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早发白帝城》的诗意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6 12:28:17

李白诗词《早发白帝城》的诗意赏析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矣!”

【年代】:唐

【内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拓展阅读

1、《怨情》古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颦 一作:蹙)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注释

“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深坐,久久呆坐。蹙蛾眉:皱眉。

五言绝句: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长。“含蓄有古”、“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歌的时候应该注这些。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个普通的,与现代口头时髦的“美女”很不一样。《离**》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人卷珠帘”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歌的“含蓄蕴藉”是指歌中主人公情韵的婉转,而非指寄托兴寓,所以说它“直接国风之遗”。

“深坐颦蛾眉”,“深”的思是有多层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幕帘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这是第一层;“深”还有深情的思,所谓“美人卷珠帘”,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这是第二层;“深”的第三层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这里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然后“深坐”,再“颦蛾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的这首写的就是一个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可见人的洞察力。全哀婉凄凉,缠绵悱恻。

2、赠杜甫的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鹤注】公与相别,当在天宝四载之秋,故云“秋来相顾尚飘蓬”。集有鲁郡石门别公、亦当在秋时。

秋来相顾尚飘蓬①,未就丹砂愧葛洪②。痛饮狂歌空度日③,飞扬跋扈为谁雄④?

(此自叹失浪游,而惜之兴豪不遇也。下二,赠语含讽,见朋友相规之义焉。)

①庾信:“秋来南向飞。”又:“离别两相顾。”曹植:“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②《晋书》:葛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后,以年老,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似有丹砂。”从之。③后斗酒百篇”,即痛饮狂歌也。《世说》:王孝伯曰:“但常得无事,痛饮读《离**》,可称名士。”徐干《中论》:“或被而狂歌。”吴均:“离离堪度日。”④【朱注】唐史谓好纵横术、喜击剑,为任侠。【钱笺】魏颢称其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故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生飞动”也。《北史·侯景传》:“*河内,常有飞扬跋扈之。”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朱注】《西京赋》:“睢盯跋扈。”《梁冀传》:“此跋扈将军也。”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选注》及《后汉书注》俱未明。陈子昂:“可怜骢马使,首为谁雄。”此章乃截律首尾,盖上下皆用散体也。下截似对而非对,“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此句中自对法也。“空度日”对“为谁雄”,此两句又互相对也。语平侧,方见流动之致。

范梈曰:绝句者,截句也,或前对,或后对,或前后皆对,或前后皆不对,总是截律之四句。是虽正变不齐,而首尾布置,亦由四句为起承转合,未尝不同条而共贯也。

敖英曰:少陵绝句,古黯然,风格矫然。其用事奇崛朴健,亦与盛唐诸家不同。

杨载曰: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四句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道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使顺流舟矣。

王世贞曰:七言绝句,盛唐主气,气亢而不尽工。中晚主工而气不甚完。然各有至者,未可以时代优劣也。

胡应麟曰:四言变而《离**》,《离**》变而五言,五言变而七言,七言变而律,律变而绝句,之体以代变也。三百篇降而《**》,《**》降而汉,汉降而魏,魏降而六朝,六朝降而三唐,之格以代降也。风雅之规,典则居要。《离**》之致,深永为宗。古之妙,专求象。歌行之畅,

必由才气。近体之攻,务先法律。绝句之构,独主风神。此结撰之殊涂也。兼衰总挈,集厥大成,诣绝穷微,超乎彼岸,轨筏具存,在人而已。又曰: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五言短古,杂见汉魏中,不可胜数。唐人绝体,实所从来。七言短歌,始于该下,梁陈以降,作者全然。第四句之中,二韵互叶,转换既迫,音调未舒。至唐诸子,一变而律吕铿锵,句格稳顺,语半于近体,而味深长过之,节促于歌行,而咏叹悠永倍之。遂为百代不易之体。又曰:绝句之义,迄无定说,谓截近体首尾或中。联者,恐不足凭。五言绝,起两京,其时未有五言律。七言绝,起四杰,其时未有七言律也。但六朝短古,概目歌行,至唐方曰绝句。又五言律在七言绝前,故先律后绝耳。又曰:杜陵、太,七言律绝,独步场。然少陵律多险拗,太绝间率露,大家故宜有此。若神韵干云,绝无烟火,深衷隐厚,妙协萧韶,颀、王昌龄,故是千秋绝调。又曰:古人作,各成己调,未尝互相师袭。以太之才就声律,即不能为杜,何至遽减嘉州。以少陵之才攻绝句,即不能为,讵谓不若摩诘。彼自有不可磨灭者,无事更屑屑也。又曰:五言绝尚真切,质多胜文。七言绝尚高华,文多胜质。五言绝日万于两汉,七言绝起自六朝,源流迥别,体制自殊,至当含蓄,语务舂容,则二者一律也。又曰:自少陵绝句对结,家率以半律讥之。然绝句自有此体,特杜非当行耳。如岑参《凯歌》“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等句,皆雄浑高华,后世咸所取法,即半律何伤。若杜审言“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则尽,虽对犹不对也。又曰:少陵不甚攻绝句,遍阅其集,得二者:“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色和。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重关。”颇与太《明皇幸蜀歌》相类。又曰:杜之律,之绝,皆天授神诣,然杜以律为绝,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句,本七律壮语,而以为绝句,则断锦袭缯类也。以绝为律,如“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等句,本五言绝境,而以为律,则骄拇移指类也。又曰:杜《少年行》:“马上谁家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氏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殊有古。然自是少陵绝句,与乐府无干。惟“锦丝管”一首,则近于太。又曰:盛唐长玉言绝,不长七言绝者,孟浩然也。长七言绝,不长五言绝者,高达夫也。五七言各极其工者太,五七言俱无所解者少陵也。

-----------仇兆鳌 《杜详注》-----------

3、《将进酒》古介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咏酒的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绎即“劝酒歌”,故古有“将进酒,乘大”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萧士赟《分类补注》)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

4、《春思》古

【原文】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解】:

1、燕草: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指燕地的草。征夫所在之地。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4、秦桑:秦地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

5、怀归:想家。

6、妾:古妇女自称。

【韵译】: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秦地桑叶,已茂密得压弯树枝。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翻译】:

燕地的春草刚刚芽,细嫩得像丝一样,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当你心里想着归家的日子,正是我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春风与我不相认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罗帐里来?

有相当数量的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之间的微妙的关系。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的这首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作者介绍】

(701年2月28日-762),字太,号青莲居士,唐朝人,有“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篇,有《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lǐ bái),字太,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人,的.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仙”,其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内心的情感为主。风雄奇豪放。他与并称为“杜”,(与并称为“小杜”)。

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客,生平事迹不详。

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篇。不愿应试*,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更多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三百首栏目。()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生了争夺位的*,兵败之后,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阳冰,不久即病逝。更多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三百首栏目。

历代文人对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生前就有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歌有“笔落惊风雨,成泣**”(《寄十二二十韵》)之评,赞其“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翰林集序》中说:“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有着很高的评价。云:“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到元时期,开始扬杜抑。说:"又之豪者,世称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对有过这样的评价“一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英汉对照】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IN SPRING

Li Bai

Your grasses up north are as blue as jade,

Our mulberries here curve green-threaded branches;

And at last you think of returning home,

Now when my heart is almost broken….

O breeze of the spring, since I dare not know you,

Why part the silk curtains by my bed?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诗词《早发白帝城》的诗意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5110.html

热门阅读

  1. 2016年元旦晚会祝贺词大全
  2. 卖房精彩广告词
  3. 201年最新年七夕情人节祝福语
  4. 富含人生哲理的简短句子
  5. 雪梅中蕴含哲理的诗句
  6. 献给美女们的妇女节祝福语
  7.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8.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承诺书
  9. 悲恸的近义词反义词和造句
  10. 201年元宵短信祝福语精选
  11. 诗意江南诗歌
  12. 断舍离美文
  13. 鲁迅文集读后感
  14. 最有用的感恩节祝福语
  15. 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策划范文
  16. 喜迎猴年春节祝福语
  17. 劳务关系合同
  18. 祖国在我心手抄报素材内容
  19. 2016年送给长辈的感恩节短信祝福语
  20. 软件产品的代理销售合同模板
  21. 爱国诗歌歌颂祖国
  22. 怎样写公司年终总结
  23. 冬至祝福语简短
  24. 班主任的教育心得体会
  25. 《行路难》的古诗解析
  26. 茶文化诗句
  27. 2018儿童节搞笑祝福语
  28. 201年给老婆的生日祝福语
  29. 小学秋季开学典礼的主持词范文
  30. 2015年端午节诗词
  31. 2018最新中秋节搞笑祝福语精选
  32. 表白失败后的伤感句子
  33. 最新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34. 失望够了就不希望了短散文
  35. 乡愁寻诗歌
  36. 关于企业职工知荣明辱演讲稿
  37. 激励人心的语句摘抄
  38. 2015关于教师节心得体会范文
  39. 爱情伤感语句摘抄
  40. 民主竞职演讲稿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