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先生的客人 小故事
河狸先生准时在夜里12点睡着了。其实他是装的。他知道有两个客人要等他睡着了才肯来,那就是老鼠兄弟。
第一次知道老鼠兄弟来,是在一个月前。那个晚上风很大外面很冷,河狸先生的壁炉里火烧得正旺,整个房间都暖烘烘的。可是风的声音太大这让河狸先生怎么也睡不着。他起身拿了块奶酪,又抓起一本没看完的书,坐到壁炉前。
看了38页书,吃了半块奶酪,又抓起一本没看完的书,河狸先生的眼皮慢慢开始打架,他甚至没来得及爬到床上,就在摇椅里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
等他一觉醒来,看到壁炉里的火快灭了,书好好地放在旁边,奶酪不见了。“也许是被烤化了吧。”河狸先生这样想着。他找找有没有奶油滴在地上,没有,地摊上干干净净。身上呢?看看自己身上,河狸先生差点儿跳起来,谁帮自己盖上了毯子?
河狸先生一直自己住在房子里,生活得有些孤单,有些忙乱。比如他的书,会出现在床头和餐桌上;他会在橱柜边上和洗脸池里找到袜子;有时候他甚至会被什么东西滑到,爬起来才看清是几天前扔的果皮。
河狸先生拿掉身上的毯子,在屋里到处找着什么。除了那半块奶酪不见了,地毯上的饼干屑也没了,脏了的袜子和衣服被放进一个筐里,书整齐地摆在书桌上……
“哈哈,是两位老鼠客人,一个鼠小大,一个鼠小小。”河狸先生对着窗口的脚印看了又看,明白了。
第二天,他没有早早睡觉,在房子里走来走去,一直等到12点,也没有见到客人来。可一觉醒来,河狸先生留的面包和腊肠还是不见了。
“哦,他们是专门等我睡着了才来的。”河狸先生看着干净的桌子和地毯,知道老鼠兄弟又帮自己打扫过了。
今天,就是为了见到客人,河狸先生才决定装睡的。和他想的一样,等他故意打出呼噜,客人就出现了,真的是鼠小大和鼠小小。
“喂,快来,这里有吃剩的火腿。”鼠小小说着,拿起火腿就往嘴里塞,他一定饿坏了。
“不是剩的,这是那个好心的老头儿给我们留的。”鼠小大不慌不忙地说。
“他会发现我们吗?”鼠小小吃着,嘴里有些含糊。
鼠小大在收拾地上的核桃壳,看样子他总是先帮河狸先生打扫完房子后开始吃好吃的。“我想是的。也许他喜欢我们,也许不喜欢……”
“瞧,这儿还有一块小玉米饼。”鼠小小高兴地大叫。
“嘘!小声点儿,别把主人吵醒了。”鼠小大低声警告弟弟。
河狸先生忍不住坐了起来,他笑呵呵地说:“其实我没睡着,欢迎你们,我的客人!”
鼠兄弟吓得赶紧钻到角落里,鼠小小还碰倒了一个空的花瓶。他们半天不敢出来。
“出来吧,别怕,我喜欢你们这两位客人。”河狸先生热情地说。“瞧,为了欢迎你们,我还准备了一些浓汤……”
后来,河狸先生就不孤单了,他的家也不再乱了。对于三个好朋友来说,这个冬天里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暖烘烘的壁炉边上读故事书,再喝一杯热咖啡。
拓展阅读
1、人生哲理故事 小鸡爬坡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出生在法国的一个书香之家。大学刚毕业,便进入被称为“*家摇篮”的巴黎*学院进行国立行政学院的预备学习。然而,拉加德却最终未能通过该学院的选拔。这一打击使她情绪一落千丈,母亲遂将她接回家休养。
在自家后院,母亲养的一只母鸡刚孵出十几只小鸡。那天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母亲在鸡窝旁垒了一条高1米、长约10米的小土坡,母亲在喂小鸡时,不是将米粒全撒出去,而是走一步,在地上撒几粒米,当小鸡吃完先前撒的米粒后,母亲就再撒几粒米。小鸡开始还步履蹒跚,慢慢地步伐变得轻盈起来。母亲继续一边撒米粒,一边加快步伐往小坡上走去,小鸡也跟着母亲,亦步亦趋走上了小坡顶端。
她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不把米粒全撒到小坡上,那样会省许多时间。母亲告诉她:“如果把米粒都撒到小坡上,按小鸡目前的能力,是很难走到顶端的,只有一步一步引导,它们才能最终达到目标。就如你现在一样,正处在人生的关键处,不能因一时不顺而颓丧,更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母亲的话,让拉加德心里亮堂起来,对母亲说:“您是在告诉我,要想实现大梦想,先要实现一个个小梦想,梦想最终才会被放大。”
从此,拉加德一直脚踏实地往前走。终于在2011年成功当选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女性总裁。
2、小学生感人的故事作文500字
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有的在空中盘旋,有的贴着地在飞,天阴沉沉的造成能见度很差,来来往往的车辆都开着车灯行驶,忽然有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经不住闭上了眼睛,因为我知道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当我睁开双眼时,只见一只家燕躺在冰冷的马路上。头紧贴着地面还不停地抖动着翅膀,周围还有一些凌乱的羽毛,正当我为这只可伶的家燕感到惋惜时,不知从哪里又来了一只家燕,而这只家燕就站在死去了的家燕旁边。也许,这只活着的家燕还不知道这只躺在地上的家燕已经*,它以为它累了想休息一会。
然后,这只家燕像发疯似的,想要唤醒它,可是,它还是一动不动,也可能是它冷了,于是,这只活着的家燕用自己的身体
温暖着这只死去的家燕,可是,它还是一动不动。这只家燕梳了梳死去的家燕身上凌乱的羽毛,好像在说:“你等着,我这就去给你找东西吃。”活着的家燕把东西放在它的嘴边想让它吃下去,可是,它还是一动不动。
最后这只家燕彻底放弃了,它一步三回头的看着这只死去的家燕,突然,活着的家燕猛地飞上了天,又像箭一样地快速俯冲下来,结果撞到了一辆迎面而来的大货车的雨刷上,这只家燕也*,这时候马路上躺着两只家燕。
雨越下越大,地下的水坑都成了大地的补丁。这辆大货车就这样夺走了这只家燕的生命吗?
我读过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老人和小狗汤姆》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年迈的老人,在初冬的夜晚里,发现了藏在街道拐角处的一只可怜的流浪狗。它被寒风吹得蜷缩在墙角里,身体一抖一抖的,嘴在不停地哆嗦。好心的老人**了自己的毛衣,盖在它身上,把它抱回了家。可是,老人的家人才不允许一只脏兮兮的流浪狗在他们家。老人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决收留了它,并给它取名叫“汤姆”。
汤姆在老爷爷家的日子很舒适,瘦骨如柴的身躯现在变得威风雄壮了,不再是那只可怜的流浪狗了,可是他们没有忘记老人对他的恩情,每天都帮老人拿报纸。
可天有不测风云,老人在一次乘船的过程中,不幸翻起风暴,老人掉下河中。而也在船上的汤姆,不顾自己安危,奋力咬住老人的衣服,使劲往岸上拖。可是一只狗哪能拖的住人?等人们发现的时候,小狗汤姆和老人都被水吞没。可怜的汤姆在临死前还紧紧的咬住老人的衣服,不肯自顾逃生。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啊!我深深体会到了汤姆对了老人深深的情义。连动物都是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
这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动的故事,它们就像良师,教我明辨是非;它们就像人生的教科书,塑造我的人格;它们就像精神的源泉,激发我奋发向上;它们就像情感的雨露,滋养我幼小的心灵。在我的生活中就有许多令我感动的故事,对我影响重大。
一天,一辆满载七十五名客人的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着,一块突如其来的刹车骨骸飞来,打碎了车窗,而且正中司机吴斌的额头。顿时,鲜血如注。面对突如其来的横祸,他强忍剧痛,在惊恐、慌乱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牢牢记住——乘客的生命第一。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做了一件看似平凡,却让每个人为之动容的事:用十五秒踩刹车,握住方向盘,减速,用二十多秒打开了双闪,提示后面的车辆,再用十五秒打开了车门。生命的最后十秒钟,他拼命挣扎着站了起来,请乘客们帮他打电话叫救护车。然后坐在一位乘客的座位上急促地呼吸着。当乘客们走过来时,发现他已经脸色发青,意识陷入模糊,最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吴斌,走了,放下了深爱他的妻子;吴斌走了,放下了他那还没有成年的女儿;吴斌,走了,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天是灰的,但吴斌用自己的生命画出了世界上最亮的心。
吴斌的敬业精神,令我们敬佩。吴斌,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世界上最美的歌曲。用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传奇......怎会不令我感动呢?
3、狐狸与鸭儿子的幸福生活睡前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狐狸吃腻了水果,他想出门找一些不同的食物。
他在河边的草丛里翻来翻去。忽然,他在草丛里找到一个大鸭蛋!“哇!”狐狸激动地叫起来。他刚准备把鸭蛋放进嘴巴里的时候,他的脑子里传出一阵声音:“狐狸,你是想吃大鸭蛋,还是想吃小鸭子?”肯定是小鸭子啊!于是,狐狸毫不犹豫地挖了一个洞。然后,他往洞里铺满了干稻草。接着,狐狸把蛋放进洞里,用肚皮贴在上面。可是,狐狸还没坚持五分钟就倒下了。最后,狐狸放弃了!
过了一会儿,狐狸又想出了一个点子。他用薄的树皮,把鸭蛋绑在自己肚皮上。但是,他追小兔子的时候差点把蛋抖掉了。“唉……”狐狸叹了声气,“好难呀!脑子要炸了!”
狐狸又抓耳挠腮想了好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他把蛋放进自己的嘴里、还用舌头舔蛋,舔着舔着,他还觉得挺好玩的。
第二天,当狐狸醒来的时候,蛋壳出现了一条裂缝。过了一会儿,蛋上出现了三条裂缝。这时,小鸭子从壳里钻了出来,兴奋地说:“妈妈,妈妈!”狐狸摇摇头说:“我不是**妈,我是男的,只能做爸爸。”小鸭子又说:“爸爸,爸爸!”小鸭子在狐狸身上跑来跑去。狐狸笑着说:“少顿大餐,多个儿子,这也挺不错的。”
小鸭子一边叫着爸爸,一边爬到狐狸身上。不一会儿,小鸭子就说:“爸爸,爸爸!我要游泳,我要游泳!”
狐狸只好带着小鸭子去游泳。小鸭子一边游,一边“啦……啦……啦……”地唱着歌。小鸭子游完泳,对狐狸说:“爸爸,我饿了,我要吃东西。”狐狸就去摘了一些树莓给小鸭子吃,小鸭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树莓,然后甜蜜地进入了梦乡。
狐狸一边吃着剩下的树莓,一边想:“其实,当爸爸的感觉挺好的,很不错!”从此,狐狸爸爸和鸭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爱吃葡萄的小狐狸睡前故事
小狐狸最爱吃葡萄,放学回来,小狐狸打开冰箱一看,对妈妈说:“妈妈,冰箱里没有葡萄了。”
妈妈说:“今天葡萄吃完了,没有葡萄,有香蕉、苹果和梨子呀。”
小狐狸说:“嗯,就是没有葡萄了嘛!我就要吃葡萄,别的我都不愿意吃。”
妈妈明白了:“那好吧,你自己去买葡萄吧。”
“别忘了……”小狐狸没等妈妈说完,一溜烟就跑出去了。
跑到水果摊,小狐狸问:“猴子叔叔,还有葡萄吗?我想吃葡萄了,”
猴子叔叔说:“很不巧哦!今天的葡萄卖完了。要不你去大超市看看,说不定那里有葡萄。”
小狐狸跑到大超市里,问:“大象阿姨,还有葡萄吗?我想吃葡萄了。”
大象阿姨说:“没有了,葡萄刚刚卖完!你去找大卡车吧,它去葡萄园拉葡萄啦。”
嘟嘟叭叭大卡车在那里。
小狐狸追着大卡车,绕着山坡跑呀跑。终于来到了葡萄园。
嘟嘟叭叭葡萄园的大熊伯伯听到声音,就把门打开了。
小狐狸跟着跑进去。葡萄园里,葡萄架一眼望不到头,上面结了好多好多葡萄。
“嘭”小狐狸被大石头绊倒了,震得葡萄藤直摇晃。
咚!咚!咚!什么东西掉头上?
呵,是葡萄,嚼一嚼,真甜呀。
小狐狸好开心,大把大把摘葡萄,啊呜啊呜吃葡萄,吃得肚子圆滚滚。
大熊伯伯发现了,走过来问:“小狐狸,你怎么进来的呀?”
“我是来买葡萄的!”小狐狸摸摸左口袋,没有钱;摸摸右口袋,也没有钱。呀,出门时忘带钱了。
大熊伯伯说:“没有钱没关系,有力气干活就行。你吃了几串呀?”
小狐狸数数手指头:“1、2、3……8、9、10,10串。”
“你替我摘10箱葡萄吧,就算付钱了。”
“行!”小狐狸点头答应了。
才摘了5箱,大熊伯伯就摇头不乐意了。
原来,小狐狸一边摘,一边“哧溜哧溜”流口水,口水流到葡萄上,葡萄泡在口水里,哪有人愿意买呀。
大熊伯伯摆摆手:“算了算了,你回家吧。”临走时,还送了小狐狸三串葡萄,小狐狸啊呜啊呜吃了一串才不流口水。
还有两串呢?
嘻嘻,小狐狸回到家,给爸爸一串、妈妈一串。爸爸、妈妈都说:“真甜呀!”
5、盲人生活有关的故事
一. 盲人点灯故事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僧人看见巷字深处有盏小灯在晃动,身旁在人说;"孙瞎子来了!"僧人百思不得其解,问姓孙的盲人;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何挑一盏灯呢?盲人说:"黑夜里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
"僧人若有所语: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呀。
"盲人却说:"不,也是为我自己。
虽然我是盲人,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在黑暗中碰撞我了。
二. 两个盲人的故事 2007-04-04 21:25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小职员做起,经历多年的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有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里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声响。
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
那盲人感觉得前面有人,连忙打起精神,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一个可怜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点儿时间呢?” 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要什么就快说吧。
” 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放到威尔逊先生的手里,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一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 威尔逊先生听了,叹口气,把手**西服口袋,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
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开电梯的小伙子。
”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竟然是100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这钱,嘴里连连感激着:“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保佑您!” 威尔逊先生笑了笑,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
都是23年前布尔顿的那场事故!太可怕了!” 威尔逊先生一震,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 盲人仿佛遇见了知音,兴奋地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有好几百,可是头条新闻哪!”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再多得到一些钱,他可怜巴巴地说道:“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孤苦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你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都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啊!” 威尔逊先生冷冷地说道:“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
” 盲人一惊,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对着威尔逊先生。
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布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去,却成了一个没用的瞎子!” 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
你相信命运,可是我不信!”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3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