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1 10:09:11

比尾巴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1、自由读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堂的口语和说话训练。

4、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理解课文,学习生字和相关二类字的音节,指导?反义词打比方句子好看等的学习

2、了解各动物尾巴的特征,并与图对应连线。

3、练习给书中的六种动物画尾巴。

4、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了解各动物尾巴的特征,并与图对应连线;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学习生字和相关二类字的音节,指导?反义词打比方句子好看等的学习;练习给书中的六种动物画尾巴。

教具准备

文中的六种动物及尾巴模型、彩色笔、小作业本纸一张、师画的其它无尾动物图及空白方框、彩色粉笔、音乐录音磁带及录音机、师画简笔画(空地、树木、小草及野花)、课题板书等。

一、引入课题

1、现在请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你们边听边想:?猴子叫大家干什么?

2、(师配乐讲述)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居住着一群动物。有一天,动物们都聚到了一块空地里。它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边上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和五颜六色野花。动物们在空地上玩耍、嬉戏,快乐极了。这时,倒挂在树枝上的猴大哥发话了:喂,大家停下来,我提个建议,咱们来比赛比赛吧。哟,小兔妹妹的耳朵最灵,马上停住,趴在地上喊:猴大哥,我们比赛什么呀?猴子往下一瞧,看见了兔子的尾巴,再抬头一瞅,望见了自己的尾巴,眼珠子骨绿绿一转,有主意啦:我们就来比尾巴吧!

3、故事讲完了。小朋友,刚才的故事里,空地周围有什么?(抽生答:绿树、青草、各色野花。师画黑板上)猴子叫大家在空地上准备干什么?(抽生答:比尾巴)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尾巴这一课。(板书:比尾巴)请大家看课题的拼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抽生说:两个三声的变调、轻声)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翻开书,看着课文,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然后,在书上作好记号。开始。(师进行个别学生的自学指导)

2、现在,请小朋友交流:你读懂些什么?(全班学生边说边互相补充)(略)(师根据学生说的顺序,把无尾的插图中的动物图,贴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演示)

三、图文结合,了解各尾巴的特点

1、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动物,它们都少了什么?(抽生答:尾巴)

2、请看猴子,它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抽生答:长)(师出示长,并连线)

3、现在大家边听音乐静息,边看老师写。(师板书:短、伞、弯、扁、好看)

4、坐好,你们看拼音,黑板上这几个字的拼音要注意些什么?齐认读三遍。(抽生说后齐认读)

5、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照着前面猴子长的样子,给另外的图和字连线,大家会吗?(会

猴子长公鸡弯

兔子短鸭子扁

松鼠伞孔雀好看(扇)

6、我们来检查,看连得对不对?(师指长字问:谁的尾巴长?生齐答:猴子的尾巴长)(后面略)鼓励一下。

1、观察书中动物们的尾巴,请大家用纸蒙在图上,临摹动物的尾巴,还可涂上颜色。(生自由临摹,师观察指导:略)

2、现在,我们抽六个小朋友为黑板上的动物们画出尾巴。老师这有彩色粉笔,你们自己上来,选出最喜欢的颜色粉笔画尾巴。(抽生)

3、老师讲桌上有这些动物尾巴的模型,请一个同学上台找出猴子的尾巴模型,与黑板上画的尾巴比一比,说说同学画得怎样?(抽生说:哪点像,哪点不像?)最后贴上尾巴。(依次完成:略)

五、巩固练习

1、动物们比尾巴,比出了各尾巴的特征。想一想,学了这一课,你认为比尾巴有结果吗?小组讨论。

2、认为没结果的同学站起来,说说你们的理由,老师看你们说得对不对?(抽生答后师表态)

3、认为有结果的同学站起来,也说说你们的理由,老师看你们说得有没有道理?(抽生答后老师表态)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语文的答案很灵活,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你们开动脑筋,答得有道理,就一定对。但如果答不出道理来,就是错的。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我们学完了这课,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有感情朗读一遍。(齐读)

七、布置作业

1、这大树林里,除了我们刚才学习的六种动物,还有哪些动物?它们的尾巴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回家去想一想,下节课告诉老师,好吗?

2、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努力,老师准备奖励大家一幅动物画。但由于老师粗心,忘记了给这些动物们画上尾巴和涂颜色,你们今天回家去帮老师画上,好吗?

3、你们画好后,吴老师希望你们把它保存好,留作纪念。今后,只要看见这幅画,你们就会想起老师,想起老师为你们上的《比尾巴》这堂课。(发《动物画》奖品)

八、板书设计:

猴子长

公鸡弯

兔子短

鸭子扁

松鼠伞

孔雀好看(扇)

拓展阅读

1、《谈中国诗》

一、知识育目标:1.引导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生从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2.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习,激发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1.对文中的喻进行分析,体会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2.鼓励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作品的能力。

1.引导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引导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1.引导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 对文中的喻进行分析,体会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一、 导入

我们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都或多或少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题《谈中国诗》)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略)(生阅读,了解)

2、需牢记的代表作:(生分析,师指导生牢记)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长篇小说:《围城》

短篇小说集 : 《人 兽 鬼》

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3、拓展激发阅读兴趣:(师介绍)

《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贯东西的大者钱钟书先生。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

4、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问:我是中国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生:中国诗有什么特点。生: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

三、导引自

1、问:各位“美国人”的疑问正是钱先生要给大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讲演稿的主要内容。请各位自读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话语,带有“中国诗”字眼的句子是关键句。

生埋头阅读,圈圈点点。

(:大多数生可以找出以下句子:①中国诗是早熟的;②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③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性;④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个别生可以找出⑤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诗几乎没有。)

2、引导生归纳,以上五条是从诗歌的发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五方面讲了中国诗的特点。

四、合作探究

(一):细读文,用较文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

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 (异)

2、篇幅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长诗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同)

3、韵味

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同)

4、风格

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异)

5、内容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同)

2、初中信息技术文件查找

一、思想:

本节材的特点之一:编排从实际出发,以一个魔术,把本节的知识点贯穿于其中,层层深入,有助于提高习的兴趣,调动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使生真正成为堂的主人。

本节材的特点之二:材遵循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规律,注意培养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正是基于以上两个主要特点,本我采用了如下理念:

①、改变生的习方式。通过“变魔术”使生被动习变为主动愉快的习,并且通过多种习方式(如自主习、协作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②、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③、在体验感受中习。这节中很“放”地让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文件的扩展名及各类文件的创建。

2.掌握查找的一些技术和方法,能够进行复杂查找

能力目标:

1、培养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生自能力、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生与他人协作的习品质,加强集体主义的观念。

2.培养生的科探索精神与严谨的治态度。

三、重点

了解通配符的含义,并能够应用通配符进行复杂查找

四、难点

在查找中让会通配符的使用

五、准备

多媒体网络平台

六、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情景

①复习

找到一个WORD文件,请同们告诉我它的文件名。(隐藏扩展名)

通过“查看”—“文件夹选项”—取消“隐藏文件扩展名” 请同们再告诉我它的文件名。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复习扩展名,为后面的“查找文件”变魔术埋下伏笔)

②导入

师:同们今天这堂首先让你们查找一个文件,文件名为WINMINE.EXE。看哪位同能够找到。

生:到处找这个文件,怎么也找不到。(算机中可能有几万个文件或者更多)

师:同们是不是找得很困难,这很正常。不过我相信了今天的内容要想查找这样一个文件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让生知道不今天的内容查找一个文件是很困难的,体现了这堂的重要性。)

(二)步步为营,达到目标

首先老师始“变魔术”

方法:老师请一位生上讲台创建一个DOC文件,把这个文件移动到电脑的'任何一个位置。老师不看生的操作过程。让老师来猜出创建的是哪个文件,在什么地方。

(通过软件,让上讲台生的操作下面其他生都能看到,唯独老师看不到。目的让同们一起验证老师猜的对不对)

重点提出老师两个不知道:

1、生上台创建的文件名不知道。

2、生上台创建的文件所放的位置不知道。

老师以很快的速度就找到了刚才同创建的文件(其实是应用按日期查找方法能够实现)。同们都很惊奇!触发了同们马上想知道为什么的好奇心。

老师用了什么方法呢?同们想不想呢?

告诉同们老师用了查找大法。查找大法分成三招:

1、简单查找法(第一招)

始”—“查找” 打查找窗口。

① 输入查找的文件名 ② 注意选择查找范围

生练习:查找我们一始要查找的那个文件WINMINE.EXE。看看是不是查找的很快。

(通过与第一次查找的对,体现win98中“查找”的快捷性、方便性、重要性)

疑:了第一招是不是能够变魔术?(不可以,因为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文件名)

2、模糊查找法(第二招)

白板上写两个符号:*、?

告诉同们这两个符号叫通配符,在查找中是相当重要的。

看哪个同第一个告诉我“?”与“*”的区别,各有什么意义?

生查找分析5分钟,培养生的自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

老师再讲“?”与“*”的区别及作用。生再次查找以上两个文件。看看老师讲的是不是对。

疑:了第二招能否变魔术?(不可以,因为我们对文件名一无所知)

3、按日期查找(第三招)

老师演示:①选择查找的日期 ②选择查找文件的类型

生:了第三招能否变魔术?

(可以,只要我们查找今天创建的DOC文件,就可以找到生上台创建的那个文件)

练习:同桌同相互变魔术,同桌两个同在各自的位置上建好文件后,藏起来。然后换

位置找到那个文件,看哪个同找得快。

(三)自主小结,归纳信息

组织:1.提问:本节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2.生回答,相互补充

3.师评价

(四)外研究,拓展综合

1.思考,完成以下题目:这堂,变魔术中创建的是DOC文件,我们能不能尝试建其它类型的文件,例如:BMP文件等。

2.运用今天得按日期查找,回家后变个魔术给自己的父母看。

3、文《和太阳赛早起》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词句的优美。

2.体会诗歌表现的美好情怀,理解描写我们和太阳赛早起的诗句,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有激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中的美好情怀。

难点:走进诗歌,激发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师:准备配乐朗读的音频资料、日出的视频。

生:搜集歌唱祖国的诗歌。

一、整体感知,引入

1.老师播放配乐朗读,生感受。

2.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生谈感受)

3.今天我们一起来习这首描绘日出美丽景色的现代诗《和太阳赛早起》。板书题。

4.齐读题,理解题意。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试读全诗,读准字音。

2.给诗歌小节编序号,想想每个小节的主要意思,并批注在旁边。

3.分节朗读,并正音。

4.说说读后感受:这首诗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1节

1.齐读第1节。

2.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们是在和太阳赛早起?(板书:我们、太阳)

反馈:当当我们离营帐,轻轻地走过它们身边。强调沉睡梦里。

3.此时是什么时候?(日出前)日出前,大地一片静谧安详,少了人群的喧闹,少了虫鸟的欢叫,而迎来了我们轻轻的脚步。

4.为何我们会这样早起?(是为了与太阳赛早起)此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迫切、激动的心情)

5.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

我们离营帐,轻轻地走过它们身边。

这句中的它们指谁?轻轻地说明了什么?(它们指正在沉睡的森林、花草、小鸟和白兔。我们是一群有礼貌的孩子,悄悄起来,轻轻地走。所以要读得平稳、轻缓一些。)(相机板书:轻轻地)

6.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四、指导阅读第2节

1.指名朗读第2节。

(1)讨论:在和太阳赛早起的过程中,我们是怎样做的?你能找到句中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吗?从这几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了?

这节中穿过跨过沿着奔上这几个动词写得很确切,与树林小溪小路山顶搭配恰当。从这几个动词中可以体会到我们的迫不及待。(板书:穿过、跨过、沿着、奔上)

(2)轻声朗读这一节,想一想我们和太阳谁更早起?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看,东方的云彩在变颜色,是不是不过我们,云彩呀,你才悄悄地红了脸?说明此时太阳周围的云彩颜色正发生变化,太阳正要升起。这一句写得多有趣,它让你想到了什么呢?(日出前,太阳睡在厚厚的云层里,太阳醒来后,它的光芒便会渐渐地从云层中穿透出来,染红云层的脸;说不定云彩是为还在被窝里的太阳害羞而脸红的呢。)

从云彩在变颜色我们可以看到太阳正要升起,这便是日出时。

(3)日出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别嚷!轻点轻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中怎样形象生动地写出太阳升起的情景?花草树木小鸟这时是怎样的心情?

别嚷表达我们屏息等候太阳升起的激动心情。露出头顶露出眉毛和眼睛露出笑脸,最后跳起来,把太阳拟人化了。太阳升起来了!花草树木小鸟都非常兴奋,实际上是写我们兴奋的心情。

(4)师出示日出视频,让生看着视频听老师朗读文相应的诗句,感受日出的壮观与美丽。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节,朗读时要突出人物激动、兴奋的心情。

五、习第3~4节

1.我们和太阳赛早起,赛的结果怎样?(我们赢了)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我们是欢迎太阳的仪仗队,我们走在太阳的前面,是我们挥动着红旗,把太阳迎接到人间。)相机理解仪仗队。(板书:迎接)

2.让生自由读读第3节,勾画写日出后大地景色的句子。看着它照遍山河田野矫健。

诗中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绘太阳?抓住了哪几个形象的动词?

诗中采用了拟人手法描绘太阳,让人感觉太阳如同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充满活力、意气风发。抓住了照遍走进唤醒几个动词。

3.发挥你的想象,说说太阳迈着轻盈、矫健的脚步还会去哪些地方?

句式训练:(出示件)

是我们挥动着红旗,

把太阳迎接到人间;

看着它,

看着它,

看着它,

它的脚步多么轻盈、矫健。

4.我们迎接着太阳,此时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为什么如此期待日出?

我们怀着迫切激动的心情迎接太阳,迎接更美妙的一天。因为一日之际在于晨,祖国的早晨阳光灿烂,多么美好,我们希望祖国将拥有更美好的一天。(板书:祖国的早晨、美好的一天)

5.引读第4节。

面对徐徐升起的红日,面对沐浴朝霞的小河田野、村庄果园,我们完全沉浸在光的世界,美的海洋,我们放喉咙,唱起歌来,让我们尽情欢呼祖国的早晨,让我们举起双手迎接更加美好的一天!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太阳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祖国的爱。

六、堂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文。

2.读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它们的妙处。

3.交流展示自己搜集的歌唱祖国的诗歌。

综合性实践活动:组织生登山看日出。

附:板书

4、《小壁虎借

知识、能力目标

会认15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初步了解一些动物的作用及特点。培养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自合作习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经历阅读、分角色朗读等,感知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生进行礼貌育。

分角色朗读文及感知动物的作用。

能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件、图片、头饰。

一、创情境,质疑导入

(件出示小壁虎。)

师:这是什么动物,哪位小朋友认识呀?(生答,师板书。)

师:看了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提出:“小壁虎为什么去借,小壁虎向谁借,小壁虎借到了吗?”等问题。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向老师请

2、再读文,把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阅读文,画出人物对话。

(生自读文。)

4、同桌读文,相互评价。

5、检测生初读文的情况。(师出示问题。)

(生汇报,件出示第一幅图。)

师让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小壁虎的不是被蛇咬断的,而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并通过表演来理解“挣”的意思;二是,小壁虎认为没有很难看,所以借

(指名回答,师随着生的回答,贴出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

三、细读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断了,他的心情如何?

生:很难过,很伤心。

师:试一试读出小壁虎当时的心情。

(件出示文第二自然段:“没有……呢?”,指导读好感叹和疑问句。)

(件出示第二幅图,请生读小壁虎说的话,思考:小壁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看出的?)

(生汇报,师适时引导。)

师:为什么小鱼不把借给小壁虎?

(生答,并表示理解小鱼为什么不把借给小壁虎的原因。)

3、分角色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

4、自由读文第四、五自然段,交流:小壁虎又向谁借,结果怎样?(件出示:小壁虎向借,结果。)

(生汇报,师件出示第三、四幅图。)

5、为什么他们都不肯借给小壁虎,他们说的话应该怎样读?(生练习读。)

6、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生戴头饰朗读。)

7、用“因为……所以……”句式练习总结。

8、小壁虎到处借不到,结果怎么样呢?

(生汇报,件出示第六幅图,思考:从这里你知道小壁虎的有什么作用?)

9、指导朗读全文。(生戴头饰朗读。)

四、积累内化,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作用?

2、你知道他们的作用吗?(件出示其他动物,引导生观察动物的。)

3、假如小壁虎向他们借,他们会怎么说呢?试着说一说。

五、总结

这节,同们有什么收获?

5、《小壁虎借

一、目标:

1、掌握本后田字格里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通过看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用处,及壁虎可以再生的特点。小

二、重、难点:

1、能熟读生字,流利地朗读文,规范书写8个生字。

2、通过看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用处,及壁虎可以再生的特点。

三、前准备:

件。

四、过程:

(一)导入新,理解借原因。

1导语:小壁虎的是怎么断的,让我们到《小壁虎借》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以上问题。

3动作演示理解“一挣”,理解小壁虎易断的特点。

4指导朗读句子:没有多难看哪!

(二)先扶后放,习借的经过。

1小壁虎向谁借,怎么借的,借到了吗?朗读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以扶为主,领文第三自然段。

2)较句子哪句好,为什么?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

3)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拨水呢。”)生分组读对话。

4)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借给壁虎?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5)总结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习第三自然段,先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借给壁虎。

6)填空练习,回顾本段的构段方法,练习背诵文。

3半扶半放,习第四自然段。

1)生自读文,提出读书要求:找出与第二段不同的地方。

2)反馈,指导读角色对话,理解老牛的作用。

3)填空练习,指导背诵。

4放手自第五自然段。

1)生自读文,像小老师一样向别人提出问题。

2)生提问,生解答,师随机指导。

3)练习背诵本段文。

习第六、七段,了解小壁虎的特点、用处。

1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

2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

3它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啦!——再生)练读句子。

4小结:壁虎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

四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

(2)习本,我们知道了鱼的能拨水,黄牛的能赶蝇子,燕子能掌握方向,壁虎的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用?出示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等动物,让生说说他们的作用。

(3)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荡秋千呢!”

点击查看更多比尾巴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88h.cn/articles/3068.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