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4 00:07:54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目标要求: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画面和音乐)看到这幅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

(出现课题及作者,教师同时板书。)

二.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2.点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师问:为何要这样处理。

3.师配乐范读:

4.交流怎样读好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处理好抑扬顿挫的节奏,努力读出自己的理解,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

5.全班齐读

三.探究:

(一)走近文本——梳理内容,感悟主旨。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的活动。比如:在的时候,诗人看到了

,又想到了。

2.在诗人的想象中,天上的生活是怎样的?

3.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在这首诗中,作者将这一传说作了怎样的改动?(从中寄托了怎样的理想?)

如果学生需要,可适当介绍写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陷入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来收入《星空》集中。

(二)咬文嚼字——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欣赏一首好诗一定少不了要品味它精炼传神的语言。古人用“红杏枝头春意闹”表现春天的情趣,而其中的“闹”字更是神来之笔。)

1.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小组讨论)(或者用启发学生去换词丢词的方法体会这个词在这里的特殊含义或表达效果。)

2.师生配乐齐读全诗

3.试着背诵这首诗。(给出画面和音乐,背完一行,出现一行。)

四.拓展延伸——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诗人由无数的街灯联想到无数的明星,由明星想像出天上的街灯,想到了天上有一个陈列着珍奇物品的美丽的街市,想到了牛郎织女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美的源泉,下面,我们来做这样的一个想象训练: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目标: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诗歌不可以不读,读是理解的基础。关键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去读,包括朗读和默读。读的不深入也就谈不上对诗歌的鉴赏。熟读乃至自然的成诵,我想,这应该是教学一首诗的最高境界。

板书设计:自由幸福

的郭

街灯明星

拓展阅读

1、《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的音乐美,探究诗的情感美。

2、了解诗歌的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想象诗的图画美,赏析诗的语言美。

3、树立积极向的人生观,培养阳光诗意的审美情操。

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一起找星星

路灯如何联想到灯笼?

介绍: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

想象,由具体事物引起的,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

“想象”和“联想”是有交集但又有不同的,而且有时候会混用,“想象”可以无限制,“联想”则必须是从一个现有的事物出发。

二、朗读诗歌,一起看星星

过渡语:今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诗人郭沫若怎么样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1、第一遍自由读,完成“诗人是如何从灯联想到灯笼的?”问题。

要求: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准节奏;三要读准重音;四要读出感情。

2、第二遍师读,完成“本诗描写了哪些图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问题。

思考:边读边想四节诗所表现的画面,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小组讨论,全班展示交流)

提示:灯星辉映图、繁华图、牛郎织女图、闲游图

三、品味诗歌,一起赏星星

1、第三遍自由读思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感受:这是____的,并分析说明。

提示:找出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谈谈你的理解。

过渡语:“美的语言是诗歌美丽的外衣”,相信有不少的句子可以打动我们的心。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们小组合作探讨)

提示1:我认为“我想那缥缈的空中”一句中“缥缈”这个词用得真美,美就美在“缥缈”写出了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特点,隐隐的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愿景感到渺远、迷惘的感受。

(朗读指导)

提示2:我认为“好像是点着无数的灯”一句中“点”这个词用得真好,好就好在一个“点”字既照应了前的“闪”,又巧妙回答了灯为何能明。因为点灯必有点灯人,有人就有世界,有世界就有生气。

(朗读指导)

提示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朵”字用得真美,美就美在“朵”写出了那一闪而过的流星恰似花朵那般绚烂美丽。

(朗读指导)

提示4:我认为“定然有美丽的”“定然是世没有的珍奇”两句中“定然”这个词用得真好,好就好在本诗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定然”这样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朗读指导:请你将本诗中的五处“定然”、“定”的句子选出来,单独朗读一下,读出诗人的那一份坚定的信心,好吗?)

提示5: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被无情的分隔在河两岸,而在本诗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悲剧。诗人彻底**了传说故事,化悲为喜,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朗读指导)

四、感悟诗歌,一起叹星星

思考质疑:本诗中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与神话传说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的想象,你喜欢吗?

1、介绍人物

名: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时:(1892—1978)地:四川乐山人

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学家、社会活动家

作: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

2、借助《女神》了解历史背景

1921年,在中国的现代学史有一件大事发生,这就是郭沫若的史集《女神》的出版。郭沫若早期的社会理想还是模糊的,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期盼建立一个新社会,而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在诗集《女神》中,郭沫若要创造一个新鲜的太阳,隐喻对理想的憧憬,在五四之期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女神》鼓舞了无数的中国青年。

小结:诗人翻新故事,化悲为喜,是借以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诗人苦苦地求索追随。诗人多么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千疮百孔的祖国旧貌换新颜,诗人执拗地相信祖国会像那凤凰,浴火重生!因为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五、吟唱诗歌,让我们一起去看流星雨。

1、唱诗歌

2、写诗歌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散步,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六、总结诗歌,结束学习

这首诗用和谐美的韵律,令人神往的图画,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同时,也让我们的心灵跟随着诗人在星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下面,就让我们背诵这首诗,重温诗人的这份梦想,品味我们今的幸福生活吧!

七、板书

2、《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美好愿望。

3、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等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夏夜里乘凉的时候遥望满星斗,大家会想到些什么呢?请大家分享一下。深邃的星空总让我们感觉无比广阔和神秘,引发我们无数的遐想。今,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的《》,一起来领略诗人眼中的星空,看看作者在遥望星空时候有些什么冥思遐想呢?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人,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等。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首诗歌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1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中,军阀混战,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他痛恨现实,依然执着地追求光明和理想。为表达自己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他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

三、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美好愿望。

3、了解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四、读

(一)初读:熟悉诗歌,解决字词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一遍这首诗歌。

1、扫除字词障碍。

2、请一名学生展示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

3、同学点评朗读,提示可以从节奏、重音、语调、感情等方面评。

4、师明确:我认为郭沫若有些情绪低落,但他又对美好生活向往,所以应该读出向往、低落的感情基调。

关于节奏、重音温馨提示:

1、节奏有两种划法,一种按音节划分,一种按表达意思划分,不管哪种划法划出来的句子表达意思都要清楚正确,要有利于体现诗人感情。

2、能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和诗歌中出现形象的字词要重读。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划一划。

(二)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重音

1、老师读,学生倾听。要求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感情。

2、学生齐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重音。

五、合作探究

1、诗人由远远的灯依次想到什么?

2、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3、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生活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遭遇不幸,他们是不自由不幸福的,被河阻隔,一年见一次面,他们受*娘娘的*统治。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骑着牛儿趟过河,提着灯笼在信步闲游,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

4、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去**传说,改写传说?他想表达什么?请大家联系社会背景来思考

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诗人十分憎恶当时的黑暗现实,但在人间又找不到光明、自由和幸福,只有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好的生活图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正是作者想象的作用。

5、由现实写到理想,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联想和想象。所谓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如:从明星想到灯,从灯想到,这些是联想;而想出,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想象。

6、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和联想的?

诗人由夜晚地灯,产生联想,自然地想到了的明星,灯与明星都是点状发光体,有类似之处。这样,巧妙地打开了一条从地的通道,接着神驰空,尽情地想象的美景,再由想到的银河,并由银河想到两岸的牛郎织女,那闪光的流星,正是他们闲游时用来照明的灯笼。这样幻想成真,环环相扣。

六、关于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运用

(一)、请指出下列句子是属于联想还是想象?

1、远远的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4、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灯。

(二)、下面我们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

例1皎洁的月光照在地好像给大地铺一层薄纱。

仿句:路边的那排小树,好像________。

例2看到笼中的小鸟吱吱喳喳,我想他一定是在痛苦地诉说着“快放我出去,空才是我的家,我要飞翔!”

仿句:一个寒冷的夜里,一只飞蛾飞到我的桌前,我想________________

七、课堂小结。

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光明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后让我们深受鼓舞,希望大家更珍惜我们今的美好幸福生活。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3、《

学目标:

1、深情地朗读。

2、细腻地感受。

3、诗意地仿写。

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景地导入。

1、今我们一首现代诗《》。这是一首寄托了作者郭沫若的理想的诗。这一课的学习任务是(见)。

2、我们读诗,要知道作者是什么样的人,还要知道作者写诗时的情境,这就是读诗的背景。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其诗集《女神》融入了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保持了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一些诗作流露出诗人积极的探寻与追求光明的心情。作品还有诗集《星空》;剧本《屈原》、《高渐离》、《棠棣之花》等。

本诗写于1921年,五四运动**已过,半殖民地半*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冷酷如铁!黑暗如漆!星秽如血!”诗人对祖国的憧憬被黑暗社会击得粉碎。他陷入了苦闷感伤中,但他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搜索和追求理想世界。

》是作者根据我国古代神话“牛郎织女”的传说,加以再创造,并借助丰富奇特的联想与想象,描绘了美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这段字向我们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中国正处于社会最黑暗时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首诗是作者改编神化传说“牛郎织女”而成的,作者是想借诗歌表达自己追求自由幸福的理想。

二、深情地朗读。

1、读诗的第一个要点:要随着诗情,进入诗境,每一个字都要

饱含情感。听读一二节。

2、生自读,齐读。提示要有韵味。

3、第二个要点:要把握基调,就本诗而言,要读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幸福与自由度渴望。读第三节。重点提示“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中“牛儿”升调。(语气、语调)

4、要点三:要读出语音轻重,音节快慢,语气强弱。(提示重音、节奏,重点读第四节及末一句(“灯笼”延长音;“在走”用升调)。

5、整首诗齐读后,采用“自由朗读”的方式:“,作者郭沫若……朗读者……”

6、实践了这三点朗读的要求,读诗时表现的韵味就不同了。请看,又来一首写“牛郎织女”的诗了: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进入诗境,深情地朗读,注意强弱、停顿、轻重,自读后齐读。再点名读。

8、这两首同一内容的诗,“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一写的是牛郎织女被无情的河的痛苦的心情。织布机札札地响着,织女的泪水如雨,她只能永远寂寞地织布,隔着一条河,有情人只能遥遥相望而不能说话,这是对*礼的不满。一个写的是牛郎织女不再被河隔开,而且过了自由幸福的生活——呢!

三、细腻地感受。

1、作者为什么要对“牛郎织女”的传说作改动呢?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细腻地感受。

有这样一个话题需要我们从课中找内容来完成:

我从中感受到。

横线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字眼,一个词,一句诗,或是一节诗、全诗。感受的内容可以是动作、心情、形态、情景、画面,或者是诗的结构、情感、手法……一句话你们的发言是自由的。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什么就说什么。

举例:我从“请看那多流星”中的“朵”感受到:“朵”,常用于花,而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好。

2、师生交流。备疑:

(1)“现了”不可改为“亮了”:的星星都亮着,白被太阳的光芒掩饰了。明星就是“亮”的意思。

(2)“远远”叠词,有音乐感。“点”只有人才能办到,而诗写的就是“”,有就有人,扣题了。

(3)“定然”“定”坚信这个美丽的是存在的。

(4)“陈列”是说物品放了很长的时间,和下“世没有的珍奇”呼应。

(5)“你看,那浅浅的河”,这里加了逗号,可使读者感到亲切,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宽广”与“来往”押韵。

3、若把第三节改为“你看,那茫茫的河,定然是无限宽广。那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只能够隔河相望”我觉得改了,更加符合传说,好不好呢?不符合作者心中的美好的想象,美好的向往:向往美好的生活,向往人间能够像一样美满,自由。

4、再次齐读全诗,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摆脱*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全诗并背下来。

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检查。

1、生字词。

2、背诵。

二、诗意地仿写

1、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第三环节的学习:诗意地仿写。

2、仿写什么呢?看诗的第一节,一起齐读一遍,就仿写这一节。你们看这节:如果改为:“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灯。远远的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行吗?为什么?用了什么手法?(联想、想象)

(作者由人间的灯联想到的明星,再由明星联想到了灯,然后想到了。由想到了物品(珍奇),想到了人——牛郎织女—闲游

这是由实到虚的过程。首先是联想,然后是想象。板书:

灯 明星 (的) (的) 牛郎织女

联想 想象

(实)——— (虚)

3、生仿写,并朗读。

三、放飞地想象。

1、今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古诗,先请大家自由朗读,然后分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来发挥想象力的?

李贺

老兔寒蟾泣色,云楼半开碧色。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鸟。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首诗歌中,诗人梦中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里,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下望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诗歌寄予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现实的态度。艺评论家说:“艺术想象是创造诗美的生命力。”可见艺术想象在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了,而这些年,研究者们有了惊人的发现,“人的艺术想象常常成为未来科学的发现”。(板书)

2、宋代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有“高处不胜寒”之说,这种大胆的猜测,今的科技已经印证了。

“科学源于幻想”这已成为新格言,不少科学发明便是最好的例证。可举例。

3、富有创造力,离不开想象,下面我们进行思维训练,看看哪些同学最富有创造力。请看一则材料。

景泰蓝的纱质灯罩。灯罩透出淡*光圈,微微颤动着,把我所住的小屋染成一片朦胧的海,这时我正在观看窗外的波形浪影,海,却骤然扑了进来。

清凉的海水浸泡着我,好像我已不是用嘴呵气,而是用腮,带着土腥味的水草缠着我,紫菜,海参,随手可摘,红珊瑚,白珊瑚,玲珑剔透,。

我,发现我已不复存在!

我是在鼓鳍寻诗,畅游心海……

(1)请写出中与课第一节相类似的联想和想象链。

光圈

(2)根据,在横线加写一个句子,使前后一气呵成。(应写海洋生物)

4、根据提供的词语,请你们经过四五步的联想,使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联系起来。

示例:木质

树林

田野

足球场

足球。

(1)雪花

(2

钢笔

月亮

(3)沙滩

啤酒

(4)夏夜

鲜花

三、作业。

1、根据提供的情景,编一则小故事。

月光 树影 笛声

海豹 高原

4、《

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了解作家作品。

3、学习诗歌中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

4、赏析诗歌语言,体会诗人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学难点:学习诗歌中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赏析诗歌语言,体会诗人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那么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家是否有过一个人仰望星空的经历呢?当你们面对星空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互动回答)今,老师带大家走进郭沫若先生的一首小诗《》,一起去看一下,在作者的笔下,夜空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等。四川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6年参加北阀战争,1927年8月加入中国**。解放后,被选为全国联**。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化战线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三、写作背景:《》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作者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

四、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师配乐读,整体感知内容,对照大屏幕展示的节奏和重音,听准节奏和重音。

2、学生齐读,读准节奏和重音,和老师交流,你读完本诗有什么感受?

3、学生读,大家体会诗歌感情,

4、齐读。

五、诗歌赏析

讲解第一节:

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2、在第一节中诗人由远远的灯想到了什么?(想到了星,)

为什么会想到星(有相似点,都无数、明亮)

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采用了联想的写法)

3点着无数的灯,为什么不用闪或亮?

(既“点”灯,必有点灯人,既有人,也就有个世界,这句既渲染出一派神秘奇丽的色彩,又为以后各节描写作好了铺垫。

讲解第二节:

⑴请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节

⑵这一节写了些什么?(

⑶作者是怎样想到的?又由想到了什么?(诗人由灯想到了,由想到陈列的物品。)

⑷同学们又知道这有是一种怎样的写法吗?(想象)

过渡:(是那样繁华富庶,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讲解第三节: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节。

(2)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诗人由“美丽的”“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⑶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些?

(我们知道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因隔着河,一年才能见一次面,但在作者的诗中,银河是浅浅的而且不甚宽广,他们可以骑着牛儿来往,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讲解第四节: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幸福\自由\快乐\悠闲)

(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闲游。)

(3)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闲游:写出了作者想象牛郎织女在美丽的悠闲的游逛,过着自由美好的生活。

“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4)本还有哪些词语,能够表现作者相信的生活一定是很美好幸福的?

(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和鼓舞。)

总结分析全诗,强调联想和想象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展开的过程是:灯(明星)——物品—人—生活。)

六、延伸拓展:郭沫若先生借着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景象。现在,让我们也展开联想,插想象的翅膀,续写下边的句子:

七、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八、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齐读一遍这首诗,并想象美好的,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九、作业布置:背诵默写本首诗,并积累背诵杜牧的《秋夕》

点击查看更多《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12571.html

热门阅读

  1. 国庆节给员工的祝福语
  2. 我们都不是拾荒者诗歌
  3. 七夕节祝福短信
  4. 水泥砖购销合同
  5. 墨香染过韶华散文
  6. 最新小学生的演讲稿
  7. 军训总结的优秀范文
  8. 《动物过冬》三年级活动课教学设计
  9. 语文教育实习生工作总结
  10. 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层次教学能力论文
  11. 天津景点独乐寺中文导游词范文
  12.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优秀教案范文
  13. 2019年正能量经典语录
  14. 篮球教学与训练中篮球意识的培养论文
  15. 九九重阳祝福语录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