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好学的爸爸》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注意多音字“好”的读音。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
指导学生朗读和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好学的爸爸。
2、讲“好学”的“好”是一个多音字,“喜爱”的年意思。问:“好学”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
3、“好学的爸爸”这一课题告诉我们文章写的是谁?
过渡:爸爸怎么好学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读。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①爸爸很好学,每天晚上“充电”。(第一自然段)
②爸爸上业余电脑培训半电脑。(第二到六自然段)
③爸爸现在是电脑高手。(第七自然段)
(2)分部分指名朗读并提出生字词
(3)引导理解部分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讲“业余”、“上网”、“资料”。
3、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自主学习记住字形,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学新的偏旁并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记住字形的方法。
三、作业。
1、读读、写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是写爸爸好学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学生上讲台读生字词卡片,读一个放一个
2、先猜字谜后写字: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已经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够明白。
2、学生提出问题估计较多,教者可梳理出以下几个:
(1)“充电”就是“再学习”的意思吗?三个“充电”为什么有两种标点符号?
(2)《好学的爸爸》为什么很少写爸爸是怎样好学的?
(3)什么叫“业余电脑培训班”?
(4)“上网啦,制图啦……”这后面的六个点是什么意思?
学生继续读书,开展自由讨论。下面的内容视学生理解程度有选择地讲解。
问题:①什么叫充电?②爸爸为什么要充电?③业余指工作时间以外。④“……”叫省略号,表示不需要全部说出来。
3、揭示练习题。
(1)下面两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①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②这还不简单!
(2)读下面的两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①光会打字是不够的。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
②爸爸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爸爸在电脑前敲了几下键盘,鼠标点得飞快,一会儿就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3)学生再次读书,开展讨论交流,指名当众回答,师生共同评述后教师小结。
三、作业
1、填空:我的爸爸很(),最()()吃()晚(),()夹着包往外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用下列生字扩词:好近业网现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1、出示下列句子。
(1)爸爸说:“充电就是再学习呀。”
(2)我说:“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3)我说:“爸爸,你能帮我从电脑上找一点骑牛比赛的资料吗?”
(4)“这还不简单!”
2、各自练习朗读,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进步最大的小朋友,请大胆举手要求朗读。
3、学生读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小结。
4、学生继续体会、朗读,指名朗读全文,评议。
三、写字指导
1、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呢?请小朋友们看看、想想、说说。
2、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
业、网:为了写得对称、美观,一定要安排好开始的两笔。“业”的两竖写在和竖中线等距离的两侧,第二面的起笔略高于第一笔。第三笔是侧点,第四笔是撇点。
完、学:给关键笔画定好位。“完”的第一笔、“学”第二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爸:上下结构。“父”字头,张开的幅度要比写独体字时大些,以便覆盖住下面的巴。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充电
(再学习)
要学的东西可多
找资料一会儿就------
电脑高手
拓展阅读
1、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作业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预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童话故事,学会预测故事情节,续编故事。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安排了与预测有关的内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练习根据故事情节预测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练习续编故事接下来的情节,《不会叫的狗》训练预测故事的结局。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预测训练。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本课描写了老屋帮助很多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人,为他们遮风挡雨的故事,重点是体会老屋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学习预测的一些方法。 2 课时 教学建议 1. 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总结预测的方法。 本课作者记叙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样帮助别人的。重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点是学会预测故事,能用连贯的语言叙述。 1 1.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体会胡萝卜先生的无私帮助。 2.引导学生续编或创编故事。 本课三首古诗词描写了 一只不会叫的狗向别人学习叫的14.*不会叫的狗 故事,重点是边读边预测故事,学会预测故事结局。 1 1.分析重点字词来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预测故事结局,与老师读的结局比较。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主题是《名字1 1.出示图片资料猜里的故事》,讲讲名字的含义或来历。重点是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听别人讲的时候,礼貌回应。 本次习作主题是看图《续写故事》,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预习作 测故事情节,并续写故事。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学会预测并续编故事。 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复习音序查字法,学习和积累多音字语文园地 和关于数字的成语,学习提示语的三种用法,理解积累关于团结的谚语。重点是掌握提示语的用法,积累字词和谚语。
测名字的由来。 2.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运用观察插图,小组讨论法引导学1 生讨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练习写一写。 1.指导学生用发现法和探究法来学2 习提示语、古诗。 2.用直观演示法来复习查字典的知识。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墙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 3.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学习预测故事,续编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墙壁”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1)图片——摇摇欲坠的老屋。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轻2.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这是一座 松愉快地感知画面的老屋。 形象,化抽象为具3. 教师小结,导入课题。(课件出示2)12 总也倒不体,有效地吸引了学了的老屋(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 1. 初读课文。 生的注意力。】 (1)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3)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4)生字,读生字。 dònɡ zhǔn bèi bào qiáng bì è zhī zhū piāo zhuànɡ bǎo shài 洞 准 备 暴 墙 壁 饿 蜘 蛛 漂 撞 饱 晒 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准、蜘、蛛、撞、 晒”,后鼻音“洞、墙”等。 (2)(课件出示5)词语,读词语。 暴风雨 往前凑 喵喵 孵小鸡 叽叽 好饿 偶尔 ........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凑”,三拼音节“喵”。 (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 自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4.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三、品读文章,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6)插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2.品读老屋的话。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老屋说的话,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老屋说的话。 (3)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老屋在别人提出请求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再读老屋的话,注意读出老屋语气的变化。 (5)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再次看图,你想对老屋说些什么? 4.师小结。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7生字田字格)会写字: 洞 准 备 暴 墙 壁 饿 蜘 蛛 漂 撞 饱 晒 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2.识记生字 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识字。如,“饱”,“饣”是表意的,和食 物有关,“包”是表音的。另外,“洞、壁、饿、漂”都可【设计意图:鼓励学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2)熟字比较。如:堆一准 各一备 洒一晒 (3)组词扩展:准备 暴风雨 暴躁 撞到 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3. 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所读的字。 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 ①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出示田字格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对重难点生字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读帖。 的书写指导,培养学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注意什么? 生爱写字的兴趣,教“洞、准、墙、饿、蜘、蛛、漂、撞、饱、晒”是左会学生正确的写字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备、壁”是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宽下窄。 书写习惯打下基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准、暴、晒”: 础。】 “准”字左右结构,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个“隹”, 不是“住”,中间的单人基本接近竖中线。 “暴”字,上中下结构,注意上面的“日”写得扁一 些,最下面不是“水”。中间的“共”的第二横压住横中线上。 “晒”左窄右宽,右边是个“西”。 ④学生再次练写。一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子 上写,教师评价。 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5. 实物投影写得优秀的学生习字,由写字的学生说说写好字的做法。
2、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在朗读中感悟 在感悟中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点本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语言美,体味文章拟人、排比的修饰手法及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动感情
1、请看大屏幕的钟表。问:你想到了什么? 2、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演示时间格言)
3、揭题。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复返。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好!让我们感悟一下,我们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逝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你想大声读就大声读,你想默读就默读,你想和伙伴读就和伙伴读,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画:哪些语句是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2、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这个句子用得是什么修辞方法?
师:写出了八千多日子在时间的流里是非常 的。
师:谁来把这短暂的时光给大家读读。
师:你从“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请带着想象将这无声无息的时间读一读!
师:你读的真不错,让我们感到了时间的无声无息。作者为这匆匆而过的日子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头涔涔而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作者是一种什么情绪?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伤心、着急再来读一遍。
评价:读的不错走近了作者的心灵。
(2)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师:跟我读“饭碗(wǎn)”,指出是盛饮食的器具。(演示“碗”字的笔顺。)
师:“伶伶俐俐”是什么意思?
师:你读懂了什么?(时间过得很快)是从哪些字体会到的? 师: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形象生动,把日子写活了。请同学们读出这飞逝的日子。
师:“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
3、八年级上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朗读课文,把握内容,感悟爱的博大。
理清思路,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字词,熟读课文,搜集作家杨绛的有关资料。
思考:想想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老王》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整体感知
导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7岁的男孩在投海*时,被一位在伊豆山温泉旅行的老太太救起。男孩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穷途末路。老太太对男孩说:“你可知道你生来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你之外没人办到的事吗?”男孩冷笑着说:“我会相信这一套?”老太太不慌不忙说:“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老太太把男孩带回自己家,让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但她对男孩爱护备至。让他培植一些生长迅速的红萝卜,10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红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自吹自娱,老太太听了称赞说:“除了你没有人给我吹过笛子。孩子,真好听。”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就把他送到高中读书。在高中读书的4年,男孩继续在菜园里种菜,高中毕业,男孩白天做工,晚上上夜大学习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盲学生常对男孩说:“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男孩从学生们的脸上看到了感激的光辉。他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这以后,男孩利用假期自撰笛曲,继续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老太太以自己的.爱心让不幸的男孩知道活着的快乐一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富有意义。
你曾用自己的爱心感动过别人吗?哪怕是一个深情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希望工程”的小小的捐助——现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生活艰难的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文《老王》,感受普通人相互关爱的情感,想想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教师出示问题组:
文章写了老王哪几个生活片段?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一家是怎样关心老王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
在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老王是怎样一个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注意老王“善”的一面,还要注意老王“苦”的一面。为提出“应该怎样关心不幸者”的问题埋下伏笔。
精读研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者一家就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组:
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的最后一句话?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明确: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揣摩语句。
教师引导:
本文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但静中有动,意味深长,有很强的表现力。请同学们找出有表现力的语句,深入领会。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问题组:
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当你不幸时,你得到过别人的关爱吗?
你怎样看待在与人交往时首先要付出爱的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人人要关怀不幸者,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作业
展开想像,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部分。(要突出老王的心理描写)
4、小学语文六年级《姥姥的剪纸》2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烧饭、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
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化不开的亲情。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这剪纸的高超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似在我们眼前清晰、丰满起来。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来。读着语言文字,有一股北方特有的民风民情迎面扑来。作者的这些遣词造句也很有地方特色,很有“嚼”劲啊!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透了”这句话的含义。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享受剪纸这一传统艺术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文中关键词句,感悟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和“我”对她的思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透了”这句话的含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刁难、挑剔、耍赖”等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透了”这句话的含义。
4、结合课文具体语言文字,感悟姥姥剪纸技术的高超,享受剪纸这一传统艺术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透了”这句话的含义。
2、结合课文具体语言文字,感悟姥姥剪纸技术的高超和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
2.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非常亲切。我们一起来叫一声,姥姥。(学生齐叫)加上儿化(范读),你来叫一声。(指名)你再来叫一声。(指名)读得真亲切。这位姥姥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剪纸。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回顾生字词。
小屯 刁难 岂知 庄稼 驮着 啃食 耍赖 清清爽爽 无可挑剔 择菜 薅草
2.检查交流,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注意及时纠正字音。
3.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姥姥的剪纸好吗?投影出示剪纸图片,看了这些姥姥的剪纸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学剪纸吗?)看来姥姥的剪纸已经拴住你们了。姥姥的剪纸同样也拴住了文中的“我”。
(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齐读:从这个“拴”字你看出了姥姥剪纸的技艺怎么样?(板书: 技艺高超 ) 三、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一)、提出要求:默读课文1—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那些词句上感受到
了姥姥剪纸技术的高超,勾画出来读一读,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二)、交流
下面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来交流。
1.感受1:“都贴”:大家都喜欢,说明了姥姥的剪纸技术高。【这是侧面烘托的写法】
2.感受2:“普普通通”:这句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无所不能
师:不但无所不能,而且剪出的图案?(读大家的话)剪什么像什么,姥姥真是——神了。
谁来读一读第二节,带我们一起回味一下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看大屏幕一起读。(把两个“普普通通”省去)
师:有什么发现?(你读书很细心)少了两个普普通通意思没什么关系吧。(反衬手法,更加衬托出技术高超) 谁来为我们读出这种感觉。齐读。
师:姥姥的剪纸这么神,是不是她剪得母鸡真能下蛋?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咱们能用这夸张的说法夸夸姥姥吗?
师:比如:剪只小狗能—— 剪头老牛能———— ……
师:姥姥的剪纸深得人心,“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心地善良,有求必应。 3.感受3:我的刁难:
a、“捂着姥姥的眼睛让她剪”这就叫——刁难。
尽管姥姥是看不见,但她完成是一幅怎样的“喜鹊登枝”。(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嗬!……”)
(1)读:有感情地诵读这句话。
(2)(还有点耍赖的嫌疑)读谁再来诚心诚意地赞叹一番。
(3)读:能挑出毛病吗?——挑不出——一点儿也挑不出?——挑不出——这就叫——(无可挑剔)。姥姥剪纸技艺真是高呀!我们一起好好赞美一下这幅无可挑剔的“喜鹊登枝”。 (4)读:齐读
b、在这节的其他语句中你还能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吗?(捂着眼睛 时间很短)再齐读这句
看到姥姥这样的剪纸技术,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词——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无与伦比
c、姥姥登峰造极的剪纸技艺,也让我这个调皮蛋不得不——心服。口服了吗?(指名读文中的话)同学们,这一节中出现的“调皮蛋、刁难、耍赖”这几个词语都带有一点贬义,作者用它们来形容自己不太好吧?你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吗?(表现孩子的天真活泼可爱)
d、这真是一幅温馨动人的祖孙乐的画面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 5.感悟姥姥的话
如此高超的剪纸技艺拴住了作者,也拴住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也想学剪纸了,可怎样才能达到像姥姥一样炉火纯青的技术呢?(姥姥怎么说的?)
师:你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吗?课文中是怎样来说明白这个道理的?(数九隆冬剪……) 指名读。齐读。
师:咱们的生活中有过这种情景吗?说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一谈。 师引导:我们练毛笔字,熟能生巧,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绣十字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也让我想到了五年级学过的一些谚语:台上一分钟——千日笛子百日萧——要想功夫深——
姥姥正是长时间地剪“喜鹊登枝”,才有了这样炉火纯青的功夫。 三、拓展:了解剪纸图案的含义。
庄稼人都喜欢“喜鹊登枝”,它到底有什么含义?(喜事盈门,喜鹊叫,好运到) 出示:招财进宝、龙凤呈祥。这幅图什么含义
当别人结婚的时候,我们送哪幅?有老人过80大寿,我们可以送?过年时,我们可以贴?
师:同学们,我国的剪纸艺术承载了人们许多的美好愿望,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带来了祝福,带来了憧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读熟课文 2.搜集剪纸资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感受姥姥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难点:
结合文中关键词句,感悟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对“我”浓浓的亲情和“我”对她的思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姥姥的剪纸之所以能把我拴在屋檐下,是因为——(技艺高超) 二、感悟姥姥的爱
过渡:本文仅仅就从姥姥剪纸技术高超拴住了我这个角度来写的吗?自己默读课文7~13节,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1.生浏览课文7~13节。
2.交流。重点体会姥姥对我的情与爱拴住了我。(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爱) 3.默读课文7~13节,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姥姥对我浓浓的爱。 4.交流。
(1)“牛驮兔子”图。注意指导对比朗读“顽皮、温顺”。一幅图看出来姥姥的什么心思?(疼爱孙子)
(2)“机灵鬼”:姥姥对我的喜爱。
(3)各种形态的兔子和老牛:以物喻人。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姥姥的心,并结合“缠”字和我“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体会我对姥姥的喜爱。(注意体会由“拴”到“缠”的转变意味着什么?) 背诵练习:填空背诵。
(4)最后一幅剪纸图:体会姥姥的期待是什么?(抓住“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结合前面牛与兔子在一起啃食青草,感受姥姥盼望我的归来,对我的思念之情。)
三、升华情感 积累内化
1.姥姥啊,姥姥,我读懂了你寄来的每一幅剪纸,小兔一直都懂老牛的心啊。亲爱的姥姥,我想对你说——
此时此刻,你就是作者,拿起笔来写下想对姥姥说的话吧。 2.读、议、评。(教师点评 、指导)
3.兔子是老牛永远的牵挂,兔子也一样永远思念着老牛。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他的姥姥已经去世了,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永远记住他的姥姥吧。(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读懂最后一句话(关联词的使用,体会作者对姥姥的爱与思念。 )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文章围绕姥姥的剪纸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结合板书进行全文结构的感知)
2.文中姥姥的剪纸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而祖孙之间浓浓的情意也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也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汤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缝一颗纽扣,也许是将鸡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夹到你的碗里,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捕捉、记忆和感恩。课后请你用笔记录你们之间的故事,并且大声读给他们听,让他(她)在有生之年知道——你很爱他(她)。 板书设计:
剪纸: 技艺高超
姥姥:疼爱孙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3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