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自新成语故事及出处
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
故事是这样的。西汉初期的临淄(今山东临淄)地方有个人名叫淳于意,曾任齐国的太仓长,又称仓公,他年轻时就喜欢医术。
他曾跟同郡阳庆学医。阳庆年逾七旬,但没有儿子,便将他所知道的秘方和医书全部传授给淳于意。淳于意的医道日益高明,成为一代名医。
公元前167年,淳于意被人告发,判处肉刑(割鼻,断足等残酷刑罚),押往长安。
他有五个女儿,跟随在后面哭泣。他激动地骂道:‘我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现在有了急事,却没有人能够帮助我。”
他的小女儿堤萦听了很伤心,跟着父亲到了长安。
堤萦给汉文帝写了一封奏书,说:“妾父*时,当地的人都夸他廉洁,现在因为犯法要受刑了。妾痛感*的人不能复活,受肉刑的人,手脚被砍掉就不能接上,虽然愿意改过自新,也没有可能了:”
奏书月上还写道:“我情愿自己给官府当奴婢,来赎我父亲的罪,好让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这封奏书,很受感动,就下了一道诏令废除肉刑,并赦免了淳于意的罪。
拓展阅读
1、《断章取义》出处与译文翻译成语故事《断章取义》意思解读
春秋后期,齐国的大夫崔杼和庆封合伙杀*齐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国君,史称齐景公。崔杼和庆封功分右相和左相。
庄公有两个忠诚的卫士,一个叫卢蒲癸,一个叫王何。他们在庄公遇害后逃到国外去。卢蒲癸在出逃前恳切地嘱托弟弟卢蒲嫳:“你要千方百计取得崔杼和庆封的信任,在适当时候使我回国,为庄公报仇。”
卢蒲嫳不忘哥哥的嘱托,后来当了庆封的家臣。他很快发现,庆封虽然是左相,但朝政大权全被右相崔杼揽住,庆封只是名义上的相国而已。于是他帮庆封施出一条计谋,利用崔杼几个儿子争夺继承权的矛盾,杀了崔杼一家,崔杼也*身亡。此后,齐国的朝政大权全落入了庆封手里。后来,庆封迷恋上了卢蒲嫳的妻子,不再关心朝政大事,便让儿子庆舍来掌管。
卢蒲嫳在逼死崔杼的过程中立了大功,自然成了大红人。他根据哥哥卢蒲癸的嘱托,设法让哥哥回到齐国,当了庆舍的侍卫。卢蒲癸本来是卫士,勇力过人,庆舍很欣赏他,不久把自己的女儿庆姜嫁给了他。在受到庆舍宠信后,他又设法让同时逃到国外去的卫士王何回到齐国,与自己一起当庆舍的侍卫。从此,两人私下联络了一些不满庆氏父子的人,准备杀灭庆氏,为庄公报仇。
卢蒲癸的妻子庆姜发现丈夫的行为很神秘,便问他究竟在干什么,能否与自己一起商量商量。卢蒲癸心想,我在干杀灭你们庆氏的事,怎么能与你商量呢?但经不起她一再询问,便对她说:“如果我告诉了你,恐怕自己难逃一死。这样的话,就会坏了大事。”庆姜听完后,说:“相公的事也就是我的事。你告诉了我,我能出力就与你一起策划,不能出力也决不泄露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卢蒲癸把准备杀灭庆氏的事告诉了庆姜。庆姜表示要大义灭亲,帮助丈夫完成这一义举,并严守秘密。预定举事的日子,选在庆封外出打猎的那天,庆姜又说服父亲庆舍随同齐景公去太庙举行祭礼。就在这时候,卢蒲癸突然将长戈刺进了庆舍*膛。庆舍死后,卢蒲癸率兵杀了庆氏余*。庆封在出猎途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带着随从的士兵回城,因城坚无法攻克,逃奔鲁国,后被杀。
事后,有人问卢蒲癸道:“庆氏和你们卢氏都是姜姓的后裔,你怎么会和同宗的庆氏联姻,娶庆姜为妻呢?”
卢蒲癸回答说:“庆舍不因为我与他是同宗而避开,把女儿嫁给我,我又为什么要去避开呢?就像有人常常截取《诗经》中某首诗的某一章节,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只取我所需要的,管它什么同宗不同宗!”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故事启示】 春秋时期,通行赋诗,从诗里断章取义,以诗言志。孔子为学生解诗时也常常根据教学需要断章取义。卢蒲癸效法孔子,不避讳同宗联姻,娶庆姜为妻,以求自己所需。二人做法本无可非议。但对于学知识、做学问则需力戒浮躁,克服断章取义、不求甚解的作风,做到“知其然,知其不然,知其所以然”,方能长进。
【成语释义】 表示引用他人的文章或讲话时,只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不问原意,不顾全篇文章或讲话的基本内容。
【活用例句】 ~的批评是真正的无知。
2、《黔驴技穷》出处与译文翻译成语故事《黔驴技穷》意思解读
很久以前,在中国贵州没有驴子这种动物,大家都不知道驴子长什么样子。
有一天,有一个人用船从别的地方运了一头驴子到贵州,他把驴子放在山脚下,山里的老虎远远看到这个庞然大物在叫,心想:“这是哪来的怪物呀!看它的样子好像很厉害,我还是离它远一点比较安全!”
过了一段时间,老虎观察到驴子每天就是走来走去,偶而叫几声!老虎心里又想:“这个家伙个子这么庞大,不知道它会些什么本领,不如,我来试探试探它!”
接下来,老虎就偷偷地绕到驴子身边,故意碰了驴子一下,驴子被碰了以后非常生气:“你干嘛碰我啊!”说完就举起蹄子来踢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没踢中,可把老虎给高兴极了,心想:“这个驴子原来只会踢东西,根本没什么本事嘛!”
于是,老虎就张大嘴想把原本以为是神灵的驴子吃掉,驴子见状,吓得大叫,战战兢兢地威胁老虎:“你不要靠过来喔!我可是会踢你的啊!”老虎听后,哈哈大笑着说:“你会的不过就是踢,我还会吃呢!”
说完这句话,老虎就大吼一声,上前把驴子的喉管咬断,吃光了驴肉,然后高兴地离去。
后来,大家就把这只贵州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寓言故事演绎为“黔驴技穷”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的点子、方法都很普通,没有特殊的地方。另外,也有人把这成语说成“黔驴之技”!
——《三戒·黔之驴》
【故事启示】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首先,世上有很多东西貌似强大,样子很可怕,但其实只是虚有其表。其次,不要害怕面对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战斗,善于战斗,就能获得成功。最后,人要想立足于世,就得多学点本领和技能,否则像黔之驴一样,空有其表,终归会被淘汰出局。值得一提的是,主人不用驴来拉磨、拉车、驮东西,却将其放到山野里同老虎较量,也是发生“黔之驴”悲剧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成语释义】 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有的人虽好耍伎俩,但其本事、技能非常有限。黔,今贵州省;穷,尽。
【活用例句】 甲队开始凭体力好占了一点上风,但很快~,被乙队打得落花流水。
【近义】 无计可施、束手无策
【反义】 神通广大
3、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释义 出处 故事 用典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在反秦战争中,项羽与刘邦领导的两支最大的起义军都打算进攻咸阳,楚怀王与他们约定:“谁先平定关中,谁就称王。”结果,刘邦率先攻破成阳,此举让军力较强的项羽大怒,于是破关直入驻军鸿门,誓要击破刘邦。
当时项羽在新丰鸿门屯兵四十万,刘邦只有十万士兵驻扎在霸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向他进言道:“刘邦有天子之气,应该尽快除掉。”侧立一旁的项伯闻言大惊,他与刘邦的谋士张良关系很好,赶紧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张良。张良密告刘邦,刘邦心里非常担心,在张良的指引下,他只好拉拢项伯,约为亲家。有了这层关系,项伯才同意在项羽面前说情,说让他次日赶紧拜谢项羽。刘邦为了日后大业,只得委曲求全,第二天便带着少量随从来到新丰鸿门。
项羽已在军中设下酒宴,宾主两方坐定,各怀心事。酒宴照常进行,席间,范增数次抚摸身上玉佩,意在暗示项羽快快动手,但威猛雄健的项羽此时却偏偏像个小儿女般犹豫不决。急得范增只得另想办法:他叫来楚营中的另一位壮士项庄,暗中叮嘱道:“项羽有不忍之心,请你进去舞剑庆贺,一定要找机会杀了刘邦。”项庄得令,当下即进帐借助酒兴舞起剑来。张良一看,心中明白了七八分,急忙目示项伯,项伯便也拔剑而舞,时时用自己的身体遮蔽刘邦,让项庄找不到丝毫机会。
同时,张良又找到大将军樊哙说:“现在情况危急!我看项庄拔剑而舞,是想要杀沛公啊。”樊哙当下不顾礼节,持剑拥盾闯入席间,怒瞪项羽。项羽爱其才,赐酒肉与他,项庄见樊哙勇猛刚健,也不敢轻举妄动。刘邦赶紧借口上厕所出了帐外,找了个机会偷偷溜走了。
谋士张良估计刘邦差不多已回到汉营,这才略致歉意,并取出带来的白璧一双送给项羽;玉斗一只送给范增,项羽欣然收下,范增却气得拔剑将玉斗劈碎,仰面长叹:“唉,竖子不足与谋!将来与项王争夺天下的必然是刘邦,到时我们都将成为他的俘虏!”
4、《虚左以待》出处与译文翻译成语故事《虚左以待》意思解读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死后,安王即位,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他为人仁爱且尊重人,不管是才高八斗还是资质平平,他都谦虚而礼貌地与他们结交,不因自己身份高贵而傲慢待人。所以方圆几千里内的人士都争着归附他,他门下的食客竟有三千多人。因信陵君贤能,且门客本领高强,诸侯国有十几年不敢兴兵谋魏。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多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夷门的守门人。信陵君听说了这个人,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决不会因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
于是信陵君摆酒大宴宾客。宾客就座之后,信陵君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嬴。侯嬴**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他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信陵君的反应。信陵君手执辔头,表情愈加恭候。侯嬴又对信陵君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上的肉铺里,能不能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呢?”信陵君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嬴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故意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信陵君的表情。信陵君的脸色更加温和。这时,魏国的将相、宗室等宾客坐满了厅堂,等待信陵君开宴,而此时街市上的人们都看到信陵君手拿着辔头等人,随从的人都偷偷地骂侯嬴。侯嬴看信陵君的脸色始终没有变化,才辞别朋友上车。到了信陵君家中,信陵君引侯嬴坐在上座,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宾客们都惊讶于信陵君的举动。酒兴正浓的时候,信陵君起身,到侯嬴面前祝酒。
侯嬴对信陵君说:“今天我已经为您做了很多事情。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您却屈尊去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下,我本不应该有访朋友的要求,但您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我侯嬴是为了成就您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马车久久地站在街市里,我借访问朋友来观察您,您的态度却愈加恭敬。街市上的人都以为侯嬴是个小人,而以为您是个宽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于是酒宴结束,侯嬴便成为信陵君的上等宾客。
后来,赵国邯郸被秦军包围,赵平原君向魏求救。魏王虽然派大将前去准备援赵,但又因惧怕秦国而按兵不动时,是侯嬴帮信陵君谋划,盗取魏王兵符解得邯郸之围。侯嬴为了报信陵君的知遇之恩,就在他离开魏国后自刎而死。
——《史记·魏公子列传》
【故事启示】 侯嬴的公开身份,是魏国国都东门的守门人,所谓大隐隐于“门”,不过是玩笑之言。侯嬴当守门人的目的是便于控制自己的秘密组织。事实上,这也正是信陵君甘于虚左以待侯嬴的根本所在。翻开《史记·刺客列传》,燕国太子丹去结好田光的程序和魏公子结好侯嬴的程序极为相似。魏公子找侯嬴与太子丹找田光,目的都是一个:收买亡命。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侯嬴的老大身份已经暴露,只能自刎而死。有人说,其结局也只能如此。
【成语释义】 空着尊位恭候别人。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
【活用例句】 诸贵客见公子亲往迎客,~,正不知甚处有名的处士,何方大国的使臣,俱办下一片敬心侍候。(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
5、羊质虎皮成语的意思及故事
出处:《南史·羊侃传》。
意思:羊身上披了一张虎皮,从外表上看,这只羊倒果真有点像老虎的样子,可是它本质上仍然是羊。形容虚有其表,外貌威武,实际懦弱。
南北朝时,有一位壮士叫羊侃。他身长八尺,虎背熊腰,双目如炬,一脸浓黑的连鬓胡子,站在那儿,有如铁塔一般。北魏皇帝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喜出望外,忙把他召进宫里,对他说:“人们都把你称作一员虎将,从外表看果然如此;但不知你有什么真本领,会不会只是一只披着虎皮的羔羊——见到青草就欢喜,见到豺狼就发抖。你学个老虎的样子让我瞧瞧好吗?”
羊侃闻言,忙匍匐在殿上,四肢着地,脖颈高昂,学起老虎的样子;随即大吼一声,震得大殿上的帷帘瑟瑟抖颤,人生规划。满朝文武一看:在羊侃刚才手指抓过的石砖上留下了10个小坑,不由得目瞪口呆。皇帝赞叹道:“真不愧是一位壮士啊!”当场赏赐给羊侃一把镶珠宝剑。
随后,羊侃到了南方的梁国,在简文帝手下任军师将军。当时,正值侯景拥兵*,已攻占数城,直逼京城,情势万分危急。羊侃亲率士卒,英勇抗敌,智勇双全,使侯景不能获胜。侯景狗急跳墙,施展一条毒计。他派人抓来了羊侃的儿子,将其捆绑起来推到城下,要挟羊侃,让士兵高喊:“羊侃,你儿子的性命在我主手中,你是要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要那个行将崩溃的都城?”
羊侃怒目圆瞪,气得狂叫:“城中万千百姓的生命犹在我手中,我岂能顾及自己一个儿子的死活?要杀,你们尽早杀了他吧!”恶毒的侯景并不立即处死他的儿子,连续几天都来折磨羊侃。
在城上,羊侃看见儿子遍体鳞伤的惨状,心如火焚。他眼含热泪向儿子喊道:“孩子,我精忠报主,以身许国,大敌当前,决不能以你的生死来考虑进退啦!”说罢,绰弓搭箭,朝儿子射去。 读书笔记
遗憾的是,还没等击败敌人,羊侃就病故于京城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88h.cn/articles/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