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想为主导。
课前我设计了每人做一个圆并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周长,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经历变曲为直的过程,同时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不同圆的周长,再计算出周长与本圆直径的比值。
课堂上围绕课前问题展开,通过汇报,让学生从自己得到的数据中发现问题,引出圆周率,通过阅读了解圆周率并找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接下来小组合作,探讨由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圆周率到周长等于圆周率乘以直径的推导,再由直径等于本圆半径的二倍,推导出另一个公式。最后用练习加以巩固。
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基本按设计来展开,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在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时,由于上面是文字,下面是字母,学生一时不知如何下手,如果这里能让学生转换一下也许会好一些。
2.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少,没有让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3.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拓展阅读
1、《数学广角》教学反思范文
本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等手段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成功之处:
总结归纳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例1的教学中主要学习两端都栽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是由一个男孩说出容易想错的想法“每隔5米栽一棵,共栽20棵”,接着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由此渗透数学思想——化归思想,从而发现两端都栽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最后按照规律解决例1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解总长、间距、间隔数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发现总长÷间距=间隔数。
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这类问题属于什么情况,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理解、分析、思考,进而发现当两端都不载时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由此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会发现这类问题属于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即棵数=间隔数。
在例3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画图发现封闭图形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即棵数=间隔数,并发现这与前面所学的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相符合。
通过不同植树问题的方法的总结,学生就会依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足之处:
1.对于在路的一旁、两旁栽树强调不足,导致学生在练习两旁都栽的时候出现没有乘2的现象。
2.对于逆向思考的植树问题练习量不足,导致学生出错。
再教设计:
1.注重把植树问题进行分类:如敲钟问题、爬楼梯问题、锯木头问题。
2.对于封闭图形中的逆向问题要增强练习。
2、数学《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范文
《倍数和因数》是我们工作室四月份研究的一个课例,我们是先抽签上二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再进行研讨,我们研究了每一部分的处理方法,同时,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连贯、自然,我们也研究了例题之间的过渡环节,尝试找到更加恰当的处理方法。那次研究之后我们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根据自己的想法修改了教案。前几天我们工作室又在活动中上了这节课,这次上课的是我,由于事先准备的不够充分课堂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有上次研讨过还需要改进的问题,也有这次上课出现的新问题。课后工作室的成员给了我很多的很好的建议,我根据好的建议修改了我的教学设计,下面我来具体的说一说。
1、情境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是《倍数和因数》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倍数和因数的依存关系,我课上用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例子,也用了我是老师,他们是学生的例子。但这两个例子对于本课的教学或许没有太多的意义,好像不能让学生明确感受出倍数的因数的依存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去掉,直接进入课堂,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
2、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本课是想通过用1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活动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再用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在课堂中我直接让学生进行操作,两人小组活动,试着摆一摆,看看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在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摆法,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再让学生有序地说一说,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做好铺垫。再有一道具体的算式举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用我们过去学习的乘法算式中的乘数乘乘数等于积过渡到倍数和因数,再让学生说一说其他两道乘法算式。说完后再给学生一个提醒,并让学生再根据出示的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和谁是谁的因数,最后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写一个算式,并说一说。
3、找一个数的倍数。这应该时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找倍数的方法,而我在上课的时候把这一个重要的部分一带而过,可以看出来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没有掌握找倍数的方法的。所以我在思考这一难点该如何突破?是不是应让学生先独立想一想办法,多说一说,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说自己用来找倍数的方法,这样多种方法出来以后,我们可以对方法进行优化,选择快速简单的找法。在教学的时候,同时注培养学生有序写出倍数,注意倍数书写的格式等意识,可以比较有序的找和无序的找,让学生自己感受有序的好处,学生有了有序地找的基本方法后,在进行练习的时候也会选择刚才优化过的好的方法进行练习。
4、找倍数的特征。在完成找一个数的倍数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出示3,2,5的倍数是哪些,让学生观察三个倍数,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放手让学生去找或许学生能够很快的找出来,但如果给好具体的问题,可能会限制一些学生的思考。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没有发现我们所想要总结的特征,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观察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最大的倍数和倍数的个数等。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找,我们要相信他们藕能力做到。
5、课堂常规的问题。在上课之前我应先确定好小组的具体分配,以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找不到合作的对象,如果上课之前具体的分好了,小组讨论的效率会高很多。在上课时,我要少说,把更多说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相信学生,不要怕学生不会,而给出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钢铁长城教学反思范文
一、军事方面的知识不足。
本节课讲述的是中国国防的发展历史。国防建设涉及到很多武器装备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但是在新闻电视上也会多多少少听到一些关于现金武器装备的知识,再加上男生对军事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把先进的武器装备展示给学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但是我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军事方面相关的知识还有很多空白。上课的时候在展示这些先进的屋企装备时就遇到很多学生问的问题都是我在课前没有想到的,比如讲到导弹部队建设的时候就有学生问到,我国现在导弹的射程在世界上排在第几位?老实说我在讲新课前对军事真的是一片空白,在准备的时候才阅读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也只是阅读和自己所讲内容的相关知识。所以当学生的问题没办法帮他们解决时,很明显地浇灭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女同学对本节课的内容不感兴趣,由于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差,讲课的时候很不流畅,所以没有顾忌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时间搭配不当
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但是到下半节时间把握不当。小结比较仓促,给学生做练习的时间过多,评讲时又仓促。
三、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缺乏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但兴奋不足,使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我没有积极调节好学生的状态。正如一位老师对我的评价:缺乏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身先士卒,如果连教师本身都缺乏激情,你教学生如何有激情?以后我在教学中要投入足够的激情,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了才能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快乐地学习,迅速的掌握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1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