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小衔接具体计划

发布时间: 2025-07-12 13:32:15

大班幼小衔接具体计划

一、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幼儿园向小学靠拢,为上小学做好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二、衔接策略:

1.幼儿入学前思想准备:(参观小学、体验生活)通过参观小学,体验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萌发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上学的愿望。

2.开展各种活动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家长和幼儿园一同为孩子入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家长园地、快乐家园等方式及家长辅导要求,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

三、具体安排:

(1)改变作息时间:午睡时间的缩短、集体活动时间的延长、课间游戏让幼儿自由活动等。

(2)学习整理书包:认识文具、活动中学习整理书包、整理书包比赛。

(3)幼儿的座位:学小学生坐在座位上上课、坐姿、举手。

(4)每天适当的布置作业,让幼儿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作业。

拓展阅读

1、工作

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儿园到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儿园教育应和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对于儿来说从儿园的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学和儿园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

我园针对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儿园的实际出发,依托宁阳县第二十中学学部,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儿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的培养儿社会适应能力与学习适应能力教育,促进儿在入学前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儿园与学的工作,帮助儿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儿入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现结合儿园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对象:

在园学龄前儿。

二、实施目标:

1、帮助儿了解学的相关知识,有入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学的生活,有积极的情感验。

2、初步了解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4、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了解的`相关知识,家园同步共同做好工作。

三、实施方案:

1、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为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为了使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学的生活节奏,在第二学期,适当延长时间;另外,在环境布置上,定期按学桌椅的形式排列桌椅。

3)带领儿参观学。让儿熟悉学和激发儿入学的愿望,联系我校学部,请学教师来园做讲座;定期到学部级中进行模拟上课;进行“手拉手”活动,使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4)加强纪律教育。儿入学前应备的心理准备方面: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备热爱集等道德品质。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进一步加强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第二学期特别注意培养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儿的独立意识,让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养活成人的直照顾。

2)培养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提高自理能力。要求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下学期将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儿的自理能力。

4)增强文明礼貌。要求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5)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结合主题让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儿园,让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最后,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四、保证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落实目标责任制。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2、工作

一、任务目标

1、有入学的愿望和意思,向往学的生活,有主动的情感验。

2、初步了解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上学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提高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认识、任务认识。

4、下学期重点进行规则认识、任务认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重点与措施

1、退学前思想准备

通过游览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儿座谈,让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学,学与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2、身方面的准备

(1)通过育锻炼、疾病提防增强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学。

(2)后期我们将得当延长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儿真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加强安全教育,让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不玩火、不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执行培养儿的独立认识,增强独立处理题目的能力。让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寄托父母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题目和困穷自己要想办法处理。

(2)培养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要药学会自我观察、自我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儿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哪些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盒。敬重并监视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橡皮等其它学习用

(2)培养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儿园,让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题目、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儿精确的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得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儿的任务认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儿规则认识的培养。

(3)常识经验的积累:首先是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经心设制作有关读写方面的资料供儿操作,同时在各个区域中进行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儿进行分类、统、简便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儿学习运用数字经验处理题目,提高独立思考题目的能力。

5、做好家长任务,形成教育合力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布任务的重要性。

(2)利用级网站开设《论坛》,加强与家长的信息相易,家长们传布和沟通本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任务,。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的任务,培养儿做事的效率性和责任性,为入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以及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有头无尾。

(3)利用家园反馈表、电话交谈、约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相易,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方面所存在的题目,准确把握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会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儿园过渡到学的学习与生活。

(4)家庭中做好儿退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儿*的学习用品力求简便实用,巧安全。

(5)向家长发放有关的问卷调查,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鼓励儿的发展。

(6)让儿养成早睡早起,按时来园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得当增加一些简便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

6、加强与学的联系与相处,观摩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帮助儿认识入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3、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儿园与学的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儿园平滑过渡到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儿,促进、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儿园与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儿入学做好准备。

三、活动时间和级:

1、活动时间:20__年__月—_——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2、活动级:

四、活动内容和要求:

(一)儿方面。

1、入学前思想准备:

通过参观学,让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学,学与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学的欲望。

2、身方面的准备:

(1)通过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学。

(2)为了让儿能够较快地从儿园过渡到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儿的时间观念。

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学习工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请家长配合儿园,让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五月份开始学习时间、运动时间逐步增长,生活、游戏时间逐步缩短。如集活动时间可延长为35分钟,让儿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教师方面。

1、学习文章,精通的相关知识,掌握学生活、教育的一些基本行为习惯要求。

2、加强儿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3、加强儿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4、与学老师座谈,了解历届我园儿升学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儿园需要注意的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5、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强儿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热爱上学的情感培养,做好儿心理疏导。

6、向家长宣传的相关知识。

(三)家长方面。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的相关知识。

2、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方面的知识。

3、在家培养儿的时间观念,定时作息,如:有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

4、加强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五、活动实施步骤第一阶段:

(一)启动、探索阶段(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

1、我园成立指导组,秦胜园长为指导组长,蒋惠娟为指导副组长。

2、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学阶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儿尽快适应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4、开设角色游戏“我上学了”,在游戏的情景中了解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激发孩子向往学的生活,有积极的情感验。

(二)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1、培养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任务、安全意识。

2、参观学、验生活为了让的孩子们能更进一步感受学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我园将在__月份——__月份组织儿参观北国中心学。主要包括:

(1)参观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孩子带进学生的课堂,参观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2)回园后引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心中的学”为主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

(三)第三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

1、根据儿的入学取向,对入学后的儿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儿入学后的情况,在根据了解的情况,对下一届的儿毕业生采取相应得整改措施。

2、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整理分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每位教师写一篇有关“”的教育心得。

六、活动内容。

1、组织学习的理论,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学阶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儿尽快适应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2、开设角色游戏“我上学了”,在游戏的情景中了解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

3、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方面的知识。

4、召开家长会,指导家长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5、逐步延长上课时间,每节课35分钟,培养儿的倾听能力。

6、加强儿自理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背着书包上儿园、自己收拾书包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规则意识和完成任务的习惯。

7、加强普通话口语的练习,通过听故事、念诗歌、说绕口令等形式来提高儿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8、邀请上届毕业生来园与朋友座谈,介绍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

9、带领儿参观学。安排:

(1)参观学的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儿园的不同。

(2)观看升国旗仪式和广播操。

(3)旁听一年级的一节课,了解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4)了解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

10、请家长为儿*书包,开展“书包真整齐”活动,培养儿整理文、爱护文、保管文、认清楚自己的文的能力。

11、开展“离园倒时”主题活动,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12、安排在学举行“毕业汇报”演出。

点击查看更多大班幼小衔接具体计划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88h.cn/articles/5585.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