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狂欢随笔
“支持喜爱品牌,赢千元大奖!”
“‘双11’大战,谁主沉浮,由你定江山!”
…………
还没到11月,“双11”的各种促销广告便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在各种广告的刺激下,妈妈的购物期望空前高涨,距离“双11”还有半个月,她便早早地做起了购物计划。
每晚临睡前,妈妈都要在手机淘宝上浏览一会儿。“今年流行的棉衣,全都美得不像话!”妈妈挑选了好一阵,为我选了一件粉红色的长款棉衣。想到自己穿上新棉衣的漂亮模样,我心里乐开了花。“一个女人有没有品位,看她穿的毛衣就知道。”在广告语的诱惑下,妈妈又把一件黑色的高领毛衣加入了购物车。“这件黑色毛衣配上我的那件米色大衣,一定非常有气质。对了,你爸爸那双鞋子也旧了,我得给他买双新的。”妈妈一边说,一边为爸爸挑选起新鞋子来……不消几天,妈妈购物车里的清单已是长长一列:吃的、穿的、用的,我的、妈妈的、爸爸的。细心的妈妈把家里的方方面面都考虑了一遍,生怕漏买了什么。
万事俱备,就等“双11”的到来。可就在11月10日下午,家里的网络突然出了问题,手机、电脑都无法上网。关键时刻,怎能掉链子?妈妈心急如焚,急忙打电话给网络维修人员。工作人员赶来后,三下五除二就把网络修好了。妈妈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11月10日深夜,家里灯火通明,我和妈妈穿着厚厚的睡衣,“全副武装”地坐在电脑前,等待着0点的到来。“6、5、4、3、2、1!”我激动地帮妈妈倒计时,“0点到了,快点开抢!”我紧张地催促着妈妈。妈妈不愧是收银员出身,你看她,左手敲击着键盘,右手点击着鼠标,“嗒嗒嗒——嗒嗒嗒——”经过一番紧张而又激动的忙碌,妈妈顺利买到了购物车里的大部分宝贝——棉衣、毛衣、皮帶、鞋子、一箱肉松饼……足足18件商品,我和妈妈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为了展示自己的胜利果实,妈妈还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淘宝截图。一直折腾到将近1点,我和妈妈才开心地睡去。
第二天上学路上,我听到大家都在讨论昨天晚上抢到了什么,看来,“双11”真是一场全民购物大狂欢呀!
拓展阅读
1、2016研究协会“双旦大狂欢”晚会总结
XX年12月27日晚,xx研究协会“双旦大狂欢”晚会于大学生活动中心xx圆满落幕!总体而言,本次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个狂欢晚会气氛热烈。在策划小组的踏实努力之下,晚会的效果更是比预期还要好。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无论负责人还是会员都有长足的进步。
通过本次活动,负责人们的组织策划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彼此的默契也更上一层楼。本次晚会策划小组中也加入了大一成员,在策划小组各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的责任意识及各方面的办事能力也有所提高。本次狂欢晚会以文艺汇演为主要形式,参演演员占到协会总人数的50%,所以会员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当然,虽然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但是在活动中还是有些不足。经过思考总结,整理出以下几点不足:
1、 策划小组本身的沟通不够。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沟通,而本次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中没有做到信息的共享,这样就导致分工无法明确;
2、 分工不够明确,由于策划小组内部没有做到信息共享,所有在安排工作时常会漏掉细节或者有工作冲突
3、 各小组的工作与安排的有所偏离,没有按预定时间完成各自工作;
4、 由于话筒等设备的原因,晚会有些节目没达到最好的效果。
经过这次活动,经协人再次感受到了浓浓的”家“味道,我们踩着XX的尾巴,”一家人“激情满怀的狂欢着迎接XX.我们坚信,XX,经协必将带着XX的冲劲奔上更高的峰!加油,经协人!
2、爱无处不在随笔
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格外的温暖;爱是沙漠里的一口清泉,使口干舌燥的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爱更是久旱大地上的一场倾盆大雨,是孤苦无依的人得到温暖的慰籍。爱无处不在,爱不但能温暖别人,还能温暖自己。“送人玫瑰,手留*”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人人需要爱,世界更需要爱。让世界充满爱,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因为只有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我们的心里才会有爱。你们还记得20xx年5月12日的那次汶川大地震吗?你们又曾聆听过那一声声撕声裂肺的呼救声吗?你们还曾望见过那一具具血淋淋的尸首吗?你们又曾嗅过那一滴滴血鯹鯹的泪珠吗?那是失去亲人的泪珠啊!那滴泪表达了对亲人的所有情感,更是对失去亲人的一种和情感的流露,那又是谁逼他们留下的泪呢?是苍天吗?是养育他们的地球吗?不,都不是。是那无情的灾难,无情的地震。然而地震无情,人却有情啊!
是的,在那一堆堆废墟里,我们看到了那一位位熟悉的面孔。啊!是救援人民,武警官兵……他们来了,他们来了,希望来了,我们又救了,那是废墟下一个个脆弱的生命不停的呼喊声。紧接着,救援队伍分头在废墟里卖力地找寻那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此时汗水从他们的脸颊上滴下来了,可他们不屑一顾,继续履行他们的职责。他们的信念:只要有一丝的希望,他们就会付出千倍甚至万倍的努力,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当一个又一个幸存者被救出来时,他们即便全身伤痛,也不曾忘记说出最简单、最质朴的两个字:谢谢!这就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品格啊!
余震仍在继续,而他们——救命的天使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这是多么伟大而无私的奉献精神啊!正是这些伟大无私的人,他们用自己那一颗心爱过太多的人,那些被爱过的人才能将爱延续下去。
是啊!地震无情人有情!正是那一线的战士们,给予我们这个世界太多的爱,才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即使我们做不了星星,那就先做一只萤火虫,虽微小,但也能照亮世界某一个角落;即使我们做不了鲜花,那就先做一株小草,即便脆弱,但也能有一身新绿;即使我们做不了英雄,那就先做一个有爱的人,虽身份卑微,但也能使受难者得到一点温暖。
让世界充满爱,你、我、他共存!
3、大歌心情随笔
当所有钟表的时间刻度盘上出现一个由金属线条折成的金字塔图形,即时针指向5,分针指向8的这一刻,光阴仿佛爬不过由万人等待而筑成的高山!
2017年4月17日5点40分!山河,草木,房屋和数以万计的人们被推挪到了等待的边际,往下的每一秒钟都是那么漫长,都是那么不可猜测,都是那么令人盼望,以至于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下意识地踮脚伸颈,尽力拉长自身所有的筋骨凝视着面前!
面前是静静的坪坦河!
从绿绿的山下,绿绿的田畈,绿绿的树丛间摩挲过来的弯弯的坪坦河,在通道县平坦乡皇都村的普修桥下静得不惊动一块石头,静得不惊动一棵树木,静得不惊动一片草叶,静得能听见在空中浮飞的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
一只被绿色映得发亮的蜻蜓转动着那双好奇的亮眼,从一枝出水的小荷上飞起。它从来没有见过河面这样平静,不相信河面可以这样平静。于是,它倔强地飞向河心用尾尖轻轻点击了几下水面,水面上的波纹立刻由一个圆点扩大成无数的圆圈,一直扩展到了人们脚下的河岸和普修桥灰白的桥墩。
似乎是蜻蜓激起的波纹扭动了河里的倒影,人们开始感觉到自身所在的环境,才看到了河底还有一个朝着相反方向延伸的空间:倒立的树、房屋和人们,还有倒立着的蓝天和白云……
红叶枫下,紧挨在我身边的几位侗家奶奶开始反反复复地装扮自己:拢发、系带、罩帕……每一个动作无不表露出她们内心的庄重和激动。我从身边看到远处,所有沉浸在很深很深的等待中的人们也似乎屏住了呼吸,惟恐惊扰了只能属于今天这场大戊梁歌会开始之前的这一刻寂静!
忽然,三声铁炮连响从一片岸柳的嫩绿中冲向天空,然后从白云间分散下来,又从房屋瓦檐上升起,从坪坦河面上飘过来。如洪水般涌来的无数芦笙和侗族琵琶的声音同时大作,仿佛所有的空间一刹那全被填满,一群群音符手舞足蹈地排挞而来,倾覆而来,奔涌而来。一种只属于侗家音乐独有的宏大气势溶解了这里的一切,驯服了这里的一切,覆盖了这里的一切!此刻,人们才发现,排布在坪坦河两岸演奏芦笙和侗族琵琶的队伍,已经从普修桥下一直延伸到了一里以外的田头和地边。像河一样曲长的芦笙和侗族琵琶演奏队伍,因为给每一把芦笙和侗族琵琶都插上了树枝,还因为由女人精心织缝的服饰也和自然一个颜色,所以此前他们就像依着这河岸而生长起来的层林。这时,随着芦笙和侗族琵琶的响起,他们开始尽情地扭动,用力地踏步,放手地转圈,他们的连动变成了被春风吹拂的大片森林,变成了被春风掀起的长长绿缎,变成了被春风摇动的惑人绿影。他们让音乐带上生命的体温和律动飞越开去,**我们每一位参加大戊梁歌会的来宾。
渐渐,芦笙和侗族琵琶声就像当时天上的云丝一样纤细下来。这一刻,世间独一无二的侗族多声部合唱自远而近,河两岸男女歌声忽合忽分,忽重忽轻,起伏跌宕,错落有致,高低相间。如果说男声合唱如辽阔的草原,那么其间突出的女声合唱就像草原上闪亮的湖面,那清甜的独唱就是响过草原的马蹄声音,而更多的时候是草原和湖面以及马蹄声相融地出现。歌声里创造的世界有如侗家鼓楼那样伟岸和高峻;有如侗家花桥那样繁复和细腻,有如侗家的山寨的天空那样清纯和浩阔!我突然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侗族三宝之一的大歌!
伴随大歌的侗族舞蹈更是大舞。河面上开始漂移大大小小的竹筏,竹筏上的侗妹成了舞者;河两岸长长的芦笙吹奏队伍成了舞者,长长的侗族琵琶弹奏队伍成了舞者,田头地边是舞者,晒谷坪里是舞者,岸柳下是舞者,梧桐边是舞者,枫树脚是舞者,屋门口是舞者,码头上是舞者,花桥头是舞者,横过河面的浮桥上是舞者,一层层的楼廊上是舞者,一层层的窗口上是舞者……穿上侗家盛装的舞者遍布了整个坪坦河岸和皇都全村。芦笙成了他们的蹈具,侗族琵琶成了他们蹈具,筛笼簸箕成了他们的蹈具,头帕手巾成了他们的蹈具,斗笠和红伞更是他们的蹈具。响彻云霄的“呀罗耶”侗曲和一身银装碰撞出来的音韵把所有舞者的舞姿统一起来,用一种姿势倾斜,用一种姿势站起,简单的重复变成了一种无比浩大的歌舞声势。于是,舞者和蹈具连成一体,像彩色的阳光大片大片地反复闪耀着照亮天空,照亮大地,照亮我们面前的一切。
坪坦河在歌舞,两岸的树木在歌舞,石头在歌舞,房屋在歌舞,大地在歌舞,天云在歌舞,整个世界都在歌舞。皇都村沸腾了,坪坦河沸腾了!这里此时,除了歌舞再无别的存物!每一滴水,每一根草,每一片叶子都通透得成了歌舞的导体。我也已经通透,感到歌舞穿过身躯从这边传到那面,又从那面传到这边,或是从我的躯体里散发开去。
目不暇视,耳不暇听的歌舞稍稍放缓的时刻,又听到了侗家阿哥阿妹的盘歌声起。甜甜的盘歌声穿过百年千载的岁月飞向侗族古老萨坛的上空和鼓楼里面。一群金嘴鸭子从河对岸的桥拱下嘎嘎叫着浮游过来,竹筏上青年男女开始嬉戏,赶鸭,浇水,调情,演绎他们平时风趣的生活和浪漫的爱情。
这就是今年通道县的大戊梁歌会!
人们在被声势震撼和艺术*之余,开始用崇敬的情感询问谁是这场歌会的导演。在众人的猜测中,我想到了一个人。
果然不出所料,就是她:侗家女儿郑海燕!
我不知道舞蹈家和天鹅有一种怎样的关系,在一次广场演出中她在台下检查节目,五十多岁的她,随意地走步和抬头的姿态,如果不拿天鹅的身姿和步法来比她,我简直无法达意!
我是在摆设合拢宴的广场一角遇到她的。她喉咙已经嘶哑,但笑脸却比平时更为爽朗。在没有专业演员的情况下,要在很短时间里排练出如此大场面歌舞,困难可想而知。但她没有诉说当时遇到的难题,她只说她是当地人,从做姑娘时开始就在这里教乡亲们排练节目。她教过这里三代人唱歌跳舞。她告诉我们,参加今天这场歌舞的没有一个是专业演员,他们是犁田打耙的,担粪锄草的,抛粮下种的,捉鱼捞虾的,纺纱织布的,烧火做饭的,牧牛担水的。谁也没有想到,在她眼里,每一位乡亲都可以是歌者,都可以是舞者。乡亲们也说,只要她到了,发硬的脚手就会柔软,发哑的喉咙就会洪亮;只要她到了,就没有唱不好的歌,就没有跳不好的舞,连泥土的笨拙也会在她的手势中灵巧!
她一边说着这次排演的细节,一边答应着不断挨近她、问候她的乡亲们。她在得意中充满着幸福。
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民族的艺术总有一种灵魂。侗族歌舞的灵魂全都附在了郑海燕身上。这也释然,几十年她一直没有离开过家乡,没有离开过她的侗族歌舞,没有离开过生她养她的热土。现在即是在大江南北,只要提到侗族歌舞,就没有人不为她跷起大拇指夸奖。只有她能排练出今天这样的大歌和大舞,只有她排练的歌舞能让侗家的山河唱歌起舞,只有她排练的歌舞能让侗家的花桥唱歌起舞,只有她排练的歌舞能让侗家的鼓楼唱歌起舞……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6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