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穿过雨季随笔
塞外小城的雨,在黄昏时落下,浙浙沥沥,缠绵而凄冷。迷惘的心,千丝万缕,淋得思绪总也拧不干。临窗而立,窗外夜色中那曲折、幽静、铺满青石板的小巷,远远的看见一个扎着小辫、光着脚的小女孩,一手拎着鞋子,一手提着裤管,在蒙蒙细雨中与大自然亲昵的嬉戏……
想起小时候,最喜欢下雨天,站在屋檐下用水盆盛接甜甜的雨水,想像着雷公公、雨婆婆给我快乐的理由。在水洼处叠一纸船让童年的梦在篱笆墙下畅游,欢快的不用去管它能否实现。更多的时候喜欢下雨的星期天趴在窗台上出神,然后跑到妈妈怀里撒娇地问:“妈妈,什么时候我才能长大”妈妈轻声说:“该长大的时候,就长大了。”在焦急的等待中,岁月不停的变换面孔。
直到有一天,在那个烟雨朦胧的日子,我走进了医学殿堂,和母亲打伞走在雨的柔曼里,那丝丝无声的轻语穿透着我的心,四季里再也寻不到任何温润的景致,让我迷恋。
在那个远离家乡的城市,在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生雨季,总是喜欢在下雨的时候,一个人徜徉在洁净的街头,呼吸着雨的味道,任细雨毫不遮挡地飘落在我的头发上,任美丽的诗句放飞青春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心中有了牵挂,有了思念、有了期盼,分不清季节的旋转,那些缤纷的心事,轻轻的、浅浅的萦绕在心头。那时的雨飞飞扬扬都变成了希望的雨花,坠落在心间,“滴滴答答”的雨声如诗般的在耳边回响,幸福和欢乐在雨中蔓延。
窗外,雨挡住了的视线,迷离了双眼,飞舞的精灵,像断了线的珍珠纷纷垂落。
转角处,黄昏街灯映照着缕缕晶莹的雨丝,一种别样的情愫让我打伞置身雨中。紧紧握着伞柄,交融着难忘的温热,孤独伴随着忧伤的旋律,被释放的情感,放肆的宣泄,飞舞在每一个角落……无论一个怎样的故事,情节已入风尘,漂泊的只是影子,雨中我把所有的思念都任雨水去珍藏,
我知道,我永远失去了赤脚奔跑在雨地的童真,失去了牵手雨中与大自然亲昵的惬意,失去了躲在梧桐树下听小雨与叶片嬉戏的浪漫。
看着雨中盛开的蘑菇云,我亦无言语,忧伤的心情一如夜的雨纷纷的碎落,让风携雨,沿着一种色彩,隔着千山万水,吹散伤痛的回忆,最后的雨滴、泪滴,随着雨季,悠长地横过岁月的苍茫。
心,仿佛走了很远很远,在长长的时间后面,年华易旧,花开一次,那时的颤栗和美妙,此刻的淡定和从容,都融入雨丝。
此刻,回头看,回忆中童年好遥远,记忆中的脸好模糊。伸出手想接住雨中飘零的情意,凉凉的,轻轻的描画着昨日的印象。
曾经以为发现了瑰丽的珍奇,便不顾一切跑去采集,终因行囊太小,遗落了太多。这一刻雨飘然而至,小雨告诉我,成熟是一把尺度,可以测量心灵的深度。
我知道我已经长大,伴着仆仆风尘,带着心头抹不掉的伤痛和那缕永挥不去的愁绪,在众人的注视下,必须昂起头,打着伞,为自己撑起一方晴空,然后步履匆匆的走过一个又一个人生雨季……世上没有永恒的道理,情的感伤、雨舞凄凉、泪舞迷茫,所有的都必须放下;所有的灿烂犹如烟花划破天空,刹那的辉煌转瞬即逝。
我开始懂得肩上的责任,也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路不会平坦,而生活的秘密就是不断战胜自己,时刻准备着迎接明天的挑战,那一刻,我真的好想升上夜空和雨一同奏响天地的和弦。
雨,唱着歌来,带着笑去,岁岁年年,无怨无悔与我一起穿过雨季……
拓展阅读
1、回望五月心情随笔
一
在六月关门的最后一瞬间,回望五月。
五月。悲喜交融,分辩不清。命运的展示,冰火两重天。将我的心情斩杀几次。又让我的憧憬复活几回。
谁,熄灭了前行的星光?谁,又点燃了夜中的路灯?
二
今天的日子,不见昨天的故人。今天的故事,缺少昨天的情节。幸福的身影,在昨天,来过。不留痕迹,音容,笑貌。除了魅影如幻,不在今天的视线里。一切,与之前无异。日子的空洞,空缺。无谁可补。
三
习惯了日子的缄默无语,梦想的杳无音讯。
我用执着,在梦想的旅途可能经过的路上,搭建一个站台,一个渡口。
明知道,要等候来梦想经过一次,并不是轻易的事。我还是用执迷,点燃一盏照路的灯,点亮期待。
习惯了宿命的奇迹,并不会轻易出现。但倘若,连偶尔的出现,都始终无望的话,一盏灯的熄灭,一个站台的坍塌,一个渡口的荒废,将终结一种执迷,一个梦。
四
经历,让人知足。不该贪婪。造化,让人感激。不必伤感。或许,幸福,只是昨天,那座美丽花园之中,匆匆的过客。注定被遗忘在昨天的某个角落,死角。任凭岁月从此悠然,难以问津。
也许,封存中独忆,是最好的珍藏。缄默里不提,是最好的珍重。
我的文字,历经畅快的奔流,如百川归海。待到入海的豁达处,我的万千执着,真的就能于安然之中彻底放下,皈依自然的本色!
与五月有关的经历与念想,依然会成为我文学的主旋律。只不过,从今往后,我不再会拿出来发表。
2、我会自己穿教育随笔
天气渐渐地冷起来了,孩子们身上的衣服也是越添越多。对于我们小班刚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午睡时间的穿脱衣物是一大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宠得不得了,个个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我们的家人们包办代替,巴不得事事都能代以效劳。养成了我们的孩子们太强,养成了我们的孩子动手能力差。一到午睡时间:“老师,我不会脱。”“老师,你帮我穿下。”一声声我不会的声音响彻整个午睡室。
我和其他两位老师意见一致,要培养孩子们自已动手穿脱衣服的能力。我们先示范给孩子们看,认识衣服的正反面,对于套头衣和开衫都做了不同的'演示。我们同时也取得了家长的一致意见,家园共同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午睡室里愉悦的声音不断响起,孩子们纷纷兴奋地来和老师说:“老师,你看!我自己穿的。”“老师,我穿得好不好?”“老师,我棒不棒?”
虽然,培养孩子们自己穿脱衣物看上去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从孩子们整体发展来说,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它可以给联防队产带来许多好处。
1、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能够训练他全身动作的协调、准确、灵活。
2、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3、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能够发展孩子的方位知觉、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
4、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它能够为孩子掌握更多、更复杂的生活自理内容打下基础。
5、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习惯于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可避免形成依赖性。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加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都极有好处。
3、人间长有二月河生活随笔
岁月匆匆,作家二月河已经离开我们将近一年时间了。想起最后一次见到二月河先生,是2018年8月22日的夜晚。那时,他刚从中国人民*总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转移到普通内科病房。
他的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虽然神志是清醒的,但已不能说话。我噙着眼泪,注视着他微睁的双眼。我握紧他宽厚松软的手掌,仿佛感觉到他起伏的心绪。
最后一次接到二月河先生的短信,是2018年3月19日。多年来,我几乎每天都能接收到二月河先生发来的一条或几条短信。谈人生,谈励志,谈社会上的种种有趣和没趣的事。或者,互相通报一下平安。
最后一次与二月河先生通电话,是2018年3月25日,家乡的一位朋友要开展乡村旅游,希望通过我请二月河先生写幅字。二月河先生刚刚从病房里出来,主动打电话给我,问我的朋友什么时间去南阳。后来,朋友发来了他与二月河先生举着条幅的合影。
初识二月河先生,是在32年前。那是1987年8月10日的上午,我们在南阳二月河先生家中见了第一面——那是一个巷子尽头两间潮湿的陋室。我看见了几案上他挑灯撰写的密密麻麻的稿件,看见了他供盛夏放进双脚的水桶,看见他桌上那只香炉中袅袅燃烧的藏香。从这天开始,一位编辑与一位作者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亲密交往,开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情感的交流。
从1991年,二月河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的第一卷《九王夺嫡》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到2002年,二月河先生的13卷本文集,包括《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30多年中,围绕着作品的编辑、出版、宣传、评奖,乃至版权的保护、转移、衍生,我与先生有过无数次沟通与交流,有过共同的喜怒哀乐。我在出版社当编辑时是热线联系,我在出版社当社长时是热线联系,我离开了出版社,去到长江出版集团任职,二月河先生签署授权协议,还是将他作品的守护权交给我。哪怕我退休后,去负责《荆楚文库》工作,有关二月河先生作品的相关事宜,别人还是想到我。
有人问二月河为什么舍近求远,将作品全部托付给外省的一家出版社出版?还有人不止一次地允诺用更高的版税,希望二月河将作品交给他们出版。但二月河和他的夫人,30多年如一日,始终相信当初的选择。
2006年前后,《二月河文集》出版几年后,他与夫人一起来到武汉讲学,多次向我提出将稿费再降两个百分点。我说不必了,你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远远超过目前的标准。这是我迄今为止,听一位作家多次提出要将自己作品的报酬降低一些。也许,他对于金钱的态度,他声名远扬而依然谦卑低调,是他赢得人们尊重的原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人慨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尔虞我诈,但一家出版社的编辑与一位作家的故事,却说明人与人之间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信任与友谊。当然,在彼此之间,必须有经过时间检验,经得起岁月淘洗的心与心的碰撞。
20年前,在先生即将写完《乾隆皇帝》的最后一卷时,我们签署了写作晚清系列长篇小说《陨雨》的合同。那时,他身体尚可,希望通过文学的形象,思考晚清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与那个时代叱咤风云人物的命运。可惜,由于身体原因,写完“落霞三部曲”,他没能再从事鸿篇巨制的写作。
不过,一位作家,能有13本历史小说陆续问世,作品反复被改编成不同体裁得到广泛传播,得到海内外的高度评价,此生应当足矣。虽然先生的《雍正皇帝》在某些评奖中有遗珠之憾,但正如他所说,读者的喜爱是最大的奖赏。
巧合的是,二月河先生去世的2018年12月15日,也是我64岁的生日。也许上天安排,让我们牢记住生与死的转换,牢记一位编辑与一位作家的生死相契。先生瞑目矣!有您的13卷雄文,历史会将您镌刻在时间的年轮上,中国的文学史会留下您辉煌的足迹,中国的读者会一代一代将您放在心的祭坛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1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