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30 09:52:51

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传说天帝有六个女儿,她们一起跟*娘娘学习纺纱织布。五个姐姐年龄大了,各有各的事儿;虽然天天学,但手艺学得一般。只有最小的妹妹,学习专心,手艺学得特别好。她织出的布,花样多,图案美,。她织成的绢,又轻又软。她还能织出层层迭迭的云彩,这些云彩随着时间和节气的变换而变化无穷,其颜色有时洁白如絮,有时红得如火;其形状有时象蘑菇,有时又象各种奇奇怪怪的动物“她织的衣服,浑然一体,没有任何缝制的痕迹。

被称为无缝天衣。*娘娘见她织布的手艺高,就说:“不用给她另外起名字了,就叫她织女吧。”从此,人们就叫她织女。

织女姊妹六人都长得很漂亮,织女长得最美。

织女天天在天宫中坐在织布机前织布。

从织女织布机前的窗子往外望,远处有一条闪光的银河。沿着银河往下走,走出若干里,极目向银河的对岸望去,那无所不有的世界,就是人间。

人间有一个看牛的牧童,因为他天天牧牛,人们就叫他牛郎。牛郎的父母早已亡故,他跟着哥哥嫂嫂度日。哥哥待他还好,只可惜天天到外面去干活,不管家中的事。也管不了家中的事。嫂嫂是个狠心的人,天天逼着牛郎干最重的活儿,只给他吃米糠饼和野菜团子,有时连糠菜都吃不饱。

老牛看到牛郎饿得厉害,常常偷偷地流泪。

一天,老牛见牛郎饿得走不动了,很心疼他。它想帮着牛郎填饱肚皮,就挣脱拴牛绳,到哥哥种的白薯地里去吃白薯藤。它咬着白薯藤,故意用劲往外拽,这样连地下面的白薯就一起拽出。它自己只吃白薯藤,把白薯留给牛郎吃。

牛郎的嫂嫂经常想出许多法儿来虐待牛郎。牛郎也不计较,只是天天到山中牧牛。

一天,牛郎的嫂嫂对牛郎的哥哥说:“牛郎现在已经大了,饭吃得不少,活干得不多,和他分家算了!”牛郎的哥哥说:“分家倒可以,只是这个家该怎么分?三间房子总得给他一间吧?五亩地总得给他一亩吧?”嫂嫂听了,白了丈夫一眼说:“房子土地都没他的份儿,顶多把那头老牛分给他。

反正牛已经老了,拉不动犁哥哥做不了嫂嫂的主,只好听嫂嫂的。

就这样,牛郎和哥嫂分居了。牛郎什么也没分到,只分到一头老牛。

分家后,没房子住,老牛带着牛郎到一个石洞里住;没地种,老牛帮着牛郎开荒。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种的庄稼长得特别好,头一年就获得好收成。者牛又帮着牛郎驮来木头,砖瓦,盖起了三间房子。两年以后,牛郎家中有的吃,有的住,有的用,吃住都不用发愁了。

牛郎白天到山中牧牛,干活,晚间回到家中,除了老牛以外,没有人和他说说话,商量商量事情。这样冷冷清清地过日子,实在是很寂寞,好在牛郎过惯了寂寞清苦的日子,也不觉得怎么样。可老牛总想帮着牛郎成个家。

这一天,老牛忽然能说话了。他对牛郎说:“牛郎啊,你该成家了。”

老牛是牛郎最亲密的伙伴,它这样关心牛郎,牛郎很是感激,过了一会儿,牛郎叹了一口气对老牛说道:“老朋友啊,老朋友,你还不知道咱这个家吗?眼下虽说有些吃的,可到底还是太穷,谁家的姑娘肯嫁我牛郎?”

老牛说:“人固不可以妄自高大,也不可以大小看自己,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只要你能按照我说的办法去做,就会有姑娘肯嫁给你。”

老牛是牛郎最好的伙伴,它的话他能不听吗!

老牛对牛郎说:“天上的仙女,姊妹六人,明天中午就要到银河北面的一个水塘里洗澡。这姊妹六人中,年龄最小的那个,长得最漂亮,心最灵,手最巧,心眼儿也最好。她能纺线,能织布,能做饭,能吃苦。你明天中午先到池塘岸边的树丛后面等着。等她们下水洗澡时,你就把她的衣服拿走。她没有衣服,回不了天宫,就留在人间了。”

牛郎有些犹豫,说:“这样怕不好吧?”

老牛说:“这没有什么不好。其实织女自己也想到人间来,过一过人间的生活,只是天上的天条严,管束紧,她不得自由。你这样做倒正好称了她的心愿。”

经老牛的一再劝说,牛郎听从了老牛的话。可是,织女和众仙女洗澡的池塘是在银河岸边,牛郎怕去不了,就说道:“天河是天上和人间的界线,老远就有天兵天将把守,怎么能去得了?”老牛大包大揽他说:“这些你只管放心,到时候你骑在我的背上,我送你去就是了。”

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时候,老牛让牛郎坐在它的背上,老牛驮着他去。

临行的时候老牛嘱咐牛郎闭上眼睛。牛郎闭着眼睛坐在牛背上,只听得两耳生风,不一会儿就到了。牛郎一睁眼,已经到了银河边。银河很宽,河里的水滔滔滚滚,向着远方流个不停“河水清澈,水面上的水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十分好看。离银河岸边不远,有几个清澈碧绿的池塘。这些池塘远远看去,好象缀在银河带上的颗颗明珠。

老牛对牛郎说:“你可不要只顾看景误了大事。你赶快到第三个他塘旁边的树丛后面等着,仙女们一会儿就来。你可要记清了,要拿那个年龄最小的仙女的衣服,可不要拿错了。”

过了不多时间,一群仙女乘风飘然而来。她们长得都很俊美,穿的衣服都很华丽。她们的年龄看起来都差不多,很难分清哪个大哪个小。牛郎想,要我认清那个年龄最小的,这我可认不出。他懊悔当时没向老牛问清楚。

仙女们在池塘边聚齐了,要到池塘里洗澡的时候,一个仙女说:“今天脱衣下水,衣服要按次序放。”另一个说:“这样很对,上次穿衣服时,三妹妹忙手忙脚的,竟把我的袜子给穿错了。”一个仙女出来指指点点他说:

“大姐的衣服放在东边第一棵树下,依次往西排过来,二姐的衣服放在第二棵树下。六妹妹的衣服放在最西边那棵树下。”六妹妹就是年龄最小的织女,她放衣服的地方离牛郎躲的地方最近。牛郎此时心中不发慌了。他躲在树丛后面,头也不敢抬,气也不敢大声喘。

过了一会儿,池塘里传来了众仙女的说笑声。有的夸说水清,有的夸说水静,有的嫌水凉,有的怕水深。她们在水中嘻嘻笑笑,打打闹闹,洗得很是高兴。

牛郎听到众仙女都到池塘里去了,就从树丛后面悄悄地走了出来,来到织女放衣服的树下,拿起织女乘风的仙衣,回头就走了。

众仙女洗罢澡,从他塘里出来,各自去穿自己的衣服。织女穿好内衣,要穿那件乘风的外衣,却不见了。四周都找了也没找到。有的埋怨她不放好,有的埋怨她耽误了回天宫的时间。三姐说:“大姐带我们出来洗澡,六妹妹丢了仙衣,回不去,这可怎么办?”

大姐也没有办法,她怕误了时辰回去要受责罚,就说:“时间已到,现在顾不得许多了,我们有乘风衣的先回去吧。”于是五位仙女都披好乘风衣,凌空而起,飘飘然飞去了。织女只穿了内衣,没有能乘风飞升的仙衣,不能腾云驾雾。她回不了天宫,只好留在原地。

众仙女走后,织女无处可去,她还在四周找她的衣服,猛抬头,远远望见牛郎。她走了过去问道:“这位哥哥,可曾见到我的一件外衣?”牛郎点点头说:“见过。”织女请求把衣服还她。牛郎说:“我的老牛朋友叫我向你提个条件,你肯答应的话,我就还你。”

织女见这小伙子诚实厚道,话说得朴实、诚恳,相貌端正,体格健壮,心中产生了好感,就问道:“有什么条件,你说吧,只要我能办到的,我一定答应。”

牛郎待了好半天,才吞吞吐吐他说出求婚的意思。织女听了,红着脸点了点头。

就这样,织女成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到田间去耕田种地,织女在家纺纱织布,夫妇相亲相爱,不缺吃,不缺穿,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太平日子容易过,弹指过了五年,织女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长得伶俐可爱。织女高兴地对牛郎说:“人间的生活,自有人间的欢乐。我愿意永远生活在人间,和你白头到老。”牛郎高兴他说:“多亏老牛朋友的帮助,使咱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愿咱们永远相爱,永不分离。”

好景不长。在他们夫妇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苦难却悄悄地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天帝和*娘娘得知织女留在人间嫁给牛郎的消息,大为恼火,立即派遣天兵天将,去把织女捉回到天廷问罪。*娘娘怕天兵天将办事粗心,还亲自跟了去观察动静。

这天,牛郎照例到外面去耕地,织女让两个孩子在外面玩耍,自己坐在织布机上织绢。忽然一群天兵天将闯到织女跟前,不由分说,押解着织女就要返回天廷。织女知道这场灾难躲不过,说道:“能不能稍等片刻,让我见一见孩子和孩子的爸爸?”天神哪里肯准,说时间已到,立即押解着织女往回走。

牛郎回家,不见妻子,只见两个孩子在哭。他里里外外找了好几圈也没找到。问两个孩子:“妈妈哪里去了?”孩子只知道哭。牛郎很是着急,他来到牛棚里,对着老牛伤心。老牛告诉他,天帝知道织女的消息,派天兵天将把她押回天廷去了。

牛郎听说,悲痛万分,立刻找了一根扁担,两个箩筐,让两个孩子坐在箩筐里,自己挑着前去追赶。可是他挑着儿女,走得很慢。他想,走得慢不要紧,只要能渡过银河,我就可以一直追到天廷。他挑着担子好容易来到银河,却找不到银河的踪影。原来*娘娘怕牛郎渡过银河追赶,命令管天河的天神把银河搬到天上去了。牛郎接近不了银河,无法渡河去追赶,只好挑着一双儿女回到自己家中,再想办法。

牛郎回到家中,见织布机上的布还在机上没织完,织女却不见了。孩子哭着要找妈妈。牛郎听到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地难过。

老牛见牛郎和两个孩子哭得十分伤心,就说道:“牛郎啊,你照顾我多年,如今我已老了,快要*。我死之后,你把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上天去。”

老牛说完话,闭上双眼,*。牛郎按照老牛说的去做。他披上牛皮,果然能够腾云驾雾。他又挑上儿女,披上牛皮,继续去追赶织女。

牛郎升到天空,天空中群星灿烂,他在众星中穿来穿去。他追了一程又一程,前面那熟悉的银河已遥遥在望。隔河的织女也仿佛可以望见。牛郎非常高兴,箩筐里的两个孩子也很高兴,伸出小手来招呼妈妈。隔河的织女看见丈夫和两个孩子赶到了,也伸出手来和他们打招呼。

谁知牛郎跑到银河边,正要渡河的时候,忽然有一个无形的东西挡住他的去路。原来*娘娘看到牛郎赶来,她怕牛郎赶上会生出许多麻烦,就从头上拔出一根银替往银河里一划,银河就变成不可逾越的天河。

从此,牛郎只能在天河的这边望着,织女只好在天河的那边招手。他们想彼此倾诉心中的话,但隔得远,听不见。他们想写信,也没法寄递。想把信抛过去,因为信纸很轻,抛不到河的对岸。他们终于想出一个办法:牛郎写好信,捆在牛鞅子上往对方抛;织女写好信,放在织布的梭中,隔河投了过来。直到今天,我们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间,在那条白练样的天河两边,看到两颗明星,那就是牛郎和织女。牛郎星的前后各有一颗小一点的星,与牛郎星排成一条直线。那两颗小星就是牛郎挑着的两个孩子。离牛郎星稍远一点的地方,有四颗星,排成平行四边形的样子,传说那就是织女抛给牛郎的织布梭。离织女星不远的地方,有三颗星,排成个等腰三角形的模样,传说那就是牛郎抛给织女的牛鞅子(牛鞅子今天俗称牛拐子)。

牛郎织女就用这样方式,互相传递着他们的想念之情。天河虽然隔断了他们的通路,却隔不断他们真挚的爱情。

牛郎织女的爱情这样深,他们态度又很坚决,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天帝稍稍作了一点让步,允许他们每年农历7月7日见一次面。他们的真挚爱情也感动了天宫的许多姐妹,每年7月7日,惠芳和双成等众仙女都主动去送织女渡河;连善于传递爱情喜讯的喜鹊,也都来帮助这一对夫妇在天河上搭桥。牛郎织女一年相会这一次,见面时彼此诉说着思念之情,说到伤心处,不觉潜潜泪下。据说,七月七日这天,下界有些地方一阵阵下着纷纷细雨。这雨就是牛郎织女的泪水。

拓展阅读

1、三婿拜寿

酒宴开始了,大婿和二婿幺五喝六的,十分痛快,三婿却只好缩在一边,闷声不响。这时,丈人吩咐马夫把马棚内的枣红马牵到正堂门前,提高嗓子对客人们说:“我今天要考考三个婿,究竟谁最聪明,谁答得好,赏白银五百两。”大婿和二婿见丈人这么一说,顿时眉开眼笑。三婿却仍旧不声不响。

丈人指着枣红马问大婿说:“大婿啊,我这匹枣红马快吗?”大婿响亮地回答说:“岳父的这匹枣红马快,象关云长的赤兔马,日行一千,夜行八百。”说完,客人们个个翘起了大姆指,连声夸大婿口才好。

接着,丈人指着枣红马问二婿,说:“二婿啊,我这匹枣红马好吗?”二婿爽朗地回答说:“岳父的这匹枣红马好,就象薛仁贵的海龙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顿时,堂内响起了一阵阵赞许声,啧啧称赞二婿聪明。

该轮到三婿了,客人们在私下议论着三婿:看看象个呆大,肯定是个大草包。两匹千里神马给大婿和二婿说去了,第三匹千里神马还没投胎转世呢。看他怎么说?

丈人指着枣红马对三婿说:“三婿啊,我这匹枣红快不快来好不好?”三婿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岳父的枣红马既快又好。快就快在:丈母吸口气,丈人骑马到亚西,骑去骑回来,丈母嘴巴还没闭。”

从此,人们再也不敢小看三婿了。

1983年5月采录

2、传说:盘古开天辟地

在遥远的.太古时代,宇宙好像一颗硕大无比的鸡蛋,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多年,终于苏醒过来。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天哪!这该死的地方!

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随手操起一把巨大而锋利的斧头,使出浑身气力,大吼一声,奋力挥舞开来。

“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但盘古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

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

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伟大的英雄*,但他的遗体并没有消失: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而他的四肢和身躯却变成三山五岳,给大地以雄壮;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去,汇成美丽的人风光……

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族崇拜的英雄。

3、湘西本地

麻阳县境内有个西晃山,山高,林又密,不少精怪在此修炼,并时常危害百姓。山下有上千亩良田,住着数百户人家。

有一天,有个农去田里为干枯的禾苗灌水(把水导向田里),可这一天,怪了,水怎么也流不到田里,他走到渠道里边仔细看了看,发现有条大蟒蛇正睡在坑里,约有丈把长,农吓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敢去灌水了。10多天过去了,蟒蛇还躺在渠道上睡觉休息,看来是不想走了,眼看田里的禾苗就要枯*,一年的希望就要完了,这户人家都要愁*。

他也听人讲过,西晃山脚下的山洞里住着一个洞神,是个蟒蛇精,妖术高,爱作怪,报复心强。如果这条蛇是洞神的崽,得罪了他,今后怕就麻烦了,可他又心有不甘:没有稻谷,这一家7口今后怎么生活呢?这天刚麻麻亮,他化了装:把三脚架套在了头上,用来*,把蓑衣倒披,手拿一把三股叉,轻手轻脚的来到了渠道边,扬手用力一叉,本想打痛他、赶走他,哪知正好叉到蟒蛇的七寸,片刻,它就快要一命呜呼了。

果然,这条蟒蛇就是洞神的小儿子,他最贪玩、任性,也最得父母的喜爱。这天洞神突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坏了,小宝贝危险了。立即飞跑到小儿子身边,小蟒蛇只留下三句话:给我报仇,那人头上长有三个叉,颈上生有毛。小洞神很快就*,老洞神伤心得要死,咬得牙齿格格叫。老洞神到处找这样一个人,可就是找不到“头长叉、颈生毛”的怪人。一晃3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都冇得。可也恰该出,这个农一次在闲聊中自吹自摆:“人家都说洞神如何如何,我看也未必,我化了装,他就冇晓得是哪个杀了他的崽。”

不久消息传到洞神耳朵里,马上赶到农家里,先施法术,开始作怪,把这个农磨得死来活去,不消3天,就会一命归西,这一家6口整天哭哭啼啼,冇得一点点办法,院子中有个人建议:“听说下麻阳有个陈法扬,法术高强,何不请他来救命?”于是,连夜喊人到兰里来请陈法扬。第二天一大早,陈法扬就急急的赶到西晃山脚下,立即施了法术,农回阳过来了,当听说是洞神作怪,并时常危害百姓,陈法扬就决心除掉洞神,还地方一个平安,一个人前往洞神的府洞中,与老洞神展开了一场较量,结果老洞神因法力不够,负伤而逃。洞神逃到锦江边的角坪后,召集一家人商量:“陈法扬的法术,实在是高,追得我们鸡飞狗走,家没了,小儿子的仇也没报成,今后不报仇,如何咽得下这口气?”洞神婆想了好久,说:“你们看这么办好不好,让我们的大崽向陈法扬学法,全学会后,再除掉他,那时麻阳不就是我们的天下了吗?”“不行,不行,太危险,去冇得。”“不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去,我去!”大儿子拍着胸脯说。

一个月之后,一个英俊的年轻后生,来到陈家人院子,恭敬地拜陈法扬为师,潜心学习道法,这个后生脚勤手快,又侍奉得好,深得陈法扬信任,悉心调教,几乎把所有的法术都传授给了他。

一晃三年过去了,还有三天,就要为年轻后生举行迁阶仪式了,由于精心习道,后生的头发也太长了,像个雀儿窝,陈法司说:“好徒儿,还有三天就要学完了,我所有的功夫都传给了你,那天有几十个老司几千老百姓都要来看热闹,今天该把你的头发剃度一下。”“好,就请师傅动手吧。”陈法司在剃头发时,发现他的“好徒儿”后脑壳有个蛇尾巴,心想:“拐了,拐了,他不是个妖怪,就是个小洞神。今后如何是好?”这时徒弟问:“师傅,师傅,你的法术都教了吗?”“教了,都教给了你,你会青出于蓝胜于蓝,比我都要行得多”

三天后,好徒儿毕业的迁阶仪式搞完了,这时徒儿对陈法扬讲:“师傅,昨天我父母传书给我,他们十分感谢您老人家三年来精心的传授,请您到西晃山家中去呷餐饭,表示谢意。”陈法扬心想:果然他是洞神的崽,去吧,怕太危险了。不去吧,人家要笑话我,显得我怕他。于是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陈法扬与“好徒儿”来到西晃山脚下,到了一幢大房屋中,进一层门,就关一层门,陈法扬装作冇看见,但心里也有咚咚儿跳,总共关了七七四十九扇门。

走进堂屋,火烛齐明,四周关得实实的,不见一丝阳光,也冇有一点风,老洞神、洞神婆坐在太师椅上,陈法扬进去后,洞神也不喊坐,盯着陈法扬说:“陈法扬,还认得我吗?你的好徒儿就是我的大崽。”“认得,认得!”“好,今天我要你死,报三年前的仇,以消我心中的痛。”

这时“好徒儿”早已站在洞神旁,对陈法扬厉声说:“师傅,你今天有两种死法:炸油窝还是愿被*咬死?”这时锅子里的油滚烫滚烫,池子中的数百只蜈蚣、五步蛇,正张嘴着血口,等着陈法扬自动跳下来。

“死就死吧,徒弟,教了你三年,在死之前,我行了百把里路,你总得让我喝一口水,呷一烟筒,见一见天日吧,再死也不迟。”“好,给他送点东西呷,把瓦揭开一点点,让他死个痛快,”老洞神说。

陈法扬接过水后,喝了一大口,含在嘴里,把火镰一打,火纸燃了,只见陈法扬用力把口里的水对着火焰一喷,只见风、雨、雷、电借着一丝阳光立刻就来了,霎时电闪雷鸣,惊天动地,五百蛮雷打了进来,炸开了四十九道门,把老洞神、洞神婆、“好徒儿”全部打死在洞中,一把火烧了洞神的府院。

原来,陈法扬准备在“好徒儿”迁阶前的最后一天,把五百蛮雷这一法术传给他,可惜“好徒儿”过早地露出蛇尾巴。

陈法扬从洞神府中出来后,越想越有火,跟了三年的徒弟,都会这么处心积虑的害他,一气之下把用来做道场用的角、印章、司刀全扔到西晃山的山崖上,走了。

传说拥有这三件宝,道法就会超过陈法扬,湘西周边各县的法师、道士都想取到,纷纷赶到西晃山,可手快摸到了宝贝,就是抓不到,要么它上去一点点,要么又下去了一点点。

后来,那三件法宝还一直挂在西晃山的山崖上,也没有哪位法师的道法超过陈法扬。

4、灵寿本地

灵寿县西伍河村有个朱凤鸾,脚心里长着一撮黒毛,能日行千里,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称他为“飞毛腿”。

有一年冬天的夜晚,他在纺棉花窨子里和一些人闲谈,说起正定府城内十字街史家馆的包子来,谈得津津有味。有人说:“人家那包子馅儿大,当然是好吃喽!”也有人说:“人家那包子菜鲜油香,调味齐全,吃起来味道特别好。”一个上年岁的妇说:“你们甭瞎讲了,再好吃咱们也摸不着啊。”这时,朱凤鸾接了腔说:“想吃吗?这很容易,我现在就去买。”又有人说:“咱们这儿到正定七八十里地,往返一趟得用大半天,还不把人饿坏了。”朱凤鸾说:“快,一会儿就来。保证让你们吃上热包子。”大家不相信说:“小鸾子啊,你可不能吹,我们等到天明也等着你,看你办到办不到吧。”大家凑了钱,给了朱凤鸾。

朱凤鸾出了窨子,回到家里拿了一块搌布,提了一个篮子,便上路了。

工夫不大,他便到了正定城内大十字街。东北角史家馆的包子刚出笼,朱凤鸾买了几屉,用荷叶包好,外面包上搌布,放在篮子里,付了价钱,扭身就往回走。

出城不远,碰上了一只狼。狼在前边跑,他在后边追,也不走正经道了,高坡下岭地乱追一气,直追得那只狼上气不接下气地直喘气。朱凤鸾还嫌那狼跑得慢,追一会儿,把狼踢一脚,追到西伍河村边时,竟把一只狼踢*。

朱凤鸾回到窨子里,拿出包子来一看,还冒着热气哩。大娘、婶子们美美地吃了一顿肉包子。

从此以后,朱凤鸾飞毛腿的名声就传开了,直到现在,灵寿、慈峪、燕川一带还流传着他买包子、踢死狼的哩。

5、灵寿本地

李橛子是灵寿县东湖社人,是一个单身汉。因为他个子大,力气大,饭量也大,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做“李三大”。他父母在世的时候,家里就很穷,因此,他记儿以来,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父母去世以后,他串村当短工,不到半年觅他的人就少了。原因是他的饭量太大,不管做多少饭他也得吃光,谁也觅不起他了。

后来,本村一个财主家觅他当长工,让他赶一辆车拉土拉粪,讲好三个条件:一、拉不动时,他得帮着拉车;二、每顿饭让他多吃一倍;三、全年管他五顿饱饭:端午节午饭、中秋节午饭、春节三天早饭。

三大是个老实人,拉土拉粪都是装得满满的,一遇到泥洼、沙窝、暄土、上坡的时候,都帮着拉。后来,他索性自己架起辕来,让出鞘(注)。他嫌铁锹小装车慢,特制一把像大簸箕一样的大铁锹,装卸起来能顶四五个人干。东家一看高兴了,每顿饭又给他增了五个饼子、三四碗饭。究竟他能吃多少,谁也说不清。

有一次,东家的老太太*,让他到慈峪的亲戚家里报丧。临走时,东家给了三大一张纸条,让他交给亲戚家。亲戚家接了纸条,见上面写着:“不管饭好赖管饱”七个字,就生气了,心里话,我也是慈峪镇上数一数二的人家,难道说连一个人的饱饭也管不起吗?为什么这么小看我?今儿个一定让来人吃饱。于是,派人带了三大到饭馆里吃饭,并嘱咐说:“告诉饭馆掌柜的,一定叫这位客人吃饱吃好,过后我算帐。”

掌柜的安排客人坐在一张桌子边,一商量说是吃肉卤面。跑堂儿的赶紧端来了两碗面放在桌子上。跑堂儿的一扭身,碗里的面就吃光了,跑堂儿的只好又端来两碗,往桌子上放,碗又空了。就这样,五碗、六碗、七碗、八碗……灶上不住地煮,跑堂儿的不住地端,走马灯似地来回转。吃了面的空碗,摞在桌子的一边,越摞越多,五个一摞、五个一摞地在桌子上摞满了。跑堂儿的陪着笑脸问道:“客人吃好了吗?”三大说:“凑合着吧。”不想这句话被掌柜的听见了,冲着跑堂儿地说道:“什么话!能这样待客人吗?快上面!”跑堂儿的一听,哪敢怠慢,赶紧又把三大让到另一桌子边,加劲儿地上起面来。饭馆里的伙计们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其他吃饭的客人也顾不上招待了,整整忙活了半天,一直吃得饭馆里的白面实在不多了,三大还是不慌不忙地等着吃。掌柜的着急了,里里外外看了看,不由得也大吃一惊,在端最后两碗面的时候,也陪着笑脸问道:“客人,吃好了吗?”三大还是同样的回答说:“凑合着吧。”掌柜的连连点头说:“好,好,今儿个吃饭的客人太多,招待不周到,请下次光临吧。”到底也不知道三大吃饱了没有,就把三大送走了。

最后结账,数了数空碗,共有一百三十八个。

点击查看更多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45590.html

热门阅读

  1. 最新英文自荐信范文
  2. 科学发展在身边演讲稿
  3. 关于七夕的祝福短信汇编
  4. 光棍节的短信祝福汇编
  5. 元旦搞笑的祝福语
  6. 201好句好段的摘抄大全
  7. 大学生五四的演讲稿
  8. 201年夏至养生祝福短信
  9. 勇敢的大卫的寓言故事
  10.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教育论文
  11. 2016光棍节微信朋友圈搞笑祝福语
  12. 豆芽成长日记作文
  13. 比尾巴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14. 《防止坠落和摔伤》小学三年级健康上册优秀教案
  15. 2016冬季周末问候语大全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