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过冬》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理解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图片、课件、词卡
一、谈话导入
猜谜语:雪花
冬天到了天气变得怎么样?(寒冷)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呢?(穿棉衣,戴棉帽,外出活动少,躲在房间里……(出示课件1)小动物们也有自己过冬的方式,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出示课件2)《小动物过冬》,出示课件3:读生词请小老师上前领读。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小动物过冬,(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贴图片:小燕子、小蜜蜂、青蛙)
三、精读训练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件4:一天,它们三个好朋友又聚到一起了,看,它们在干什么?
生:商量过冬的事
师:为什么要“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理解:聚到商量)
生:天气渐渐凉了(理解:渐渐)
它们是好朋友,互相关心
2、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三——七自然段
1、三种小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你觉得哪一种小动物过冬的方式最有意思呢?生答
2、下面我们分小组学习:每一小组任选一种小动物,看看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它是怎样过冬的,你们这个小组就学习哪个自然段。出示课件8:学习提示
3、小组学习
4、集体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学习小燕子:
①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出示词卡:迁徙。
②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理解:春暖花开
③既然你这么喜欢小燕子,你还知道有关小燕子的其他知识吗?出示课件4
④指名有感情朗读。
学习小青蛙:
①小青蛙又是怎样过冬的呢?出示词卡:冬眠。
②“这里”指哪里?“来年春天”指什么时候?
③谁能向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蛙。出示课件4
④喜欢小青蛙的同学起立,有感情读第5自然段。
学习小蜜蜂:
①小蜜蜂也是飞到南方去吗?出示词卡:备粮。
②理解:蜂巢看图课件4
③人们为什么常说“勤劳的小蜜蜂”?(学生介绍小蜜蜂)
④“勤劳的小蜜蜂”们,一起来读读第7自然段。
师:老师不明白了,冬天到了,大家就各自去过冬,为什么还要“商量”?
(好朋友互相关心小燕子的问话)
第二年春天他们还会见面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第8自然段理解:约定)
四、练习:出示课件9、10
五、分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扩展:出示课件11
七、指导写字:你们觉得哪个生字最难写?老师范写学生描红(注意姿势)
拓展阅读
1、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3~5段内容,了解日月潭迷人的风光。
3、会写本课的三个字“建、展、纱”和一词“隐约”。
【四点的确定】
1、重点:
学会积累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企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3、创新点:
能用不同的词语描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4、德育点:
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一、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讲读第
三、四自然段,下面我们来欣赏清晨和中午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⑴ 讲读第三自然段:
① 指名读,找一找:清晨湖面上景色是怎么样的?湖水中景色怎样?
② 启发说话:薄薄的雾看上去怎么样?
③ 湖水中有些什么?这些景物怎么会在水里的?
(理解“倒映”)
④ 这倒映,看上去模模糊糊的,不清晰,书上用什么词语来描绘的?
(理解“隐隐约约”)
⑤ 清晨,湖中的景物为什么“隐隐约约”的?
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清晨,日月潭的清新、朦胧之美)
2、讲读第四自然段:
⑴ 中午的日月潭,作者写了哪两种情况下的风光?
(太阳高照细雨蒙蒙)
⑵ 指名对照着读(或分两组读):两种情况下的景色。
⑶ 找出两个意思相反的词体会两种景象。
(清晰朦胧)
⑷ 有感情地朗读,想象画面。
(结合理解“高照”、“建筑”、“蒙蒙”等词)
⑸ 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午日月潭的风光。
二、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归纳课文内容:
⑴ 日月潭在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湖*的小岛把湖水分为两半,一半是圆圆的日潭,一半是弯弯的月潭。日月潭的清晨、中午的风光都很秀美。
⑵ 让同学自由地说说日月潭的秀美风光。
2、讲读第五自然段:
⑴ 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你喜爱吗?想去游玩吗?齐读第五段。
⑵ 什么叫“吸引”?结合课文说一说。
⑶ 练读:
① 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② 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人”)
③ 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
(突出“许许多多”)
3、齐读课文。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说一说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
2、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反馈练习,总结下课
清晨 有雾
日月潭 中午 明朗 风光秀丽 吸引游客
下雨 仙境
2、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庆云乡中心校
余
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通过口语交际“家乡美”,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仔细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难点: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日月潭、台湾的资料。
2.制作关于课文重点词、句、段和配乐朗读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听写词语:隐约
轻纱
环绕
朦胧
建筑
茂盛
展现
小岛
清晰
2、同桌相互检查。
3、改正错误。
4、抽学生读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开火车读)
5、全班齐读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旅游,在去之前,老师先让你们欣赏13幅图片,请大家猜一猜,老师要带你们去哪儿呢,请大家欣赏图片。(屏幕出示中国地图,台湾特别突出颜色显示。)这个地方就是我国的台湾省,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我国第一大岛。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领土。1949年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
2、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就是台湾的日月潭。(板书课题)想去的小朋友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思考下列问题:
1、日月潭的位置在哪里?
(1)、这句话在哪一个自然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______句话。
台湾省最大的湖是_______,位置在__________。
描写山多,树多的词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
(3)、本段中带颜色的词语你读懂了吗?(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出示图画让学生理解。
(4)、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样得来的?
(1)、这个答案可以从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知道?(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个句子。 (4)、全班一起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一说。
(5)、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根据什么来命名的呢?颜色、位置还是形状?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7)、男、女同学各读一遍。 (8)、全班齐读这一段。
3、其实关于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想不想听呢? 日月潭的传说:
有一对非常勤劳的夫妻。男的叫大尖,女的叫水社。一天,两条五彩巨龙从天而降吞噬了月亮和太阳。阿里山上藏着两件宝物:金剪刀、金斧头能制服巨龙夺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用双手刨土刨了一天一夜,终于找到了宝物。他俩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用金斧头砍下了恶龙的头,水社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可是怎么把太阳和月亮送上天呢?大尖**了巨龙的左眼,水社**了巨龙的右眼。他俩立刻变成巨人把太阳和月亮托上了天,而他们化为两座山峰。大地恢复了平静,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人们把太阳落下的潭叫日潭;把月亮落下的潭叫月潭。而大尖和水社就永远的守在日月潭边了。
神话传说很美,日月潭更美,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听录音后,回答问题:课文描写了哪些时候的景色? (清晨和中午两个时间日月潭的景色,板书:清晨
中午)
(2)、日月潭的景色很美丽,尤其是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更加迷人。
(3)、谁能说一说日月潭清晨的景色是怎样的?(板书:薄雾
隐隐约约)
(4)、了解“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
(5)、分男女同学读、全班齐读。
(6)清晨,日月潭的景色是如此的迷人,那么中午日月潭的景色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7)、谁来介绍一下:中午日月潭又描写了哪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呢?
(板书:太阳
清晰;
下雨
朦胧的仙境)
(8)、用两幅图画来理解“清晰”和“朦胧”
(9)、分组读课文:一二组同学读太阳高照时间段的语句,三四组同学读下起蒙蒙细雨时候的语句。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日月潭的景色这么美丽,怪不得课文上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因此它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学生声音响亮一点)板书:风光秀丽
五、课前要求大家收集一些关于日月潭或者台湾省的有关资料,谁来说一说。
六、练习背诵课文。
1、请同学们看投影,一起来试背课文。
2、全班齐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诵读儿歌,升华情感
1、台湾日月潭这么美的风景,老师突然想起了那首儿歌: 我神州,称华夏„„(幻灯片展示儿歌内容和图片)
生接: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
师:孩子们,台湾这么美,咱们能让它孤独地留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之外吗? 孩子们,振兴中华,祖国统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所以你们要争朝夕„„
2、生接:兴中华!
3、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位置: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北边——圆圆的太阳 形状
南边——弯弯的月亮
早晨:薄雾
隐隐约约
景色
太阳
清晰
中午:
下雨
朦胧的仙境
风 光 秀 丽
3、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九课。这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日月潭》一课描写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从周围环境、日月潭的形状以及清晨与中午,晴与雨等不同方面展现了日月潭的美。课文的语言优美,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一篇适合指导朗读的好教材。在学习课文时,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优美词句,在朗读中感悟日月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情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有效注意的时间短,知识储备少,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所以,学习本课应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词句,体会日月潭的美丽。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3、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之情,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析,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生字词。(PPT出示:附近、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等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日月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那么它在哪里呢?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回答老师的问题。
预测一: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湖。 预测二:日月潭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三)讲读课文,学习字词,理解句义。1.讲读第一段 (1) PPT出示中国地图轮廓,学生指出日月潭的大概位置。 (2) 从这段话中你又知道了有关日月潭的哪些情况? 预测一: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预测二: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3) 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意思。
师:“谁能说一说“群山环绕”是什么意思呢?” 生:周围被山包围着。
师:同学们打开书本看一下课文插图,日月潭的周围是不是有连绵不断的山?所以我们可以说那里群山环绕。再看山上的树木长的怎么样?(茂盛)
2.讲读第二段
(1)为什么人们把这个大湖叫作“日月潭”?
预测:小岛把湖水分成两部分,北边像圆圆的太阳„„ 师:所以说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根据这个大湖的形状来取的。
PPT出示:日月潭简笔画图,学生观察图像,朗读句子,然后指出哪边像太阳,哪边像月亮。 (2)比较句子:(PPT出示句子)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抓住“圆圆的”“弯弯的”来体会日月潭的形状美。
(2)读句训练。强调“圆圆”、“弯弯”、“太阳”、“月亮”、“日潭”、“月潭”等词。(随机抽一两个同学读) 3.讲读
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浏览一下三四自然段,回答问题:课文描写了哪些时候的景色?
板书:清晨 中午
(2)日月潭的景色很美丽,尤其是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更加迷人。谁能说一说课文第三段都写了日月潭清晨的哪些景物呢?
板书:薄雾 晨星 灯光
“点点灯光”引导学生想想雾气中灯光闪烁的样子
(3) 了解“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 预测: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看的不清楚。
请同学再说出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4) 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出示清晨的日月潭风景图,学生感受朦胧美。
(5)指导朗读:“薄薄”“隐隐约约”要读得轻一点。
(6)清晨,日月潭的景色是如此的迷人,那么中午日月潭的景色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谁来介绍一下:中午日月潭又描写了哪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呢?
板书:太阳 下雨
太阳高照时日月潭是怎样的?
板书:清晰
下起蒙蒙细雨时日月潭?(强调像童话里的仙境一般)
板书:朦胧
PPT出示:晴天和雨天的日月潭风景图,帮助理解“清晰”和“朦胧”。 (6)指导朗读:第一句音调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读的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男同学读太阳高照时间段的语句,女同学读下起蒙蒙细雨时候的语句。)
(7)根据板书,带领学生梳理日月潭早晨和中午的美景。
板书:风光秀丽
(8)配乐(平湖秋月)朗读全文。(带着你对日月潭的赞美,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四)课外赏析
课件: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图 【板书设计】
清晨 薄雾 晨星 点点灯光
风光秀丽
中午 太阳 清晰
下雨 朦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88h.cn/articles/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