。诗的末句说:“酌饮四坐以散愁。”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在诗中表现哪一句是在写愁,以字里行间有什么愁,所以“散愁”一句是无病呻吟。该诗以酒为戏,借饮取乐,抒写了作者的情趣是真的,说作者其四坐有愁而举杯消愁却是假的。从内容看,该诗无可取之处。

该诗为七言诗,但它的句型与语气,实取之于民歌,既显得顺口,又使人易记。

3、游山西村古诗、翻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

次联写山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平。

4、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澹澹兮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说它在涛浩渺中,实难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象横卧天际,高超五岳遮盖赤城,其势无比。

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象拜倒东南偶下。

我想游天姥,因而梦游了吴越,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

明月清辉,把我身影映在湖里,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

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今犹在,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凄。

我脚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攀登峻峭峰峦,如上青天云梯。

在云间的山腰,可见东海日出,身体悬在半空,可听天鸡鸣啼。

山中尽是岩,道路千回万转,迷恋倚石花,忽觉天色已晚。

熊吼声龙吟声,在岩泉间震响,深林为之惊,峰峦火之抖颤。

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波淡淡荡漾,湖面腾起云

闪电划破长空,一声惊雷巨响,山丘峰峦,仿佛突然崩裂倒塌。

*石府的石门,在隆隆声中打开。

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边际,日月交相辉映,照耀着金银台。

云神们以彩虹为衣,以风作马,他们踩踏祥云,纷纷飘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鸾鸟拉着车驾,仙人翩翩起舞,列队纵横如麻。

忽然令人胆颤,不由魂飞魄散,恍恍惚惚惊醒,不免惋惜长叹。

醒来时看见的,身边唯有枕席,方才美丽霞,已经无影无迹。

世间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万事从古象,东去流一般。

我与诸君作别,不知何时回还?

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要走随即骑去,访问名川大山。

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事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5、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翻注释

宋代: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酸。南春好与谁看。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清明时节的雨落在祭拜后残留的香烛纸钱上,桥下溪绿,桥外燕子衔湿泥筑巢。白日渐长,独自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酸。南春好与谁看。

刚退去竹皮的竹子正散发着嫩绿之色,刚掉落花瓣的新杏,还未散发出酸味。如此好的南美景与谁一起观呢。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lán)干。

香火:香烛纸钱.用以祭祀**。燕泥寒:燕子衔湿泥筑巢。日长:春分后,夜短日长。

脱箨(tuò)修篁(huáng)初散绿,褪花新杏未酸。南春好与谁看。

箨:竹皮,笋壳。修篁:美好的竹子。篁:竹.褪花:花瓣掉落。与谁看:与谁一起观

这首小词写于南渡后的某个清明节。全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和忧时伤事的苦闷心情。

上片抓住清明时节南特有的风光展开画面。“雨湿清明”,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状了南一带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香火残”,指清明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打湿后的情状。“碧溪”,写满溪碧青色的春。“燕泥寒”,说南来的燕子正啄着带寒意的泥土准备筑巢。词人面对以上这些风物,不由得件件触起深沉悲凉的感慨。由清明扫墓而联想起自己逃离家乡客居南,无法祭扫先人之坟;由燕子啄泥做窠,而联想起自己四处飘零无以为家,更由霏霏淫雨,料峭春寒,而联想起国事的暗淡艰难。透过歇拍“日长独自倚阑干”的背后,可以想见词人心中蕴含着多少辛酸沉痛的潜台词啊!上片中迷漾的.景色又正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一种深沉动人的韵。

下片写南美好的春景悲苦的心绪。首句描画出刚脱了笋壳的修长的新竹青翠欲滴,散发出一片耀眼的绿色,沁人心脾。次句化用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蝶恋花》)句意,状写新褪落了娇艳花瓣的杏花杏子尚小,嫩绿而酸,清新可爱。这样美妙的南春色是多么令人心花怒放,神怡颜开啊!然而词人笔锋陡转,以反诘句“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既与上片歇拍孤独怆然韵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的沉痛心情,烙上了时代的印记。这正是朱敦儒南渡后中期词作的可贵之处。这首词如同这一时期其它同类题材的词作一样,如“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苏幕遮》)’“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念奴娇》),“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四望波无尽,欠青山”(《相见欢》),以真性情写真景物,将眼前景与心中情***融地交织浑然一体的境界,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点击查看更多《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原文及译文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8109.html

热门阅读

  1. 李煜诗词五首
  2. 2019年晚安祝福语
  3.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让爱住我家》优秀教案
  4. 幸福没有模板教师随笔
  5. 山东省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官方范本
  6. 我当小学校长的心得体会
  7. 2016年立秋贺词祝福语
  8. 我们的情感生活的网络散文
  9. 小学《钱塘湖春行》译文及赏析
  10. 马和驴的故事儿童童话故事
  11. 办公室楼顶维修合同模板
  12. 社区职工演讲稿以人为本做职工贴心人
  13. 《一棵小桃树》教学研讨的反思范文
  14. 微博情感心情语录
  15. 永远珍爱心情随笔
  16. 201年企业鸡年祝福语简短
  17. 骑牛比赛教案范文
  18. 小学三年级元旦快乐的作文300字
  19. 2018年八一建军节的感人祝福短信
  20. 文科大学毕业生的自我鉴定
  21. 关于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句
  22. 小学写事作文:我家的除夕夜
  23. 最新版夏天工地施工安全标语100条汇总
  24. 爱心热心和责任心国旗下演讲稿
  25. 2018粮食订购合同模板
  26. 10以内数字的组成教案
  27. 有关月亮的思乡诗句
  28. 《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29. 赞美春节的诗句
  30. 改写《赠汪伦》优秀范文
  31. 《班主任工作100问》的教师读后感
  32. 2019年猪年七言对联
  33. 废旧金属标准采购合同
  34. 《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35. 《四则运算》说课稿范文
  36. 我的说课稿个人工作计划
  37. 描写美食味道的句子
  38. 忠诚干净担当学习心得体会2015
  39. 精选七夕情人节祝福语13条
  40. 猪年新年贺词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