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金子》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5 18:16:04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金子》教案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这个故事十分有意义,学生不一定完全理解寓意,要引导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最后说的话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4、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六、作业:

1、写字。

2、组词。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欢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同学们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从名言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懂得更多。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板:22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读§4小节板:真金

三、突出重点,读议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4。

(1)轻声读读§4,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出示§4)

(3)指导读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师描述:

同学们瞧,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

(5)想象: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看§5。

2、感情朗读,感悟彼得的想法。(§5)

(1)哪位小彼得来读读?

(2)赛读: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再来读一读?

(3)从彼得的想法中,你听出了什么?

(4)小彼得们,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想一想。

(5)过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体会:全部精力)

(3)齐读前半句话: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4)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6)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7)亲爱的小彼得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梦想

4、再读彼得的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其实,不仅彼得有梦想,老师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活到一百岁,在100岁的生日时你们都来祝我生日快乐。

2、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五、作业:

同学们的梦想都很美好。愿意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更多的人吗?那就请你用手中的笔把你的梦想写下来,好吗?

拓展阅读

1、语文

《北京的春节》

1、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习课文有顺序、详略确得当的写法。

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准备】:幻灯片

一、创情景,揭示课题。

1、同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生对春节热闹气氛的回忆。)

2、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韵味十足的春节,感受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文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

(1)把自然段标出来。

(2)把生字读正确,句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3)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一个________的春节,)

2、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快速浏览),边看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活动,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汇报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在这一个多月中作者写了哪些重要日活动?腊八——腊月二十——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十月十九

3、分清文章详略

老舍老生写了七天的风俗,在这七天风俗中,又重点写了哪几个时间?(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深入详写片断,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老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

四、总结拓展,升华感情

大家被春节的魅力吸引,老师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节日,谁能说一说?

2、语文

《吕氏春秋两则》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方、引、善、遽、任、悖、涉、契、 刻舟求剑、惑等),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2、积累“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等出自《吕氏春秋》的 成语,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释说理、以见大的手法。

能力目标: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两个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领悟两则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

重点:了解寓言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难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一、导入

简介《吕氏春秋》。 交流查找的有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文的资料。 激发习兴趣,为进入新课文作铺垫。

二、老师范读,生齐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2、作者(编者)对这两则事是什么态度? 不认可、嘲讽、蔑视甚至批判!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点掌握的词语: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见大”的写法。 “引婴投江”,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悖”。 “刻舟求剑”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惑”。

3、对生的感想及认识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育意义。

4、分别找出文中的叙述和议论部分。

5、通过比较找出两则故事在述各方面的异同点。

师的指导下,尝试 进行两则故事的比较分析。

1、作者对两则故事的态度相同

2、都告诉人们事情本身发生变化时,解决 问题的手段也应该随之改变。

不同;

1、故事内容相异

2、说明对象不同

3、一个强调说明“对象”一个强调发 生地点。

1、让生走进文本深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感知“引婴投江”“刻舟求剑”故事。组织生品读课文,并对生 的朗读作出评价。

六、布置作业

完成《点击》

3、语文

《手指》

1、读读记记“堂皇、渺、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具准备:搜集丰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习第5课《手指》。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生寻找出答

、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师引导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五根手指,就如同一群人,只要合作,力量就会很大;如果五根手指握在一起,成为一个拳头,那就很有用。要会合作。)

3、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4、语文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笔下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感受海人的心态、情绪、性情。

能力目标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弄堂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的感情。

了解作者用饶有趣味的细节描写来描摹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海人的心态、情绪。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1、布置预习

(1)读课文,找出描写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的段落。海弄堂有什么样的生活特色?

(2)网查找有关海弄堂的资料准备课交流。

2、网查找有关海弄堂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异质分组法,把生分成五人一组,共六组。

一、从预习导入

师提问

1、你住过或看过海的弄堂房吗?你眼中的海弄堂是什么样的?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片。生以个体为单位回答问题(点到即可),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从生的生活体验谈起,激发他们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什么说:“去过海的弄堂,大概再到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的东西。”?作者在海的弄堂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圈划,点评,以大组为单位交流。让生沉浸文本,整体感知是理解情感和品味语言的基础。

、再读课文,理解品味

组活动

1、海的弄堂生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划出描写海弄堂生活场景的文字的句,品一品,读一读。

2、在文中,弄堂里的海人什么特点?你认为弄堂与人有什么关系?

3、文章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了弄堂的起源?

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大组交流,明确让生进一步走入文本,理解品位,把握“从海的弄堂,到海弄堂的生活的环境,到海人的特点,到海文化”这条主线。

四、写法赏析

老师在读了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似乎在看一部海人生活的纪录片,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呢?

(用了颇多生动的特写镜头和饶有兴趣的细节描写来写弄堂里的生活。)生以个体为单位朗读、感受。

写法的总结为练笔做铺垫。

五、拓展练笔

陈将视角落在弄堂里平民百姓的生活,来解读了弄堂文化,其实在海的弄堂生活里还有许多文化,还有许多视角,比如:弄堂游戏、弄堂吃……(放照片)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建,越来越多的弄堂离我们远去,如今在高楼大厦中、在新建社区里生活着的依然是海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同们,你们眼中看到的又是怎样的场景,体会到的又是怎样的海派文化呢?

仿效作家以细节描写、特写镜头的写法,写一段话,描摹一下你们眼中海人的生活,可以是区一角,家庭一幕,早晨的集市……

点击查看更多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金子》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27611.html

热门阅读

  1. 2016年圣诞节祝福语
  2. 羊年周末发给老公的祝福短信
  3. 关于青春励志演讲稿
  4. 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得体会
  5. 学生寒假手抄报素材
  6. 201年小年贺卡祝福语
  7.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范文
  8. 表姐结婚祝福语19则
  9. 最新发给爱人的情人节祝福短信
  10. 课文两件宝优秀教学设计
  11. 春节的优美句子
  12. 给朋友平安夜的祝福语
  13. 201年企业给女性员工妇女节祝福语
  14. 褚时健传读后感范文850字
  15. 人生感悟说说心情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