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04:19

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竹枝》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送吴十九往沅陵》

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静夜思》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渡江汉》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滞雨》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拓展阅读

1、小学的古词136

(一)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回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老大回音未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闻客从何处来

(四)长干曲崔颢

“君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

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五)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为异客,每逢佳节倍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相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八)渡桑乾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

(九)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

(十)秋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十一)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苏轼写 苏轼写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望江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酒趁年华.

《水调歌头》

【年代】:宋

明月几时,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悲欢离合,月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书法、画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在文、、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苏轼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苏轼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苏轼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巨大的声誉,苏轼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许多青年作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苏轼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苏轼本人的创作又没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生新,陈朴拙,风格都不类苏,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的严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不但影响宋一代的歌,而且对明代的*派人和清初的宋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3、小学的古词136

1、戍客望边色,归多苦颜。--李白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古道西风瘦马

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6、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8、每每想到你,我的故,久违的故啊!心情都沉重的再也提不起来。是我太过于多愁善感了,还是我对你的情总也舍不掉忧伤,年轻的心过早地背负了它的负荷,缚上忧伤的薄沙的心像是经历了沧桑的疲惫不堪的枯心一样没了生机,但是我不愿用它来审视你,我的故,它不属于你,于是我便在心情明朗的"时候去搜寻于你的记忆,不想要用这尘世的庸俗污染了你。

9、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落谁------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蜡烛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2、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愁。

13、阴雨(唐)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14、仍怜故水,万里送行舟

15、故,多少个夜里我面向西而驻立在宿舍走廊里,仰望夜空,向故生长,遥想每一颗繁星上都藏一个笑脸,让人望眼欲穿,心动欲摘。

16、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17、杂(唐)王维君自故来,应知故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18、江水三千里,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

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0、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21、故园眇何处?归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2、独上江楼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23、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点击查看更多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6597.html

热门阅读

  1. 汉语拼音教学总结优秀范文
  2. 2016年军训心得体会
  3. 去永川野生动物园游玩日记
  4. 《用2至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5.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6. 中班户外活动计划
  7. 大忽悠哲理故事
  8. 班组长安全承诺书范文
  9. 《缘分五月》主题婚礼策划方案范文
  10. 形容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11. 《黄河象》教学设计模板
  12. 新公司开业大吉祝福语
  13. 迷人的金沙湖五年级优秀作文
  14. 表达爱情离别的诗句
  15. 学生会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16. 2016年情人节祝福语大全
  17. 小学部语文组工作总结
  18. 二月二龙抬头短信祝福语精选
  19. 莲花山散文
  20. 幼儿园体育游戏捉龙尾教案
  21. 中班游戏课《毛毛虫变蝴蝶》教案
  22. 关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自我鉴定范文
  23. 盲人摸象的故事
  24. 《爱的教育》的小学读后感范文
  25. 《羞于说真话》读后感
  26. 张小娴的经典爱情伤感语句
  27. 关于真诚和友善的诗句
  28. 有关元旦的对联
  29. 印度项目质量管理经验论文
  30. 微信有内涵的个性签名
  31. 观看雷锋心得体会201
  32. 情人节关于名人的爱情故事
  33. 历史人物文天祥的故事
  34. 正能量早安句子
  35. 鲁迅《药》的读书笔记
  36. 圣诞节的唯美祝福语
  37. 2016年十二月祝福问候语
  38. 2016父亲节送给爸爸的祝福语问候
  39. 太重技巧是败招美文
  40. 《美丽中国》小学读后感范文550字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19 09:32:21
本页面最近被 16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甘肃,TA在页面停留了 7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