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表现出来。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说话能力尤为重要。说话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听、读、写能力的发展;说话能力低下,会滞后听、读、写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贯穿在语文教学之中,应和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的方法是:
1.1运用词语练习说话。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用词语练习说话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从理解词语说话的能力,让学生首先会用所给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上中高年级后,要求学生不但能用所给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而且还要把这句话说具体。在进行此项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是否理解了,能否正确运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1.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主要依托。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的因素,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授课时,老师可边讲课文边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用说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了“乌鸦的羽毛真的漂亮吗?嗓子真的好听吗?狐狸的话切合实际吗?”这些问题后,再引导学生说说狐狸为什么这样说。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心里是怎样的?
1.3利用文中插图练习说话。小学生现在用的新编语文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借助插图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在利用插图练习说话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能够透过画面的静景想象动景,从人物的神态、表情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然后,用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将插图的内容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如教学《妈妈的账单》时,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彼得母子的表情,想像一下,她们会说些什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4通过复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老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的课文,学过之后可以让学生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强调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允许学生有某些发展与创造,可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作适当的取舍,通过自己的口,把课文的精神实质,作者的爱憎褒贬等生动地复现出来。这样久而久之,坚持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大有进步。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活动,进行说话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说话训练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例如:“小小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见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讲给大家听。“故事会”不仅让学生讲故事,而且讲完后让大家评论讲的怎么样。“课文表演”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己选择角色,设计人物的动作和对话。“专题讨论会”让学生按照规定的题目和要求,在会议上口头发表意见。由于语文课外活动满足了学生爱动的欲望,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或搜肠刮肚,或词不达意。究其原因,除少数学生是由于缺乏认识事物的能力,表达不清楚以外,更多的则是腹中空空,语言贫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中国文化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语短意深,信息量十分丰富,启人想象,发人深思,还有文章中那些优美的词语,生动的句子,深邃的意境,深刻的哲理。让学生理解了,感动了,信服了还不够,特别是那丰富的语言材料,得让学生吸收,化为自己的营养,吸收语言营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读多背,以便做到随时取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如果有几百篇优秀文章烂熟于胸,学生定能出口不凡。
要想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仅仅靠上语文课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与学生课外相处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随时纠正学生语意不明,用词不当,使用方言土语,句子不完整等语病,把说话训练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是不是随时注意语言教育,能不能够抓住语言教育的时机,是能不能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是说话训练的课堂。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巧妙的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寓于情感、工于表达。只有在孩子们的童年时代把说话训练渗透到方方面面,他们的说话能力才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拓展阅读
1、《中学生核心写作能力培养》读后感范文
微点阅读网:《中学生核心写作能力培养》一本主要讲写作技巧的书,看完之后大家有自己的读后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学生核心写作能力培养》读后感这篇文章吧。
说实话,关于讲写作技巧的书,我看得并不少。其内容大多是千篇一律,甚至连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字数(行数)都有规矩。比如开头结尾一般不能超过四行,要多用修辞,多引用名人名言什么的……因此,刚拿到陶老师这本书,我其实是不抱太大希望能学到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的。
翻开书,我看到了前言。很多书都有前言,但是前言这种东西,我一般是不看的,无非是一些套话,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套路,我就不列举了。可是呢,前言下面的标题:《写作文的故事》和那由于排版原因特别引人注目的那首情诗使我翻书的手停了下来。
原来,老师是在现身说法,讲述与自己有关的写作经历,看到老师的作家梦接连破碎,我既有点同情,也有点想笑。再看到老师女儿写作文的故事,我却笑不出来了。难道现在的语文作文教学都是这样的死板???写作就是用一成不变的框架装饰上各种各样的好词好句???我不能理解。
我又不禁联想到我从小到大对写作文的感受,那就是一个字:苦!我的父母要求我写作文要打草稿,而且草稿要各种修改,有时甚至要全篇重写!再加上我的抵触和磨蹭,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周六或周日没有了。因此我从小就害怕写作文。
到了初中,我有了一个套路特别多的语文老师,她教我们用小标题比较新颖(我后来在红岭问过那些市内的孩子,他们的老师告诉他们最好不要用小标题,因为比较老套),用排比句和名人事例可以凑字数,段落不能多也不能少,题记是个好东西等等。在她的门下学习了几年后,我的作文水平,至少是分数,有了很大提高。虽然我觉得很多时候我的真实意图表达不出来,但我对文字的运用能力还是提高了很多。
到了高中,老师先叫我们写一篇自我介绍,依然停留在初中水平的我花了大量笔墨在外貌描写上。其实啊,如果不是外貌的哪个地方特别突出的话,这些都是废话,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只拿了一个A的我,看着别人的A+,似乎明白了什么。我开始尝试服从自己的内心去写作,不需要过多的形容词去修饰,不需要过长的情节做铺垫,想到哪写哪。我第二次尝到了写作的乐趣(第一次是去年寒假写小说)。只是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有时候会比较乱,不知所云,不过我相信只要多练,这一情况必然会有所改观。
再回到老师的书上来吧。我一页页翻下去,发现老师对核心协作能力的归纳:①对写作价值的认知能力②发现能力③联想能力④造形能力⑤模仿能力⑥结构能力⑦创新能力⑧交际能力(读者意识)⑨持续能力(写作意志)⑩修改能力。初看,我觉得这大而空。但当我看下去,居然产生了一种共鸣的感觉。尤其是模仿能力、交际能力和持续能力。
模仿,是我一贯的套路了,记得我初学写诗时,就经常模仿古人的韵,不然真的不知从何下手;交际能力,我在写小说时深有体会,我经常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书中人物的动机以及读者会希望有什么样的情节。我最初把小说连载于QQ空间中,也收到了一些同学的建议。我把这些综合起来加以改进,觉得效果很好;持续能力是个令我特别头疼的东西。我小学时其实就写过小说,当时还在班上刮起了一股写小说的热潮。但我的小说常常是写了一点点就中止了,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初三暑假写小说的起因其实很简单:我看了一部电影,结尾有一句话:“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重逢”。我把这句话发到空间里。有个同学跟我抬杠,问:“曲终未是谁?把人都逼散了,好可恶!”我也开玩笑说:“他是一个魔头……”后来我也是开玩笑一样地写了《曲终未传奇》,也许是长大了,有了责任感,竟一直写了下去。我想,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这一份坚持吧!
我从老师的书里看到了很多学长学姐的文章,发现真的个个都是人才,尤其是彭超学长的《三国故人叹》,让我特别崇拜。豪气与柔情并存,一句话概括一位三国人物的一生,非常值得我学习。
要说的也就这么多,以后再看几遍,相信能有更多收获!
作者:周翔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微点阅读网
2、多媒体在数学教育中的释解论文
多媒体的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作用于学生,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种感观,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体系,使学生在最佳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正如实验心理学家Treichler曾做过一个实验证明的那样: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3.5%来自于嗅觉,1.5%来自于触觉,1%来自于味觉;而人们对于知识的保持是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交流过程中的当70%,可见,多种感观的参与将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多媒体课件正好可以将上述的多种感观较好的融合在一起,课件本身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图象展示与教师讲解的双重刺激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中,是一次对传统教学的**,带来的教与学的益处是非常巨大的。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直观展示教学过程,可为教学过程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应用多媒体课件增加了教学容量有些教师因时间紧,教学内容多,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一踏上讲台就开始“满堂灌”,当堂讲不完还“压堂”,甚至增添课时讲授,学生非常反感,既违背了教学常规,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得不偿失,真可谓费力不讨好。而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恰恰有高容量、高密度、高信息的特点,所以在短时间内传播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如在讲授高三复习“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交点问题”这节内容,如利用传统讲授法,课时非常紧,通常要用3学时。并且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大量的'绘图,经常是画了擦,擦了画,在反复的作图中浪费了大量时间,一节课讲三道或两道解答题是经常的事情。由于图形反复在脑海中的重叠,经常会使一道题中的各个小题,甚至是两道题之间的内容产生混淆,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用几何画板画出相应坐标轴,用鼠标控制相应图像的移动,直观准确地展示出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以及交点位置,并且动画的过程易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教师再及时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既省时又格式标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这节课密度大,内容丰富,讲授透彻,是常规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2.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每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的地方可以做出彩色图标显示,刺激学生的视觉,加深记忆。但难点的地方不好处理,如果难点学不懂,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必须重视,在备课中应想尽各种办法解决。教材中的难点,一方面是由于其内容本身较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学手段呆板落后,同时数学中的许多结论反映的是动态变化中的某些规律,如几何中的“点的轨迹”等。例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问题,现在有了计算机课件,通过拖动鼠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反映在图象上就是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问题,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可以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然后靠记忆强化,而是通过亲手“做”,主动获得概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在安排巩固练习中,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练习题,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对一门课的学好学坏,关键是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名教师的成功所在。把学生的内动力调动起来,让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将是成功的教学。创建出这种情境手段很多,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的优越性。例如在进行函数y=ax2教学时,教师在课件中做出a值变化时图象的不同变化,教学时可先向学生演示a取正数时的图象,然后先让学生判断a取负值时的图象形状,学生经过归纳、猜想、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之后,教师再做演示,这样学生的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二、结语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当然,我们提倡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更不是否定传统教学,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人的教学活动。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需要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特别是与课堂教学同步的课件;其次,要寻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多媒体真正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而不仅仅是为了观摩和时髦。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都有必要创造条件,学习电脑,精心设计,深入研讨,让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大显身手,发出异彩。
3、刍议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的运用论文
摘 要: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的纯数量体系有着十分巨大的区别。由于几何图形的出现,代数系统的深入,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者运用更高效、直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打好底子。多媒体教学,就是在教学要求和新技术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笔者将对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思路进行探讨。
顾名思义,多媒体指的是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具体说来,可能要包含声音和图像,从人的感官上来讲,要包括视觉听觉等等。而多媒体教学,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媒体特点,通过设计和选择现代媒体,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来达到比较优化的效果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完善,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求我们顺应信息化的趋势。信息化的本质是传达的高效精确化,时间或其他成本的集约化。而我们的初中数学由于信息量的进一步扩大,就更迫切地要求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多媒体的必要意义就在于,社会的进步要求合适的教学手段,知识的记忆要求高效的方法。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投入的加大,我们的教学环境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了很大改观。加之大量的多媒体软件,教学软件的研发,使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开展变得更加容易。
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的媒介,能够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只要有认真的准备,配套的软件,多媒体教学的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
既然多媒体教学有它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多媒体教学呢?根据教学经验,我们一般需要完善的多媒体设施,还需要内容丰富生动科学合理的'教学课件。设施是基础,教学课件的制作是重点。
1、硬件要求
我们的多媒体教学要求有声音和视频的输出工具,比如音响和银幕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教学也应该包括其他的辅助器具,比如几何用演示模型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器具,往往能让教学更加直观。
2、软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的重点是课件的制作。可以说空间的制作决定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代数的移项、合并同类项中,如果能够将移动和合并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动画变色等效果,往往可以得到动态直观。关键是要做到要把丰富的教学内容结合到媒体形式中去,并且做到自然的切入。事实证明,多媒体课件运用好了,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在讲解“点的轨迹”时,学生们可能无法理解轨迹的定义,或者说只记住了书本的定义,而没有知识迁移的能力。这时候我们配合讲解播放一个点的轨迹,并且运用软件做出相关拓展,比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在黑板上或者仅凭口舌,是难以表述得清的。又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我们能以多媒体课件准确演示从平面方形到立体圆柱的过度,那么学生自然就不难理解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表面积=底面周长*高”了。
值得注意的是,powerpoint作为一款使用便捷的多媒体软件虽然较为普及,教学中也不要忽视了adobephotoshop,几何画板等工具的应用。总的来说,软件的选用要适合,比如对于动态内容的表现,PPT可能不如几何画板。而有一些需要进行空间图形位移演示的,还需要更专业的软件。不管什么软件,总的目标是孩子们学习知识更直观,更有效率,记忆更加强化。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图片、模型、声音、视频等等,总之,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而多媒体,则是学习趣味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在中国掀起多媒体教学热潮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进行冷静的分析,总结一下出现的问题。大概来说,我们的问题主要是不少教学工作者把多媒体教学做成了一项应付检查、华而不实的形式。特别是数学教学,如果不注重课件的设计,很有可能这堂课就变成煎熬:老师讲不下去,学生不知所云。所以,我们必须注意:
注重课件的制作,优质课件的交流。
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切勿把数学多媒体教学变成老师和电脑的独角戏。
分清主次,不能滥用某一媒体方式,比如文字,声音,图像比例失调等。
不能用多媒体取代教师作用。
参考文献
[1] 葛智生.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 (06).
[2] 褚蓓蓓,刘丹. 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反思与探索[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 (08).
[3] 邢大伟. 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思路优化[J] 考试周刊,2008 (15).
4、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1从教师角度来看。首先,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授课行为主要为口述及板书,由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及板书耗时较多,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根本无法完全展现。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只需通过PPT等相关文档,便可以快速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节省下板书的时间也可教授更多的知识。其次,大学英语的教学涉及大量情景语境,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将其良好的展示。FLASH或图片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效率的双赢。
1.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首先,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并不是简单枯燥的,与其他学科不同,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这样才能避免因文化和习俗的差异造成的误会,从而更有效地跟外界进行交流沟通,达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文化和习俗如果只是通过说教或是书本教授给学生,显得过于单调乏味,教学效果并不会很理想。多媒体教学通过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便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东西变的生动直观。学生在这种视听感受中,不知不觉的加深印象,这也极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次,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中国学生口语薄弱的现状。英语学习主要分为听、说、读、写,应试教育使得中国学生读、写的能力远远超过听、说。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学生可以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内与电脑进行英语上的交流,由电脑来对学生的口语进行纠正,解决了学生因为不好意思怕丢面子而不肯开口的问题。同时开放的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可以让学生随时练习自己的听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学生听说能力薄弱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学多媒体英语教学也是如此。首先,多媒体教学对教师多媒体技术的水平要求过高,对没有经验的老教师难度过大;其次,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及教师过度依赖课件,减少了传统教学中的互动,使教学变得机械化。多媒体教学没有了教师的幽默风趣的,没有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课堂的气氛显得相当沉闷。
为了弥补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对于新颖的英语教学方式,短时间内很多教师无法适应,并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因此,再讲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让老师尽快适应现代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其次,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再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的特点,但其终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被课件所束缚,要加入自己独有的风趣语言,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是英语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有着自身的不足之处。各大学英语教研相关人员应该更加深入研究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同时也要想办法弥足不足之处,促使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快速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