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邮递员中班故事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由于本班的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而《两个邮递员》这个故事里存在着一些反义词。通过本活动的设计,可以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同时并会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做事情。
2、学习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做事情,并学习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活动准备
各种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如:、海棉和木块、棉花和沙子、新的毛巾和旧的毛巾、厚的书和薄的书等等);铃鼓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
看工作,猜职业。
(1)听完故事后,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分析、交流看法,懂得要根据处的特长去事情。
(3)说一说故事中出现了哪些相反的词语,并让幼儿学一学“低着头”和“仰着脸”的动作。
3、学习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1)集体游戏,(拍手歌,做出相应的动作)并找出游戏中相反的动作。
(2)出示儿歌:森林里,真热闹,动物们,起得早;
狐狸瘦,猪儿肥,骆驼高,羊儿矮;
猴子多,老虎少,大象大,松鼠小,
你来我去,真热闹,到发晚上就安静。
(3)请小朋友把儿歌中的反义词找出来,读一读。
4、玩“找相反”的游戏。
(1)通过用耳朵听一听,用手捏一捏、拎一拎,用眼睛仔细观察说出相对应的一对反义词。
(2)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已在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反义词。
5、互动游戏“说相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我说左,我说右……”
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不但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还能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语言。以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结合故事内容通过学会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拓展阅读
1、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听声音编故事》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听声音数糖果》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听声音数糖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在“小超市”游戏中,我发现幼儿能熟练地唱数,但若要求他们进行一一对应地默数,就会遇到问题。如默数到“5”,报出的总数却是“6”。其实这是幼儿不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是集合的总数,不理解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幼儿学习某些概念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教师教会的。所以我依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正在开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题,设计了“听声音数糖果”活动。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默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反复练习让幼儿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在活动中还添加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多1”或“少1”,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开展。这也是此活动的一个创新点。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教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积极投入,**迭起。分析原因,其一是游戏中的规则简单,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二是游戏具有趣味性,默数是中班上学期不常用的一种数数方法,所以幼儿很喜欢。听完声音后不能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听到命令后才能报出答案或去踩相应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了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对于教师来说,我也非常喜欢这则活动。其一这个活动教具少,便于操作。其二是规则简单,便于教师交待清楚。其三是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幼儿在活动中练习了默数、手口一致点数、尝试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等。整个活动贯穿了“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幼儿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教师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戏规则,游戏后要有验证环节,因为验证就是手口一致点数的过程,也是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这一数概念。
本文扩展阅读:糖果是糖果糕点的一种,指以糖类为主要成份的一种小吃。若水果或坚果类食物裹上糖衣,则称为甜食(如糖葫芦)。在亚洲文化广义上,巧克力及口香糖很多时亦会视为糖果的一种。在欧美国家,糖果是仅指指使用白砂糖或麦芽糖下去制作的产品。而古时欧美甚至使用蜂蜜为原料制作糖果,但因为蜂蜜成分过多不容易控制而不适用工业化生产。
2、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手指编故事》及教学反思
中班公开课语言教案《新年》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专心地倾听同伴的发言,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大概知道新年的特殊意义,体验新年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初步尝试仿编诗歌,发展与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公开课语言《新年》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大概知道新年的特殊意义,体验新年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2、学习专心地倾听同伴的发言。
3、初步尝试仿编诗歌,发展与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配套磁带。
2、一幅关于太空的画面,包括太阳、月亮、星星和坐着飞船的小朋友的单个形象。
3、学习新词:遨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围绕"什么是新年"展开讨论。
提问:你觉得什么是新年?你为什么喜欢新年?
二、组织幼儿欣赏诗歌。
1、第一遍欣赏诗歌后,让幼儿知道诗歌的名称,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第二遍欣赏诗歌时。教师边朗诵边出示图片,边请幼儿说说星星、月亮、太阳是怎么回答的,并学一学他们说话的口吻(如细声、大声、高声)。
3、带领幼儿完整的欣赏诗歌,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理解说说新年到底是什么。教师以"XX小朋友说……"的方式进行归纳。
三、师幼共同仿编诗歌《新年》并朗诵。
这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了解了"过新年"的风俗,在延伸环节更是让幼儿的激情得以释放到极致。今后就让幼儿在课堂上能说,有看、有动(操作)。
本文扩展阅读: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新年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定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现代中国将"元旦"称为公历新年,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当日,人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
3、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手指编故事》及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手指编故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学习安静倾听、轮流讲述。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1.玩手指.进入活动。
(1)钱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2)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3)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钱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活动评析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们处在一线的教师关注和渴求的是实际教学的有效性,看了钱老师的《手指编故事》活动,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学的钥匙,那就是:简单、自然、真实
本次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性,更需要教师对整个活动的把控能力,要充分发挥以幼儿为主体的特点,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说、想说、能倾听。将手指游戏运用到讲述活动中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产生兴趣,活动内容也较为丰富,符合教师和幼儿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但是活动中由于自己对活动过程有遗忘,导致目标三没有达成,因此在活动之前应该多准备充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4、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听声音编故事》及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胖胖减肥》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说出运动的好处,乐意参加各项体育锻炼,能理解故事,并清楚地说出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胖胖减肥》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并清楚地说出故事的内容。
2.能说出运动的好处,乐意参加各项体育锻炼。
3.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胖胖的单张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胖胖的单张照片。提问:这个男孩子叫胖胖,你知道他为什么叫胖胖吗?为什么他会这么胖呢?
2.讲故事的前半部分。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胖胖减肥吗?
3.讲故事的后半部分。提问:胖胖减肥成功了吗?他用的是什么办法?
4.看挂图完整听故事。提问:胖胖为什么会长得那么胖?肥胖给他带来了哪些麻烦?小结:胖胖经过自己的努力,坚持运动、锻炼,最后终于减肥成功了。
5.幼儿边看挂图,边和教师一起讲故事。
6.讨论运动的好处。提问:胖胖通过坚持运动成功地减肥了,运动除了可以帮助我们减肥,还有哪些好处呢?
活动建议:
1.在语言区继续提供挂图及幼儿用书,供幼儿讲述。
2.利用该活动可以对班上的肥胖儿进行教育,鼓励他们多多参加运动,改变他们的身体状况。
3.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多锻炼,让身体更健康。
故事——胖胖减肥
胖胖今年5岁了,他特别爱吃肉,而且每天都要吃肯德基、麦当劳。胖胖最讨厌运动了,他觉得又累又不好玩。结果他变成了个小胖墩!胖胖有多胖呢?让我来告诉你吧。胖胖的班级在幼儿园的三楼,他要是想从楼下走到楼上,得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因为他太胖了,爬不动,每上一层楼梯,都要休息好一会儿。
小朋友都去玩滑滑梯了,胖胖也想玩,可是他太胖了,爬不上去。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帮助他,推的推,拉的拉,好不容易上去了。可是谁知道他从滑梯上滑下来的时候,被卡在了滑梯中间,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急得胖胖直哭。最危险的是有一次,胖胖和妈妈上街玩。妈妈看到是绿灯就牵着胖胖过马路,谁知胖胖太胖了,走起路来就特别慢,绿灯都变成红灯了,他们才过了一半马路。要不是警察叔叔及时让所有的车子停下来,胖胖和妈妈就要被车撞了!
肥胖给胖胖带来了太多的麻烦,于是他决定减肥。他到医院去看医生,医生爷爷告诉他得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什么肯德基、麦当劳都不能再吃了。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运动,坚持锻炼身体,这样才能成功的减肥。于是胖胖每天都坚持早早起床,跑步、跳绳锻炼身体,在幼儿园也积极地参加各项运动,不再偷懒了。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叫他胖胖了,你猜,他减肥成功了吗?
由于我们班的孩子比较活泼,想法也很多,为了控制时间我急于将活动的环节进行下去,没能很好的顾及到全部幼儿,使得有些幼儿没有机会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课堂气氛很活跃,小朋友们的情绪很高涨,对幼儿的常规问题关注还不够。另外,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能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在生活中做事情能成功是因为坚持的原因没能拓展开来讲,可惜了点。
通过此次会课活动,让我注意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和重难点更明确的把握,我相信多上课多反思,我会不断进步。
本文扩展阅读:减肥属于以减少人体过度的脂肪、体重为目的的行为方式。适度减重可降低患肥胖症的风险,也可提高有肥胖并发症的患者的健康水平。
5、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手指编故事》及教学反思
>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快乐口袋》> 《快乐口袋》是篇格调欢快、充满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故事里的装满小动物快乐的“神奇口袋”不但让小动物们充满友爱、快乐,还能帮助小动物们克服困难、重新找回快乐,它生动、有趣、充满爱心的情感主题,既让幼儿在听赏中着迷,又留给了幼儿较大的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空间,还能让幼儿很直观地明白快乐是什么,快乐究竟在哪儿?>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快乐。>
2、能根据故事内容并积极参加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3、培养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准备:>
1、制作一实物“快乐口袋”(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外面画一些体现快乐主题的儿童画,内用软棉花包裹着一可以录音和放音的随身听)。>
2、与故事“快乐口袋”内容相符的电脑课件和录音。> 教学过程:>
一、 问一问------设置疑点,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快乐口袋”,提问并导入课题。使幼儿对快乐口袋有了一定的具象认识。> 教师用语参考:“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口袋,你们看,口袋上有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口袋上有关快乐的画面。教师小结:这些小朋友和小动物玩的都很开心、都很快乐,这是个快乐口袋。> “那口袋里装了些什么呢?”老师打开录音,幼儿欣赏。如:“今天是我五周岁的生日,我请了许多朋友吃蛋糕,我的心里呀,真快乐!”“我的画画作业被放旱进橱窗里展览啦,我的心里呀,真快乐!”“妈妈生病了,我端杯开水给妈妈喝,妈妈夸我懂事了,我的心里呀,真快乐!”>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那快乐口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快乐)> “有一天有只小猴也发现了一只神奇的口袋,我们一起来听听到底发生了哪些事。”>
二、听一听------幼儿欣赏故事,体验作品经验。>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动画,听完故事后进行层层递进地提问,使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教师讲故事幼儿边听边看动画> (二)、逐图出示,分析故事内容> 教师:“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都是谁呢?”>
“小猴发现的这只神奇的口袋只能装什么?那这只口袋,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口袋?”(快乐口袋)> “哪些小动物跑来对着口袋说话的?它们分别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幼儿依次学习小孔雀、小青蛙、小鸟、小象、小猪、小猴的话,并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 “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小猴想起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最后小动物们怎么样了?是谁让小动物们又重新快乐起来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这只快乐口袋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听听这个故事,请小朋友跟着故事说说小动物们的话。”>
“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快乐口袋)>
三、玩一玩-----把快乐告诉口袋,巩固作品经验。> 教师通过游戏,鼓励幼儿对着教具“快乐口袋”讲讲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儿(注意启发幼儿从多角度谈谈自己的快乐),帮助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 教师用语参考:“故事中小动物们有许多快乐的事儿,你们平时遇到过哪些快乐的事儿呢?又有哪些事情能让你快乐起来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说说吧。”“谁愿意将自己的快乐事情对着快乐口袋说说?”(幼儿说说自己的快乐事儿)>
四、谈一谈------什么叫快乐,迁移作品经验。> 教师:“小朋友们对着快乐口袋说了很多自己的快乐事儿,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和你的好朋友去说说吧。”>
教师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大家要学会发现快乐,并与别人共同分享快乐,使大家都快乐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音乐声中幼儿与客人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想飞的小象》
1、理解故事内容,能专心倾听故事,对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话感兴趣。
2、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别小看自己。
3、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
4、学习动词“爬”“摔”“钩”“搬”这四个动词。
1、在活动前,幼儿对动物(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等)的一些本领有所认识;
2、自制桌面教具 ,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
3、ppt。
3、魔术盒。(里面放着孩子孩子要学的动词)
(一)、导入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小鸟、蛇、狮子、老虎、大象中。哪一种动物会飞?
讲故事前提问:
师:有一只动物他也想飞,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故事,听完故事后告诉老师是哪只动物想飞。
(二)、讲故事——《想飞的小象》
1、第一遍讲述故事,提醒幼儿专心倾听。
1)、我的故事讲的是谁啊?(小象)它为什么想飞?
2、教师结合活动挂图,第二遍讲述故事。
1)故事里还有些什么小动物呢?(有狮子,有蛇等)那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对小象说的?
幼儿在自由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视时机出示挂图,“瞧!就是这只想飞的小象。小象刚刚生下来,第三天,跟妈妈„„”
讲述过程中,在对话处放慢速度,引导幼儿模仿故事对话语言。
1)、小象看见天上的小鸟,它想什么?
2)、蛇会飞吗?它会什么本领?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3}、狮子它会什么本领?狮子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4)、老虎它会什么本领?老虎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5)、小象有什么本领?
小象的力气大,用鼻子一钩,大木头就被搬走了。
它最后还想飞吗?
不想了。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本领。
3、第三遍讲诉故事,重点讲述对话内容。教师边操作桌面玩具边提问幼儿。动物们都对小象说了什么?
教师出示桌面教具,请小朋友回忆故事,出现的人物并进行排序。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小动物请出来。
师:故事中先出现了谁?
让我们一起来讲一遍故事,老师小声地讲小朋友们大声点讲。
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操作桌面教具帮助幼儿再次巩固故事,内容及人物对话。
(三)、谈话活动“我的本领”
老师:“小朋友们真棒,每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本事。可是,我还不知道小朋友都有哪些的本事呢?能告诉我吗?”
鼓励幼儿大胆的,声音响亮地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或好朋友的本事,启发幼儿用“我(他)不会„„,可是我(他)会„„”的句型讲述。
(四)通过游戏体会“爬”“摔”“钩”“搬”这四个动词的含义。
小朋友的的本事可真多,老师也有自己的本事。我也不会飞可是我会变魔术
师:瞧这是我的魔术箱。
1、 请个别幼儿抽图片。
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赛谁先说出正确的动词。
2、根据教师的指令,让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今天老师讲的故事是,想飞的小象。小象一开始总是羡慕别人,后来小象知道自己的本领后变得看得起自己。而且感到很幸福!在日常生活中复习巩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88h.cn/articles/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