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的说课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等。
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
(生答)
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生答)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生答)
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
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
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拓展阅读
1、幼儿园中班《小羊迷路了》精选课堂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问答,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说故事里的角色语言。
2、鼓励幼儿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不随意离群,初步培养安全自救意识。
活动准备: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理解故事内容。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儿童公园去看看。
1、(教师出示图片一)儿童公园里有谁?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打开门,出示小羊一家)原来是羊妈妈带着小羊们来玩呀。他们玩得好开心,这只小羊怎么啦?他在想什么?他的名字叫“小雪”,小雪忘记了妈妈告诉他不要乱跑的话,一个人跑开了。
2、(教师操作图片二)这时,他会碰到谁呢?(狼)狼看见羊会怎么说?(请小朋友学学同伴的话)这次狼装作很善良的样子对小羊说:“你好,小羊,迷路了吧,我送你回家。”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么样做?为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问答,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说故事里的角色语言。
2、鼓励幼儿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不随意离群,初步培养安全自救意识。
活动准备: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理解故事内容。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儿童公园去看看。
1、(教师出示图片一)儿童公园里有谁?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打开门,出示小羊一家)原来是羊妈妈带着小羊们来玩呀。他们玩得好开心,这只小羊怎么啦?他在想什么?他的名字叫“小雪”,小雪忘记了妈妈告诉他不要乱跑的话,一个人跑开了。
2、(教师操作图片二)这时,他会碰到谁呢?(狼)狼看见羊会怎么说?(请小朋友学学同伴的话)这次狼装作很善良的样子对小羊说:“你好,小羊,迷路了吧,我送你回家。”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么样做?为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问答,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说故事里的角色语言。
2、鼓励幼儿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不随意离群,初步培养安全自救意识。
活动准备: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理解故事内容。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儿童公园去看看。
1、(教师出示图片一)儿童公园里有谁?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打开门,出示小羊一家)原来是羊妈妈带着小羊们来玩呀。他们玩得好开心,这只小羊怎么啦?他在想什么?他的名字叫“小雪”,小雪忘记了妈妈告诉他不要乱跑的话,一个人跑开了。
2、(教师操作图片二)这时,他会碰到谁呢?(狼)狼看见羊会怎么说?(请小朋友学学同伴的话)这次狼装作很善良的样子对小羊说:“你好,小羊,迷路了吧,我送你回家。”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么样做?为什么?
2、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卢沟桥的狮子》说课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这种类型的课文,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互补。它能让学生借助图画和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美的陶冶。《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进行了多方位的描写,使之情态各异,栩栩如生,把一个个静止的石狮子注入了生命,展现了狮子的虎虎生威,这些狮子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卢沟桥的狮子》就是这样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理解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和通过朗读悟情。本节课训练的难点是: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从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考虑,以体现学科中的素质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了解七七事变;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和富有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直奔中心,读议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这类课文,模仿第二自然段的结构及用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进行说话和习作。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或让学生尝试精读课文,或相互交流,从而体现语文课堂的十六字诀:书声朗朗,议论纷纷,**迭起,读读写写。
我的教学结构是录像导入尝试精读边议边读边悟仿写这样几个环节。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采用了录像导入。录像有声有色,具有直观性,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架设了桥梁。观看录像片后,我问学生:你有什么感受?在学生充分说出感受后,出示课题。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尝试精读。提问:对卢沟桥的狮子,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狮子的大小,有的会说想知道狮子的形状、多少、情态如何,甚至狮子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时候的等等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想知道的这些问题,我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新课文中,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把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课文当中去找一找,看有没有答案,找到的就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来,没有找到的也不要紧。然后慢慢启发他们,开拓他们的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中,只有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教学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在学生自学后,学生找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后,教学就进入第三个环节即边读边议边悟。
首先让学生相互讨论自己知道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在什么地方,并读给大家听听。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各种形式阅读第二段描写小狮子的内容。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读,并在读中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到共识:大的要读重音,小的.读轻一点,长吼声音要拖长一点,听桥下的流水声读得轻柔,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抱应读得温柔一些,写狮子嬉戏的句子读得欢快一些。这样,就能读出狮子的大小不一,千姿百态,从读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伟大的创造力。
本课背诵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目标之一。在阅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可以根据板书的条理背诵,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接着,再自学末段。仍然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在学习最后一段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借此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在课外猎涉知识,学生不知道的东西,教师再作适当补充。
学贵有所思,学贵有所悟。面对卢沟桥的狮子,你想说说什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实际上也是对全篇文章进行总结。
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仿写。观看课件上一幅有形、有声、有色的校园美景图,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主要体现学贵在用。
体现狮子的特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3、幼儿园中班《小羊迷路了》精选课堂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综合练习走、跑、跳的动作,体验团结友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羊头饰、录音磁带、长绳(小河)、平衡木(小桥)、易拉罐(树林)拱形门(山洞)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放音乐《向前冲》带领幼儿做体操进行热身。
2、谈话激趣:师:有一群小羊迷路了,小朋友们想不想救小羊。(想)(幼儿教育m.smtxjs.com)
3、游戏规则:把幼儿分成两队,一队扮演迷路的小羊,藏在山洞里或藏在树后面,一队救小羊。救小羊的小朋友要钻山洞、夸小河、钻树林、过独木桥。找到迷路的小羊,然后一对一拉着小羊的手顺原路返回。(救小羊的幼儿半路不能松开小羊的手。)
4、游戏:《救小羊》布置场地:山洞、树林、小河、独木桥。把幼儿分成两队,迷路的小羊藏起来。放欢乐的音乐,游戏开始。第二次游戏互换角色。
5、放松活动:老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轻轻拍打自己的腿和身体做放松。最后扮演小羊跟着老师回教室休息。
活动反思:通过这次活动,锻炼了幼儿团结友爱的精神,使幼儿懂得了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既帮助了朋友自己又得到了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88h.cn/articles/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