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的故事简笔画
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的人生发生了许多故事。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爱迪生的故事简笔画,欢迎大家阅读。
爱迪生喜欢了解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但是对于上学就另当别论了。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当时他家刚搬迁到另一个大湖旁的休伦港不久。整天困在教室里,他感到太没意思了。 像当时的大多数教师一样,这所学校的老师也信奉棍棒教育。爱迪生非常害怕*,尽管如此,他仍然学不进老师教的那一大堆知识。而他好问的习惯更使得老师生气。 爱迪生成了班上最差的学生,一连3个月都是如此。后来他听见老师议论他,说他有毛病,说他“addled”。爱迪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addled蛋就是坏的、变质的蛋。一怒之下,他冲出了教室,再也不愿回去。 在家里,他的母亲南茜站在他一边。有一段时间爱迪生时断时续地去过一些别的学校。但大部分时间里是母亲亲自教他。或者不如说,她任由他去自学。在她的鼓励下,他如饥似渴地读书:莎士比亚、历史、《*》。在他9岁那年,有一天,她给了他一本科学方面的书,这是他第一次看这种书。书名叫《自然哲学的学校》,它让读者们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从那时候起,艾尔的生活就起了变化。 他如痴似醉地将这本书读完,做了里面所有的实验,然后他做起了自己的实验。他买来化学制品,四处搜寻电线之类的边角料,在卧室里建起了一个实验室。他做的实验之一是将两只大猫的尾巴搁在电线上,将它们的毛相互摩擦,试图产生静电。唯一的结果是他被两只猫抓得鲜血淋淋! 他的另一项早期实验是让一个朋友服用大剂量的起泡粉,希望这种粉在人体内产生的气会像充满气的气球一样将他送上天。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英语:ThomasAlvaEdison,1847年-1931年),美国电工学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的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专利的人。他拥有超过2000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钨丝灯泡等。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1890年创办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今通用电气前身)。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也没有一个人打破由他所创造的专利数世界纪录。
爱迪生(1847年~1931年)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报、电影、电话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着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与公司员工一生累计超过一千项的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生拥有1093项发明专利。
爱迪生也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1879年,爱迪生创办“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炽灯上市销售,1890年,爱迪生已经将其各种业务组建成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1891年,爱迪生的细灯丝、高真空白炽灯泡获得专利。1892年,在老摩根的运作之下,汤姆·休斯顿公司与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通用电气在所有电气领域中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地位。
爱迪生同时被誉为“光明之父”、“现实中的普罗米修斯”、“发明大王”,他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项发明专利权。
爱迪生不仅是一位发明家,还从事制造工作,并且组建了几个公司,其中最重要的公司后来成为通用电气公司。
虽然爱迪生没有纯理论科学家的气质,但他做出了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1882年他发现在接近真空状态下,电流可以在彼此不相接触的电线之间通过,这个现象叫**迪生效应,它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际应用,终于导致了真空管和电子工业的成立。
爱迪生一生的大部分时期都患有严重的失聪症,于1931年在新泽西奥兰治去世。
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一向为外界视为是伟大的发明家,但熟知爱迪生人生历程的研究者都知道,他集发明、创新、创业于一身,可说是人类史上第一位的创新家(Innovator)。在爱迪生的一生中,拥有超过1000项的专利,包括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电灯、胶卷、死刑犯用的电椅。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动脑筋,遇事一要问为什麽,二要亲自试一试。六岁时见母鸡孵蛋,问这是干什麽?母亲说这是母鸡用自己的体温在孵蛋。一天爱迪生忽然不见了,大人东找西找才发现他趴在草堆里,怀中抱著几颗鸡蛋,问他在干麽?回答说:在孵蛋。父母笑得泪花四溅。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蛋坐在**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 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 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 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 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 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 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 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 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拓展阅读
1、精彩人生的四种简单哲学
宁静,是一种达观
梭罗·亨利毕业于哈佛大学,他不去经商从政,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湖畔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读书写作。梭罗在他44年的生命里过着宁静简朴的生活,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作家约翰·海恩斯远离人群,在阿拉斯加的冰雪旷野中度过25年狩猎生活,他也在一种独立自然、宁静健康的生活中领悟世界、了解自己。梭罗和约翰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都做着自己天性该做的事,梭罗和约翰是宁静幸福的,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
宁静,是经历沧桑后的沉静,是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宁静,是看透历史风沙后的平和,是抚平岁月沧桑后的恬淡。宁静,是人生中的一种丰盈和豁达,更是心灵上的一种抵达和升华。宁静,是诞生和滋润人类灵魂的绿茵园地,是人类追求圆熟通达境界的必由之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我们依然渴望品味那份宁静。宁静的心灵,是快乐的源泉。
历史沉淀了岁月的艰辛,现实充满着人类的磨难,生活蕴含着质朴的创意。我们从简单游戏中提炼出了智慧,在低调做人中领略到了大度,在宁静处世中感受到了达观。
低调,是一种大度
在一个座无虚席的会场里,人们等待着一场游戏的开始。工作人员扛来一个大铁锤放到了老者面前。老者请一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用铁锤连续敲打悬空的大铁球,直到铁球荡起来为止。小伙子便抬起大铁锤用力砸去,虽然敲击声震耳欲聋,但铁球纹丝不动。连续砸若干次,铁球仍旧没有动。
老者又找了几个壮汉砸击,结果均告失败。这时老者敲击铁球,开始时声音不大,用力均匀,有节奏地持续击打。10分钟,20分钟,会场上的人已等得不耐烦,40分钟后,众人却看到那个铁球开始缓缓摆动。老者仍保持着原有身姿,一小锤接一小锤地敲着。铁球越荡越高,它的巨大威力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多少壮汉用大铁锤都没有打动的大铁球,却在清瘦老人的一小锤一小锤的连续敲打中,剧烈地荡起了“秋千”!这便是低调处世的最好注解。
低调是低台阶、小步走;低调是坚持忍耐,是韬光养晦;低调是持之以恒,永不放弃;低调其实是大智若愚的高级智慧。我们悟读历史,审视现实,常常会发现:大凡高标处世者,做人基调都很低;大凡低调做人者,处世标准都很高。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奇妙现象:越是低调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低调做人,高标处世,我们便能获得丰茂的事业,成就自己预定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沛的'人生。
简单,是一种智慧
一则测试故事挺有意思:一架飞机,机上载着3位大家,都是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一个是物理学鼻祖,一个是生物学大家,一个是医学权威。忽然飞机出现故障,为避免机毁人亡,必须减轻重量,从3个人之中扔一个下去。问到底应该扔哪一位下去呢?测试组收到成千上万的答案,有的连篇累牍地进行分析论证,有的甚至各叙其理不知选择哪一个。最后测试特别奖颁给了一个小孩,众人惊愕。原来小孩的答案很简单,也最符合常理:谁最胖就扔谁。
原来简单也是智慧。
当然生活永远不会平静,也不会简单。但需要的是我们用机智调整心态,寻求简单。化繁为简,获得一种心智。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机智的灵魂。”原来简单,便是机智。最简单的装扮往往是最美丽的,最简单的行为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原来简单,又是深邃。简单是面对纷杂喧嚣的一种清醒,是一种对复杂分析判断后的彻悟,是对生活实质的一种准确把握。有时别把生活搞得太复杂,也许简单一些,会让我们懂得更多,也许简单一些,会让我们心理更成熟。
完美,是一种伤害
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的《茶之书》中,有这么一则有趣的故事:
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后,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于是再花一个小时扫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3次,石灯笼也擦拭了多遍。树木冲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
茶师却斥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的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他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茶师说,打扫庭园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做任何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勤劳、自我要求高原本是美德,但一旦要求到了枯槁极苦、十全十美的程度,就成了苛求,既不能得到修身养性的益处,心情也不会愉快。
不管是工作、待人接物,我们固然要尽己所能、尽心尽力,但也不需苛求太过。一个人勤于工作是很好,但如果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家庭与健康,长久下来,人生的画面必定会有偏差。
当一个人为了追逐幸福的尾巴不顾一切时,却反而因为以偏概全,离幸福更加遥远。
2、热爱生命的故事50字 关于热爱生命故事
海伦·凯勒美国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一岁多,因为发高烧,脑部受伤,此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之后,连话也说不出。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年,家里为她请了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用手摸别人的嘴唇,最后学会说话了。
苏利文老师为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摸刚出生的小猪,到河边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十分悲哀。她明白,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这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八十七岁去世,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苏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期望。
3、热爱生命的故事励志故事
残而不废的海伦凯勒
小朋友们,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
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薰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体认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几年以来,当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
海伦凯勒虽然五官残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学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法,海伦凯勒真可算是个残而不废的人。
启示:
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小朋友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话,真是很难为情哟!
弘一法师的故事
弘一法师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装水的碗,以免蚂蚁或虫子爬上遗体火化时被无辜烧死。读弘一法师的传记,每到这个细节,都被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时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什么,我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在老鼠出来时,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烫得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没有,但那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让我自责的是: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全身都是烫伤后留下的白斑;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缓地寻觅着食物.那一刻”生命”这个词突然凸现得异常耀眼,令我感到曾经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这种感觉,在别人看来也许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从那时起,才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其实,只有拥有对社会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 现出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上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着生命世界。有了它们我们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关于生命的故事,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水潭里的水纵身跳进潭中;老羚羊为了小羚们逃生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以使小羚羊们在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始终弓起身子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陷阱中死去的小狼,在凄冷的月夜中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的光辉。 有时候, 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水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是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之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肯定会接着倒下去。
张海迪的故事
在祖国的大地上,一个瘫痪姑娘谱写的高昂生命之歌,震撼了亿万青年的心灵,人们从她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情操变得更加高尚。她是谁?她就是八十年代的新雷锋--张海迪。
命运向张海迪挑战。五岁时,她就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此后的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
张海迪的命运是很不幸的,可是在*和人民的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没有沮丧,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翻译了十六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中医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她满腔热情地帮助周围的青年学习、工作和进步,使他们奋起**精神,在工作中做出贡献。她在高考预选中得四百三十六分而不能跨进校门,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进了大学,她自己不能进工厂劳动,到边疆保卫祖国,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成为先进生产者、战斗英雄。
这是一个奇迹吗?确实是一个奇迹。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样一个不会走路的姑娘生活得如此坚强呢?是她对人民、对*主义的道德信念的驱使。她说过:“只要我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壮丽的*主义事业。”
4、珍爱生命的寓言故事
山脚下一个村庄里,生活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几十年来,他一直与穷困为伴,从小体弱多病,壮年身体仍差,老年更加衰弱了。他的老伴和一双儿女在几年前都已相继去世。现在只有老人还独自活在人间。
生活的不幸,使老人苍老的面容更加苍老,憔悴的心灵更加憔悴。他几乎完全丧失了劳动力,但是为了维持生计,仍然不得不每天干活。村子里的乡亲们看老人可怜,时常接济他,老人才勉强活下来了。
总是依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对老人的自尊心打击很大,老人只有每天更加努力地干活才使自己多少能够得到一点心理上的平衡。这一天,他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去山里打柴。他走地很慢,来到山上,已经正值中午,他只挑细小的枝条砍,即使这样,砍够一担柴时,已是傍晚。老人艰难地背起这担柴,一步一挪向山下走去,到山脚时,天已经全黑,他累极了,就放下柴休息一会儿。
望着漆黑的夜色,老人心里充满忧伤。他想:“我这一辈子怎么就这么苦呢?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快乐”只能从别人脸上去理解,‘贫穷’、‘困苦’、‘悲伤’、‘难过’都已深刻体会,我来这世上就是与它们做伴的。将来我的坟墓周围连庄稼都不会长了,我身体里的苦水连它们都会给苦死的。”
想到这儿,老人忽然想“死”也许会得到解脱,与其如此艰难地活着,不如痛痛快快地去死。老人在内心呼唤起死神来。
墨一般的夜色,老人耳听松涛呼啸,静静等待。半夜,死神终于降临,他身披一件黑色的斗篷,脸色惨白,神情漠然:“你为什么呼唤我来?从来没有人主动找过我。”
老人一看到死神,听到他仿佛从地窖发出的冷漠话语,一种死亡的恐惧感从心底腾起,他忽然感到生命对自己是那样的宝贵,那样值得珍惜。他不知道*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的生活竟又重新变得美好起来。于是,老人定下心神,说道:“我请你来,是想让你帮我把这担柴放到我肩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