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的好诗词
1.《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巫峡》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4.《雪望》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5.《紫骝马》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6.《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7.《始平晚息》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
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拓展阅读
1、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词关于描写泰山的诗句精选
1,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4,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5,日观卜先征,时巡顺物情。风行未备礼,云密遽飘英。委树寒花发,萦空落絮轻。朝如玉已会,庭似月犹明。既睹肤先合,还欣尺有盈。登封何以报,因此谢成功。
6,日观仙云随凤?,天门瑞雪照龙衣。繁弦绮席方终夜,妙舞清歌欢未归。
7,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
8,昔年留字识曾来, 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 故留踪迹不沉埋。
9,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岱宗》明代徐文通 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近长安。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
《泰山》 李梦阳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泰山咏》 晋代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雪中望岱宗》 清代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郑生至自泰山》 明代诗人李梦阳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
登岱 明代王世贞 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象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现。
泰山石[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泰山颂 杨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 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元曲《登泰山》 张养浩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
再书*池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蚊虬知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
2、关于描写《山西省·大同古城》古诗词赏析大全
大同,是山西北部历史名城。远在战国时,大同属于赵国雁门郡;秦时仍属雁门郡,置平城县;北魏初期,曾建都于此,从魏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元年(398年)到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大同作为都城长达百年之久,当时称为平城;唐代置云州,辽以后为大同府。明太祖朱元璋把他的第13子朱桂封到大同,称 “代王”。当时这里是万里长城五边重镇之一。大同市内现有华严寺、善化寺、鼓楼等古迹。最负盛名的是建于明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其历史比北京北海的九龙壁还要早350年,体积也相当于后者的3倍。市外的云冈石窟则更是闻名于海内外。
饥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
别剑无玉花,海风断鬓发。
塞长连日空,遥见汉旗红。
青帐吹短笛,烟雾湿画龙。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
风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马。
借问筑城吏,去关几千里?
惟愁裹尸归,不惜倒戈死。
[诗名] 平城下
[作者] 李贺,这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疾苦的诗歌。
[注释] ●平城:大同旧称。●别剑:离家时所带的剑。无玉花,本来是剑光明亮如玉色,现在已没有了,即生了锈。●海风:指沙漠吹来的风。●白空:塞外辽阔的天空。●汉旗:泛指汉地、汉军的旗。唐代以汉言唐。●画龙:绘有龙的旗。裹尸归: 指饿死后裹尸而归。●倒戈: 指战死。最后二句意思是宁愿战死,不愿饿死。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河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诗名] 云州秋望
[作者] 屈大均,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番禺 (今属广东)人。明秀才,清兵入广州前后,曾参加抗清队伍作战,失败后削发为僧,不久还俗,改今名。工诗,平生足迹遍南北。
[注释] ●云州:唐置州名,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黄羊: 一种无角的羊,腹部带黄毛,当时是北方的特产。●觱篥 (bili,壁立): 从西域传入的乐器,又名笳管。●苏武庙: 苏武是汉武帝时出使匈奴的使臣,被单于扣留胁降,坚贞不屈,被迁至贝加尔湖牧羊,坚持19年,终不失节。大同右玉县建有苏武庙。●李陵台: 李陵,善骑射,汉武帝拜骑都尉,曾在晋北与匈奴战争中屡建战功,但在最后一次战争中,以少击众,遇敌力战,矢尽而降,单于立为右校王。诗句说“不上李陵台”,表明诗人崇敬苏武,而鄙视李陵。作者是明末爱国志士,故有此言。●风助二句:借塞上风云比喻群众抗清*的气概。诗人曾参与郑成功、张煌言的抗清*,参与进袭南京之谋,事败一度为僧。●关河二句:借杨柳在秋风中急剧衰败的景象 暗喻降清者望风披靡的行径。“一夜落龙堆”是说杨柳不经风雨。龙堆,白龙堆,在天山南路的沙漠地区。
散步入招提,茸茸碧草齐。
初春寒未减,旧雪踏成泥。
河抱龙沙曲,山衔雉堞低。
梵声听未几,残月下林西。
[诗名] 游华严寺
[作者] 冯云骧
[注释] ●华严寺:大同最大、最古老的佛寺,建于辽代重熙七年 (1038年),寺庙具有辽代建筑的特色,分为上华严寺与下华严寺。其中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最大殿宇之一,内有5尊主佛及12诸天;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有31尊辽代塑像,神态各异,生动逼真,为我国古代泥塑中的珍品,也是辽代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招提:寺庙的佛家称呼。●龙沙曲:河岸积沙弯曲若龙。●雉堞:城关上的矮墙。这里是说在寺内高台上观望城景。●梵声:佛寺僧人作法事的音乐声。●未几,一会儿工夫。
琉璃照壁盘九龙,之而恍惚腾云中。
传是前明代王府,规模直似皇居崇。
殿阁已随劫灰烬,空余此壁前街东。
数仞雕墙饰金碧,万民膏血涂青红。
[诗名] 九龙壁歌
[作者] 方坦,安徽桐城人,清代嘉庆、迫光间人。
[注释] ●九龙壁:在大同市东街路南,高8米,长45.5米,硕大粗壮的壁身拼砌着九条琉璃飞龙。壁建于明初,是朱元璋第13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后600年中,代王府在战火中化为灰烬,可是九龙壁保存了下来,至今仍巍然屹立于闹市之中。●之而:形容九龙壁上龙身蜿蜒屈伸的样子,象“之”字。恍惚,似隐似现。●皇居崇:像皇宫那样高大。殿阁:指已废圮的代王府。●万民句:意思是这是用万民膏血建成的。
寺拜辽金两院禅,云龙飞壁秀天颜。
惊觉菩萨新情作,似惹客思千百年。
3、关于描写《河北省·山海关》古诗词赏析大全
山海关,我国明代万里长城东端的重要关隘。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因此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关在山海之间而得名。此关为东北与华北间的咽喉要冲,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有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之称。题额 “天下第一关”的城楼雄踞关门上,关楼巍然矗立。登临其上,南眺渤海,波涛浩淼; 北望长城,蜿蜒山巅,直插云表,令人心目怡霁,为之气壮。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关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诗名] (全诗8句)
[作者] 黄洪宪,字懋忠,浙江嘉兴人,明隆庆五年进士。
[注释] ●古堞:古城上齿状的矮墙。●沧瀛:碧蓝的大海。●百二河关:指地形险要的河关,据险二万兵可抵百万。●银海: 月光下照云海,光洁如银。●槎:喻仙舟。●汉使:张骞。此句托出大海与天河相通的故事,说张骞曾去过天河。●玉关:玉门关,秦代蒙恬曾统兵30万戍守东部一带。此句是说山海关作为长城东端要塞,要象秦代守卫通往西域的玉门关一样,驻以重兵。●星临句:星,指苍龙星,是东方七宿总称,其六宿为“尾”,七宿为“箕”、“双龙合”即指此二宿苍龙星同时见于燕地上空,是有战争的预兆。●万马明:战马在月下看得清清楚楚,有战争即在眼前的意思。●飞羽:飞速传递的军书。●请长缨:缨即长绳,即表示请命杀敌的意思。
东西谁界绝,封此一泥丸?
地接长城险,天浮渤海宽。
连山趋碣石,积水见辰韩。
吹角关门出,边风马首寒。
[诗名]
[作者] 汤右曾,字西崖,清代浙江仁和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掌学士、吏部右侍郎。其诗受王士禛影响,继朱彝尊之后,为浙江诗派中坚。
[注释] ●东西二句:用设问句赞扬山海关是东西二部分的界关,只须用一泥丸就可以把它封住,说明它地势险要。《后汉书·隗嚣传》中有“臣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意思是说只要“一丸泥”的兵力,就可据险守住函谷关。此处用以比喻山海关。●地接二句:说它与万里长城紧紧连接,另一边则是水天苍茫,天水相连。●碣石:指昌黎县西北的碣石山,是曹操曾经登临观海的地方。●辰韩:指朝鲜半岛古代三韩之一。这句意思是隔海与朝鲜相望。●吹角:军士的号角声。●关门出: 为出关门的倒装。●边风: 边塞外的寒风。
杰阁从前代,平看碧海流。
千年留碣石,一发辨登州。
潮送斜阳落,风传绝塞秋。
倚阑聊咏志,俊鹘下荒洲。
[诗名]
[作者] 宋荦,字牧仲,清代河南商丘人。官至江苏巡抚、吏部尚书。少有才名,工诗词,与王士祯齐名。推崇宋诗,尤好苏轼诗。这是一首写秋天在山海关眺海的诗,抒发了意欲立功边陲的志向。
[注释] ●杰阁:指山海关关楼。●碣石:指碣石山。●一发句:从海上望去在海天连接处隐隐一发,好像就是登州。登州,山东半岛东端蓬莱阁所在地。●俊鹘:说要像俊鹘一样振翅高飞,直下边远荒洲,即边地。鹘,鹰一类的鸟,也叫隼,凶猛善飞。
重关称第一,扼险倚雄边。
地势长城接,天空沧海连。
戍歌终岁苦,插羽不时传。
作镇隆三辅,征输困百年。
在德诚非易,临风更慨然。
[诗名]
[作者] 玄烨,1682年第二次东巡,路过山海关时所作。
[注释] ●重关句: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戍歌:军旅征歌,多表示思乡之苦。●插羽句:紧急军情文书,上插有羽毛,频频传向京城。●作镇二句:山海关关隘险要,屏障着京都地区,但近百年来战事频繁,为征输所困扰。●三辅:指京都地区。《汉书·景帝纪》:“京兆尹、左冯翊、右扶凤,共治长安城中,是为三辅。”●征输:为战事运送物资。●在德二句:施行德政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今日在关楼临风而思,更是感慨万千。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国无此声。
[词名] 长相思·夜宿榆关
[作者]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康熙年间殿试赐进士出身,任康熙的一等侍卫,曾随康熙到过许多地方,江南塞北都留有足迹。擅诗词,尤善词。王国维对他的词作评价很高,在《 人间词话》里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注释] ●榆关: 旧时山海关为临榆县东门,故又称榆关、临榆关。明代在此设山海卫,故后改称山海关。●山一程、水一程:关之北为燕山余脉之覆舟、兔耳二山,关之南为浩茫渤海。●风一更、雪一更: 风雪声与守城部队之更声相伴和。
朝朝海上望夫还,留得荒祠半仞山。
多少征人埋白骨,独将大节说红颜。
[诗名] 姜女祠
[作者] 玄烨
[注释] ●姜女祠:即孟姜女庙,在山海关外13里望夫石之巅。建于宋朝,是根据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修建的。作为一代君王的玄烨巡游至此,表达了为君者应修明*、不应穷兵黩武的认识。●望夫还:姜女祠后殿有一巨石,上刻“望夫石”三字,石上有小坑,俗传是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半仞山:一仞为8尺;半仞,极言山之小。征人:指秦代被征筑长城的役卒。●大节:指孟姜女的贞节。传说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至此,得悉丈夫劳瘁而死,痛哭不已,投海而死。●红颜: 指孟姜女。
漫夸天下第一关,同室操戈自古然。
方睹秦皇刻碣石,旋临魏武挥长鞭。
塞草穷秋荒朔漠,戍兵落日袅孤烟。
排排鸿雁南向北,蜿蜿油龙北向南。
极目登临回首望,熊沙猎火照兴安。
[诗名] (全诗32句)
[作者] 公木,此诗作于1980年。
[注释] ●漫夸:与同游者闲谈中夸赞山海关。●同室操戈: 山海关是历史上征战之地,最大的一次争战是明军与清军之战,作者认为中华大地上各民族间的战争,是同室兄弟阋墙。●方睹二句:作者登山海关后,又登渤海之滨的碣石山,故有秦皇东临碣石和魏武( 曹操)挥鞭之语。●蜿蜿油龙句:指来自黑龙江大庆油田的油罐列车源源不断地开往关内各地。●兴安: 指兴安岭。
枕山襟海锁八荒,万里东端起势昂。
烂漫春潮连紫雾,一楼风月述沧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4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