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的几个小故事
【原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注释】
初:初生之物。
性:指人的本性。
相近:相去不远,差不多得意思。
远:相去太远,有很大的差别。
苟:假如、苟若。迁:改变、变迁,这里是指不好的改变。
专:有恒、专心的意思。
【语译】
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这个善良的本性,每一个人都相同,后来因为个人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如果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而专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得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得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原文】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注释】
孟母:亚圣孟子的母亲。
择:选择。
处:居住的地方。
机杼:机,织补用的木架子;杼,织补用的梭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均,幽洲人,因为当地名属燕,所以又名燕山。
义方:指良好的家训。
【语译】
从前,孟子的母亲曾经一连搬过三次家,是为了替孟子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难过的孟母立刻拿出刀子来,把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五代后晋时,燕山地方有个名叫窦禹均的人,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博得人们的赞誉,当时,没有人不知到他们的。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拓展阅读
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作文400字
作者:陈思廷
他们的家园被洪水冲走了以后,他们回来了,但村子里什么都没有了,比如用木做的床,用木做的桌子,用木做的椅子,柜子……村子里一片狼藉,人们都垂头丧气的。大家在议论纷纷总结村子被洪水冲走的原因。
有人说:“这一定是上天对我们的惩罚!”
有人说:“我们不应该砍伐树木。”
有人说:“我一定要教育好我的孩子也不能再砍树。”
也有人说:“我们还是想一下怎么重建家园吧。”
大家都说得有道理,于是,人们就行动起来分工合作植起树来,有些人拿锄头挖坑,有些人放树苗,有些人浇水。他们一起合作把小树苗一根一根地种在了他们的家园。
一年年,一代代过去了。他们的小村庄又变美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又出现了,村前清澈见底的水也出现了,村庄里的空气都变得跟以前一样清新甜润。这期间,有两个商人来到村里,他们想用高价买下这片树林。村民们都拒绝了,因为他们明白了树林可以造福世世代代,是无价的。
从此,村子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洪水了。
2、编写童话故事作文700字 三个好姐妹
从前,森林里住着三个姐妹:小兔、小鸟、小猫。她们干活的时候一个人买菜、一个人做饭、另外一个人洗衣服,她们每天一换,都让着别人。
有一天,她们发现快没钱了,想去卖东西,小兔说:“我跳得快,让我去吧”。小鸟说:“我飞得快,让我去吧”。小猫说:“我跑得快,让我去吧”。最后,大家决定让小猫去卖东西,小兔帮忙拿东西。
第二天,小猫和小兔吃完早点,拿上东西走了。小鸟在家里洗衣服,收拾房子。小兔把拿来东西放在商店的地上有小兔卖,自己去买菜了。回到家,小兔把菜给小鸟来做饭,又去拿东西了。小兔子把东西送到小猫的店里,和小猫一起卖东西。她们一直这样,转眼一年就过去了。
她们长大了一岁,也有了些钱。有一天,小猫和小兔去卖东西时,看见了一个人在讨钱,小兔就把五十元钱给了那个人,自己只剩了十元钱卖了一点菜。她让那个人讨钱吃了顿饱饭。小兔回到家后,又带了六十元钱去买菜,再一次遇到了那个讨钱的人,就又给了他五十元钱,这次又是只能卖了一点菜,不过也够一天吃的了。就这样,小兔每天给那个人五十元钱,用剩下的二十元钱买菜。
又过了一年,她们又长大了一岁。有一天,小兔发现桌子上有一张洁白的纸,小兔把纸拿开,看见下面有九百多钱,纸上面写道:“小兔:你好!你每天给我五元钱,让我家富裕起来。原来我的夫人开了个商店,她没有钱去进货,我只好去讨钱。你每天给我五十元钱,让我夫人有钱进货了,谢谢你”!他又看见旁边有一张纸,纸下面有一千元钱,纸上是一封信,上面写着:“小鸟、小猫,你们好!我是一位富人家的夫人,可是,我丈夫生了重病,我只好每天要钱为她治病。你们每天给我一百元钱,让我治好了丈夫的病,我们又过上了好日子,谢谢你们”。【微点阅读网 **】
过了一段时间,三个姐妹都有了自己的丈夫,过上了幸福日子!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要乐于助人和善有善报得道理。小朋友,我们要向三姐妹学习!
3、八个经典哲理小故事
故事一、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心灵感悟——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故事二、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心灵感悟——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故事三、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心灵感悟——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
故事四、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心灵感悟——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故事五、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心灵感悟——预防重于*,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故事六、救人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心灵感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故事七、出门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心灵感悟——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故事八、鱼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
心灵感悟——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4、在一个森林里的故事400字
在一个秘密的森林里,住着三个可爱的小动物,小白兔,小孔雀,小麻雀,他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在一个森林里的故事作文。
小白兔喜欢和小孔雀玩皮球,小麻雀是裁判,每当裁判没记对分时,或是*倒时,森林里就会发出一阵阵欢笑声。
· 春天到了,小白兔开始中他最喜欢的胡罗卜,一根两根,种了下去。也在这个时候,也在这个时候森林里的蘑菇长好了。小麻雀说,让我去采一筐吧。说完,他就飞在森林里的小路上,正唱着歌,突然听到一声,我这是在哪呀.小麻雀不经身子一抖,说时迟,那时快,小学五年级作文《在一个森林里的故事作文》。有一个拇指大的小人掉了下来,小麻雀说,你这个小人哪来的。小人心想,我才不小呢,接着告诉他他叫汤姆,小麻雀把他带了回去。不久他们成了好朋友。
·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白兔的胡萝卜却不见成长,大家都每天给它们浇水,而汤姆由于个子小,只好拔草,孔雀最厉害,他把美丽的羽毛张开,包住水分再去浇水,这样下来,虽然小白兔的胡罗卜保住了,但是孔雀却累病了,为了给孔雀找药,小白兔,汤姆,和小麻雀每天早出晚归。终于他们在一个山头发现了治病的*,可是太高了,最后小麻雀把*咬了下来。在它们的精心照料下,孔雀的病终于好了。
· 现在小麻雀,小白兔,汤姆,孔雀又可以一起玩球了。
5、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作文400字
作者:叶谨睿
大洪水过去了,各种东西都没有了,木头房子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美丽的小河没有了,小村庄的幸福、快乐,也没有了。一些幸存者和刚好外出旅游的人看到这些景象,都非常痛心,他们想:如果我们之前不乱砍乱伐的话,森林应该是可以防住洪水的。他们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其中一个人说:“现在后悔没有用,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一切还来得及,让这里变回那个美丽的小村庄。
人们听到这些话,决心改正,大家立刻动手,把杂物搬走,用一些东西造成简易的房子。有些人去山坡植树,一些人去清除残留的洪水。一直这样下去,每人都去植树造林。小村庄慢慢的变回了以前的样子。
人们还是砍树,但比以前节省了很多树,很有规划,而且还会植树。森林变回了以前的郁郁葱葱,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牛羊成群、小溪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人们非常高兴,人们坚持这样,一年年,一代代,还是没有改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88h.cn/articles/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