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意思

发布时间: 2025-07-27 23:57:45

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意思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感情恣肆,他的诗被杜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他被称作“诗仙”。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属吉尔吉斯斯坦),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青莲乡。少年时博览群书,研习剑术,26岁时出蜀,开始了一个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后任翰林供奉,报国志向得不到施展,加上他蔑视权贵,**不羁的性格,遭到权贵的谗毁。李白对仕途失望后,离开了长安。再次南北漫游10余年,这期间结识了杜甫,成为莫逆之交。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柏蒙冤入狱,后遇赦返回。晚年漂泊异乡,762年,病逝于当涂(今安徽省境内)。

李白现存诗篇900多首,内容丰富,有的批判黑暗现实,有的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报国之志,有的表达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懑,有的吟咏自然景物。追求身心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的诗歌中的主旋律。

在艺术上,李白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精神与创作手法,运用神话传说,驰骋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出神入化,挥洒自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己的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4.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5.疑:怀疑。

6.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

7.九天:天空,极言其高。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译诗、诗意】

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

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

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

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

【赏析】

李白生平游历好多名山大川,他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这首诗可能就是他接近晚年的作品。《望庐山瀑布》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体,这里选读的是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烟,一般呈灰白色,这儿的烟怎么会是紫色的呢?因为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这样的风景多么美妙啊!香炉冒烟是极为平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

接着向下望到香炉峰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挂在前面的水面上。这里最传神的是一个“挂”字。瀑布原本是从山壁上突然倾泻而下的水,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悬挂着的布,所以叫瀑布。作者用“挂”字形容它从上而下,非常形象。《望庐山瀑布》第一首中有“挂流三百丈”的诗句,也是用“挂”来形容香炉峰瀑布的。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瀑布,“飞流直下”,写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地奔泻而下的迅疾情况。“三千尺”是一个夸张数字,它和上面提到的“挂流三百丈”一样都是夸大地形容瀑布从陡峭的山壁的极高处飞流而下的气势。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说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很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真是别出心裁的联想。诗人在运用这个比喻时,不取“像”“似”之类的字,而用一个“疑”字,故意说它若真若假,却更强调了两者相似的逼真程度。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拓展阅读

1、天门》原文解读 赏析综述 题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宝十三年(754)八月,从金陵出发,准备游安徽宣城,途经天门,写下了这首诗。天门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三十里处。分为二,东叫东梁(古代称博),西叫西梁。两夹江对峙,相去数里,大江从中穿流,像一扇天然门户,形势非常险要,故称“天门”。

诗题中的“”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舟行远所见天门的壮美景色。

全诗四句,诗发展分两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那天门从中劈断,是被那汹涌的楚江冲开,一江碧水奔腾东流,到这里折流向北而去。〕

第一层,写天门的奇险和楚江的湍急,从“江”与“”的关系着笔。诗题《天门》,“”字统领全篇。谁天门?当然是诗人。诗人坐在从金陵至当涂的溯江而上的船中,向西远到了什么景象?“天门中断楚江开”,见了“中断”的天门见了从天门的中断处涌来的楚江。见了一“”,一“江”。着重写“”,由及江,以江衬。写,用了“中断”,一个“断”字,描写出了本来是一个整体的天门,好像被奔腾的长江一劈为二,两岸陡峭,奇险,似斧劈,如刀削。把江水怒涛的冲击之势生动有力地表现了出来,极为传神。天门原在长江西岸,后来由于断层作用,大江湍急日增,将此从中切断,形成夹江对峙之势。写江,用了一个“开”字,表现了大江波涛汹涌湍急不可阻挡,具有劈断岩的神奇力量,大劈断,河道开通,冲破天门奔腾而去,气势壮阔。

起句突兀,气势非凡,水相映,写出了天门的高峻雄伟,借势也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诗的第二句,承接上句中的“江”字写来,“碧水东流至此回”,也是中所见,写实景。由第一句写形特点,转到写水势的奇特,又以水势衬托出天门的雄奇。“碧水”即指楚江,一个“碧”字,点染出了长江的碧波清涛的特点。“东流”,点明了长江的流向。“至此回”,“回”字用得有力量,有韵味,可以见得水势之大,一江碧水奔腾东流,经过天门险滩,突然受到大的阻遏,激荡飞溅,打着回旋,掉头北向,急转直泻,可以想象“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奇观。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高耸的青对峙而出,一叶扁舟扬帆从日边逆水驶来。〕

第二层,细摹天门之态,从它的雄奇,写到它的秀丽。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诗的第三句,由第二句写水,调转笔锋,照应第一句,再次写。“两岸青相对出”,也写中所见天门两的雄姿。长江流经此处,东、西梁对峙在大江两岸。“青”与上句“碧水”相对应,表色彩的形容词“青”和“碧”用得形象,在读者面前呈现出“青”佳木葱茏,“秀水”澄江如练,“碧水”边的“青”倒映在碧水中,“青”下的“碧水”映照着青,上下交辉的景象。诗人是在逆水行舟中看“青”,青便有动态之感。着远处的天门两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夹江对峙的天门,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所以,诗人用“相对出”三字,描绘自己心目中的“青”的情状。青“相对”,一水中分,写出了两夹峪之势,这峪中便是汹涌澎湃的碧波长江,既写出了天门的雄奇,也写出了江流的湍急。一个“出”字,用得尤为传神,予静物以动态美,把静止的雄伟的天门全盘都写活了,好像“青”有。“相对出”,把守江门,富有生命力似的。

以上三句,都是写中所见,描绘的是江上的雄伟形象,是写江的壮美。

诗的第四句,点明“”的立足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写诗人眼着雄奇的天门,乘着一叶扁舟,扬帆从日边逆水而来。笔锋伸展,描写出了开阔的境界与诗人悠闲的情态。作者巧妙地在这壮阔的江面上,又点画了“一片”“孤帆”。这“孤帆”从“日边”而来,从太阳升起的东方乘风破浪而来,由小而大,愈来愈靠近天门。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雄伟险要的天门啊,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见到了你!“日边”,即指远处。诗写进了“日边”,也就将天门、江流、帆船和诗人全都置于这辽阔的背景之中了,使那蔚然奇观的名胜景,愈发显得雄伟壮阔。“孤帆”、“日边”在字面上虽未着色,但令人可以想见灿烂的阳光,映照着粼粼的江面,映照着色的江帆。青、碧水、红日、帆,构成了一幅绚丽壮阔的画面,富有诗情,具有画,美极了。

这首诗在描绘天门的雄奇景象时,也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舟行“天门”的诗仙,既是这画面的描绘者,又是“画中人”了。

这首水诗,作者以注满感情的笔,描绘了中所见天门夹江对峙,楚江千回百折的雄奇秀丽景色,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川,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锦绣河想感情。

诗中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用得精确生动有力,写出了天门的雄奇和楚江的湍急。

诗中两个表色彩的形容词“青”和“碧”,用得精当形象,描绘出了天门的青翠葱茏,楚江的清澈碧透。

2、课例《》教学反

1、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

他靠的是什么

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

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

2、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

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

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那时插头只有一个。

“你能不能快一点开灯,让我怎么看书呀?“好了,好了,就快了。

“老是说好了,都过了30分钟了。

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电线,的确太不方便了,何不想个可以两用的插头呢?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

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供不应求,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利润大增。

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的好机会。

3、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

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

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

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4、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

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

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5、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3、课例《》教学反

1、陶渊明放弃了*里锦衣玉食却处处充满着勾心斗角的生活,于是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的闲适与宁谧

2、放弃了宫廷里纸醉金迷但背后隐藏的是无尽的黑暗和污秽的生活,于是获得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放与不羁

3、苏轼放弃了坎坎坷坷且处处不尽如人的生活,于是获得了“唯江上之清风,与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旷达与豪迈。

4、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留下一句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他的好友文种,不听他的劝告,舍不得荣华富贵,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5、伟大的文学家、想家鲁迅,为了改造中国国民的灵魂,挽救民族的危亡,追求独立自主,毅然放弃了就要学成的医学,拿起了文学这把快刀,刀刀刺向敌人的心脏。

6、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

在研究和教学中,他发线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

他这一聪明的放弃,成就了他医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

7、贝聿铭放弃了经济学这条在当时看来最有前途的学业,而选择去学习建筑学,最后享誉称号“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8、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他不惜放弃家庭,放弃一切亲情、友情,最终创立了影响人类社会数千年的佛教。

9、钱学森博士早年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为科学事业而鞠躬尽瘁,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

10、谷歌的全球副总裁开复早年就读于法学院,后来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学法,转而学习从高中时就很喜欢的、基础不是很厚重的、前途看起来并不很明朗的计算机专业,最终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4、课例《》教学反

1、春秋时,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

他知道大臣们对他不满,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他的死罪

因此,所有的大臣都不敢上前劝谏。

但是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个谜请大王猜猜。

庄王说:“你说吧。

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说:“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

你去吧,我已经明了。

从那天开始,楚庄王振作起来,认真治理国家,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

最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2、拿破仑小时候不学习,因身材强壮,经常以武力逼他哥哥替他写作业,后来他哥终于忍受不了拿破仑,说,你只不过是比我强壮一点而已。

这句话极大的刺激了拿破仑,从此非常努力的学习,后来考入法国最棒的军事院校,29岁时就成为炮兵准将,日后更是驰骋欧洲,所向披靡。

3、一天,正在家里读书,书很厚,才读了不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到底要看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完

于是丢下了书,悄悄溜出了门。

刚出家门不远,就看点路边一个老奶奶正在磨刀石上磨着什么东西,好奇地凑近看了看,老奶奶手里拿着的竟然是一根铁棍。

对老奶奶的行为感到不解,于是一直安静的站在老奶奶的身边,过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了,问道:\"奶奶,您拿着一根大铁棒,这是在做什么呢

我啊,我正准备磨一根针用来缝衣服。

老奶**也没抬,仔细地磨着自己手中的铁棒。

什么

磨针

更加搞不明了,继续说道:\"这么粗的一根棍子,您要磨成针

这怎么可能啊

听了的话,老奶奶抬起头,说道:\"孩子啊,这铁棒再粗,我只要天天都磨,还怕它不能磨成一根针吗

听后恍然大悟,\"是啊,只要能够一直坚持,再困难的事情也能成功,读书也是如此啊

于是赶紧跑回了家,捡起之前被自己丢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阅读,再也没有偷过懒。

语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意思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44101.html

热门阅读

  1. 《沁园春更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的阅读答案
  2. 疗养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3. 大学生毕业实践报告
  4. 图书的出版合同范本
  5. 祝福、感恩挂树梢活动范文
  6. 2016年冬至问候语集锦
  7. 关于中秋之夜的作文
  8. 开学第一课00字观后感
  9. 年度优秀班主任工作总结
  10. 快乐的周六随笔
  11. 公主童话故事《花岛女王》
  12. 幼儿园中国结教学设计
  13. 李景略幽州良乡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14. 纺织品检测的实习报告
  15. 大班教师个人计划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