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古诗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14 09:11:03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古诗鉴赏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是一首情意绵长的思乡曲。

这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所触动的思乡。从第一句的询问口气中,对此不期然而听到的玉笛之声,有些出乎意料。但它借着春天柔和的东风,吹奏着古老的《折杨柳》离别的曲调,破空而来,将绵长惆怅的乡思洒满了全城。在夜空中飘荡着,一时间浩渺无际,抓住了人们的心灵。

本来是平静的春夜,被一声玉笛吹得陷入了乡思的愁城。究竟是玉笛之声有如此神奇的魔力?还是客居洛城的游子太多?应该说首先是诗人自己积淀于心中的故园之思是深沉的,被笛声中的乐曲一触发,便更是不可收拾,广漠无际地延伸开来,仿佛充塞於整个洛阳城,洛城便成了思乡的愁城。

这是李白所特有浪漫的夸张手法,例如《子夜吴歌·秋歌》中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扌寿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是由月光、秋风,把征妇对良人的思念——扌寿衣声中的玉关情,散布于长安;而这首诗则借东风吹扬的笛声把故园情弥漫於洛城。艺术的感人力量是强烈的,也是真切的。

拓展阅读

1、析解释

《赠汪伦》是唐代大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此前两句描绘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赠汪伦作品析:

中国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论家严羽提出作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忌直贵曲”。然而,《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人写,一般忌讳在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的意料,所以说“忽”而不用“遥”。这句虽说得比较含蓄,只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来极力赞美汪伦对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2、唐三百首全集三百首之终南山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及注释

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 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人,有“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人的代表,今存400余首,重要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喜雨

喜雨》全意境淡雅,意蕴清幽,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乃发生。

随风潜入,润物细无声。

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注释]

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径:乡下的小路。

6.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锦官:成都的别称。

收集有关喜雨》: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雨的。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人对雨的赞美。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人用拟人手法,盛赞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雨的特征:“随风潜入,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风,趁着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雨景:“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是人的想象: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人怎能不赞美雨呢!

4、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和《西楼》风格迥异。本亦写雨,但它清隽淳朴,富有阴柔之美。《西楼》主要写雨前景,此则写雨中景和雨后景,各尽其妙。

三、四句雨后两幅小景是:昔日绚丽似锦的桃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结束了一年一度的短暂青;而惟有一片青草,不仅未被摧毁,反而翠绿欲滴,并且长得齐齐整整,毫无零乱倒伏之状。这暗示一条哲理:桃虽艳丽,生命力却弱;青草虽朴素,生命力却甚强。本以暴雨并通过与“桃花开尽”对比,烘托出青草的难以摧毁的精神。

能注意选取日常习见但又有典型意义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含理趣而又不失意,因此既深刻又自然,耐人玩味。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古诗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3605.html

热门阅读

  1. 狗熊进城故事
  2. 贝尔拉的幽默故事
  3. 我的生日生活随笔
  4. 思乡的现代优美诗歌
  5. 我心中的鲁迅散文
  6. 201年送同学的端午节短信祝福语
  7. 《画家乡》语文教案
  8. 篮球赛闭幕式主持词范文
  9. 关于快乐的名言集锦
  10. 《苏武牧羊》课堂教学设计
  11. 春天来了演讲稿
  12. 西城区红墙意识心得体会
  13. 二年级下册《充气房子》精品教案
  14. 励志早安心语正能量的句子
  15. 意境唯美的现代诗句
  16. 元宵节甜蜜温馨祝福语贺词
  17. 离别伤感的句子经典
  18. 挚爱着你唯美意境好听签名
  19. 古代伤感的爱情诗句
  20. 送给闺蜜的万圣节搞怪贺词
  21. 金工实习通用报告范文1200字
  22. 告别周末迎接周一祝福语
  23. 装维部员工转正的自我评价范文550字
  24.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读后感
  25. 佛语禅心净化心灵经典语句
  26. 植树节手抄报素材内容
  27. 关于初二班主任兼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28. 爱一个尊重你的人故事
  29. 201年鸡年送朋友的新春祝福语短信
  30. 张艺谋用自荐信敲开北影大门的故事
  31. 2016公司元旦贺词大全
  32. 关于小年的故事
  33. 红军的故事《最后的诀别》
  34. 《101个理念》读后感范文
  35. 自我鉴定范文函授毕业生300字
  36. 妈妈我想对您说寒假征文
  37. 三八线叙事作文
  38. 婚后经常吵架老公的认错检讨书
  39. 咏茶古诗词大全
  40. 《中国青年》精彩语段摘抄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