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故事的成语
“开天辟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开始有人类历史,也用来表示前所未有,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这个成语来源于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远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他们很想知道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渐渐地,他们创造出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
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
“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拓展阅读
1、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全集
孔雀神女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位仙子在南海一座仙岛上修炼,一位是孔雀神女,一位是凤凰神女。
有一天,凤凰神女往天上赴会,孔雀神女感到寂寞,便化成一只海鸥,到处游玩。她飞到一个海滨渔村,看见海滩上摆满各种供品,男女老少**叩头,还有人哭。一会儿,人们抬起供品,抛向海里然后各自回家。
孔雀神女觉得奇怪,想弄个明白,就变成一位渔女,自称叫孔雀,前天随双亲出海经捕鱼,不幸遇上大风浪,般沉人散,漂流到这里,无依无靠。一位好心的渔姑十分同情她,便邀孔雀到她家中暂住。
路上,孔雀问及刚才海滩之事,那渔姑名叫莲花,她告诉孔雀:最近几个月,海里多次出现一个妖怪,斗大脑袋,青面獠牙,随意兴风作浪。弄得无数渔家船沉人亡。我哥哥就在三个有前葬身鱼腹。乡亲们每逢初一、十五,摆上供品焚香,祈求渔家出海平安。边说边流下眼泪,孔雀听后悲愤万分,暗下决心,不除妖怪誓不回仙山!
孔雀寄居莲花家中,她不单貌似天仙,心灵手巧,纺纱织网、划船、捕鱼,也样样出众;尤其是她来了之后,渔民们出海次次平安,满载而归。因此,莲花一家和村中父老、兄弟姐妹都喜爱她。
一天清早,孔雀和莲花出海捕鱼,风平浪静,孔雀暗念真言驱赶鱼群,一时鳞光闪闪,鱼虾涌跃,渔民一见齐欢呼,纷纷撒网捕捞。
突然间,天色骤变,乌云遮日,狂风大作,恶浪滔天。孔雀心知有异,纵身跃上去端,吹口仙气,把所有渔船送回海滩,随后拔出金簪宝剑,准备应战。
这里,从海里钻出一个手执长叉的狰狞怪物,气势汹汹向孔雀杀来。孔雀用剑档开长叉,抛出七彩仙绫带,刹那间化成一条火龙,把它缠住,孔雀挥手飞出宝剑,砍中它的后背,那怪物在海面翻滚一阵,便一命呜呼。孔雀神女取出乾坤照妖镜一照,原来是个鲊精,叱声变!刹时变成一座小山。这就是孔雀岛南侧六里许的鲊山。
孔雀返回渔村,渔民们才知道她是仙女,纷纷跪在地上向她叩头,请示她永远居留下来。
孔雀神女为了答谢乡亲们的深情,依然住在莲花家,乡亲们更加敬重她。有一天,孔雀和一起到井边汲水洗衣。忽然空中雷鸣电闪,云雾中出现一员天将,手持三尖戟,杀气腾腾地高喊:我乃天宫护法将军,今奉玉旨特来捉拿罪神孔雀。原来龙王闻报后,到天庭告了一状,说孔雀神女私奔人间,杀戮龙宫兵将。玉皇闻奏大怒,传旨护法将军,带领天兵前来问罪。
孔雀见是天兵,便申辩道:我杀鲊精是为了救护沿海百姓,替天行道,这有何罪护法将军不容分说,抛出捆仙绳,叱令从天兵拿住孔雀。孔雀问心无愧,祭法宝抵抗,天将激怒,取出正法行刑刀,对准她的颈部和两腿各砍一刀,霎时血浆喷天,染红云霞,一会儿漫天大降血雨,护法将军大吃一惊,慌忙率领天兵回天庭去了。
凤凰神女从瑶池宴罢回山,见洞门紧闭,不见孔雀,又见满天血雨,屈指一算,泪如泉涌。她知孔雀冤死,又无可奈何,只得连忙来到南海滨,用仙拂在孔雀遗体上拂了三下,孔雀立刻化成一座岛屿,这就是孔雀岛。此后过往船只如果遇上风暴,便可靠近孔雀岛避难。后来渔民曾在岛上建一座神女庙,四时供拜,以示不忘。
2、与蛇有关的成语 与蛇有关的四则饶有古趣的故事
一、齐桓公见委蛇 这是《庄子·外篇》中《达生》的第7个小故事。齐桓公在沼泽中见到一个怪蛇,回来就病了,请一位名叫皇子的人来医病,皇子说出委蛇的样子:“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公辴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齐桓公听后“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这个故事被《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二回“公子友两定鲁君,齐皇子独对委蛇”引用,还被改编成寓言《齐桓公见鬼》,进入中学语文阅读教材,是说如果有人得了心病,就对他说好话就会治好病。
二、孙叔敖见双头蛇 刘向《新序》卷第一《杂事一》中有“孙叔敖为婴儿涂山”一文,记述了孙叔敖见到双头蛇,由于听说见到这种蛇会死,害怕别人再见到不吉利,便杀而埋之。“及长,为楚令尹,未治国而国人信其仁也。”本来见到双头蛇不吉利,在中国古代以凶兆视之。但因孙叔敖心存良善,却变成了一件利人的事情。
三、晋文公见大蛇 张华《博物志》卷七《异闻》中记载:“晋文公出,有大蛇如拱,当道。文公乃修德,使吏守蛇。守蛇吏梦天使杀蛇,谓曰:‘蛇何故当圣君道?’觉而视之,蛇则臭矣。”晋文公重耳因受到排挤迫害,在外流亡十九年,艰辛备尝。见到大蛇当道,便自我反省修身不够。而不是像刘邦见到白蛇当道,“拔剑斩蛇天下扬”。重耳的温良恭敬感动了天使,天使杀蛇帮助重耳,后来使重耳好运连连,回国后当上国君,又位列春秋五霸。这则故事还宣扬了天道酬勤和天助良善的思想。
四、隋侯见断蛇 干宝在《搜神记》卷二十第五则故事记载:“隋县溠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隋季良大夫池。”隋侯珠和和氏璧是传说中两种最珍贵的珍宝,但隋侯珠在秦始皇以后就神秘失踪。这则故事表达了人蛇和谐的观念,对于后世《聊斋志异》人鬼故事影响很大。《史记·外戚世家》中说:“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可见,龙和蛇、家和国本为一体。
3、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加评语
一天,熊猫想做一张桌子,小狗来给他帮忙。熊猫对小狗说:“你去砍一些木头来吧。”
小狗举起斧头向大树砍去,大树爷爷急忙说:“请你别砍我,我可是人类的好朋友啊!”
这时,小鸟飞来了,他对小狗说:“求求你别砍大树爷爷,那是我的家园,你砍了我就无家可归了。”毛毛虫也说话了:“我是吸收大树爷爷的营养,没有了大树给我提供营养,我就变不成美丽的蝴蝶了。”
熊猫听了大家的话,对小狗说:“我们别砍大树了,还是找些枯树来做桌子吧。”于是他们找来了枯树,小狗砍木头,熊猫钉钉子,做成了一张漂亮的桌子。
大树微笑着摇起了头,小鸟唱起了欢乐的歌,毛毛虫跳起了舞,好像在赞扬他们呢!
【教师评语】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在故事中讲述了熊猫听了大家劝告之后用枯木做桌子的事情。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作者通过小故事,意在呼吁大家要爱护树木,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4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