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鸦喝水》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8 18:13:32

关于《乌鸦喝水》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办、法两个字。

2、初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准课文的字音,读通句子。

教具:乌鸦的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讲故事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鸟,(出示乌鸦的图片)你们谁认识它?(生答:乌鸦)

师:对,这只可爱的小鸟的名字就叫乌鸦。

2、师:大家在看看老师黑板上的这两个字,有人认识吗?(大屏幕出示乌鸦)会读的同学把这两个字读给大家听。能不能把这两个字教给其他同学认识。(会读同学领着全体同学读)

3、识记生字:我们大家都认识了这两个字,能不能想办法记住他们。记字(指名说)

(熟字加偏旁:大屏幕出示:鸟――乌牙+鸟=鸦)

4、谁能很有礼貌的跟乌鸦朋友打个招呼?

5、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这只可爱的小乌鸦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乌鸦喝水》,(板书:乌鸦喝水)现在老师就请我的电脑朋友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播放动画)

6、你觉得故事怎么样?你还想听吗?可是故事已经将完了。不过没关系老师告诉你们这个小故事就是语文书上的第十九课的内容。只要你把这篇课文读懂了,学好了,你也能向我的电脑朋友一样,把这个故事将给大家听。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读课文,学生读课文老师提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问问你的同桌或小组同学。

(2)读通句子,感觉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

师:你们读的可真认真,谁愿意到前边来当一回小老师给大家读一读。(生)这么多同学愿意读啊!老师想多给同学们几次机会,你们觉得怎么读比较合理呢?(分自然段读)

(生读)适当的评价

3、识字

师:细心的同学你发现屏幕上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字的颜色不一样,不同颜色的字是生字)

学生读字(把这些字读给你的小组同学听一听)

读词(大屏幕出示这些字所在的词:乌鸦喝水口渴瓶子办法渐渐)

小组合作:一起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汇报:

(1)去掉音节读课文

(2)换语境读课文。

4、写字

⑴、出示生字,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怎样才能把他们写好,应该怎样写,每一笔占什么位置。

⑵、书空

⑶、师范写,学生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⑷、学生练写

三、再读课文

师:没有了生字朋友做障碍,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的更好的。

1、现在老师想让你们再课文读一读。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问一问大家,我们这一次读课文除了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之外还应该怎么读呢?(生答:读出感情)(自由读)

2、觉自己读的怎么样了?是按你们自己说的要求那样做了吗?

3、小组分自然段比赛读一读。

4、学生评一评,哪组读的最好,好在哪?

5、再读课文,按照读好的小组那样读

四、总结

拓展阅读

1、科学《小

延吉路幼儿园公开课选拨

人:夏怡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知道有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和沙子可以使位升高。

2、发现能否位高低变化)与量的多少以及材料的不同(大小、数量)有系。

3、乐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预言故事的结果,体验合作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每组一个大托盘、一块抹布、勺子、瓶 实验材料1:三个瓶口大小不同的瓶子。

实验材料2:两个相同的瓶子并分别装有不同位的,石子

实验材料3:每组大小不同的石子各一杯,相同位的瓶子两个,记录表1 实验材料4:每组标有位的瓶子两个,沙子、布条若干,记录表2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的故事视频,引出实验的问题。

(1)提问:故事中的是通过什么方法到了瓶子里的?你觉得他真的能到瓶子里的吗?请幼儿猜测。

(2)小结:只有自己亲自实验一下,我们才能相信是不是真的到了

2、请幼儿自己试验验证故事内容。

实验一:看到的瓶子,瓶口大概会是多大的?(看)

(1)师出示三个瓶口大小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推断看到的会是哪一个瓶子。 (2)小结:瓶口的大小要使的嘴巴伸不进去而石子却能放进去的。 实验二:看到的瓶子里可能装了多少?(师操作) (1)提问:看到的那个瓶子里大概会装有多少

(2)出示放有中高位和低位的瓶子请幼儿观察、猜想,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

(3)师将石子放入瓶子里进行验证。

(4)小结:如果瓶子里的很少,就算放很多的石子不到。 实验三:用的石子的大小与投放数量之间有什么系?

(1)提问:向瓶子里投放石子,如果石子有大有小,猜猜大石子和小石子用的数量一样多吗?

(2)幼儿分组合作把大小不同的石子分别放到两个一样高位的瓶子中,并记录使用的石子的数量。

(3)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4)小结:石子大,使用的数量就少,投放的次数就少;石子小,使用的数量就多,投放的次数就多。 实验四:还能用其他的办法吗?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沙子、布条,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看看哪一种材料能让位升高。

(2)交流小组实验结果,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3、延伸问题:如果瓶子里的很少,就算放很多的石子不到。如何解决实验2的这一问题?

(1)换材料,改用沙子,师操作,幼儿观察。

(2)小结: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所以量少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都流到缝隙里了,不到了;而沙子比较细,缝隙很小,虽然也流到了缝隙里,但是还能够上升到位线,还是可以的。

2、科学《小

设计意图: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组间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儿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学习、表达的机会,有利幼儿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发,同时这种学习是要与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这种学习方法尤为有效。前几天,有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讲了个《》的故事,许多孩子对石子投入瓶中能让位升高很感兴趣,并提出,要是旁边没有小石子还会想出其他办法吗?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进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位升高。

2、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2、小石子、沙子、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

3、饮料瓶子若干、

4、统计纸

活动过程:

一、课件引题

1、观看课件前半段(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了吗?”(没有)

2、“你们能帮想办法吗?”

二、幼儿猜测并记录的方法

1、小组讨论,将猜测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我们要五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将你们想的办法画下来。”

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索“如何

1、提出探索要求:一组中两个小朋友当选材员去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大家观察瓶里的位有没有升高,实验成功与失败的瓶分别摆放在各自的陈列台上,一名记录员要将实验结果与原先的猜测是否一致做上标记,还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实验汇报。

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幼儿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现几名幼儿争当同一角色时,让他们用猜拳形式来解决。

2、幼儿小组合作进行探索,师以噪音控制员的身份巡回指导。

3、每组选一名幼儿将记录结果进行讲述

4、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师本着幼儿是主体的原则,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参与,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通过此次活动,我觉得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中,师应提供给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材料,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用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承担不同的探索职责,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有利其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在这种活动环境中来促进幼儿积极思维、主动交流分享对方的经验,对探索中产生的各种预测是否正确并不重要,师应真诚地接纳和认可,要力求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幼儿与师的平等系,幼儿与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伙伴系,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增强自主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科学《小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是怎样

设计意图: 《》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孩子们通过故事都知道是通过在有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后使位升高的办法来的,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和量的多少有没有系呢?和材料的不同有没有系呢?我想这可以让孩子来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正确答的,而不是仅仅靠故事来知道结果,所以我就选择了一个内容让孩子进行小实验,在探索中了解真相。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知道有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和沙子可以使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能否量的多少以及材料的不同有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的故事。

2、四人一组:每组三只瓶子,瓶子中的分别是少,半瓶,大半瓶(各两份),一盆石子,一盆沙子,三支筷子,三把勺子,三只漏斗。

3、实验记录纸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了的故事,那你们知道是怎么的呀? 小结:原来在有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位上升了,所以了。 师:那老师今天准备了三瓶和石子,请你们看看这三瓶有什么不一样?

师:有没有发现每个瓶子上都有一条蓝色的线,这个是位线,如果加了石子能上升到位线说明可以。 师:那是不是这三瓶中加了石子后都可以呢?(幼儿猜测)

师:那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完成这个实验,三个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做实验,另一个小朋友负责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等一会儿你们自己商量谁做实验、谁记录。 师:那记录的小朋友怎么记录呢?

师:那我们就采用打“√”和打“×”的方法,在能够的瓶子后面的格子里打“√”,不能的就打“×”,在实验过程中,边做实验边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等一组小朋友都做好实验了,那请你们把实验的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好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找一张桌子开始实验吧,不用搬椅子。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实验,师巡回指导。

师:请完成实验的小组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的小朋友把你实验的瓶子拿到前面的桌子上。 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纸)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纸上的结果。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红中加了那么多的石子还是没有升到位线,还是不到呢?

三、第二次实验探索,师观察指导。

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做第二个实验,还是和刚才一样的三瓶,但是里面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把石子换成沙子来做这个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老师还有一些要求,请大家听仔细:还是和刚才一样四人一组,因为沙子比较细,所以老师请了小漏斗还有沙子和筷子来帮忙,注意不要把沙子洒出来,用筷子时要注意安全,而且这次要请小朋友自己来取材料了,老师已经帮大家分配好,请每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来拿沙子,其他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拿好就开始实验,请第一组的小朋友先来拿(一组一组跟上) 师:巡回观察指导,直到完成实验 师:请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小朋友和刚才一样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注意不要把泼出来,慢慢走。 师:我们一起来看记录纸,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的记录纸和第二次的记录纸上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师:为什么刚才在红中加了石子不能上升到位线,而现在加了沙子却可以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图片)我们请小图片来帮个忙,看一看,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的呢?

师: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对呀!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所以量少的红瓶子中加了石子后都流到缝隙里了,不到了;而沙子比较细,缝隙很小,虽然也流到了缝隙里,但是还能够上升到位线,还是可以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料,课后请大家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尝试一下,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好吗?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乌鸦喝水》的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32598.html

热门阅读

  1. 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
  2. 母亲节英语祝福语锦集2016
  3. 201年有关元旦的祝福语短信
  4. 人生主题名言
  5. 周末客户问候语2016精选
  6. 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
  7. 乐乐的彩鸭 童话故事
  8. 特聘教授聘任合同模板
  9. 林肯的宽容故事
  10. 大学生暑期文化文物馆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11. 《菜园里》教案范文
  12. 关于跑操口号
  13. 夜深有雨诗歌欣赏
  14. 201年跨年辞旧迎新的励志句子
  15. 201年祝中考成功的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