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痛诗千行”
引导语:陆游因为经受牙痛,大半生都为齿苦作诗,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陆游的“齿痛诗千行”。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诗歌题材涉猎广泛,仅与牙齿相关的诗作就有150余首。
陆游中年以后,体弱多病,尤其是口腔疾患几乎纠缠了他整个后半生。陆游诗中记录了自己的牙齿摇动、齿根浮动、齿牙稀疏、牙齿脱落、发生齿豁等,这几乎就是牙周病的整个自然发展过程,这说明陆游生前患有严重的慢性牙周病。
牙齿摇动,是牙周病初期的一个典型*,陆游描写自己牙齿摇动的诗有数十首之多。《杂兴》曰:“足弱仅能行,齿摇常欲堕。”《识喜》曰:“齿摇徐自定,发脱却重生。”《新凉书怀》曰:“一齿屡摇犹决肉,双眸虽涩尚耽书。”在这些诗中,陆游都写到了自己牙齿松动,苦不堪言。
有时因为牙痛还引发头痛,但是却因为生活清苦而无法看病,如《贫病戏书》中的“头痛涔涔齿动摇,医骄折简不能招”。没钱看病,那就只能忍着了,在《雨夜》一诗中,陆游写道:“岁晚茆茨劣自容,齿摇将脱发将童……医不可招惟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
牙齿摇动没办法*,渐渐地齿根就开始浮动。这在《寒雨中偶赋》一诗中有记载:“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
齿根浮动,牙齿之间的缝隙变大了,导致齿牙稀疏,这是牙周病正在发展的一个*。在《饭罢戏作》中,陆游写道:“况予齿日疏,大脔敢屡嘬?”牙齿已经日渐稀疏,还敢经常大块吃肉吗?《闲思》一诗云:“意倦投床效龟息,齿疏嚼饭类牛齝。”牙齿稀疏,因此吃饭的时候只能像牛反刍一样慢嚼细咽。
牙周病得不到*,发展到最后就会自行脱落。陆游大概有30多首诗写到自己牙齿掉落。《病齿》云:“似病非病臂已瘳,当堕末堕齿难留。”《老态自遣》云:“似见不见目愈衰,欲堕不堕齿更危。”《老叹》云:“一齿危将坠,双瞳久已昏。”《对酒作》云:“齿落不废嚼,足跛尚能履。”这些诗都写到了牙齿脱落难留。
牙齿掉得多了,陆游也开始看得开了,晚年的时候他对齿堕已经没有太多的伤感。在《一齿动摇似不可复留有感》中,陆游写道:
晚境常忧豁可憎,苦留终不受丁宁。主贫何恨客辞去,木老元知叶自零。未害朵颐临肉俎,但妨叩齿读仙经。从今有酒须勤买,莫学**人要独醒。
意思是说刚开始还觉得牙齿掉了,留下嘴巴中大大的豁口让人感到可恶,但后来想想也坦然,毕竟“主贫何恨客辞去,木老元知叶自零”。虽然牙齿落了,但肉还是可以慢慢嚼,只是对叩齿和读经有些妨碍。可见陆游平时也通过叩齿来*牙病、*牙齿。
牙齿落了,也就发生齿豁,牙齿漏风,嘴巴变得空洞洞的。在《雨后快晴步至湖塘》中,陆游写道:“齿豁从教道字讹,负薪陌上且行歌。”发生齿豁,牙齿自然会漏风,所以影响说话发音,教书的时候也就常常把字音给念错了。《初归杂咏》云:“齿豁头童尽耐嘲,即今烂饭用匙抄。”牙齿掉了影响形象,所以尽被顽童嘲笑,而且只能用汤匙舀稀饭吃了。后来在《斋中杂兴》中,陆游写道:“衰残口两齿,困厄家四壁。”说明嘴巴中只剩下两颗牙齿了,已经是满嘴漏风了。
因为经受牙痛,陆游大半生都为齿苦作诗。如果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那么陆游则是“齿痛诗千行”。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拓展阅读
1、诗歌比较好诗歌比较“鹊桥仙 陆游”“渔翁 柳宗元”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0-21题(8分)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20.陆游《鹊桥仙》中的“渔夫”和柳宗元《渔翁》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2-23题(5分)
《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2.孔子年轻的时候“梦见周公”,表现了孔子怎样的理想?(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段文字的句读可以标点为:“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谈谈你对这两种句读在表达上的差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20.答案:“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两诗中的渔翁都过着远离世俗红尘的隐逸生活,都体现了他们清远的心境、高洁的志趣。(4分)
21.答案:.陆词该句是通过细节正面描写(或动作描写/细描/直接描写/实写)渔夫打渔的日常生活,柳诗该句则未见渔夫,通过描写侧面描写来烘托(或景物描写/间接描写/虚写)渔夫怡然快意的生活。(4分)
22.答案:能和周公一样辅佐国君,再次实现礼乐之邦的理想。
23.答案:两种句读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原文表达孔子明显感到自己的衰老,要恢复周代礼乐制度的愿望没有实现,内心感到遗憾甚至有一丝悲凉;中间用逗号隔开,更强调衰老的程度和没有梦见周公的时间的长久,更多地表达了对自身的这种状态的一种感慨,深度上不如前者。
2、和银行有关的诗歌
赞美你.银行员工 (配乐诗朗颂) 男: 当清晨的朝霞刚刚绽出红蕴 太阳就象一个俏皮的孩子 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迫不及待地露出了她的笑脸 女: 她的激情催人奋进 她的希望还很年轻 银行员工新的一天开始了。
.. 男: 上班的人们起床 洗脸 打扫卫生 也许是夏夜的晚风吹人太急 早餐胡乱吃点什么 女人要赶着去送孩子 男人忙着安排自己一天的日程 女: 敲打窗棂的是雨还有风 不能因为风大雨急不去上班吧? 牢记自己的诺言,还有入团、入*时的豪情 你义无反顾地走出家门 很快就消失在风雨之中。
男: 桌面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 窗口是你沟通客户的眼睛 女: 你把顾客奉为* 你将友情视为亲情 你的故事好多好多 你的声音是那么的动听。
男: 你对工作负责认真 你对同事满腔热情 难以忘记你经常说起做人不能只为了自己 女: 你将夏日里的凉爽让给别人 你把泪水、苦恼、劳累深深地藏在自己心中 男: 你用你的身躯阻挡了酷暑和严寒 你用你的智慧调整着春夏与秋冬 带病工作份外劳动等等等等 所有这些同事们都为之感动 女: 无论是工作多年的老** 还是刚刚入行的大学生 都是你的朋友、你的姐妹和你的弟兄 男: 他们(她们)用心为你见证 每一笔、每一件、每一行和每一动 你的无言,似火、似海、似风 都刻在凭证上留在记忆里印在脑海中 女: 为了事业的成功,你刻苦钻研 为了银行的腾飞,你苦练技能 你是遵规、学法、守纪律的模范 你对善恶美丑勇于分辩 你对歪风斜气敢于* 男: 你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哪里发生了自然灾害,哪里又是洪水无情 目前的情况怎样,你牵挂着万千人的心 在你的日记里,都能寻找到它的行踪 女: 而在面对荣誉、晋级、奖励的关头 你只会重复一句话:我不行 我不行 男: 你的高风亮节、你的崇高品质 男女: 象焦裕禄、象孔繁森、更象雷锋。
女: 当晚霞将要浮出的时刻 忙碌了一天的你,脸上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男: 这时候你才得以与同事啦啦家常 放言或者轻声,察言观色好生不懂 女: 爱凑热闹的人,想靠近一点 笑着问你:“说的什么悄悄话能否打听” 你笑了,笑得那样开心、那样甜蜜 那么爽朗、那么从容 男: “没什么没什么 不是谈嘴碎的老婆就是讲懒惰的老公” 女人要定个规矩,男人要求个平等 “加班的时候你打个电话” “应酬的时候你要想着给家里说一声” 女: 当一切收拾好了以后,你才想起回家 急匆匆自由市场去买菜 紧忙忙你骑车在人海中穿行 男: 女儿(儿子)见了你,似乎有些陌生 老人见了你满眼的不高兴 “也不知道你整天都在忙啥 忘了爹娘忘了后生” 女: 是内疚还是心痛,就连自己都也说不清 “ 银行平时工作确实很忙碌 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 何况现在又赶上测试、要更换新的系统” 男: 善良的老人理解孩子 幼小的女儿(儿子)长大了会懂 掏句心窝里的话 你对老人说: 我不是一个孝顺的好女儿(儿子) 女: 你对孩子说: 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爸爸) 男: 我不是没有情 我也不是没有爱 只因我有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钟情 女: 我赞美银行员工 是因为他们(她们)的精神可嘉 男: 我赞美银行员工 是因为他们(她们)的意志坚定 男女: 我们共同祝愿银行腾飞 我们共同祈祷事业有成 女: 团结一心迎接挑战 共同道出一个心声 男女: 祝我们的银行事业 象升起的太阳一样火红、火红。
3、温庭筠弹筝人唐诗鉴赏
【**--教案】
【原文】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温庭筠以宰相之裔孙,生不逢时,终身怀才不遇、坎坷飘落,饱尝人间之忧患艰辛,因而怨怅凄伤伤情填膺,时借吟咏宣泄排遣。此诗即借咏弹筝人排遣悲郁之作。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道教称天帝曰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唐玄宗李隆基敬奉道教,故而这里借玉皇指代玄宗。宁王,李隆基之兄,初立为皇太子,后见楚王李隆基诛杀韦后、拥立睿宗,有定社稷之功,遂“累日涕泣固让位于楚王”,薨,追册为让皇帝。此诗构思巧妙,先捺下千种凄怜、万般感叹,以叙述笔法、清雅语言,介绍这位弹筝艺人往昔天宝年间曾凭藉技艺供奉玄宗,又教过宁王度新曲,寄仰慕之情、褒扬之意于轻描淡写中。玄宗、宁王弟兄皆精通音乐,玄宗“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羯鼓录》)宁王亦以“审辨音之妙”而著称于世。弹筝人能在长安如云高手之中,独得玄宗、宁王的垂青,其技艺之精、名声之重、境遇之顺可想而知。诗人赞美之辞仅止于此,而读者遐想之心却驰骋于天,引发之笔可谓踏雪无痕,蕴味有致。
“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后两句换用描叙笔法惋伤弹筝艺人此时的遭际。钿蝉,镶嵌珍宝的蝉形首饰。金雁,谓筝柱。伊州,商调大曲,西凉节度盖嘉运所进。诗人巧妙地以物喻人,首饰筝柱的衰败黯然,象征着绝代艺人的飘零凄凉,惟其老境悲凉,故而格外眷恋昔日的盛荣,一旦旧曲重弹,即勾起满腹的愁绪怨意,泪下滂滂了。这万行珠泪蕴含着的情思,也许是对人间沧桑的怨怅,对世态炎凉的愤懑,也许是对自身悲遇的伤悼,对似水年华的追恨,诗人给读者留下了细品情思的广阔余地。
【原文】
咸阳值雨⑴
咸阳桥上雨如悬⑵,万点空濛隔钓船⑶。
还似洞庭春水色⑷,晓云将入岳阳天⑸。
【注释】
⑴咸阳:唐京兆府属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值:遇到,逢着。
⑵咸阳桥:即西渭桥。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故址在今咸阳市南。唐代称咸阳桥,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⑶空濛:一作“空蒙”,指细雨迷茫的样子。唐杜甫《渼陂西南台》:“空濛辨渔艇。”钓船:渔船。宋黄庭坚《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我梦江湖去,钓船刺芦花。”“万点”全句谓大雨密集形成的空濛烟雾隔断视线,看不见渭河对岸的钓船。
⑷还:一作“绝”。洞庭:指洞庭湖。
⑸将:携带。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白话译文】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渭河对岸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咸阳,但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
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咸阳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万点”言雨阵之密注。“空濛”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用笔很像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论地域,天远地隔;论景致,晴雨不侔。实现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的联结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这在渭水关中也许是难得一见的雨中奇观,但在洞庭泽国,却是一种常见的色调。诗人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发挥艺术的想象,利用“还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转,就把它们巧妙在联到一起,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洞庭湖为海内巨浸,气蒸波撼,吞天无际。在诗人看来,湿漉的晓云好像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气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这是极其壮观的景象。“将入”二字,可说是笔挟云涛。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