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潇湘馆散文
那天,在梦中我来到了潇湘馆,屋外的翠竹随风轻轻摇晃着,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木桌上的一叠诗稿被吹的哗啦啦响,散落了一地,纸上的泪痕未干……写诗之人的愁苦,大概也只有她自己能懂吧。
就在这时,紫娟过来将地上散落的诗稿,一 张一张的放好,朝着里间的纱账轻轻叹息一声。纱账后那可怜的人儿,一张苍白的脸,满脸的愁绪,还有一双哭肿的双眼。昔日的潇湘馆,有她的抚琴声,有她和宝玉的嬉闹声……如今却是阵阵的咳嗽声,丫头们来回的脚步声,园子里其他人好像遗忘了这冷清的潇湘馆,大概是忙些她们认为重要的那件事。都说木石前盟,却偏偏金玉良缘。
可终究还是知道了,憔悴的面容,止不住的眼泪,你心中的悲痛他怎知道呢?那个痴呆的人,现在满心欢喜,以为对面的红盖头下,是他心心念念的林妹妹。不断的咳嗽,手绢上的鲜血,让紫娟甚是担心。为他流了一生的泪,现在也许是最后的泪。用虚弱的声音呼唤着紫娟,让她将木桌上的诗稿拿过来,雪雁备好火盆。你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将那些诗稿撕碎丢入火盆中,泪水也滴入了那火盆。
“宝玉,你好……”你终究含泪而去,记得那年春风和煦,你扛着花锄,来到了桃树下,漫天飞舞的花瓣,还有那个正看书看的入迷的少年。本来你想好好打趣他一番,没想到自己却迷上了那本《西厢记》。那是第一次你们坐的那么近,花瓣落在你的头发上,却浑然不知。他不经意间偷偷的看了你几回,从此认定你就是他的那个林妹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此时的潇湘馆哭声一片,那边的园子却热闹非凡,一片喜庆。
为报当年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绛珠仙子用一生的眼泪报恩。如果有来生,黛玉你还会进大观园吗?还会为那个宝玉流泪吗?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电视放着那一曲《枉凝眉》,被歌声吵醒,我睁开眼,发觉枕边早已被泪水打湿……
拓展阅读
1、梦回月光下的小村庄优美散文
窗外皎洁的月光投在我的枕边,不知咋了我辗转反侧、久久难眠,突然莫名地想起了乡下的沈周氏。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从南京下放到苏北农村——天岗湖畔一个叫沈行大队的半岛上。多事之秋,父亲因“*”学术权威*倒含冤去世,母亲与小妹几年后移居南京,只有我一个人留守乡下。经历多年的农村生活磨练,我也逐步适应了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由于我很快地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被王集公社革委会领导们视为“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大队根据生产队群众高度一致的推荐意见,本着“不唯成分论”的原则,破格让我担任沈前生产队的小队长职务。为了解决我的生活问题,队委会把我安排在五保户大娘沈周氏家里搭伙,烧草问题由生产队集体解决;定量的粮食不够,生产队里也会接济一些。这样的安排,社员们也都没啥反对意见,从而让我可以一心扑在生产队的工作上。
当时沈周氏已经七十多岁了,身材瘦小,但走路说话都特有精神。据村里的社员说,她年轻时十分俊俏,曾随丈夫在上海生活过近十年,但她一生命厄,三十多岁就守了寡。她有三个女儿先后远嫁他乡,由于她个性倔犟,不愿与女儿们一起生活,于是只得独自一人孤守在沈行大队的婆家,一晃就是几十年。沈周氏守寡后变得沉默寡言,也不喜欢串门,抽旱烟是她孤单一人时的唯一爱好。队里照顾她,在村西头给她盖了一间低矮的草庵子,土墙土灶,每次进屋都得躬着身子。一张窄小的木凉床占居了大半个屋子,床前放着一张仿佛用了几十年的小方桌,几乎再没有插脚的地方了。沈周氏喜欢蹲在灶门边抽烟,特别是在她默默地做饭烧火的时候,每次必须抽烟。只见她低头瞅着灶堂里的火焰,斜叼着一根旱烟袋,嘴里不时地“吧嗒吧嗒”,烟气便从她的口鼻中飘出,与锅灶的烟火味、烹饪的饭香味交织在一起。虽然在那个年代里做饭缺油少盐,但沈大娘做出来的饭菜还真的特好吃。我每次收工回来,她总会按时把饭菜端到小方桌上让我先吃,她又蹲回到锅灶边去抽烟了。
刚到农村时,母亲和小妹住村里的最东头,村里的环境尤其是生活条件特别艰苦,但是社员们的友善和纯朴让我们一家人的心里都得到了慰藉。读小学的小妹邓嘉嵋没事就喜欢到村西头沈周氏大娘这间低矮窄小的茅草屋附近玩耍,每次进屋时小妹的小个头也得猫着腰。大娘在村里也算是一个在大都市见过世面的女人,她特别爱干净,那件补了又补的蓝色外衣,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家里虽然只有巴掌大的一点儿地方,却被她整理得清清爽爽。我们都喜欢吃沈大娘烧得饭,虽然只是用玉米面搂的山芋稀饭,外加一碟小葱拌萝卜丝,偶尔变更成萝卜干加豆豉,也是周围乡亲们羡慕的美食,特别是在青黄不接的季节里,能吃上这样可口的饭菜,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每次吃饭时间,沈大娘总是蹲在炉灶旁,用她那长长的烟嘴凑着草木灰的余火点着旱烟,边抽烟边静静地看着我们这对从城里过来的兄妹俩吃饭,但是她从不愿上桌。当年农村妇女的勤劳、坚韧、克己、善良几乎全集中体现在了她的身上,甚至她一生都没有自己的名字。
烧饭的水她从没让我挑过,她宁愿自己用四个小陶罐从大河里分几趟提来再倒入小水缸中。遇到了插秧的季节,社员们中午没时间回家吃饭,各家就得把饭菜打包好由生产队安排其他社员送到田间。沈周氏不放心别人送饭,每次都是亲自用小砂罐给我送来,砂罐口用塑料布封扎好,外面还包裹着旧衣服,待我蹲在地头吃饭时仍是热乎乎的。记得有一天在插秧中途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天气十分阴冷,为了不误秧期,社员们都主动地在秧田里披着塑料布坚持继续干活。我这个小队长被大家的觉悟深深地*了,赤脚踩在冰冷的水田里,浑身冻得发抖。这时我老远就看见沈周氏冒着蒙蒙细雨匆忙赶来了,头发全湿了。她把自己的一件旧棉袄给我送来御寒,我吃惊她竟然惦记着我出门时穿得单薄。我穿上那件大襟右衽的女式棉衣,浑身暖和多了,社员们都笑我从尹队长秒变成了“尹老太”。
1976年底,泗洪县猿州水泥厂面向知青招工,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生产队,告别了可亲可敬的乡亲们。以前与大娘共同生活的几件生活必需品是我从南京带去的,临走前我依然留给她继续使用。后来,我在南大读书期间,以及落实知青回城的政策后,只要我有空路过或接近苏北,我都会绕道回到沈行村去看望沈周氏,社员们都说我是她的“干儿子”,她也确实待我如亲儿子一般。1980年3月8日妇女节那天,噩耗传来,说大娘因食道癌病逝了,我风雨兼程连夜赶了回去。低头钻进低矮的茅草庵,只见她静静地躺在凉床上,瘦弱的面庞仿佛一个骷髅,眼睛深深地凹陷进去,嘴巴微张着,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歇斯底里地喊着“大娘……”队里的**告诉我,沈周氏临终前留下遗嘱,反复叮嘱队里的负责**把我留给她的生活家具还给“小尹”,那也几乎是她唯一的家当。第二天沈周氏要下棺了,按照农村的习俗,必须由她生前惦记着的亲人在死者的嘴里放一块冰糖后才会合嘴。我主动拿一块大的冰糖放进她的嘴里,因尸体已经僵硬,我就只能把她微张的嘴巴扒开一点,冰糖放入后,我又把她的下颌向上推一下,尽量让沈周氏的嘴抿合起来,让逝者尊严。我又亲手把沈周氏的旱烟袋装满烟丝,放进棺材里,这是她清贫的一生唯一的爱好。送丧的唢呐响了,我泪如泉涌,头扎孝布,腰系苘麻,手扶灵柩,缓步随着送葬的队伍一道,一直把她送上了后山坡……
那年那月,那人那事,刻骨铭心!我如今虽然生活在都市中,但是依旧怀念从前半岛上的人情世故,尤其是沈行村,特别是待我如子的沈周氏大娘……今天,中国高速腾飞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让人鼓舞,不可能更没必要倒退回到落后的计划经济年代,但是曾经的历史尤其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纯朴关系让我今生永难忘记!窗外皎洁的月光让我突然想起今天恰巧又是三八妇女节,正是大娘去世四十周年的忌日,她没有赶上祖国伟大的新时代,一生没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衷心地祝福大娘在那边能够安宁、安心!祝她一切安好!
2020年3月8日尹增淮泣撰
2、我要回家的散文
在外漂泊受委屈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家;而当一个人孤独无依时,最想念的还是家中老母!
而回家的路又是那么艰难,距离太远,那就算了吧,两天的休息时间有一半都在路上,家中老母也会劝阻说,别回来了,家里都好好的!然后,自己便以此为借口,赖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待在一个只有自己的房间。
不知道你会不会和我一样,很少听到父母说,孩子,爸妈想你了,啥时候回来?
但他们经常说的便是那几句翻来覆去,看似枯燥无味,实则饱含关爱的.话语:这两天冷,你多穿点,一个人在外面要好好吃饭,不能把身体给搞垮了,没钱了跟家里说!
而当有一天,他们不经意地说出那句久久未曾说出口的思念,还是如此的含蓄:“半年你都没回家了,也不知道你胖了还是瘦了,在外面可别把自己饿瘦了,星期天跟朋友去吃点好吃的!”
事后细细咀嚼那句半年没回家,才体会到对母亲而言,那是一种怎样的心酸和思念。这一次我终于读懂了他们的心思。
挂了电话,我没有告诉母亲我要回家的事,因为我知道告诉她,她便会极力劝阻,不让我来回折腾。
这一次我学会了隐瞒,学会了给他们惊喜,下午赶完稿子两点半,我便急忙关了电脑离开办公室,同事错愕地问我干嘛去?我说回家!便下楼打了出租车,直奔车站!
而回家最早的车也是下午三点半了,四个小时的车程,我到家可能就八点了,但我还是买了票回去。
下午六点在车上妈妈打电话问我下班没有,我笑着告诉她,我刚下班了,在路上堵车,还没有到呢……
而当出租车把我送到楼下时,已经是灯火阑珊了,我走进院子,给他们打电话,妈妈问我吃饭没,我说没呢?然后就推门而入,果不其然,妈妈一脸惊呆的表情,还责怪我说,你不说你下班回去了吗,咋回来了?爸爸在一旁傻乐,笑的可开心了,他还骂我,这姑娘学会骗人了,哈哈…
他们正在吃饭,我看了是中午省下的饭,我们不在家他们就不好好吃饭,每天都凑合着吃,还骗我说吃多好多好!
妈妈吃完饭说,把我碗拿去刷了,特别骄傲,我就乖乖地给她刷碗。爸爸出门前不忘对妈妈说,一会儿给闺女做点好吃的,孩子坐半天车都没吃饭!
最终我没让妈妈做,我说不饿,她不依,我就说我去楼下超市买吃的,这她才没说话了。
回来后我故意逗妈妈,我说你看看,我是不是把自己养的白白胖胖的!妈妈笑了,都在脸上的,我看见了!
她一直不愿意让我瘦,最愿意看见的就是我脸上有肉,所以我只要胖她就开心,觉得我一个人在外面过得还不错!
现在他们都睡了,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这次回家我感慨很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世界可以去看,但不一定要一直停留在远方,因为我们还有故乡!
果宝
3、散文:流水迢迢自梦来
我们都是行者,行走在烟雨之中,过尽千帆,在世间涉足,去寻找最后的归属。于我,太湖便是那收藏云烟的角落了……
山水总能趟过时间的河流,在层层烟雾之中,封锁了来路,阻隔了去路,令人沉浸其中。“水宿烟雨寒”,轻烟袅绕,雨丝落在地面上,偶有飞鸟掠过山际。在这迷茫的烟雨中,我独自前行。烟雾迷茫,浩淼的太湖一眼望不到尽头,青山掩于其中。微风吹过,湖中晕开一圈圈螺纹,雨落在湖面上溅起朵朵细浅的水花。我常想,所谓“天堂”,莫过于此了吧……
在想象中,湖中心有一座仙岛,岸边会有一位撑船的老者,他戴着斗笠,穿着蓑衣,静坐在一艘木舟里,低吟浅唱着不知名的小调。渡船过桥,便是太虚幻境,烟云笼罩着岛上的楼阁与古塔,一切都是那样的飘渺,真是应了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空远的钟声惊醒了众生,道观处于那仙岛之顶,烟雾深深处。道观旁的山涧流泻着飞泉瀑布,浅溪里落花清零飘远。踏入那门槛,看着道士手执拂尘,口念经文。他们的脸上留有着岁月的痕迹,苍凉凝重。他们的青春年华,是否早就被禁锢在了这高墙深院之中,无人问津的凄楚,寂寞了年华,寂寞了人生。
我穿过云雾,抵达岸边,忘了归去的路是否依旧。雨露似珠帘一般下坠,暮色渐深,湖中波光散去,飞鸟也不知去向何处,唯有垂钓的老翁,腰间别着一壶酒闲对山水,怡然自得。岸边的木舟随意横放着,来时的`老者仍在等待着稀疏的人流。虽无来时的闲逸,却换得烟雨同归,莫不是一种幸运。
坐在船上,看着湖中不多的睡莲。红的,白的,交错着,有着一种清雅的风韵,在湖中映出姣好的面容。欲觉身轻,望着这一片烟雨,心底的浮躁归于平静。风雨交织,远远传来琴声,清悠空灵,心中不免泛起涟漪,多了一份“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的淡然宁静。
穿过烟雨,穿过迷惘,你我不过是人世间的一个,无须记得,无须缅怀。只是,这太湖,唤起的是前世丢失的记忆,是今生做不完的梦,他们曾被封印在心底深处,哪怕韶华不复,哪怕美丽荒芜。微风岸,碧如簪。流水迢迢自吟唱,思忆长,梦江南。回首相望,一眼云雾,一眼烟雨迷蒙,不知谁可曾记得,那座岛,那座观,那片天堂,那片水……
4、回忆往事散文作文800字
深蓝的夜空,因为有了繁星的点缀,显得格外灿烂;金黄色的沙滩,因为有了贝壳的装点,显得格外美丽;而我的回忆,有了新春佳节,显得格外珍惜。
春节期间的热闹与喜庆,我仍然记忆犹新……
除夕一大早,阳光明媚,门外的鞭炮声就陆续响起,孩子们都穿上了新衣服,大人都忙着贴对联、贴年画。下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饺子,小孩子们则跑出门外嘻戏着、打闹着,更多的时候是拿着不同的鞭炮燃放着。临进黄昏,夕阳像一个醉汉踉踉跄跄的跌倒了山那边,溅起一片片橘红色的晚霞。而此时,各家各户都开始准备年夜饭了,饺子的香味弥漫着整个胡同。夜幕降临,天空被涂鸦成了黑色,全家人欢聚在一起,共同举杯庆祝新年的到来,晚辈则要向长辈说些健康长寿、寿比南山的祝福词。
月亮悠悠地升了起来,倾泻下一片清辉,给窗户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在欢快、喜庆的歌声中开始了,妙趣横生的小品、婀娜多姿的舞蹈、寓教于乐的相声、扣人心弦的杂技、神秘莫测的魔术……丰富多彩的节目,给每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门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增添着节日浓浓的味道。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全世界好像都沸腾了起来,鞭炮齐鸣、礼花齐放,看!天空中绽放着“笑脸”和各种各样的“鲜花”,精彩异常,美轮美奂。
大年初一一大早,鞭炮声陆续开始响起,街坊邻居也都开始相互串门拜年,彼此说几句祝福的话,小孩子则是最快乐的,他们不仅能收到鞭炮,而且最重要的是能收到长辈们分发的红包。初二以后,各家各户开始了串亲戚,给忙碌了一年的亲人们创造了见面的机会。到了初五(俗称破五),鞭炮声没有大年初一的那么热烈,很多人都在返厂的路上,预示着人们节后即将开始工作了。
春节过完了,我也开始重新调理状态,检查一下哪些作业没有写完,开学还需要准备什么。新的一学期,我将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