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最新教学设计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4、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1、自行查阅有关本文的背景资料、作者的情况资料。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投放《国歌》:
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伟大的**家*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2、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等**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3、*(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主义小组,成为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史上的丰碑。
二、感悟内容
1、解题:
如果别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
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
2、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
境界:本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国运艰难程度。
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3、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文中,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换一种提问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答: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6、内容感知:
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第四段,从上文泛论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和民族生命的进程,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一层是说,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阻,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二层是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第五段,照应第二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
7、比喻来说理: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三、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从*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3、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口占一绝》
*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拓展阅读
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教学方法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教学时,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在读中理解内容,激发感情。
2崔峦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
3、引导学生多揣摩,体会雷利之悲,凸显和平的可贵。并用换位思考,体会雷利之悲和对和平的强烈呼吁。
说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营造气氛
1、出示课件:战争中苦难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索马里内战等)。看了这些战争中苦难的人们,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说一说。
2、文中的雷利,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也有许多话要说,让我们再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出示课题,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位中国孩子雷利的呼声是什么?
(要和平 不要战争)
(二)、品读课文,领悟悲情
1、雷利为什么有这样的呼声?这场战争带给雷利怎样的伤害?
(1)、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悲痛)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预设句子。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指导感情朗读,体现全家人的悲伤;指名读集体评价;再齐读。)
2、雷利一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同学们,哪些语言让你读着读着也感到了心痛,就把它划下来,再反复地读一读,细细去体味。
(1)、学生自读思考,教师**指导。
(2)、交流研读(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教学,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句一: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①学生谈理解
②朗读这句话,教师指导。
③回读重点句。师引读:美好的约会等来的确是生离死别,战争让雷利失去了很多很多。他也成了战争的受害者,他要强烈地呼吁——生齐读:要和平 不要战争
句二: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①出示关于这句话的课件图片,渲染气氛。
②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心中会想到什么?
(预设:我就会想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我会想:可恶的战争,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父亲的生命啊!
我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如果没有战争我们的生活该多么幸福啊!”
③指名读。
④再次品读。
师引读: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爸爸的生命,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雷利要呼吁——生齐读:要和平 不要战争
句三: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①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在学生谈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入让学生去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②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结合找出有关句子品读。
(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从“两年以前……壮烈牺牲”,和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第一段,加利是怎么赞扬爸爸的,找出来读一读。
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找具体句子体会朗读)
从“精通四国语言”中,爸爸还是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
想象:这样的爸爸,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爸爸会怎样?
③再次回读重点句。师引读:爸爸再也不会回来了,雷利对战争充满了仇恨,他要大声的呼吁——生:要和平 不要战争
(三)、精品细读,感悟真情
1 课件出示: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a、爸爸还能大声呼唤吗?从哪个词可看出?
b、透过“仿佛”,你读明白了这一声声的和平是谁的呼喊?
c、作者为什么连用了三个“和平”?连用了三个“!!!”?
(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d、 指导朗读,感受真情。
2、创设情境,进行导读2——4自然段
配乐,师领读,生跟读。
3、设疑:这一声声带泪的呼唤,这一声声带血的呼唤,唤醒了那些制造战争的恶魔了吗?自由读第5、6自然段,用笔划出具体的句子。
4、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出示: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你知道现在哪些地方并不太平?
(2)、结合课前预习,教师点拨。联系说说以前的战争,也可以说说当今的世界局势。
(3)、当你们看到这些悲惨的一幕幕,你们会发出怎样的呼吁?
(四)、总结升华,抒*感
1、师小结:是的,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在此我们要和雷利一起呼吁——(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
2、我们是未来的主人,为了让人们不再遭受战争的摧残,我们能做点什么呢?(鼓励学生自由说)
3、世界需要和平,这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和平之唤
4、出示课件,指名朗读,升华情感
和平
一样的天空*着一样的血
一样的地球早已是千疮百孔
拾起人类记忆的碎片
却满是战争的伤痕
阴霾的天空下
魔鬼得意的拧笑
白鸽高举着橄榄枝飞向太阳
一样的世界上回响着一样的呼唤
一样的是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
罪恶的战争
永远地安息吧
我们呼唤和平
我们拥抱和平
我们渴望着一个平静美丽的新世界
当人类和地球
不再呻吟的时候
我愿意
流尽我所有的血和泪
化作一条和平的小溪永远安详地流淌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练笔 读了本文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和平 和平 和平
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父亲的真挚情感。
3、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1、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
2、 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一、揭示课题:
1、(师走到学生身边小声地问) 你爱你的父亲吗?为什么?
2、是啊,每个孩子都深爱着自己的父亲。金老师也很爱我的父亲。有个叫雷利的孩子(板书:雷利),他也很爱很爱他的父亲,因为
父亲就像是一艘小船,载着我们的梦幻,到达人生的每一站;
父亲还像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父亲更像是一盏路灯,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为我们指明方向;
父亲所给予我们的是一颗心,穷尽一生的爱。
雷利的父亲原本是一个精通四国语言,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还是一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可是一场战争无情地夺走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小雷利在悲痛之极,带着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之情,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这封信,近距离地去聆听这个孩子此刻的内心。
二、深入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失父之痛
师:请大家尽情地读这封信,看看哪一段让你最感动?你为什么感动?再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1、学生自读(教师**:边读边可以做些批注。)
2、集体交流。
(1)说说哪一段的内容让你最感动?(指名找)
(2)你为什么感动?谁还想把自己的感动说出来?(交流感动的地方)
(3)指导朗读: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无情地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他最亲的人——儿子,雷利,面对这一切,心情哪能平静呢!
我们怎样把作者真实的感受读出来呢?自己先练练这一段吧!
(自读、指名读、齐读)
(4)想象说话练习: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雷利,当你如约捧着爸爸最爱的鲜花去机场迎接他时,迎来的却是那覆盖着国旗的灵柩,面对爸爸那血染的遗体,你会说些什么?
请把你此刻想说的话写下来。
1、 学生写,教师随机指导。
(1、爸爸,虽然你牺牲了,可你是为了世界的和平牺牲的,你牺牲得值得,我为你自豪。
2、爸爸,我的好爸爸。你不是答应我一定会亲手送我一顶蓝盔的吗?你一直以来说话最算数了,这次,你怎么失约了呢?我还清楚地记得你深情的目光,可现在,你怎么就舍得离开我和妈妈呢?
3、爸爸,罪恶的战争,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你的生命。看着你满身的鲜血,我憎恨战争,我要向所有的。人大声喊:要和平,不要战争!
4、爸爸,你看见了吗?我和妈妈捧着你最喜欢的百合花来接你了。请你睁开眼睛看一看啊!我 以前常惹你生气,以后我再也不了。我只要你醒过来,我要你陪我放风筝,像别人的爸爸那样,放学接我回家。
5、爸爸,你走了,走得这样匆忙,来不及擦一下手表的血迹,来不及看一眼我们如约捧来的鲜花,来不及再和我们说一句话。看着你国旗下的遗体,我们的心都碎了,爸爸,你知道吗?我们不能没有你啊!)
B、学生基本写完时,教师:写完的同学,请你们深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C、交流。师:谁能深情地来读读你想说的话?
(二)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师:同学们,可这所有的一切又是什么造成的呢?
1、 指名说:战争
2、 师:是的,是战争让这个可怜的孩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五十一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有多少无辜的人们正经受着战争的煎熬啊!你们看——
3、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4、 战争夺去了多少无辜孩子的父母,战争又使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战争更让多少老百姓背井离乡,从此过上了流浪的生活,战争是让人深恶痛绝的。小雷利他代表所有遭受战争迫害的家庭和孩子,向全人类发出了他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呼吁——
(1)学生接说 点击课件:要和平不要战争
(2)朗读指导: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呼喊,一起再来喊喊。
5、 写话练习。
师:同学们,此时,你恨战争吗?你向往和平吗?把你对战争的恨和对和平的渴望写几句话。
(1)自由写
(2)交流
三、课堂总结
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痛恨战争,向往和平。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就让我们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吧!
3、《兰兰过桥》教学教案设计最新
第一课时
1、认识“梁、程、波”等11个生字;会写“兰、各、座”等6个生字
2、能通顺得朗读课文
3、知道课文写了哪两种桥
会写“兰、各、座”等6个生字
正确书写“球、玩”等6个生字,并组2个词
1、图画导入(3min)
展示广州各种大桥的图片,看看学生是否去过或者认识这些桥。然后导出“同学们,兰兰她今天也要过桥,那么她过了怎么样的桥呢?我们一起来学习32兰兰过桥”
2、自读课文(4min)
自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找出不会读的字词。
3、出示会认的生字词表(5min)
(1)出示生词“桥梁、工程师、波浪、木架、特别、玻璃砖、划过去、采花、薄饼、轻巧、稳定”
(2)让学生自读生词,随后进行开火车读。
4、出示会写的生字词表(15min)
(1)出示“兰、各、坐、座、带、急”6个生字,读一次
(2)对每个生字进行书空,并对各字结构提示,提示“坐、座”的写法
(3)出示“兰兰、兰州、各种各样、各个、坐车、坐下、一座、座位、带上、皮带、别急、急忙”让学生自由读,并抄在书上
(4)开火车读读这些生词
(5)练习“转与砖”;“彩与采”;“等与特”;“坐与座”;“bao与bo”
5、初读课文、解决问题(3min)
齐读课文,把刚学的生字词读懂读通顺并思考兰兰过了几多种桥?哪两种?
(1)你在哪个地方找到的?
(2)真细心,找到了桥架在什么地方了?课本给他们起了名字,看看爷爷有把桥的名字告诉兰兰吗?
潜水桥
塑料桥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2、认识两种桥的特点。
3、初步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认识两种桥的特点。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复习导入(2min)
复习上节课生字词,开火车。
2、深读课文,整体感知(10min)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潜水桥”哪些写了“塑料桥”?
潜水桥
(2)来全班一起来读读2-4自然段,看看这座桥和我们平时的桥有什么不同?
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出特点。(像什么东西)
(3)再来读读2-4自然段,如果让你走在这样的桥上,你会有什么感觉?
塑料桥
(4)跟着兰兰和爷爷,我们来自读5-9,运用刚才学习潜水桥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它的特点,并说说你对它有什么想法。
3、自我感受(3min)
如果你也拥有这样的两座桥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有什么想法了?如果你是兰兰的爷爷,你能设计一座属于你的桥吗?同位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4、再读全文、总结结课(10min)
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和今天的旅程作告别。
5、课后作业。
2个作业选1个完成
1)把你设计的桥写出来?
2)你更喜欢哪座桥?为什么?
潜水桥水里结实透明像房子
塑料桥轻巧空气便于携带像雨衣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3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