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教育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然而,目前大学语文正日渐走向“边缘化”,当下高职院校大多重功利实用,轻人文素养,严重制约了基础人文学科的发展。在现有教学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引进项目制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项目制教学势在必行
项目教学,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分解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分析教材是进行项目制教学的首要内容。教师根据教材、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确定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再根据学生实际,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转化成一个或几个学生学习的项目。根据大学语文的特点,项目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一项目,如识记语音、文字、词语、作家作品等;第二类是梯次项目,如阅读教学中对中心、结构、手法、语言等有序合理解读;第三类是综合项目,如一次作文训练往往涉及到审题、立意、构思、组材、表达等多项项目的综合实施。
二、重视经典和项目制的结合
经典教学始终应该是大学语文的主要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一是反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主流价值观念,对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章诗词作品。二是这些作品在当今世界文化中是最优秀的,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和谐世界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经典作品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领悟这一思想。我国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比如对儒家文化知识的教授,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有利于学生道德理念,人伦观念的树立。对道家文化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有利于学生积极人生价值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优秀的人文知识,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展开项目制教学应先研究教材,对教材中不同选篇,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项目主题,展开系列教学。这样既避免了单篇教学的势单力薄,又引导了学生对同一主题的深入思考。在篇目教授之后,请学生写心得,学生厚积薄发,效果良好。下面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版徐绍建主编的《大学语文》为例进行项目主题设计。项目一:文学的趣味。篇目:(1)朱光潜《文学的趣味》。(2)鲁迅《秋夜》。(3)梁实秋《雅舍》。(4)巴金《怀念萧珊》。教学目标:建立文学趣味的基本理论,请学生分析自我的文学趣味。教学方法:比较法教学。《雅舍》特点,平淡自然,朴实显幽默。情趣,人生的豁达。《秋夜》特点,锋利冷峻,锋芒毕露。情趣,象征意味。而《怀念萧珊》为拓展篇目。课后阅读:寻找一篇喜爱的文章。课后练习:写一篇以“文学的趣味”为思考的文学评论或作品赏析。学习交流:交流会,互相阅读,朗诵,讨论。教学心得:这是以现当代散文作品为主体的教学,统一到文学的趣味这一理性思考之下,符合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课后,很多学生表达了要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的愿望。所写的文学评论中理性思考多了。散乱的篇目得到了收束,除了发挥文章本身的魅力,又拥有了新的面貌。项目二:楚文化与屈原。篇目:(1)屈原《湘夫人》。(2)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教学目标:从文学作口中挖掘文化内涵,凭借楚地之地利(学校地处楚文化中心荆州)让学生切身感受古文学的灵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走出教室,在荆州古城旁,屈原雕像下切身感受,然后再回到课堂,静静地聆听了千年前的天籁之音。教学心得:本次教学没有局限于教材篇目,补充了《湘夫人》的姊妹篇《湘君》,并拓展了《九哥》中的其他篇目,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大语文融入了生活。同时,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授中,更要注重学生课堂讨论小组的划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展开具体语文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项目制教学模式中,通过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拓展,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加深,达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拓展阅读
1、层次结构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简论了“层次结构”教学法在写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阶段、词汇教学阶段、写作教学阶段及其复习阶段中的运用,运用该教学法可以针对性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信心,从而提高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基础阶段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不同阶段进行有侧重的教学,使得整个教学显得既全面、系统而又有层次结构。
(一)基本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阅读是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只有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才会有不断阅读其他读物的兴趣。其次,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各种语法现象和词汇,有助于学生语法知识和词汇的扩充巩固。再次,阅读是提高学生听力、口语、写作能力的基石。因此,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进行适应性阅读能力训练。在新生入校到开课这段时间,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约几十篇简短的具有故事性或科普性的阅读文章,只要求学生了解大意。通过阅读,为学生奠定阅读的基础。
2、进行大学英语《快速阅读》及《泛读》的训练。从英语授课伊始,要以课堂阅读或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对于《快速阅读》中的简短文章,我们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之后,在短暂时间内写出概述。这样一方面检验并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又逐步开始对学生作文造句能力的训练,为以后开展写作课教学打下基础。
3、讲授有关阅读文章的背景知识。许多学生在欧美历史、*、思想等方面知识比较欠缺,教师可针对这一情况,适时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讲授有关的背景知识,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述,可增强学生对于有关文章的理解力。
(二)基本词汇记忆训练
1、结合课文讲解词汇。要结合课文内容对重点、常用词汇的词义和用法进行分析和举例讲解,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2、课后及时复习。课后要布置适量作业,帮助学生掌握巩固词汇,要求学生充分使用新掌握的词汇,对课文进行缩写概述;课堂上,要求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述,此方法提供了学生更多重复词汇的机会,也训练了写作和口语能力。
3、对词汇进行综合讲解。要在平时教学中经常运用同义、反义词根引伸等构词法的讲解培养学生识别生词的能力,并屡次开辟专题讲座,效果颇佳。
4、对词汇进行整体测试。即不定期地对所学的词汇,以卷面答题的形式进行测试。其主要目的只是为了造成考试气氛,激活大脑的兴奋记忆,以获得最佳效果;同时也起到对于词汇的复诵效果。
(三)、基础写作教学
1、抓住主要体裁的整体结构教学。在英文写作中,文体种类很多,但就教学体裁而言,主要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为此,要有意识地强化上述内容的教学,以增强其英文写作能力。同时对议论文结构要作重点讲解。
2、给学生提供参考范文并予以分析。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例文,并和学生们一起对各篇文章进行写作意图、手法和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于写作理论的运用能力。
3、坚持多写多练,兼顾词句优化能力的训练。在基础教学阶段,不能放松学生的日常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命题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基本技能复习巩固。
基本技能复习巩固历时大约月余。根据考试要求,在复习巩固阶段,确定重点内容为阅读、写作和听力。在对于这三大部分的复习中,教师要脱离课本,以试题题型为标准,对学生进行“块状结构训练”,使学生的英语潜能得以充分的突破性提高。平时的教学对学生的这几种技能的训练是分散的、交叉的训练。在考前这段时间,有必要进行“适当集中”的教学训练。
1、给学生组合大量的阅读材料。在复习阶段给学生分发两册组合的阅读材料,共约50余篇,250个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所有阅读练习题的答案,以便学生读后自测,学生在完成了这些阅读后,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安排学生定期上听力自习。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听力训练。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内容收听,这样避免了听力课堂“*”的情况。
3、给学生提供范文,以供练习对比。在基础阶段的教学中已经给学生写作打下了基础,所以在复习阶段,除了给学生讲授细微技巧之外,主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突出两“多”:一是体裁上多种多样,如小结,说明文,书信,记叙文,议论文等;一是数量多,在复习阶段,让学生写30多篇作文。经过30多篇作文训练之后,学生普遍达到了不畏写作,下笔思路开阔的境地。
(二)模拟试题训练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后一个月时,要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训练。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学生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中,要做30多套模拟试题。
1、每次练习后及时讲解。俗语说“趁热打铁”。根据学生的建议,每次练习后都及时讲析试题。因为这时学生对于试题的记忆亦比较清晰,所以及时讲解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学习效果好。
2、建立成绩数据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建立数据库,对于每次成绩及历次综合成绩进行排名和分析,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水平段。这样做,既为及时分析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提供了依据,也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通过复习、应考阶段的严格训练,使教与学都能收到收获季节的硕果。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李颖伯;大学教学法中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
2、高职英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推崇,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综合性人才。目前,高职院校主动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将新型教学模式的策略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本文介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含义,分析了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然性,从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探索混合式教学的讲授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的*正在不断地提高与深入,各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英语这门课程一直是各学科当中较为烦琐且提高速度较慢的课程,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且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英语这门课程的情绪,降低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正逐渐融入到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当中,混合式教学模式(Mixedteachingmode)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及各类多媒体教学方式全面融合所组成的新型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要全面发挥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还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占的主体地位。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资源、风格、环境及方式的组合体,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改善了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的认知,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1]。
2.1在线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教师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这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一个中心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课程当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全面且细致的讲解。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全面引导,同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成学习小组,以提升自身学习效果。
在将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落实到高职英语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教师要将解决学生的难点问题作为活动设计当中的核心。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主动与学生进行全面互动,还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将这些难点融入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同时针对这些难点作出适当有效的提示,主动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利用学习活动任务的肯定、计划的制定、活动的全面设计、作品的有效制作与活动的最终成果等评价环节,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全面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当中,让学生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
3.1以专业的内容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
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但每个学生的性格、专业、英语基础、日常学习活动、自身学习重点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专业出发,针对其专业进行教学与活动的内容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自身专业具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例如:教师针对学前教育这一专业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场景,并引导学生对所设立的活动场景进行英语对话,在真实的活动场景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让学生全面感受到英语这门课程带给他们的好处,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学习英语[3]。
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教师利用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可全面激发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认真学习英语的习惯,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与各类多媒体相互结合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应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灵活性,充分展现学生自身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容易,部分学生因自身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且没有自主学习的意向,从而难以融入到教师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当中,这是目前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正面临的难题。例如:在讲解第二单元当中的e-mail这一课程时,教师便可将其设立为话题,进而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讨论网络中的利与弊,从而全面引导学生正确且合理的使用网络,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进行英语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
3.3以课堂监督为引导全面应用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发展为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全面的现代化发展平台,为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教师要针对学生自身所拥有的特点与心理进行合理引导,全面组织学生有效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控制,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详细且全面的设计,从而使英语教学科学化。教师不能只判断学生的对与错,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得出属于自己的学习结论。例如:在练习听力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中的软件自主练习听力,从而完成课本当中的题目。如果发现学生在听力练习时出现不认真的态度,教师应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单纯的点出错误[4]。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英语已成为目前社会人才应具备的基础能力。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与相关教育人员在针对英语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研究时,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作为目标。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应得到相关教育部门及其人员的足够重视,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严买买.浅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2):59-62.
[4]何燕红.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学校英语听力课堂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153.
3、文化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教育的应用论文
从文化上看,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是由其民族文化孕育而成的。汉语国家句子如水般柔性流动、迂回转折随遇而安,着重追求内部的文气畅通,使语言能够成为作者思想流动的镜像。近几年来诸如《人再?逋局??濉贰妒???ぁ分?嗟牡缬澳芄宦糇??玫侥昵崛撕凸愦蠊壑诘南舶??缬爸械那榻诤鸵恍┣哦我渤晌?蠹医滞废镆榈幕疤猓?湓?虿唤鼋鲈诰?嫉闹谱鳎?菰背錾?谋硌荩???谟谒?芄晃?詹煌??业墓适绿獠摹⒍谰呓承牡墓顾肌⑶也欢系赝瞥鲁鲂隆;八祷乩矗?绻?缬懊挥姓庑┙蝗诘奈幕?尘埃?豢赡苋〉谜庋?男Ч??
语言的功能即人们要求语言所能干的事情,然而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同时客观世界也要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都需要运用语言来表达,这样功能就看似千变万化琢磨不定,但是我们仍能够将其加以归纳,得到更加抽象的所有语言都应该具备的“元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将其分成三个方面即:概念、人际、语篇。概念元功能是指语言所对应的静态的世界意义或者说是逻辑命题;人际元功能是指以某种方式向他人灌输自己的思想,以及说话人所携带的感情态度;语篇元功能即人说话写文章要整体上考虑,恰当的安排布局,不能显得零零散散不协调。哈利德和汤姆森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和保持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其中给予和需求是最为基本的社会关系,给予的`可以是货物和劳务,也可以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信息。
2.1研究的交流方式较为单一
语文课堂上多数采用一问一答的单线交流,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及学生的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普遍较沉闷。这也是我国的语文乃至语言教育的缺陷之处,学生在课堂上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的理解无法很好地通过交流的方式得到总结、改进。
2.2研究活动中学生的思考不足
在学生的研究活动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研究活动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其学习方式的结构式单一的,即常常只是以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而这种学习模式,会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留下的问题。虽然近几年素质教育和课程*的推进很好地改善了这一现象,但在很多基层教育单位,由于升学压力和生源竞争的增加,许多学校仍旧将分数视为较重要的考核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旧缺乏思考,较多生搬硬套。
2.3写作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作文写作上,拟题和构思没有给学生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必要的条件,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没有很好地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忽视学生在修改环节的个性表达和探究创造。
2.4教学内容适用于现实,可以适当延伸
情景虚拟,内容实际。因客观受限,教师不可能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只能是在摹拟的或近似于真实生活场景的情景中组织教学,但虚拟也是以真实为基础的虚拟,它不代表虚幻。虽然学习者只能在虚拟的情景里进行课堂操练,但因为学生在英语课学习的语言知识是要用于现实生活,否则会影响学习的实践效果,所以教学的主题与他们的真实生活密切联系,都有可能出现在他们的真实生活中。
3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教育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
语言的“人际功能”表现在一个人所讲的话能够透露其社会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和其对事物的感受评价等,同时,语言的“人际功能”还能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随着文学表现方式的发展,文本具有更大的空间张力,表现力也得到增强。在这种写法指导下,表述者常常突兀地中断原来的叙述加入随性的想法和念头,或者对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方式进行评价。以下将重点分析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
3.1教学中注重介绍词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概念意义指词汇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则指词汇的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文化意义是指某一文化群体对一客体本身所作的主观评价,同一客体在不同文化的人中产生的联想意义不同。
步入21世纪,网络的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学生交流、学习、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和传承方式,作为网络世界一员的学生必然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对网络文化的领悟和感受相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滞后,很多词汇的涵义在网络环境中已经发了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学习,及时向学生传播积极的网络知识,从而促进语言教育。
3.3教学中比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在交际中,由于交际者双方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经常出现矛盾,降低交际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并介绍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在交际中做出正确的预测。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并提供大量的文化信息的另一种文化教学活动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来自不同文化的学生所展现的不同学习风格。这实际上也是对某些文化信仰和态度的体现。
总之,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意识到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重视对目的语文文化背景的教学,并采取相应对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4、浅谈多种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通过几年的新教材实验,明确了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作为现在初中学生,家长对学生的管理比较随意,学生没有较强的自觉能力和较好的抑制能力,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兴趣性、自主性、积极性、好奇心;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和掌握程度,我校教师针对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探讨,通过实验总结和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总感觉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对新教材所提出的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于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多样的,灵活的,应变的。在一堂课中所运用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要靠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不能靠单一的教学方法和一穷不变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许多教师把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分为启发式、讲授式、游戏式、讨论式、观察式等等,但是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应从学生这一主体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进行选择。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互动的。在教学前,教师应认真做好各项具体工作:课前心理准备、教学用具准备、课堂教学设计与构思、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变化等等。本人经过教学实践,结合我校教师的一些实践经验归纳成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一、自主探究式学习法
自主探索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各学科都应用得较为广泛,且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新知识的来由并研究其特征,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生会把自主学习结果看成是一种成功,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了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坚强自信心和自主探索、自觉钻研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明白数学中看似深奥的知识,只要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就能很快解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学习法
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共同协作商量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形成一种互动的方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课堂上小组讨论有利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分类思想、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能力,能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小组讨论可从多角度获得解题思路和思维途径,往往是讨论和交流融为一体,在讨论中理解,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得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教师也能从中得出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发现式学习方法
发现式学习方法是继自主探索式学习法、小组讨论学习法之后的又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来发现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发现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优先掌握的心理,且学生对自己所发现的知识、问题、思路和方法有较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掌握知识很重要,找到了发现知识的渠道。有时候,还可能会使学生突发奇想,象某些数学家一样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数学问题。还会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演示与表演学习法
演示教学法是数学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最基本的、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模式。主要是教师演示课堂教学内容和讲述新的知识内容。有的教学内容无需学生去进行探究和发现,如定义、概念和公理等。这些内容我们都是直接讲述或借助教学用具进行演示或说明理论知识的形成。
五、寓教于乐的游戏学习法
新版数学教材安排的`内容生动有趣,课题就像一个香饽饽,很诱人的。如:有趣的七巧板,日历中的方程,一百万有多大等等。教学内容也变得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游戏性,如:台球桌面上的角,变化的鱼。很多教学内容穿*游戏内容,如:游戏公平吗,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等等。教材内容更加符合中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利用游戏既可锻练学生的胆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集体主义思想。游戏可以让学生放松学习压力,以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从游戏中获取知识,又把知识运用于游戏之中。
六、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方法是将需要学习的新知识编排成一个个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思索、讨论、最后作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同样有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提得越多,对知识掌握越牢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七、反馈训练教学法
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必要对照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反馈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反馈题的设计要适量,难易适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设计适合每个学生的反馈训练题,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层次自己设计反馈题,自行解答,在反馈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反馈训练能弥补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失误。当学生新知识有困难时就会体现在反馈训练中,反馈的形式①通过观察口头表达②动手操作。③通过演示过程④推理论证。反馈可以矫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粗心、片面思维)同时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易于接受,效果较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上好一堂课,并不是单独采用某一方法,而是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要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相关问题。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几种方法只是其中之皮毛,更多的教学方法还需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探索、总结。让我们共同走进新课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3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