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经典语录
1、毕淑敏曾有文,好女人必读书。其言于读书定为:好书对于女人,是家乡的一方绿色水土。离了它,你自然也能活。但与书隔绝的日子,心无家园。半生过下来,女人就变得语言空虚,眼神恍惚,心地狭窄见识短浅了。
2、通过读书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予盼望,通过读书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勇于创新。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
3、读书,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至少有几个好处的。第一,是很好的休息和放松方法。第二,可以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的阅历。第三,阅读不同国籍作家的手笔,也让我更多地认识了世界。第四,通过读书让我们从书中感悟一些人生哲理,静怡着一份性情!
4、读书有如此之好,只要读书有成,则江山也有,美人也有,什么都有。因此,为了读好书,不乏头悬梁,锥刺股者;为了金榜题名,不少老得可以的人还舍命读书,虽屡考屡败,屡败屡考,考了又考,勇不言输。
5、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许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许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6、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幸免误入歧途。
7、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8、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9、读书还可以陶冶性情,给人乐趣。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学识的人,他的言谈举止就是不一样。它对于一个人的性情陶冶是显而易见的。
10、喜爱读书,就只是喜爱了。并不为取得悦人什么知性的魅力,而考虑只是间或立于人群谈天时,别落入了俗套肤浅之中罢了。静怡着一份性情,让自己于时间中成长,慢慢变得成熟,变得愈加自信。让内心变得足够强大。
11、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12、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13、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
14、有写关于阅读的事儿,特别是读书笔记一类更是从未触笔,感觉读书就好像吃饭,吃完得消化,而这是很自然的过程是绝不能用棍棒等辅助工具翻搅以促进消化的,读书笔记正好比这棍棒,好比续在狗貂后面的尾巴。
15、读书它可以让你拥有充实的心灵,少一些浮躁与空虚,也许可以像林语堂书中写的那样:我可以平静而安然的度过每一个晨曦、每一个黄昏,也许这就是书中的升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6、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7、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宝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18、集百家之说而成一家之言,会读书,读好书,我们一定会获益非浅;不读书,关门造车,固步自封,我们的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9、读书的漂亮。捧起一本书,就像打开了一面镜子。镜子里的我,平静、恬然,似乎正在静静的小河边,观赏着挂在空中的一轮圆月,再无年少时期的惶恐与惊秫。
20、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21、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22、读书可以增进才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解决问题。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秀才之所以能够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不就是因为读书吗?
2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24、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25、这两年断断续续读了不少杂书,李敖、钱钟书、鲁迅、张爱玲、三毛、韩寒、张小娴等,中学时代念想中的大师级人物的作品基本上有过涉猎,有些其实前几年就读过,比如钱钟书的《围城》,但伟大的作品是经得起反复推敲而魅力不减的,这些作品不管放在什么样的年代都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26、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27、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28、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29、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觉自己,或检查自己。
30、书籍——通过心灵观看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
31、假如以考试来对应四季,春天是考试前老师的动员,夏天是动员后考场的铃声,秋天是铃声过后巨大的努力,冬天是努力过后无情的家长会。
32、阅读量的下落,不只是影响出版社的运营业绩,更重要是将影响到国民的整体素养。苏联作家罗茨基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盼望的民族。”
33、读书有成能够给你带来名利双收。在古代,金榜题名能够让自己锦袍加身,荣华富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鸣惊人天下知。而这一观点最典型的人物可以说非宋真宗赵恒莫属了。
34、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35、身边*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36、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
37、读书可以使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更多的人交流,从集思广益这个角度讲,人应该把读书的热情保持一生。应该读书,还要会读书。书是文章的载体,一种关于文章的说法,对错姑且不论,却很有味:一等文章说假话,二等文章说真话,三等文章说废话,四等文章不知所云。
38、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逝殆尽。
39、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
40、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许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晰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41、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42、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4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
44、读书重在品悟;读书可以不断裂变禁锢的思维;读书可以让人奋力爬行在现实传统和虚幻流行的宇宙。我始终相信,拥着柔柔的阳光,手捧一本书,安安静静地与书中的人物对话,直到月亮绽开笑脸,那是天底下最奢侈的享受。
45、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46、有关读书,历来名家论及甚多。近读邓九平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名人书系》中的《谈读书》(共五册),感受颇深。
47、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48、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49、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白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
50、学校里,读书学习是我的天职,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我的羽翼慢慢丰满;在家里,上网是我的课余爱好,与网友们谈天说地,侃侃而谈,是我人生一大乐趣;奔驰在操场,享受狂奔的欢愉;游览在书海,享受文学的乐趣。
5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52、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
53、女人因为读书而漂亮,不读书的女人就失去了七分内涵。我想她的弦外之音是爱读书或者说会读书的女人不老。胡茵梦讲得很有道理,书卷气可以是女人更有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么。
54、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白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55、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中考是一次重大的敲打。有人从此可以继续进修,前途一片灿烂;可更多的被拒之“象牙塔”外,望“塔”兴叹,前途一片茫茫。当理想之舟刚刚起锚,就被狂风所掀翻,哪会不黯然神伤?然而,人总要长大,总要逐渐走向成熟。
拓展阅读
1、经典寓言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我看的是一本名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书,里面的故事篇幅都不是很长,但每一个故事都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囫囵吞枣这个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在大街上一边吃枣一边吃梨的故事,年轻人听了一个老人的话,吃枣对牙齿不好,吃梨又对胃不好,年轻人听了,把枣直接吞了下去,而梨只咀嚼了几下,便*出来,老人看了,摇了摇头,便转身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任何事都能做得两全其美的,就好比囫囵吞枣一样。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总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智慧。就好比守株待兔就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像这样靠运气,还不如自力更生呢!
看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里面的道理让我一生受用。
2、经典寓言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书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却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颈而死。因耜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则寓言幸辣的讽刺了那一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像这样的寓言还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比喻欲速则不达,这些寓言虽然都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却又让人觉得无比真实,从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寻味。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儒家教思想,忠义仁孝小弟为中心,教育我们有个好的品质,读完了这一本书后,更今我感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3、慈禧经典语录
1、“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所谓友邦,就是那些用洋枪洋炮把她两次撵出北京城,烧了三山五园的西方列强们。至于家奴,就是她统治下的三四亿大清朝的子民。当然,以前的*统治者喜欢用臣民,清朝的统治者喜欢把大臣和百姓叫做奴才,所以才有了慈禧口中的家奴。在慈禧看来,就是中国的家当全部送给洋人换个笑脸,也比留给自己的百姓换个口头拥护强。慈禧的卖国嘴脸暴露无遗。
2“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前面那句还只是送,这句干脆等于告诉洋大人们,爷千万别客气,就当这里是你们家随便拿。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说这句话的时候,正值1901年,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刚刚结束。西方列强们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该拿的拿了,不该拿的也拿了,所以很满意,不再嚷嚷着要把慈禧作为战犯来处理。慈禧老佛爷自然很欣慰了,感激涕零地批准了这个条约。慈禧太后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你们洋大人们对我这么好,我也要有所表示不是,所以就回见来访的外国使臣面前说出了这句名言。要知道当年的吴佩孚被日本人天天上门威胁,也敢撕掉他们准备的演讲稿。比起这位将军,慈禧差得太远了。
3、“你们永远也不要让一个女人的权力达到至高无上的顶点。”
比起前两句,这句最雷人。这是她老人家临终时的名言,当时一堆大臣、王公们恭恭敬敬站在她的窗床前,聆听训示,以为这位姑奶奶会有什么高见,没想到居然蹦出这么一句。其实,慈禧这时也明白,女人毕竟是一个宫妃,染指权力给清王朝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正如*犯被判刑时总要告诫别人不要重蹈覆辙一样,慈禧老大妈这时也悔悟了。可惜,清王朝已经积重难返,悔悟再多也迟了。
谁叫我一时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辈子不痛快。
4、可怜天下父母心()
5、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6、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
7、保大清不保中国
4、经典寓言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星期天,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拔苗助长……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守株待兔”了。
从前,有一个宋国的农夫,以种田为生。有一天,那个农夫正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兔子飞快地奔跑过来,那兔子慌不择路,竟然“砰”的一声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当场*。农夫心里美极了。他捡起那只又肥又大的兔子回家了,和家人饱餐了一顿美味的兔肉。农夫心里想:要是我每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的话,那我就不用那么辛苦的种田了。于是他就天天坐在树旁等着捡兔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一只兔子也没有捡到,因为他很久没种田了,地里已经长满了荒草。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我觉得我们小朋友可不能象这农夫一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可能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不能抱着侥幸心理。
5、经典寓言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