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的春节对联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下面是有关马的春节对联的内容,**!
春联的起源,来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中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最早的第一副春联。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也有说是辛寅逊或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 一直到宋代,春联仍是称为“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经典句,这说的就是春联。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成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联:百花齐放春光好;下联:万马奔腾气象新
上联:爆竹声声催快马;下联:梅花朵朵笑春风
上联:奔彼岸千帆竞渡;下联:越坦途万马扬鞭
上联:奔腾骏马驰大道;下联:浩荡春风遍神州
上联:伯乐明眸识好马;下联:良才妙手展宏图
上联:伯乐选贤识骏骥;下联:英雄酬志效鲲鹏
上联:策马前驱奔四化;下联:闻鸡起舞超群英
上联:车水马龙农家乐;下联:花香鸟语大地春
上联:车水马龙一路景;下联:花香鸟语万家春
上联:春返神州舒画卷;下联:马腾盛世入诗篇
上联:春风碧水双鸥静;下联:旭日青山万马嘶
上联:春风得意人得志;下联:骏马扬蹄国扬威
上联:春风化雨芭蕉翠;下联:骏马登程杨柳青
上联:春风骏马开新纪;下联:大业宏图壮国威
上联:春风送暖花千树;下联:骏马扬蹄路万程
上联:春风万里辞蛇岁;下联:笑语千家入马年
上联:春风笑逐福音至;下联:天马喜随捷报飞
上联:春光原自梅梢发;下联:诗句竞于马背吟
上联:春归禹甸风光美;下联:马纵山河气势雄
上联:春花吐艳香千里;下联:快马加鞭跃九州
上联:壮士喜骏马;下联:红花爱英雄
上联:云霞出海曙;下联:骏马跃关山
上联:迎春燕语巧;下联:踏雪马蹄香
上联:一堂开淑景;下联:万马会新春
上联:扬鞭催骏马;下联:把酒会春风
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
上联:雪中飞赤兔;下联:月下赶黄彪
上联:小龙舞九州;下联:大骥驰千里
上联:闻鸡先起舞;下联:跃马共迎春
上联:闻鸡思奋发;下联:跃马抖精神
上联:万马争飞跃;下联:百花展笑颜
上联:万马奔腾日;下联:千门幸福春
上联:万马奔腾日;下联:九州幸福春
上联:天高鹏展翼;下联:路远马扬蹄
上联:蹄花沾晓露;下联:柳浪饰春风
上联:霜蹄千里骏;下联:风翮九霄鹏
上联:神鞭催骏马;下联:祖国壮金瓯
上联:蛇舞长城雪;下联:马嘶北国风
上联:三春开盛纪;下联:万马闯雄关
上联:三春播喜气;下联:万马荡雄风
拓展阅读
1、描写春节对联古诗 有关描写春节的对联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前后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前后联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前后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前后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前后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前后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前后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前后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五是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前后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前后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前后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前后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前后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前后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2、有关春节的传统文化的作文汇编
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年得怪物,它经常到村子里危害人类,吃牛和羊。所以,人们一心想除掉它。可是,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无法赶走“年”。最后,一个小孩无意之中点燃了竹子,发出噼里啪啦得声音,“年”被吓跑了。人们都很高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格高兴得日子,就在每年得这一天放鞭炮,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后,又逐渐演变成了“春节”这个节日。
我每年都回老家过年,每年都很热闹。过年得前一天,就是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有得人心灵手巧,把自己剪得窗花贴在窗户上,像降落得雪花。还有得人把灯笼挂在大门上,张灯结彩,非常美丽。
这天晚上,一声声花炮声,像打雷一样,此起彼伏,接连不断。李华映红了整个天空,像一朵朵美丽得花。放完了鞭炮,人们又抱起了又香又大得饺子,吃上了团圆饭。儿女们也都和父母团聚。人们一边吃着热腾腾得饺子,一边看精彩得春节联欢晚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二点,新年得钟声敲响。第二天早上,人们都起得很早,无论大人小孩都喘着新衣服挨家挨户得拜年。每个人得脸上都带着笑容,嘴里说着吉祥得话。
这种欢乐得气氛一直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
3、鸡年13字春节对联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 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 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上联: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下联: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上联: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下联: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上联: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银蛇舞江城美千帆竞发辞旧岁 黄鹤飞楚地阔万物峥嵘迎新春。 大龙传小龙连年奋进经天行地 老凤带雏凤尽日畅鸣悦耳清心。 龙携华夏腾飞飞起玉龙三百万 蛇伴新春狂舞舞来银蛇数千条。 春潮涌动绿柳舒枝一笑辞旧岁 青山举首明月开颜三躬迎新年。 大龙传小龙连年奋进经天行地 老凤带雏凤尽日畅鸣悦耳清心。 银蛇舞江城美千帆竞发辞旧岁 黄鹤飞楚地阔万物峥嵘迎新春。 春风如意引春光照耀满园春色 彩笔随心绘彩锦辉映遍野彩花。 大地回春看大好河山皆成锦锈 长天吐瑞兆长恒国祚永放光华。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 企务公开廉字为本家兴企业兴 民主管理实字出发事顺民心顺。 伯乐慧眼辽阔大地驰骋千里马 政策英明全国人民团结一条心。 改旧貌呈现兴旺气象一元复始 迎新年反对不正之风万象更新。 兴中华得人心四海生辉辞旧岁 正*风顺民意万象更新迎新春。 车窗似画屏摄进满眼诗情画意 公路如玉带牵来万里秀水青山。 几十载新中国承前启后已扬帆 数千年古神州继往开来正逢春。 克服*处处为群众着想 发扬民主作风事事同大家商量。 勤奋浇灌同催文化百花花万朵 勇敢攻关共攀科学高峰峰千里。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铁肩担重任为现代化架桥铺路 妙手绘宏图给新时代斩棘劈荆。 忆往昔路艰途险莫忘实事求是 看未来任重道远牢记谦虚谨慎。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风尚天天好 加强安定团结神州面貌**新。 铁肩担道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为中华崛起鲲鹏展翅九天揽月 向未来进军英才奋起斩关夺隘。 瑞雪飞梅花笑捷报张张辞旧岁 红旗舞柳丝飘爆竹声声迎新春。
篇三:鸡年对联大全(精选)
丹凤来仪 金鸡报晓 猴岁呈祥 鸡年纳福 鸡鸣晓旦 燕舞阳春 鹊送喜报 鸡传佳音 神猴辞岁 金凤迎春 雄鸡唱韵 大地回春 红鸡啼夜晓 黄犬吠年丰 猴引康庄道 鸡迎锦绣春 鸡鸣天放晓 政改地回春
鸡声窗前月 人笑福里春 鸡声天下曙 春意海南潮 金鸡日独立 紫燕春双飞 知廉标五德 报午必三鸣 鸡鸣晓旦 燕舞阳春
大圣鸣金辞旧岁; 雄鸡唱晓庆新春。
千里莺歌春泛绿; 九州鸡唱日初红。
千重柳浪惊莺梦; 三遍鸡声破曙光。
千家新燕歌春韵; 元日雄鸡唱福音。
万里春光五彩画; 一声鸡韵九州春。
万家鸡叫普天锦; 一夜风和遍地春。
广厦闻鸡同起舞; 长征跃马共腾飞。
五更夜静金鸡唱; 八斗才高玉尺量。
五更鸡声声唱晓; 千里马步步登高。
犬能守夜迎新岁; 鸡可司里送旧年。
日新月异金鸡唱; 鸟语花香大地春。 日新月异群鸡舞; 雨顺风调五谷丰。
户外鸡声催晓日; 屏前人影醉春风。
引凤来仪昭大治; 闻鸡起舞着先鞭。
引颈高歌鸡起舞; 举旗奋进国腾飞。
引来曙色随鸡舞; 唤起春风催马驰。
四季花香蝴蝶舞; 三春喜讯鹊鸡鸣。
白鹤飞来万户寿; 金鸡唤醒五湖春。
白鹤青松长寿景; 金鸡红日艳阳春。
白雪吉兆丰稔岁; 金鸡喜报太平年。
鸟报晴和花报喜; 鸡生元宝地生财。
早春喜讯金鸡报; 四季花香彩蝶迷。
好景丰年飘瑞雪; 佳音喜讯望雄鸡。
红日升空辉大道; 金鸡报晓促长征。
兆丰消息听瑞雪; 报喜佳音看金鸡。
4、关于马年春节的作文:过年习俗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胜利后,南京临时*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4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