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少年聂耳三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2 15:14:47

第七册少年聂耳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I.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调的读音,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能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2.能照样子,用每当总写句子。

3.能概括第4、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背诵第5自然段。

4.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懂得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第4、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原因。

教学难点 :读懂第4、5自然段,既说明聂耳勤学苦练的一方面,又反映他要用音乐来赞美家乡的另一方面。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调的读音,理解新的词语。

2.理解第1、2自然段的内容,能用每当总口头造句。

3.完成(作业 本)第1、5题。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了解大意。

(1)从课题看:写谁?写他什么时候?从课文看,聂耳是怎样一个人?讲了他少年时候一件什么事?(默读思考,不要求具体一一回答)

(2)带课后第1题默读课文,划出反映聂耳少年时候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学汇报,教师指点疑难。

字音: 调在这儿念diào,是腔调、曲调、小调的调,不含调解、调皮、调笑的tiáo;诞dàn的读音不要与延yán混淆。

字形:偏与翩是形声字,同声同韵同调,要从形旁表示的不同意思加以区别;诞、降、妙书写时不要少竖少点。

(2)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3.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聂耳是怎样一个人?从哪里看出来?讨论小结: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这可以从概括写他创作了许多**歌曲中看出来,也可从举例中国歌是他谱写中看出来。理解杰出:才能(或成就)出众;谱写:这里指写作乐曲;音乐的乐念yuè,不念快乐的乐lè。

(2)简介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4。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开头句写什么?其他句写什么?讨论小结:开头句主要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其他句写他对笛声很迷恋。前面是概括写喜欢音乐,后面举喜欢听笛声的例于具体写他如何喜欢音乐。

(2)结合(作业 本)第6题的第(1)题,划出聂耳迷上笛

子的句子,说说他的动作与神态。理解侧耳倾听:侧过耳朵仔细地听,形容听得很专心、很细心。让学生表演侧耳倾听的神态。

(3)结合(作业 本)第5题,理解降临的意思,会照样子用每当总说话。 降临:临,来到、到达;来到。通过填每当总加深对聂耳迷恋笛声的认识。下文聂耳常常去听的常常是与木匠师傅每当总相对应,说明次数很多。在读懂课文原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我总想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再让学生各自说句,全班交流,点拨指正。

5.完成(作业 本)第1、5题,第6题的第(1)题。

(一)教学目标

1.能给指定的多音字组词,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第3、4自然段的意思,,能说出第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完成(作业 本)第2、4、6题。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恳求什么意思?聂耳恳求什么?恳求:诚恳地请求。教教我指他要学吹笛子,请木匠当老师。木匠师傅为什么会发出疑问你也喜欢吹笛子?(他想不到聂耳年纪那么小就那么喜欢音乐)这里的徒弟是什么徒弟?跟木匠师傅的师傅相对吗?讨论小结:指学吹笛子的学生,跟教吹笛子的师傅《老师》相对,此时的木匠师傅变成了教吹笛子的师傅了。

(2》结合(作业 本)第6题的第(2)题,划出写聂耳勤奋地学吹笛子的句子,说说哪些词语特别能反映他的这种勤奋精神。讨论小结:从此指木匠师傅答应聂耳的恳求,同意教他吹笛子这一天。天天学吹可同第2自然段聂耳常常去听笛子相比较,说明聂耳已把学吹笛子当作每天必做的事了。

2.指导学习第4自然段。

(1)聂耳爱玩吗?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他不去攀登龙门?讨论小结:从与哥哥一起到西山游玩可看出聂耳也与其他小孩子一样爱玩,很喜欢风景名胜。但他更爱音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包括游玩中的点滴时间学吹笛子。

(2)简介昆明西山及滇池风景名胜。

(3)指导朗读第2句话的转折语气,理解却字的转折意思。

(4)结合(作业 本)第7题,口头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提示学生可用谁聂耳干什么不游龙门,而去学吹笛子来概括。

3.完成<作业 本)第2、4、6题。

第2题,参***:

调 tiáo(调皮) 乐 lè(快乐) 觉jué(觉察) 教jiāo(教书)

调diào(小调) 乐yuè(音乐) 觉jiào(睡觉) 教jiào(教师)

(一)教学目标

1.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理解第5自然段的内容,能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3.能背诵课文。

4.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懂得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第1、2句之间,为什么用可是来连接? (太阳西沉,天暗了,下雨了,本该回家了,但聂耳对音乐的沉醉,使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在什么地方。)第2句又为什么在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前面,要加上似乎一诃呢?(不是真的没有觉察,而是他吹笛子吹得太专注、太投入了,根本不把这米粒大的雨点当回事。)哥哥为什么不叫他回去,反而替他撑伞呢?(因为哥哥从平时得知,每当弟弟吹笛子的时候,是谁也阻止不了的,非得让他尽情吹奏不可。)

(2)读第4句话,想想说说:聂耳是站在什么位置上吹笛子的?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在吹笛子?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讨论小结:是怀着对家乡的湖光山色深深的爱恋在吹笛子的。这可从迎着、点点归帆、美妙、赞美等词语中看出。理解归帆:归,返回,指返回的船只;湖光山色:湖山的美丽景色。

(3)结合作业 本第7题,口头概括该段的主要意思。可引导学生得出:谁聂耳,干什么不顾天暗下雨,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

2.总结课文。

(1)结合课后第1题,说说从哪些语句,哪些地方看出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可提示学生从概括写他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语句,以及听吹笛子、学吹笛子、不游龙门,学练笛子、用笛声赞美家乡等方面的语句去概括。

(2)聂耳少年时代喜欢音乐与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有什么关系?讨论小结:正因为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能不失时机求教音乐能人,能勤学苦练,为长大以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成为杰出的音乐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要勤学苦练,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掌握更多的本领,更好地为祖国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3.指导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分小组分自然段当堂背诵。先让各组学生自选背诵主导词,再同桌对背,最后指名背诵并评议订正。

4.完成(作业 本)第3题,选做第7题。

拓展阅读

1、八级生物上《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知识目标:

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观察事物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乌龟的绕道取食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探究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

前准备:龟,木块,沙土,湿草,新鲜的猪肉碎末(馅)

复习导入新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

阅读资料、小组讨论、设计探究方

指导、组织、总结

完成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实施探究、分组实验、记录结果

指导、总结

总结

倾听

讲授

(一)复习导入新

师:(提问)上节我们研究了动物的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哪些属于学习行为,并且我们也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师:(导入新)是的,动物行为学家通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行为学研究,即综合法。今天我们就运用综合法来做一个探究实验,看一下乌龟(已饿了一段间,食欲较强)是否可以绕道取食。请同学们打开本35页阅读动物的绕道取食部分的内容。

(二)讲授新

阅读动物的绕道取食,从本35页到36页。

师:根据本给出的背景资料和老师已给的实验材料,请你提出动物绕道取食行为的探究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老师已提前给乌龟用沙土和湿草筑了个巢,并且在它们的巢穴中喂食过新鲜的猪肉馅。

学:提出假设“乌龟可以绕道取食”

师:那你如何来证明你的假设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完成探究方(可参考书36页的有关内容)

学:分组讨论后完成探究方

师:请各小组交流自己的探究方

学:在班上交流各组的探究方

师:大家的方各有所长,下面由我和大家来在刚才的基础上共同讨论找到一个最佳探究方

先将饿了一段间的小乌龟放好。

用木块挡成几条道路,每条道路宽约15厘米,长大约100厘米,其中有4条是走不通的(取不到食物的),一条是可以取到食物的`通路。

把乌龟放在入口处,出口处放好沙土,湿草和新鲜的猪肉馅,观察乌龟要经过多次错误尝试才能找到食物,并记录下每次找到食物的间填入表格中(5次)。

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结论。

学:实施新的探究方,并记录观察结果,填好表格,得出结论

师:让各组发表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学:各组发表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师:引导学生结合此探究活动,谈亲身感受(不要过多限制学生)。

学:先各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然后在班上交流。

师:最后总结。通过此探究,认识动物的学习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面对信息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通过本探究,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有所促进作用。

堂小结:

本节我们重点研究了动物的学习行为。通过本探究使大家掌握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了解动物行为的成因。面对信息代的到来,我们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希望通过本探究,能够对大家的学业有所促进作用。

2、人级上单元作文:最宝贵的温晴

成长在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我早已习惯于依靠天气预报来决定穿着,随着季节的更替计算光。我常怀疑自己会很轻易地忘掉生活中细微的冷暖。来到徐州已近,在寒潮频频肆虐的当下,偶然间再一次读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济南的冬天》,竟觉得每一寸细枝末节都温暖了起来。

济南的冬日是响晴的,没有风声也不见烈日,总是洋溢着平和的温柔;济南的小山是秀气的,把整个城市平静地环抱在中;济南的雪是体贴的,就那么妙的一点小雪,是古城冬景中最优雅的点缀;济南的水是温热的,要在冬天把所有的绿都满满呈现出来,让人觉得新鲜的暖春很快就要到来。寥寥数百字之间,济南的山水草木,处处都充满了生命的喜悦和温和的保护:舒适的小摇篮,俏丽的白花,娇羞的薄雪,剔透的蓝水晶……此情此景,溢于言表。老舍先生用最温情的笔触勾勒出明媚的济南,把心中的温暖描摹给每一个人听。

北中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令人肃穆的。苍凉沉郁的气候环境,硝烟弥漫的割据战争,中国北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整体的民族气质。天子脚下历尽繁华的北京,码头密布痞气十足的天津,海天一色豁然开朗的大连,沃野千里物产富饶的太原,甚至身居要塞衢通南北的徐州……这诸多城邑之间,偏有一座与世无争、温润如玉的济南城,正似绵延千百里的灿烂和苍翠、沉静和秀丽,都被安详的容纳在这一圈环抱之中。在这环抱的*,所有的灵秀和单纯仿佛都悄悄融化、蒸发了,就算寻觅不得,也可以随体会到那样的气息在周围氤氲。也许济南正是拥有了这些珍贵的温晴,才无愧为一处宝地。

文学大师老舍先生的文字中,透露出平静的张力。虽不足千字,却有丰富的人文气息荡漾在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不胜欣喜。据老舍先生的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那些盎然的春意,那些温柔的小雪,那些静卧的小村庄,处处映衬着作者温和平静的心境和典雅的生活态度。可惜,即使是老舍先生本人,也仅仅拥有那么一段风景秀丽沿途欣赏的光,然而生命中拥有过这样的平淡美好——即使不算长久,也足可以称得上无憾了吧?

今天的济南依然被称为“最慢的城市”。诚恳的土壤,静默的街巷,城里的人们目光坦然,步态自如,仿佛只是一边散步一边发呆,要让自己的心灵澄澈起来。似乎对济南人而言,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享受这份无关紧要的心情。即使偶有人形色匆匆,可是转瞬间,城市就被他抛到身后去了,互不挽留。焦虑不属于济南人,那份毫无顾忌的闲适和清逸,实在令旁人羡慕不已。

所谓的“城市性格”,正是在四季更替和历史的变迁中逐渐形成,又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逐渐呈现,为人所熟知的。老舍先生在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以他生动而传神的笔触,渐将他的二故乡相般一页页翻开。文字里的风景总是能给读者留下久久回味的想像和油然而生的向往,《济南的冬天》能成为其中最经典的节选单独成文,最美之处莫过于于文末的点睛之笔:“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只淡淡的一句,无需华丽的言辞和冗杂的修饰,跃然纸上的,正是这份纯粹而朴实的珍爱。

3、级语文授

学内容:

1、认读字词,理解词义。

2、感知文内容,感悟炮手的奉献精神。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文。

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一百多前,在地球的另一边,德国人野心勃勃,想要吞并法国,于是向法国发动了侵略战争。那冬天,德国军队已经打到了法国首都巴黎的郊外,情况十分危急。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保卫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反抗侵略者,法国军队奋勇战斗。其中,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文――《炮手》。

2、板书题,齐读,注意“炮”字的写法,它是由“火”和“包”组成的;看到“炮”字,我似乎就看到了战场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场景;写完“手”,指名读题,“炮手”就是专门负责开炮的士兵,像这样带“手”字的称呼,你还知道哪些?(歌手、选手、舵手、枪手、射手、高手、能手……)

3、齐读题。

二、初读识字词,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各轮读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正音。

3、自己再读文,争取读得准确、流利,边读边想: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间) (谁) (为了什么) (做了什么)

、再读文,熟悉内容

1、这篇文描写了很多次将军和炮手的对话,我想请一位同学读将军的话,一位同学读炮手的话,其余同学读叙述语。

2、再读一遍,男同学读将军的话,女同学读炮手的话,老师读叙述语。

3、我把他们的对话写了出来,请同桌各扮演一个角色读一读。

4、刚才扮演将军的仍旧读将军的话,“炮手”就读炮手的话。

5、哪两位同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四、细读理解,品读感悟

1、“喂,炮手!”将军是怎样说的这句话?生说师点击出提示语,像这样提示语在说的话后面的还有几处,有(学生说,老师点击出来)。

2、文里的对话形式还很丰富,有提示语在后的,也有提示语在前的(点击),也有提示语在中间的(点击),还有没有提示语的。齐读句子。有了这些提示语,我们就可以知道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也可以知道人物说话的神态表情,你们以后也要学会运用提示语哦!

3、现在就请你默读文,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炮手神态的语句。

4、指名读自己勾画的句子。如:“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实物投影仪上演示,问:孩子们,听到将军的话,炮手心里会想些什么?他在猜测,他在担心哪!所以他脸色苍白(板书:苍白)。谁能用朗读表达出炮手的担心、紧张?(练读-个别读-齐读)

5、接着,师引读“你看到那座桥了吗?”

“看得很清楚,将军。”

“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

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勾画出句子)这,炮手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把他心里想的话说出来。(引读体会炮手的心情)炮手多么害怕、多么紧张,所以他的脸色煞白(板书:煞白)。谁再来读读这部分?

6、“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伙计,给它一炮!”听到将军的命令,如果你是炮手,你会怎么想?这怎么可能?那是我的家,为什么叫我炸掉它?我不能炸!(你很不舍)到底炸还是不炸?(矛盾重重、进退两难)不能炸,那可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啊!不行,现在那里住的是德军!德国人已经占领了我的家园,还要侵占我们的首都、侵占我的祖国!哦,天啊!怎么办?怎么办?他十分矛盾,难以抉择,所以脸色更加惨白(板书在:惨白)了。从“苍白煞白惨白”,炮手的内心经受了越来越痛苦的煎熬。“这,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个别读-齐读)

你发觉这段话中前后矛盾的地方了吗?(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说明天气很冷,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很矛盾。)是啊,这样的描写叫“对比”,这一处对比描写看似不合理却又非常真实,什么原因?(因为炮手的心里实在是矛盾之极,他越来越紧张害怕,他额上滚下的是矛盾、害怕、紧张的冷汗!)

7、但是,炮手最终作出了一个正确而伟大的选择: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结果怎么样?将军怎么说的?

“干得好,伙计!这座农舍看来不太结实,它全垮了!”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是啊,随着“砰!”的一声巨响,德军的那个驻地被毁灭了,巴黎的威胁解除了,将军对炮手的精湛技术非常满意,怎能不连声喝彩?谁再来为炮手喝彩?(个别读-齐读)

8、可是,他吃了一惊: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这是为什么?

随着那声炮响,他的家变成了一阵浓烟,他亲爱的家没了!他那温暖的港湾就这样消失了,那可是他生活过的家呀!而今天,他却亲手炸毁了房子,炸毁了他家仅有的一点财产。有谁知道他的心在滴血呀?所以,他流下了两行热泪。这里又是一处对比描写,你能读出这种强烈的对比吗?(练读-个别读-齐读)

9、当将军不解地问他:“你怎么啦,炮手?”他这样说道:“请您原谅,将军。”炮手低沉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读到这里,你想对炮手说点什么?

10、让我们把对炮手的崇敬之情化作声情并茂的朗读,再次齐读全文。

11、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五、拓展练习

1、这位普普通通的法国炮手,为了国家,把自己的家也亲自炸毁了,他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用一个好词来赞美他,可是,我感动得一想不出来,谁能帮帮我?出示:的炮手

2、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伟大的炮手和其他乐于奉献的士兵,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战争结束后,炮手又回到了故乡,将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4、人级上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5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中国,我美丽的家,这几有了迅速的发展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XX10月份,就在那激动人心的的14日凌晨4点,随着一声从酒泉发射中心操纵室指挥发出的一声“发射!”就在这,我们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从梦转为现实,这“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成为苏美之后,个能成功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是让我们中国人足以高呼和自豪的刻。

当然,在我们祖国蓬勃发展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人,不怕牺牲的人。

在XX,我们因为乱食野生动物,而引起了一场全球性的*流行。3月中旬,非典型肺炎在我国广东一部分地主迅速蔓延。接着,在这以后的四、五月份,sars逐渐普及到了全国甚至全世界。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对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每天都有几百人甚至几千人被确诊为sars患者,每天中几十,几百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风狂的几个月中,中国的那些伟大而又可爱的白衣天使,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智慧,生命保护了我们的安全,使中国度过了这场灾难。由于我国*条件比较差,这场灾难,中国的医生和护士有两千多人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我国医学界专家在研制sars疫苗方面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中国人,勇敢的中国人。

刘德华一首《中国人》唱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我爱你,中国!祝福你,中国!

点击查看更多第七册少年聂耳三课时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7096.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