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读后感400字
提起“红色经典”,说实话,我不知道它有哪些代表作。想起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有人说《白毛女》也是?恍惚间想起了我唯一看过的《呐喊》,它应该也是一本红色经典书籍吧!
高中时学到《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部经典小说,至于它其中包含那些文章?记不清了,于是,又从图书馆借来翻阅。
看到了《故乡》,《药》,《孔乙己》,曾经很熟悉的文章,再次阅读是我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感慨老先生文笔的犀利,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情况和人物性格。
比如《药》,作品描写华老栓用被刽子手杀害的**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人民大众受到*社会的压迫。揭露了统治者(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赞扬了夏瑜的**英雄精神与气节,痛惜了民众的落后和无知。
先生写这个《呐喊》,是希望唤醒许许多多在小铁屋里沉睡的人们,激励着当时中国人,向被深深蒙在鼓里的国人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
而现在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我们的祖国更需要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强权主义!
先生已经去了,呐喊的人还会有,但还有像先生喊得那么有力的人吗?
《呐喊》小说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压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条条灵魂;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的本质。狂人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当一个*者,在哪里还有纯白的灵魂?那是发自内心的狂呼。任一个被压迫,被礼教呀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发出这样的呐喊。可是,最为可悲的是,在*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这样的呐喊!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磨去多少个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无数条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傀儡。多少人为了那四书五经竭尽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功名尽折腰。《孔乙己》是继《狂入日记》后第二篇评击*礼教和*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灵已被*文化所骨化,他穷因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最好的解脱,在*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和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
《阿Q正传》是《呐减》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晓,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鲁迅《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表现出某种自发的朦娩的**要求,而又受到*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没有华丽的语言,故事也并不引入入胜,在鲁迅的作品里,表现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作品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制度,被誉为彻底反对*制度的第一声春雷。他的言语犀利,像尖刀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同时,鲁迅先生也对生活在这样社会的人们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通过《呐喊》小说集的呐喊,唤醒麻木的灵魂,被压迫的人们,都来呐喊吧!都来反抗吧!
拓展阅读
1、呐喊读后感600字左右
无意中,翻看开了那本尘封已久的鲁迅的《呐喊》,其中的《阿Q正传》让我再次回味到儿时读它的那份惊喜,品味着此时的感悟与感动。
阿Q是鲁迅塑造的经典形象,我曾经问自己为何如今文人笔下没有如此生动的形象诞生?究起原因,是社会造人。那个*时代是*思想顽固、地主当道、军阀统治的时代,未庄就是被*思想毒害了的村庄,阿Q是一个弱者,他受到这些地主恶霸的欺压,阿Q的“假*”与“男女之大防”等思想也*不是阿Q 所独有,这是时代产物。再如阿Q带给我们那几场让我们苦笑难言的戏:看杀***人、调戏静修庵的小尼姑、闹恋爱以及投身**x队等,都是在**的本质面前上演的,也并不是某个人愿意就能改变的。
但凡看过《阿Q正传》的人都认为他是悲哀至极的人物。阿Q他所受到赵大爷、赵白眼、小D和静修庵里那条黑狗等等一系列的打击折磨不必多说,最最可悲的是阿Q竟有一套让人哭笑不得的取胜法宝,即阿Q所采取的“精神胜利法”。这就是阿Q的生活哲学,甚至于说是在*压迫制度下,更多弱者的生活哲学。
我们总是会带着笑来读《阿Q正传》的,仿佛可怜的阿Q从被创造出来就一直被大家笑着。然而这笑并不是看得起的笑,而是带着讽刺、带着轻蔑或许是带着同情与怜悯的笑。他的精神胜利法,恋爱价值观,他的幸灾乐祸往往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赏。
可以说阿Q是一个当时社会中的一个小角色、一个弱小者,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没有一个为他着想的人,是一个*乱世时的代言人。而任何时代都会有弱者,作为一个新社会的现代人,我们从阿Q的遭遇中更加应该去反思、去行动、真正扛起关爱身边的弱者的责任。
2、鲁迅《少年闰土》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是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鲁迅当时是一位小少爷,在城市里的高墙大院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是大祭祀的值年认识了一位贫苦农民的儿子——闰土。在交往中,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闰土见识多广,跟鲁迅讲了很多他在海边发生的趣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沙地看瓜刺猹、看跳鱼儿。但由于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并没有让鲁迅感到快乐,反而引起了鲁迅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出了鲁迅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通过老师的介绍和在网上查找资料,我了解到了闰土长大后变得非常难看。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而且有了五个孩子,脸变的灰黄,皱纹很深,眼睛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手*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
读完课文后,我的感触很深,为什么小时候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会变成这样。还是我感受到了鲁迅虽然是一个富家子弟却不歧视穷人的高尚品质。
3、鲁迅《少年闰土》读后感
自从学习了《少年闰土》,我深受感触。
贫苦农民的儿子闰土在小时候与生活在丰衣足食的鲁迅成为好朋友。那时闰土见人恨怕羞但对这个富家少爷却十分大方。他们在一起玩耍,形影不离,闰土给鲁迅说乡下的新鲜事:冬天雪地捕鸟,夏天海边拾贝,晚上看瓜刺猹,潮汛来时看跳鱼,一件件稀奇古怪的事让鲁迅羡慕不已,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也非常深厚。
闰土从小见多识广,生活充满色彩,可以跑,可以跳,可以“野”。但鲁迅要在这个只看的见四角天空的高墙里生活,可以想象,当闰土站在海边脚下踏着清亮的海水时,鲁迅他们是否又坐在椅子上吟诵古文;当闰土“咯吱咯吱”地踩着雪去捕鸟时,鲁迅他们是不是又在受到长辈们的批评,还是在听着父母的警告;当闰土手持胡叉深夜里还在捍卫瓜田时,鲁迅他们是否刚刚写完作业想要放松一下却又被父母赶回家?鲁迅他们不知晓的一些趣闻,闰土在海边时早已享尽,鲁迅他只能看见也只能享受院中里的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他的孤独寂寞是远远比不上闰土的的快乐自由。不光鲁迅,连我也对闰土的农
村生活向往无比。
但后来,得知鲁迅与闰土长大后的一次见面场景真令人膛目结舌。从小一起玩耍的伙伴竟开始有贵贱之分,闰土对鲁迅的一声“老爷”就如在心中扎了一下,生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颇有影响,可鲁迅不歧视穷人,不嫌弃穷苦的高尚品质着实令人赞叹,这也应该是他成为“大文豪”的重要原因吧!
4、《鲁宾逊漂流记》优秀读后感650字
主人公鲁滨逊出身在一个富足的小康家庭里,但是他却对生活很不满,想要出去冒险,闯出一片新天地。结果,在一次航海中船遇上了海难,仅仅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靠着船上留下的武器、子弹和一些食物坚持了下来,他还学会了种植大麦,而且,他还在荒芜的小岛上发现了许多山羊,靠顽强的毅力活了下来。再一次与野人的短兵相接中,意外地救下了一个俘虏,当时是星期五,所以这个野人被叫做星期五,他和星期五从此在岛上开始了长达28年的冒险生涯。
鲁滨逊自强、自立,自信,一个人在岛上生活了那么久,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么美丽富饶的地方还不好好珍惜,真是太不应该了。在生活中,我渴了,就有爸爸妈妈给我倒水,还有各种各样的饮料,可鲁滨逊却得走到几公里以外的小溪里取水。我饿了,还有爸爸妈妈来帮我烧菜、煮饭,鲁滨逊每天却只有一两块饼干充饥。生病了,有爸爸妈妈送我们去打针吃药,鲁滨逊在小岛上只能忍痛煎熬。一切都说明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而不应该去浪费他。
虽然鲁滨逊的生活和我们现在的生活相差实在太大,但是他后来至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学会了制作面包。现在有许多人离开了父母都不能自立,不能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从现在开始,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鲁滨逊,学习他的智慧,学习他的勇敢,学习他的坚强。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属于自己,属于大家的美好生活吧!
5、《鲁宾逊漂流记》的五年级读后感50字
这几天,我们学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老师也推荐我们读这本书,于是,我就开始读这本书。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它让我体会到了鲁滨逊那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鲁滨逊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在一次航海中,鲁滨逊所乘的船侧翻了,除鲁滨逊外,船上的人都被淹*,海浪将他卷到了一个荒岛上。他找到了一些材料,改好了房屋,然后又种出了粮食,救了野人,又救了船长。经过28年的荒岛生活,他终于回到了英国。
“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当我读到鲁滨逊说的这些话时,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岛,能活几天?我又能干些什么?会劈柴?会打猎做饭?我连洗自己衣服还笨手笨脚的呢!再说了,没有一个人讲话,多孤单呀!可见鲁滨逊是多么乐观向上!我觉得人应该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能放弃!我们也要像鲁滨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很佩服鲁滨逊能将好处和坏处对比起来看。这样她就会有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因为他是那艘船上唯一活下来的人,这样他就可以更理智的面对现实,在濒临绝望之中找到一丝活下来的希望,想办法回到英国。我开始想自己如果遇到了那样的事,到了那种地方,肯定连活下去的信心都没有了,整天盼着有船来。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没有野外生存经验,遇到那种情况,肯定会傻了眼,不知所措。
一个人身陷绝境,竟能从容面对生活,创造生活,实在是难得可贵。这使我认识到,人不论在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向鲁滨逊学习,不轻易放弃,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为自己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6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