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古诗
《天净沙 秋思》
年代: 元 作者: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清平乐.村居》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赤壁》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秋词》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春望》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竹里馆》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登幽州台歌》
年代: 唐 作者: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拓展阅读
1、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知识点归纳:
1、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
答:“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
6、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坏之情。
7、情景交融在颔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试加以赏析。
答:花鸟本是怡人之景,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可见时局的不幸,这里诗人将悲情融于乐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9、末句“不胜簪”这一细节有怎样的作用?
答: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亲之情。
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中考必背考语文古诗词
在中考中,古诗文的`默写大约占8分左右,而这8分,是完完全全有范围的。主要考察的是大家对于必背篇目的掌握,为大家分享了中考必背考的语文古诗词,欢迎借鉴!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三国魏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诗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使至塞上》王维(唐代诗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诗人)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唐代诗人)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唐代诗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杜甫(唐代诗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诗人)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汇总
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二、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洒》)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o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三、奉献精神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四、有关战争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o李贺《雁门太守行》)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o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术兰诗》)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o杜甫《春望》)
五、雄心壮志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o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六、爱国思想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人生自古谁尢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七、思念情怀(思乡)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o秋思》)
5.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梦江南》)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八、有关黄河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o潼关怀古》)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有关长江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十、高风亮节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十一、舍生取义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4.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十二、江南风景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十三、月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十四、山
1.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4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