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8-05 09:40:35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教材分析《两只小狮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7课,是一篇童话。课文通过两只小狮子学习本领时不同行为的比较和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本文篇幅较长,表现形式以对话为主。

学生分析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语文学习,班里的学生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欲望。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1.通过读中感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

2.积累ABB型的叠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明白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狮子捕杀猎物的镜头。

【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直观地感受到狮子的捕猎生活需要哪些本领。】

二、“开火车”领读字卡。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读一、二自然段,思考两只小狮子学本领时有什么不同表现。

2.自由汇报。

3.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懒洋洋”一词,再读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达到使其理解词语的目的。】

四、合作探究学习三至七自然段,读中感悟,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1.同桌分角色朗读三至七段,研究讨论每个角色的语气该怎么读,并探讨可以给这些角色设计什么样的动作。

2.合作表演。

3.学生评价表演,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表演添加过提示语后的课文片断:

小树(抚摸着小狮子的头,好奇地/关心地)说:“你怎么不学点本领啊?”

小树(奇怪地)说:“那你以后怎么样生活呢?”

懒狮子(拍着胸脯、翘着大拇指,得意洋洋地/骄傲地)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亲切地/严肃地)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教师在原文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合理建议记录下来,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以读为主,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去体会不同的语气,设计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积累ABB型的叠词。

学生说到“慢吞吞”或“懒洋洋”这样的提示语时,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积累,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叠词,并读一读。

五、扩展活动——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1.同桌合作探讨,续编故事。

2.自由汇报。

3.通过续编的故事,说说自己喜欢哪只狮子。

【发散思维,让学生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渗透思想教育。】

六、再次巩固生字。

学生把课前拿到的小词卡贴在挂图的相应位置上并带读。

七、指导写“练”、“习”两字。

四人小组互相评价。

你认为哪个字你写得很好,就请你对这个字笑一笑或对同桌夸一夸自己写的字。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八、每日一积累。

让学生从本课中找到喜欢的词句,并记住它。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好词、好句,并记住它们,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养成时时积累、事事积累的好习惯。

课后反思

真是没有想到!课堂中,学生能把这样长的一篇课文读得津津有味。想一想,是有原因的。

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给原文添加提示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了不同的动作,给对话加上了不同的语气词,课文在他们的感悟中变成了童话剧,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味。面对自己再创造的成果,学生读起来怎么会没有兴趣呢?这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添加提示语有利于指导朗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总是苦于朗读指导不得法。但通过这一课的实践,我发现,学生见到一些提示语后,会自然而然地去感悟这些语气。比如,我在“狮子妈妈说”这一句中填写了“亲切地”一词,学生自己就开始体会妈妈说话时和蔼可亲的态度,并且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这种情感。

另外,我意外地发现,添加提示语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汇。真可谓“一箭三雕”!

如此看来,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真的能悟出好多东西呢!

拓展阅读

1、高中数

1、掌握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种形式;

(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个值;

(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研究 的最值。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对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生的思维水平。

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生再一次感受数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地解决问题。

(1)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首先通过具体的例给出了求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般的公式,并加以应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有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 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般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

(3)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综合运用。

②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

③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

④补充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值、最值问题。

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示例

1、通过使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公式推导的使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讲授法。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见课件展示)

问题就是(板书)“ ”

这是时就知道的一个故事,高斯的算法非常高明,回忆他是怎样算的。(由一名生回答,再由生讨论其高明之处)高斯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现这100个数可以分为50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一组,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一组,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一组,…,每组数的和均相等,都等于101,50个101就等于5050了。高斯算法将加法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迅速准确得到了结果。

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和,高斯算法对我们有何启发?

二。讲解新课

(板书)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

1、公式推导(板书)

问题(幻灯片):等差数列 的首项为 ,公差为 , 由生讨论,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

思路一:运用基本量思想,将各项用 和 表示,得

,有以下等式

,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 ,似乎与 的奇偶有关。这个思路似乎进行不下去了。

思路二:

上面的等式其实就是 ,为回避个数问题,做一个改写 , ,式左右分别相加,得

于是有: 。这就是倒序相加法。

思路三:受思路二的启发,重新调整思路一,可得 ,于是 。

于是得到了个公式(投影片): 和 。

2、公式记忆

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种处理,对应着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个公式。

3、公式的应用

公式中含有四个量,运用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

例1.求和:(1) ;

(2) (结果用 表示)

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结数项数的方法。

例2.等差数列 中前多少项的和是9900?

本题实质是反用公式,解一个关于 的一元二次函数,注意得到的项数 必须是正整数。

三。

1、推导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思路;

2、公式的应用中的数思想。

四。板书

2、高中数

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重难点

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典例分析

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an|}的前n项和Tn

4、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S100=145,则a1+a3+a5+…+a99=

5、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

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

(1)求{an}的通项公式

(2)令bn=anxn,求数列{bn}前n项和公式

7、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项之和为21,中间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8、在等差数列{an}中,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S15,求当n为何值时,Sn有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已知数列{an},an∈N,Sn=(an+2)2

(1)求证{an}是等差数列

(2)若bn=an-30,求数列{bn}前n项的最

0、已知f(x)=x2-2(n+1)x+n2+5n-7(n∈N)

(1)f(x)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2f(x)的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n},求数列{dn}的前n项和sn.

11、*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复利算(上月利息要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精确到1元)

12、某商品在最近100天内的价格f(t)与时间t的

函数关系式是f(t)=销售量g(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g(t)=-t/3+109/3(0≤t≤100)

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最大值

注:对于分段函数型的应用题,应注意对变量x的取值区间的讨论;求函数的最大值,应分别求出函数在各段中的最大值,通过比较,确定最大值

3、《黄山奇石》

一、材简说:

如果游过黄山,你一定能随口说出黄山的“四绝”;要是没游过黄山,想必也听说过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吧?

读着《黄山奇石》,惊叹于黄山的神奇,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丽神奇的黄山。我们似乎并不是在阅读课,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读了这篇课再去游黄山,你一定会更喜爱黄山石,也一定更会欣赏黄山石了。

二、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三、过程:

(一)图结合,朗读感受

1、观察课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像什么。

2、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的14个字中,有6个字是连词出现的(“尤其、胳膊、形状”),其他字在中也大都与熟字组成词语,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山峰、巨石、脖、著名”。时,可将识字与朗读感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读边识,以读促识。注意提示“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在朗读感悟之后,可用游戏的方式检测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字。如,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再如,通过朗读自编的短巩固识字,检测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本课要写的字中,“区—巨、它—安”字形相近。在指导写字时,要注意指导生写好形近字相同的部分,提示“区、巨”的笔顺。区:一区。巨:一巨。

要将记住字形与理解字义结合起来,可用一个字组几个词语的方法帮助生理解字义。

(三)想象绘画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天狗望月”“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挑一块说一说。先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然后把想象中的奇石画下来。

(四)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五)熟读背诵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www.**】,在熟读的基础上,让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本课图并茂,习本课应在培养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生自主习、探究习。配图的三个自然段,可采取看图的办法。习第五自然段时,可引导生发挥想象,根据课的描述,自画“金鸡叫天都”。

(六)朗读感悟

本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应引导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要让生在听和读中去感悟,尽量避免抽象的分析。

读,要求:师要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生边听边想象或思考,听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或疑问。

生朗读,分步进行。

①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可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纠正易读错的字的字音。

②自读、齐读,要求:把课读正确,读流利。生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熟悉生字,师通过这个环节了解生掌握生字与课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③看图读,要求: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引导生观察课中的三幅插图,再朗读相应的三段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

④读读、想想、说说,要求:读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山奇石。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生想一想“天狗望月”“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并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⑤表演读,要求: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再让生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最后鼓励生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给黄山奇石起名字,把黄山奇石介绍给更多的人。

(七)实践活动

图片绘画展

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抢球”“仙女弹琴”,每个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在组内介绍自己或伙伴的图片、绘画,进行交流。

点击查看更多《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优秀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48599.html

热门阅读

  1. 生日祝福语
  2. 四年级第七单元《古诗两首江雪》教案
  3. 爱有轮回心情随笔
  4. 苦涩酥梨情润内心散文
  5. 关于小管家的幼儿园数学教案
  6. 清明节的起源手抄报内容
  7. 201年有关腊八节的祝福语精选
  8. 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才华与贪婪睡前故事
  10. 活动总结怎么写
  11. 鼹鼠找面的睡前故事
  12. 光棍节短信祝福语精选推荐
  13. 201年鸡年简短祝福语顺口溜
  14. 对联溯源美文
  15. 创业团队合作协议书范本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