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2、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优美段落。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读中品词、品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习惯。
理解课文内容,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2—6自然段,描写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景物特点。
教学模式:情景教学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两遍。(出示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自告奋勇起来读一读。
3、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爱)
这是在“总说”西沙群岛。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海的宝岛西沙群岛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2—6自然段,边读边划出2—6段共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几个地方?(点名回答)
四人小组自由选择学习2—6自然段。要求是:每到一处你都见到了什么?他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能读出他们的特点么?
汇报情况:(一)海水
1、“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什么意思?
2、那些词可以看出来?
(此处播放海水图,让学生欣赏,体会。)
你能读出海水的美么?(同桌读一读—请人读)
3、你能找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原因?
(投影海底结构简图)
请人朗读,老师指导。全班读。
1、刚才哪个小组去海底潜水的?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底介绍了几种景物?
你可以读出它的特点么?
“懒洋洋”、“威武”怎样读出来?请人读一读。
想读的站起来读,加上动作。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什么?
还有那些词看出鱼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你可以读出鱼的多么?(大屏幕出示以海底图片为背景的文字)
同桌读—请人读—全班读
2、海滩有人去了么?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滩介绍了几种景物?
贝壳和海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映象?(贝壳奇形怪状、数量多,海龟有趣)
那些词可以看出来?“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演示贝壳、海龟图)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自读—指名读
愿意读海岛的同学自己起来读
海岛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鸟的天下)总说
从哪些词表现出是“鸟的天下”?
主要抓住“厚厚的”、“各种”、“遍地”、“堆积”等词来理解。(播放海岛的画面)
男孩,女孩比赛读。
五、朗读竞赛、作品展示
1、自由组合、自由选择2——6自然段来读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汇报读书情况,全班推选一个小组为优秀奖,其他小组为激励奖。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图。并且介绍他的画。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
抓住“日夜守护“、”必将“、“更加”来学习,体会战士们为保护祖国而付出的努力。
七、总结全文
带着感情朗读
拓展阅读
1、苏教版四上21珍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由于“我”对珍珠鸟精心地呵护,逐渐得到了它的信赖。 课时划分:两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全文,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教学过程:略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对珍珠鸟精心地呵护,逐渐得到了它的信赖。
3、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含义,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由于“我”对珍珠鸟精心地呵护,逐渐得到了它的信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小鸟的可爱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作品《珍珠鸟》。
2、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在我细心呵护下,他们有了鸟宝宝,听。
3、想知道它长什么样吗?自读课文找一找。谁来介绍它的样子?
4、你们喜爱这只小珍珠鸟吗?作者喜爱它吗?(喜爱)
二、体会信赖的过程
1、在与这小珍珠鸟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悟出来更深的道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 、谁信赖谁?小珍珠鸟是怎么一步步信赖我的呢,我又是怎么对待这小家伙的?默读课文,画一画。
3、交流感受,小珍珠鸟信赖我从哪开始的?
1、生读,为什么说小珍珠鸟信赖我从这开始的?(看我的反应)
2、再读,珍珠鸟此时什么心态?(害怕)
3、这会为什么敢飞到我的小桌上?(不伤害)信赖从哪开始?(爱)
4、指导朗读,读后对小珍珠鸟有什么感受?(淘气)作者还喜爱它吗?
5、它跳到我的杯子上喝茶,为什么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怕我不高兴)
1 我是这么做的呢?信赖我了吗?(信赖)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中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小鸟信赖我?(陪伴)
2、白天,它淘气地陪伴我;是和我的感情深不深?(深)哪个词能体现出来?理解“再三呼唤”
3、它是怎么到笼子里去的?感受小鸟动作的可爱。指导读。
三、感受美好的境界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虽然珍珠鸟充分信赖我了,但眼前出现的一幕还是让我惊叹不已,这是怎样的一幕呢?
2 、生读这段,指名读最后一句话。它在不停地干什么?(咂嘴)像是在干什么?(做梦)
3、她会梦见什么呢?指名说。
4、指导朗读这段。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1、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之主地发出了什么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 、“美好的境界”是什么?(人鸟友好相处)
3、指导读出作者的呼唤。
四、拓展延伸
1、冯骥才先生用这篇作品告诉人们不仅仅要保护鸟,跟要保护什么?(动物)只有人关爱动物,动物才会信赖人,人和动物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从“海上凶神”角度来讲,这就不是叙事课文,而是一篇童话,你会给这篇课文起什么样名字?
五、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四至七自然段。。 板书设计:
喜爱
信赖
动物
2、苏教版四上21珍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2小节,了解和理解巢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珍珠鸟巢的特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知道哪些鸟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人与鸟儿的故事,指名读课题《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感知课文内容
(一)检查词语,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 ▲出示第一组词语:
竹笼 一卷干草 垂蔓 (温暖 舒适 安全)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多音字教学
(2) ▲出示第二组词语:
雏儿 小脑袋 小家伙
出示生字“拨”、“案”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它的巢,外形,活动和作者发出的呼唤。那你能试着 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精心为它们做了一个巢。这对珍珠鸟生了一只可爱的雏儿。这小家伙在跟“我”相处后越来越胆大,跟“我”越来越亲密了。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讲读一二小节
1.作者收到朋友送来的珍珠鸟感受怎样? 2.作者为珍珠鸟安排了怎样的住处?
五、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学会了一些生字词。我们了解到文中的这只雏儿很亲近人类,那么,在鸟儿与作者的相处过程中,作者是怎么做的呢?下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生字描红。
2、搜集两首写鸟的古诗,并背诵下来
3、苏教版四上21珍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文精神,三篇课文《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九色鹿》都讲述了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课文的插图,着力表现了雏鸟对“我”的信赖,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学会用查字典、看图、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垂蔓 ”、“伏案”、“ 信赖”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雏鸟的外形特征及写作方法,初步感知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查字典、看图、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雏鸟的外形特征及写作方法。
1、学生准备:字典或词典。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前交流:
1、自我介绍。
2、和同学们做“大西瓜小西瓜”的游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倾听及调动课堂气氛,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一、看图激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下午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小鸟朋友,看——(出示图片)。
2、你们认识它吗?猜一猜它为什么叫珍珠鸟?教师相机补充珍珠鸟的资料。
3、当代作家冯骥才把自己和珍珠鸟相处的生活情景写成了一篇动人的文章——《珍珠鸟》(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去认识珍珠鸟吧!
【设计意图:以图激趣,让学生直观感受珍珠鸟的样子,为后面学习珍珠鸟的外形特征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完成学习单。
2、小组合作学习。
分4人一小组讨论在完成学习单时存在的疑问。
3、全班交流。
(1)出示词语,生读,正音。
(2)出示长句,指导朗读。
(3)理解词语。
(4)指导写字。
4、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填空。(课件出示)
课文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________及在“我”的精心呵护下,由_______到______的过程,最后揭示了_______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引导自学”课型中的“围绕重点自学”及“交流自学情况”两个环节,利用学习单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同时培养学生的课堂合作意识;在理解词语时,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看图、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三、学习1-2自然段,感悟喜爱
1、师:我们刚刚初读了课文,已感受到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对珍珠鸟的喜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欢?
2、师生交流,课件出示。
3、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1、2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紧扣“真好”二字,体会“真好”置于开头的好处;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征
1、过渡:这么惹人喜爱的珍珠鸟到底长什么样呢?请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生找出描写珍珠鸟雏儿样子的语句。(课件出示)。
3、说说作者描写了珍珠鸟雏儿的哪些部位?你发现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4、再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还发现作者抓住珍珠鸟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5、教师总结,写法指导:作者之所以能把珍珠鸟写得这样生动不仅因为他抓住了珍珠鸟的颜色,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写,还源于他生活中对珍珠鸟的仔细观察。
6、齐读感悟。
7、学生仿说动物的外形。(出示图片)
8、片段欣赏。出示《美丽的丹顶鹤》片段,引导学生感悟描写动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让学生看图说说动物的外形,同时回忆之前课文中对动物样子的描写,进行知识的迁移。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珍珠鸟的样子,体会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其实珍珠鸟是一种胆小、怕人的小动物,然而文中的这只雏儿却是那么的亲近人类,在珍珠鸟和“我”相处的过程中 ,它是如何一步一步“信赖”“我”的呢?而“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课下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我” 真好! 鸟
七、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搜集更多有关珍珠鸟的资料。
2、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并且能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
八、教学反思
4、《人有两个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陶行知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一首儿歌。共六行三句话,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便于朗读背诵。配有两幅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后田字格中有8个要求学会的生字。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带有部分生字的实物。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拿出学生的手工作品)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的手工作品,漂亮吗?猜猜是谁画(做)的?
师小结:他们做得这么好,看来他们不仅有一双灵巧的手,还有一个聪明的脑袋。有了脑和手,一件件漂亮的作品就出来了。可见手和脑多重要,是我们的两个宝。
2、揭示课题:
rényǒuliǎnɡ ɡe bǎo
指名看拼音读课题。
师指导:注意“个”本来是第四声(出示“个”),谁来读一读?在这儿变成轻声,要读得轻一点,谁来读一读?
你知道人的两个宝是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语: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我们的两个宝呢?我们来听一听课文。
(播放动画课文录音)
2、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读或问问小组的同学。
学生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
3、学生在小组内汇报朗读。小组成员互相评议、正音。
4、(出示课文)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有没有读准字音。
指名读一读课文,相机出示学生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词,及时正音。
5、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你都会读了,相信课文你也会读了。请你把这些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去读一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男生和女生比赛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指导写字
1、刚才课文中的字音大家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把几个生字单个抽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正音。开火车领读。
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2、想一想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见过哪个字?(如:“双汇火腿肠”的“双”、“宝宝霜”的“宝”等)
3、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说个谜语给你猜,请你从这些字中找出答案:
(出示: 双个大宝会)
两个“又”在一起。(双)
生说谜面给其余学生猜。
4、做小练习:
tiān yì bǐ chénɡ lìnɡ yí ɡè zì
添一 笔 成 另一 个 字:
大( )
5、课文中还有几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
(出示生字:)rén ɡè dà
(1)组词。
(2)自主合作识字:
这三个字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都有“人”)
这些“人”在写时有没有变化?小组讨论。
(3) 指导说笔顺:
人:第一笔是什么?(撇)第二笔是什么?(捺)
学生书空笔顺。
师范写,并指导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撇”,从竖中线上部起笔,收笔时轻一点,让撇带有小尖刀。“捺”,从撇的起笔往下一点处起笔。起笔要轻,捺要有脚,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起写脚尖。)
看一看“人”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比较“人一八”。
个: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学生书空笔顺。
师范写,指导:“人字头”要往上写一点,基本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
大:说笔画名称。书空。
师范写,指导:“横”写在横中线上方,“撇”是竖撇。
比较:“大一太”。
6、学生在书上按笔顺描红。
7、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四、总结
我们班小朋友真能干,不但用大脑认识了好多的生字,还用双手学会了写几个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课后,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两个宝去学会更多的字,好吗?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短文之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让孩子感到学习语文有兴趣。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充分发挥小班的优势
小班由于人数少,因此我注意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会读、课文大概读通后,请他读给小组的小伙伴听,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帮他指出读得不对的地方,并帮他改正。学习生字“人、个、大”时,请小组讨论这三个字中的“人”在写时有什么变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重视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从阅读和写作,修订版大纲对儿童识字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小学阶段要求低年级认识1800个,会写1200个。而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就接触汉字,且汉字数量多,易混淆,给学生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等方式使学生主动认识生字,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1)注意分析字形,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帮助识字。
最初的字形分析,是分析笔画,分析笔画的先后和位置,如“人”的笔顺是“撇、捺”,当学生认识“人”后,就适当地指导学生,按字的组成进行分析,如教 “个”时,直接让学生分析为“上边一个‘人’,下边一个‘│’”,不必再一笔一画地分析了。汉字中还有许多的形近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识字,如 “大─太”、“人─八”。这样,不仅学习了新字,又复习了学过的字。
(2)在识字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
“修订版大纲”提出了多认少写的要求,对于要求学生会写的字,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写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看清字的笔顺,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笔画,适时鼓励认真写字的学生。
(3)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如去拼音读字词、让学生猜字谜、看带有生字的实物、游戏“摘苹果”、添一笔成另一个字等等,学生非常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今天的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根据造字原理可以使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注意到充分挖掘生字的内涵来帮助识字。例如,学生学习“人”这个字时,我可以充分利用它的演变图,让学生认识它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对字形和字义的感知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识字,不仅会认识这个字,而且还会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知识和造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5、苏教版四上21珍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课文生字词语。
3、感受作者悉心照料珍珠鸟,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初步了解珍珠鸟信赖作者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鸟吗?说说你们都认识些什么鸟? 生:谈自己认识的鸟。
2、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鸟,那就是——珍珠鸟。抬起手来,我们一起写一写它的名字。(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你对珍珠鸟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珍珠鸟的家乡在澳洲东部,这里鸟语花香,是个人间仙境。珍珠鸟羽毛艳丽,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柔清脆;同时又有些胆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树林中,悄悄地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
师:真好,朋友前几天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 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学习生字词
1)指读生字。读准卷、愈、拨、赖。区别:卷(juàn)、拔(bá) 2)学习第一组词语;
一卷、猜到、拨开、柜顶、碰撞、淘气、扭动、伏案、信赖、愈发 陪伴、生怕、雏儿、索性、细腻。 自由读、分组读。 抢读、猜意思 3)学习第二组词语:
垂蔓 蒙盖 幽深 繁茂 神气十足、绿蔓 蓬松 咂嘴 挨近 不由自由 来回晃动
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一个组开火车读
2、把词语送到句子中读读。出示段落,指名朗读。
(1)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3)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4)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zā]嘴,大概在做梦呢!
3、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几只珍珠鸟呢?(三只,一对和它们的雏儿)
(1)课文哪几节写的是一对珍珠鸟?(1-2:安家) (2)课文哪几节写的是小珍珠鸟?(3-6:外形、活动) (3)最后写了什么?(感悟)
1、同学们,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冯骥才。冯骥才是我国当代作家,他的文章字字含情,句句传意,要想学好它的文章,我们要学会细细的品味每个词,才能读出味来。请同学们细细地品一品文章的第一段。
2、讲读1~2节
过渡:“我”得到了朋友送的这对珍珠鸟,心情怎样?你从哪看出的?
a读开头第一句话:
⑴ 媒体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⑵ 品读,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b读后面的内容: 过渡:“我”对珍珠鸟是如此喜爱,接下来“我”又为它们做了什么呢?
⑴ 讲读“我”为它们做巢:
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学生自由读课文后组织学生交流。
出示填空:这是一个(
)的巢(
)。
⑵ 讲读“我”把鸟巢挂在窗前:“我”为什么把鸟巢挂在窗前?
3、 “我”珍珠鸟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呀。 齐读。
4、小结:暖暖的阳光穿过绿蔓的缝隙,舒适安静的巢里传来声声清脆的鸟鸣,多么美好,多么温馨呀!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描红。
2、熟读课文,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可爱
胆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88h.cn/articles/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