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诗句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努i知道有哪些描写长城的诗句吗?
0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
02.
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
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咏饮马应诏】(唐·杨师道)
03.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紫骝马】(唐·卢照邻)
04.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雨雪曲】(唐·卢照邻)
05.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送人之军】(唐·贺知章)
06.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唐·王昌龄)
07.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唐·王昌龄)
08.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塞下曲】(唐·常建)
09.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
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骢马】(唐·万楚)
10.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桃叶宜人诚可咏,
柳花如雪若为看。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难。
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唐·刘长卿)
11.
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
霜静影逾悬,露晞光渐没。思君不可见,空叹将焉歇。
【关山月】(唐·徐九皋)
12.
天下今无事,云中独未宁。忝驱更戍卒,方远送边庭。
马饮长城水,军占太白星。国恩行可报,何必守经营。
【送部四镇人往单于别知故】(唐·徐九皋)
13.
一门同秘省,万里作长城。问绢莲花府,扬旗细柳营。
词锋偏却敌,草奏直论兵。何幸新诗赠,真输小谢名。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唐·李嘉佑)
14.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
【蓟门行】(唐·高适)
15.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梅花落】(唐·刘方平)
16.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送刘判官赴丰州】(唐·卢纶)
17.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登长城】(唐·李益)
18.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塞下曲】(唐·李益)
19.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统汉峰下】(唐·李益)
20.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度关山】(唐·李端)
21.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22.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长城闻笛】(唐·杨巨源)
23.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24.
独向长城北,黄云暗塞天。流名属边将,旧业作公田。
拥雪添军垒,收冰当井泉。知君住应老,须记别乡年。
【送流人】(唐·张籍)
25.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唐·李涉)
26.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题悟公禅堂】(唐·陆畅)
27.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28.
**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千堆战骨那知主,
万里枯沙不辨春。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
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饮马长城窟】(唐·陈标)
29.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听筝】(唐·张祜)
30.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长城】(唐·朱庆馀)
31.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唐·赵嘏)
32.
秦兴版筑时,翦伐不知谁。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赋得长城斑竹杖】(唐·李频)
33.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长城下】(唐·曹邺)
34.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杞梁墓】(唐·汪遵)
35.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长城】(唐·汪遵,一作褚载)
36.
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
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失题】(唐·许棠)
37.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
不知血刃起中原。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长城】(唐·罗邺)
38.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秋深】(唐·周朴)
39.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唐·卢汝弼)
40.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续古】(唐·陈陶)
拓展阅读:描写长城的优美句子
1、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2、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其中横贯我国北方的长城规模更为宏大,东西相距长达一万余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它好像一条长龙,翻阅巍巍的群山,穿过茫茫的草原,跨越法瀚的沙漠,奔入苍茫的大海。由于万里长城气势的雄伟,工程的艰巨,历史的悠久,不仅在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少有,即是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因此,它早已被列为世界的一人奇迹了。
3、登上八达岭长城最高的烽火台上,放眼远望,那蜿蜒曲折的长城,像一条巨龙在飞舞,翻山越岭,游向远方的天边;再看那长城的堡垒,一个连着一个,一段城墙接着一段城墙,一望无际,苍苍莽莽。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景像,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那高大绵长的长城,是建造在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之上,建造之艰难是无法想象的。
4、长城可真陡啊!有些坡度只有一百三十度,要不是旁边有栏杆,我早就像皮球一样滚下去了,它的陡真可以和黄山的险相媲美;长城可真长啊,在连绵的山中看不到尽头,好不容易走了四个烽火台,算起来才走了全部的万分之一,真可谓是万里长龙啊!
5、长城,人类的巨著,中华之魂!她象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她是一部气魄恢弘的史诗,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在长城镌刻下宏伟的篇目。八达岭长城是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谊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是通向世界的窗口。
6、著名的万里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蜿蜒曲折,蟠伏在中华大地上。万里长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工程,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7、万里长城不仅仅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而且其中还蕴含着我们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和辛勤的付出。当我们站在万里长城的青砖上或在欣赏长城的美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样,这一项宏伟的建筑令我们后人赞叹不已。
8、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9、当我看到长城时,心中激情澎湃。真正的长城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雄伟壮观,像一条金*巨龙伏卧在群山之巅。
10、远看,八达岭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于群山之中。八达岭长城以地势复杂,敌楼众多而著名。它的墙体平均高度为、8米,底宽、5米,顶宽、8米,可以五马并行。最高的敌楼----北八楼海拔高度为888米。1987年,八达岭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景点。
11、步上坚固的石阶,周围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崇山峻岭、绿树环抱。这长城宛如条长龙在这山中蜿蜒。上千年的历史,这座饱经风霜雨雪的古老建筑仍显刚强坚毅。初踏长城,心中既激动又感慨,激动是因为我将踏上的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而我又感慨这长城是由多少汗水、泪水甚至生命换来的,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啊。但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12、后来,登上长城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伟大、雄浑。多么难忘的画面啊!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13、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呵,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塞外强悍的风挟着天籁的鸣声呼啸着,仿佛向我们倾诉着长城的经历。我寻觅着古老战场的遗迹,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我想起了镇守边关的戚继光,想起了同清兵在山海关决一死战的李自成,想起了陆游的悲壮词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
14、万里长城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它纵横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曲折绵延长达6700公里,约有、3万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15、里长城不仅仅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而且其中还蕴含着我们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和辛勤的付出。当我们站在万里长城的青砖上或在欣赏长城的美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样,这一项宏伟的建筑令我们后人赞叹不已。
16、登上了第一座烽火台举目远望,万里长城气魄宏伟,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它的一边伸向高山之巅,一边沿着山脊沉下深深的谷底。
17、来到长城上,只见长城是用一块块砖头建造的,它的建筑结构包括垛口、烽火台、关城、军用道路等,道路很宽,可以五马并行。往前望去,长城连绵不断,像一条巨龙,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卧在中华大地上。往城下望去,是悬崖峭壁,我不禁为古人造长城的智慧所折服。
18、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王朝修筑过长城。
19、还是在幼稚的孩提时代,图片上长城那巨龙般的雄姿,就曾给我的梦幻抹上几多神奇瑰丽的色彩。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父亲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你就会知道。”我疑惑的点点头。虽然是懵懂的童年,但长城却从此唤起了我对于我们民族,我们的祖先,我们伟大祖国的河山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拓展阅读
1、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2、描写中秋的月亮的诗句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 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 消息。
3、王勃乐观豁达的诗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下面是关于王勃乐观豁达的诗句的内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是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
城阙:这里指京城长安。
辅:即护卫。
三秦:如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史称三秦。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此则泛指四川。
宦游:即在外地作官。
海内:指天下。
存:即有。
天涯:指天边。
比邻:近邻。这两句说,只要是互相了解的好朋友,虽然彼此住处隔得很遥远,也和邻居一样。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无为:不要。
歧路:岔路,指分别之处。这两句说,我们在分手时不要象普通男女一样啼哭,让眼泪弄湿了佩巾。
诗文鉴赏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指的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由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4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