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新柳》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注释】
新柳:初春时节刚刚抽出新叶的柳树。
百尺:夸张写法,非确数,极言柳条之长。
且莫:亦可作“切莫”,相当于“千万不要”。
只:只有,只留下。
蘸:读zhàn 。
引:延伸。
长长的柳条轻拂着银光闪耀的池塘,那柔嫩的柳叶没有一点儿深清碧绿,只留下一树嫩绿鹅黄。柳条虽然看着很长,可它并非延伸到了池水里,而是水中的倒影将它拉长了。
杨万里(1127-1206),宋代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承。宝谟阁学士。他的诗同情百姓疾苦,构思新颖,感受独特,语言生动活泼且富有风趣。现存诗作四千二百多首。
这首小诗画面清新,节奏明快,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仿佛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吹拂着和煦的春风。字字句句无不流露着诗人爱惜新柳,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深情。
“柳条百尺拂银塘”。作品开篇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柳树池塘两情依依的整体画面。“百尺”写了柳的婀娜与茂盛,“拂”写出了柳的轻揉,像手少女的纤纤玉手轻拂着银光闪耀的池塘。如此一来,一幅清新、煦暖、鲜亮、灵动的春树春水图画就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且莫深青只浅黄”。在这一句理,诗人以浓重的笔墨写柳叶的颜色。“且莫”即“切莫”,有“千万不要”的意思,但在这里应该理解为“一点儿……都没有”,就是“一点儿深清的绿色都没有”;“只”限制了柳叶颜色的单一和纯粹,没有其他颜色,只有鹅黄嫩绿,“且莫”和“只”这两个限制性的词语不但传神有效地写出了初春时节柳树的特点,同时还流露了诗人爱惜新柳的深情。
以下两句集中笔墨揭示“柳条”何以“百尺”长的原因。
“未必柳条能蘸水”。“未必”,即不一定,意思就是说从远处望见的那些长长的柳条,未必就是真的已经长到了延伸到水里。“蘸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伸展到水里。
“水中柳影引他长”。这最后一句中的“引”字用得妙,既说明了柳条之所以“百尺”长的原因,又赋予了柳条倒影以生命的活力,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出人意料地把新柳,以至于把整个画面都写得灵动鲜活了。
拓展阅读
1、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古诗大全
1、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的《叹花》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3、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的《淡黄柳》
4、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李白的《落日忆山中》
5、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春色满园》
6、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的《春行即兴》
7、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的《春思》
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的《春雪》
9、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李白的《早春寄王汉阳》
10、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11、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王涯的《春游曲》
12、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1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杜甫的《春运》
15、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的《苏溪亭》
16、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的《春日游湖上》
17、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18、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
1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的《春日》
2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
2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23、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隆3蹙案镄鞣纾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2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江南春》
25、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的《菩萨蛮》
26、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乘月听哀,怕娥シ驾ァ4和砺桃靶悖岩高白云屯。――谢灵运的《入彭蠡湖口》
2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8、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王安石的《夜直》
29、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史青的《应诏赋得除夜》
30、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
3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
32、寂寂画堂梁上燕,高卷翠帘横数扇。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魏承班的《玉楼春》
3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3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的`《春夜喜雨》
35、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的《绝句》
36、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37、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孟浩然的《春中喜王九相寻》
38、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
3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春晓》
40、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秦观的《好事近梦中作》
4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的《绝句》
42、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的《玉楼春》
43、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杜甫的《曲江对雨》
44、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的《代春怨》
45、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的《春雨》
46、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
4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
2、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古诗大全
高骈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2、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3、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3、辛弃疾 词辛弃疾《南歌子·万万千千恨》诗词原文及赏析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轿儿宽。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心中有千千万万种惆怅,眼前是重重叠叠的山冈。旁人都说我坐的轿子宽敞。不知道它挡住了我望他的目光。
今夜江头那一排树行,船儿一定停泊在那地方。天气这么炎热,不知他什么时候才能进入梦乡。他怎么也睡不着的话,又有谁为他打扇送凉。
注释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于小曲。调名本自汉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
轿儿宽:轿子大,指当了大官。
不道:不想,不料。他:指轿儿。伊:第三人称代词,此指词人所思者心目中的他。
船儿:指卖唱女子所乘的小船。
后:语气助词,约略相当于“啊”。
创作背景
淳熙五年(1178年)秋。作者由大理少卿转任湖北转运副使,临安赴湖北任职的路途上作下了此词。
上片极言相离相思之苦。“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对偶整饬,如平地起高楼,突兀而起,在黄昏日暮,眼前所见重叠起伏绵延不断的山若隐若现犹如内心千千万万难以排遣的愁情恨意。以山象征愁,气氛渲染得极为浓重。三四句以怨恨的语调出之。词人南归短短十年辗转几任,一直无法实现其心中宏伟抱负。如今又是人在羁旅,眼望中原,更添愁恨。路边行人言说我的轿儿太宽,影响其正常行走。在词人看来,是行人遮挡住视线,让他看不到那化作万万千千恨意的重山。更见出恋情之深与分离之苦,隐寓今后会面之难。
下片从设想对方现在的情状这一角度下笔,全系心理描画,设想虚拟之辞。起句“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转移词意,从陆路写到水路,日晚泊船喻词人如小船四处飘泊、停靠。煞拍表面写因天气炎热而难以入睡,实写其内心因壮志难酬而久久难眠。词人一想对方今宵船泊何处,二想对方热不成眠,三想无人为之打扇。“三想”依次层进,愈想愈深细,关心备至,体贴入微,亦是情意痴绝之辞,更为具体地表现了作者对恋人的关切。连对方怕热不能成眠,不能成眠而又无人为其打扇都设想到了,可谓情意缠绵,想念痴绝。
前半片写离别之怨、离别之恨,设为许多无理之辞,看似怪奇,但对爱人的真挚感情不啻如同从心田冲决释放,显得非常自然。后半片从女性角度设想别后男子的生活情态,三个设想,依次而递,层层加细,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柔韧细腻心理和对爱人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的至情。本词作为稼轩词中少见的抒发婉约感情的词篇,在揭示女性特有的隐微难明的心理上显得很有特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