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板书
扬帆起航
第一次远航
友好交流
26
(详写)
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拓展阅读
1、《质数和合数》数学教案设计范文
自学内容 p23-24例1、做一做,p25—26的t1—5
指导方法 思考:
1、按要求填写下表:
从上面的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质数和合数?举例说明
3、在这个表中找出100以内的全部质数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 1、试着完成p23的做一做练习
2、判断下列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 34 17 15 23 20
43 39 51 78 90 99
①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②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一、创设情境
1.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来分,今天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反馈预习,探索研究
预习反馈(1)请写出1~20各数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预习反馈(2)观察:①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
生反馈:
只有一个因数 1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4,6,8,9,10,12,14,15,16,18,20
①自然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如:2、3、5、7、11、13、17、19等。这几个数的因数一定是多少?
讲: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②4、6、8、9、10、12、14、15……这些数的约数与上面的数的约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讲: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提问: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自然数按因数个数来分,可以分几类?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1)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2)完成p23做一做,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3)提问:你是怎样判断的?(找出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
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是不是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不必要,只要发现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指望还有其它的因数,不管有几个,它都是合数)
3.出示p24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的制作一张100以内的指数表?
(2)按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以用筛选法。
(3)介绍筛选法:先排除2以外的所有偶数,接着排除3以外的所有3的倍数,再接着排除5以外的所有5的倍数,最后排除7以外的7的倍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也必须排除,这样剩下的就是100以内的质数。
100以内的质数:(略)
(4)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查质数表,如100以内的质数表。(或者看6的倍数的左右)
三、巩固练习:
完成p25题1~5
第3题:质数+质数=10,质数×质数=21,分析:这两个质数一定小于10,10以内的质数有2,3,5,7,通过观察可知,只有3和7。
同样,质数+质数=20,质数×质数=91,只有3+17=20和7+13=20,而积是91的只有7和13。
四、拓展延伸
1.判断
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③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④两个奇数相减,差一定是偶数
⑤两个偶数相加,和一定是合数
2.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0以内的质数是,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
3.把下列各数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
①10=( )+( )
②16=( )+( )
① 24=( )+( )=( )+( )=( )+( )
五、课后小结:
六、作业:
2、《质数和合数》数学教案设计范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课后习题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5)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6)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7)在自然数中,有无限多个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 )
板书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质数和合数》数学教案设计范文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侯,你们可以叫我什么呢?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共同上一节数学课,我很想和大家成为朋友。作为朋友,我应该知道每个同学的名字。可是我又不能一下子把全班同学的名字全记住。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暂时先用学号来代替名字,这个办法可以吗?
学生回答(好)。
师:从左边起第一位同学为1号,向右依次为2号、3号…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号报一下,我对数字很感兴趣,看谁能让我先记住。
学生依次报学号。
师:我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了,我就是?号了。
二、复习导入:
师:现在呀我想向同学们重新介绍我自己。我是?号,?是奇数,能被3整除。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介绍一下你自己?谁来介绍?
学生回答,(强调:其它学生要认真倾听,看他们说得对不对。)根据回答中学生报的质数进行提问:它能被谁整除?板书,引导:还有哪位同学的学号也是这种情况,只能被1和这个数本身整除?(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10个左右质数)
师:谁的学号除了能被1和这个数本身整除以外,还能被别的数整除?(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10个左右合数)
三、探索新知
1、总结概念
师:那么这两组数都是什么数呢?请同学们看数学书59页的内容,看谁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学生看书。
师:好了,我看了同学们看书很认真,那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这些数是什么数吗?(指着第一组数)
学生回答质数的概念。(如果不完整,引导: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又叫素数)。(教师相应画上椭圆,出示课题:质数。并贴出质数的概念。)
师:那通过看书你知道这些数又是什么数呢?(指着第二组数)
学生回答合数概念。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完整。像这样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教师相应画上椭圆,出示课题:合数。并贴出合数的概念。)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手指课题)
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概念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现在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39号,39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以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39是合数。你们也想这样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自己吗?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们介绍得对不对。(4、5个同学介绍)还有同学想介绍,那就请同桌两人互相介绍介绍吧!
2、游戏促学:
师:好了,咱们大家的学习兴致可真高!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学号是1——20的同学请注意,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请起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一下自己的学号。学号是最小的质数的学生请说一句话!
师: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请起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一下自己的学号。最小的合数请说一句话!
师:1——20号的同学,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你为什么不站呢?
学生回答。
说明:是的,1只有一个约数,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认识质数表
师:判断一个数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除了根据概念去判断以外,还可以查看质数表。(出示100以内质数表)
师:这是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在这里出现有是100以内的什么数?(质数)没有出现的呢?(合数和1)
师:现在请你将这些质数读一读,然后找出20以内的几个质数,并将它们记住。
学生读背。
师:20以内的质数谁背下来了?
学生回答。
师:你们可真聪明,记得这么快!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判断质数的方法,当我们运用概念判断有困难时,别忘了可以借助质数表。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质数与合数的特征,关于质数和合数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个别的问问从哪查到的)
4、《质数和合数》数学教案设计范文
1.经历并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2.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探索精神,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学习难点 灵活地运用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PPT课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7分钟)
1.课件出示:
(1)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
(2)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2.找出20以内的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课件出示)
(1)奇数有:
(2)偶数有: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总结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18分钟)
1.课件出示例2,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找几个奇数、偶数然后加起来,通过探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3.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
4.验证猜想
奇数-偶数=( )
1.回顾学过的概念。
(1)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1)奇数有:1、3、5、7、9、11、13、15、17、19
(2)偶数有:0、2、4、6、8、10、12、14、16、18、20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观看课件,获取相关信息。
2.偶数+奇数=( )
3.小结: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4.验证交流。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6页第4题。
2.完成教材第17页第6、7题。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5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读一读教材第17页“你知道吗?”
课后小结
在学习了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来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强交流,探索规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本节课首先复习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来引入新课,然后采用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数的奇偶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练习题的设计也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奇偶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习题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在2,3,4,5…中,除了合数以外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一定是合数,并且所有的质数一定是奇数。( )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都是偶数。( )
2.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在结果是奇数的算式下画横线,在结果是偶数的算式下面画波浪线)
328+736 836-655
1000-427-144
1+2+3+4…+19
23×16-11×7
1000-427-144
1+2+3+4…+19
23×16-11×7
板书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4.验证交流。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3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