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的课堂教案设计
复习导入:
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秦兵马俑》,(齐读课题)。我们随着作者来到西安临潼,初步领略了兵马俑的风采。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对兵马俑的初步印象吗?
学生说词语,教师有选择地板书词语:规模宏大、个性鲜明、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师引读词语:秦兵马俑
再读词语:读着词语,想着意思,把意思读出来。
学习410小节
导入:规模宏大、个性鲜明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第三小节中有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节。
(生读第三节。)上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兵马俑的宏大规模,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兵马俑,,和他们进行对话
快速浏览410小节,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读后交流。
你对哪些兵马俑印象最深呢?仔细读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个性特点的?
读后交流:
将军俑: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将军俑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指名学生表演将军的样子,请其他学生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4)出示将军俑的图片,能把将军俑的读出来吗?
武士俑:
(1)武士俑是怎样的?
(2)你觉得武士俑和将军俑有什么不同吗?出示图片(服饰、神态、武器)(引导理解个性鲜明)
(3)齐读
其他几种俑:
过渡:以上两种俑描写得较详细,还有几种介绍得较简单的,但个性都很鲜明,谁愿意来读读?想想他们的个性表现在哪里?
(2)指名读
(3)交流
读到这儿,各种俑的样子是否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了呢?(出示各种俑的图片,学生辨认)
学习第10小节
自由读,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感受
小小组内分工分别读4个分句,然后小组表演朗读。
是呀,一个个兵马俑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珍品。想欣赏这些艺术珍品吗?齐读第10节。
仿写:8000多个兵马俑,课文仅描写了寥寥几个,文中的省略号告诉我们这样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还有好多好多,大家想不想再来一饱眼福?
出示图片。
我们也学着文中的句式写一写这些兵马俑。
交流学生所写。
让我们在来欣赏这些艺术珍品。再读第10节。
学习第11节
导入:面对这8000多件精妙绝伦、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谁来把你的心里话说一说。
课文最后一段道出了同学们共同的心声,齐读最后一段。
文章开头是这么说的(生读第一句话)前后照应,不仅写出了同学们的心声,更写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再读第11节。
总结全文
秦兵马俑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国界,(出示各国领导的评价)1987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师引读黑板上的词语。
板书: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服饰
个性鲜明
神态
拓展阅读
1、古诗村居优秀教案设计古诗村居课堂教案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2、古诗村居优秀教案设计古诗村居课堂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并尝试有感情朗诵古诗。
2.通过古诗新唱、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儿对古诗的感受,喜欢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古筝音乐;古诗朗诵、新唱视频各一段;小草、黄莺、柳树等胸饰若干;古诗背景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已学诗歌迁移,引出古诗
1.已学诗歌激趣。
师:记得我们学过诗歌《春天的秘密》吗?诗歌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
2.过渡引出古诗。
师: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呢!
二、图文并茂解析,品悟古诗
(一)完整配乐欣赏古诗《村居》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古诗。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古诗,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在哪里?(老师配乐朗诵古诗)
2.幼儿回答问题,梳理古诗。
师:古诗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呀?(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二)借助图片来理解古诗《村居》
1.出示古诗图片,再次完整感受古诗。
2.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老师加以补充更正。
3.教师小结: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二月里,村子前后的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边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侯,把风筝放上蓝天。
(三)结合视频理解古诗《村居》
三、多种形式呈现,表现古诗
(一)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1.师幼讨论如何朗诵《村居》。
师: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该用怎么样心情和声音去朗诵这首古诗呢?
(前两句轻柔、稍慢地朗诵,后两句高兴、稍快地朗诵)
2.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二)在古诗新唱中表演古诗中的情景
1.欣赏古诗新唱。
师:你们知道吗?古诗不仅可以用来朗诵还可以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尝试古诗表演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新唱中,我们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呢,请你们来把《村居》表演出来。
3、古诗村居优秀教案设计古诗村居课堂教案
活动目标:
1、采用古诗配画、赏画吟诗的形式把幼儿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
2、通过古诗新唱的方法,让幼儿加深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画:咏柳、惠崇春江晚景。2、简笔画,毛笔,字卡。3、背景音乐。4、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 边出示图画边让幼儿猜猜这是画的哪一首古诗。
2、 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 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 边画边念儿歌,把孩子带入诗情画意地境界。“早春的二月,田野里长满了绿幽幽的青草,小黄莺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嫩绿的柳条轻轻地拍打着堤坝,啊!春天陶醉啦!”“你们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2) “是早春的二月有些什么呢?”学学:黄莺是 怎么飞的,青草是怎么长的,杨柳是怎么拍打的,
3) “春天真是太美了,还有一句好听的诗句呢,我们一起听: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加动作)“你听到了什么?情用刚才的话来说说?”
4) 仔细听第二遍: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边朗诵边出示字卡。
5) 游戏:字图配对。“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找找、圈圈。草、莺、柳、堤。”
6) 我们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诗句演一演,说一说。练习2~3遍。
2、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那么优美的春景中还会有谁呢?请你们仔细看”边画边放背景音乐。“小朋友又称之为儿童。”
2)“这些儿童在忙些什么呢?”学学:放学,放风筝。
3)“那么秀丽的春景加上儿童在放风筝真是令人陶醉,我又有两句诗句送给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好 听吗?你听到了什么?请用刚才的话来说?”
4)第二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示字卡。
5)游戏:字图配对。“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圈圈,谁来找找纸鸢在哪里?”
6)“我们一起把带有儿童的诗句演演,说说。”
7)“有景有情才是最美的,我们一起把早春的景色和儿童放风筝和在 一起朗诵行吗?”(完整朗诵诗歌)。
8)“加上音乐加上感情就更优美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9)一半幼儿演,一半幼儿朗诵。
3、揭示古诗。“你们知道我们刚才朗诵的诗句和起来是一首什么吗?”“古诗的名字是村居,是浙江杭州诗人高鼎老爷爷写的。”“为什么要取一个村居这个名字呢?”
三、复习巩固《村居》
1、“我们一起就来欣赏这位高鼎老爷爷给大家带来的《村居》”(放课件)
2、”听了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3、“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朗诵一遍,把你们刚才的感情加进去。”
4、“你们朗诵得真好,有的儿童还用了动作了,现在一起吟诵给后面得老师听好吗?”
四、活动延伸
1、“刚才你们朗诵得真有感情,但是古诗还可以变换节奏地朗诵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磁带让幼儿学一学)
2、“刚才有的小朋友已经唱了出来,其实啊古诗真的可以唱的,你们听!”(放磁带让幼儿学一学) 3、结束:我们回教室唱给其他的儿童听好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88h.cn/articles/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