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药》的读书笔记
“老奶奶,我要买茴香豆~”
等等,怎么又是茴香豆啊!
最近在B站上看到了一部81年拍的老电影《药》,有了一些和以前看书不一样但不多的体会。
首先得说明的是,这部电影是黑白的,且改编(准确地说是加戏)得较多,主要是增加了**志士夏瑜起义的经过及其老母亲救儿的戏,对原文开篇所讲的故事做了长大半小时的背景交代,也对茶馆的流言、血馒头交易的过程、华夏两家救儿的对照、夏瑜牺牲后其母落魄的生活做了很多增补刻画。
看客
电影里有三位看客中的代表,是看客中的主角,片子里的配角。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驼背五少爷,这三位一老一少一中,青年中年老年全都占了,除了孩子。想想,整个中华,成年人全都成了冷血的看客,乐于看杀头而不是看枪毙,囿于旧思想不肯觉醒,忠于*落魄势力不肯抗争,那是何等可怕。
“五少爷,今儿这个是不是砍头啊,要是枪毙——可太扫兴了”
“那哪有杀头好看啊!”
“咱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我看到这里,真想上去干掉这仨,一副恶心人的嘴脸,彻底丢尽作为人的脸面了。
好多显得聪明的人评论到,现在的社会不也有大片看客吗,还列举了一些例子。不过我是觉得,现在他们说的看客不完全是鲁迅笔下的看客,因为现在不是一个没落的时代。看热闹的人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但是所有的那种看客都潜藏着,那是一种对时代变化没有知觉的人,一种对旧时代旧思想旧势力盲目拥护的人。等过个几十年几百年,世道开始变了,看客们才会被**者给引出来。信仰这东西可不是一成不变的,除非那东西越来越好。一旦它开但始变味了,底下就会暗流涌动。
刽子手呢,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声望,被一帮看客捧来捧去的,特别尊敬,一口一个康大叔、一手一个作揖的。特别是那个花白胡子老头,一把年纪了还大叔大叔的叫,听得我瘆得慌。
以前也没想过这茬,现在是看明白了,还不是他那个职位。人们闲着*疼,爱看杀头,爱打听小道消息、牢狱消息,这时恰好有个这样的人能满足他们的嗜好,还不得大叔大叔的叫吗?
人们捧着你的时候你啥都是,人家看不上你的时候你哪里也找不到朋友。这康大叔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终将是会孤独老去,被人遗弃而死的可怜人。
夏三爷
电影里增加了一个三爷角色,夏瑜认的亲伯父,人设是个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小人。他是个处事极为圆滑,为人极为虚伪,*极为贪婪的小人。他为了不牵连自己主动把夏瑜告发了,还独自落得了大笔悬赏;他刚对夏母说自己爱莫能助,转头又和栓母谈起了人血馒头的交易;他买下孩子们抓住的鸟儿将其放生引得旁人连连称赞大善人,却又在夏母流落街头后将其呵斥离开
这个角色从影片里可以猜出他是个当官的或者曾经当过官,他的出现应该是弥补了小说里没有官僚人士的空白,矛头处处指向当时的**阶级。鲁迅文章里面未曾提到这个阶级,写的都是小人物的事情,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各阶层的描写是空缺的,我想这是造成他的文章难以理解的原因吧,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假如现在,我要写点什么东西抨击这个社会,我肯定也不会把背景交代一清二楚,我要做的就是学会打隐喻,学会在含蓄曲折中求得自保辩解的机会。这也是文学的厉害之处了!
细节
有弹幕说,华家和夏家合起来就是“华夏”。我恍然大悟,读书的时候咋没想到呢,鲁迅可真是厉害,将整个华夏民族的样貌全然刻画在了这一“华”一“夏”之上。华家和夏家的都落不了悲惨命运……
电影有个镜头切得想当棒,这边夏母在家里跪拜菩萨保佑其儿能平反出狱,一抬起头来就变成了栓母,她正刚祈祷完早日得到偏方治好小栓而抬起头来。这俩可怜的老母亲只不过在做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来挽救儿子,然而这迟早要被证实是没有效果的,最后还不是双双去了坟场……真实社会环境下的**志士们也在做救国之事,同样是没有多大力量与希望啊。
像这种华夏两家救儿的对照是我最欣赏的情节,也是认为加得最好的部分。这分明是在预示华夏可能吃枣药丸啊,真是痛到内心深处了!
《呐喊》在,《彷徨》也在,再放几年十年再看也完全ojbk,下次再看,指不定会看出什么新事物新思想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百遍各不同天。
拓展阅读
1、骆驼祥子初一读书笔记范文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完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祥子老家在乡间,父母去世后只身一人跑来北平拉车赚钱。祥子身材高大、年轻力壮,拉起车来又快又稳,而且价钱实在,因此也受人待见。祥子爱车惜车,一心想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三年间省吃俭用,拼命拉客,终于攒够了钱买了车。但好景不长,不久后他就被大兵抓走,车也被扣了。好不容易跑出来后,进了刘四爷的车厂,却被刘四爷的女儿虎妞设计。在遇到老主顾曹先生并接受拉包月的邀请后,本来快要实现买车愿望的祥子又被孙侦探骗走了所有积蓄。祥子只好回到车厂,和虎妞结了婚,在她的资助下买了辆二手车,但随着虎妞的难产而死,很快又卖了办丧事。心灰意冷的祥子因为小福子而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却在再次接受曹先生包月邀请后得知小福子因为被卖入青楼而自尽。自此祥子彻底丧失了希望,最终堕落为一个完全相反人格的混混。
祥子本来是一个对未来有着无限美好的期待的年轻人,诚如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不甘贫穷,不服命运,他认为他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处的那个社会,军阀乱兵、**的侦探、车行老板所代表的各个阶级的力量在不停地打压最底层的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祥子这样的人,被不断打击只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于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有条件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应该学习祥子为了实现梦想的不懈努力,我们也要吸取祥子之后变得堕落的教训,不管命运如何打击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要咬紧牙关和它抗争到最后一秒。
2、骆驼祥子初一读书笔记范文
今天,我读了《骆驼祥子》这部文学著作,文章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叫祥子的青年,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
买车,做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军阀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毁坏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
看完祥子的故事,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觉得祥子实在太可怜了。祥子善良纯朴,对生活有骆驼一样的积极和坚韧精神。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用血汗钱买来了一辆自己的新车。没过多久,祥子稀里糊涂地被兵抓去,车子被夺走了。接着,**的侦探又诈取了他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后来,又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因虎妞难产*,不得不卖车料理丧事。最后,祥子成了一个堕落、自私的人。我真为他惋惜,惋惜他的良心就这么没了。
3、骆驼祥子初一读书笔记范文
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我阅读了许多书目,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骆驼祥子》。这本书中的主人公祥子让我感触颇深。
《骆驼祥子》一书出自于“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笔下。全书讲述了来自农村的祥子想通过自己的一把力气买到车,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却被自己经历的“三起三落”不断打压,最后沦为社会*的故事。通过最初自尊要强的祥子与最后堕落颓废的祥子形成鲜明对比,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初读这本书,看到孙侦探要挟祥子那一段时,我便觉祥子命运之悲惨。
“‘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这是祥子“第二落”时的片段。祥子有他的梦想,老天爷却待他不公,始终要将他的梦想破灭。“祥子看到那些钱洒在地上,心要裂开。”此时的祥子已逐渐陷入金钱的魔咒,而这魔咒也将腐蚀他的心灵。
但祥子对金钱的喜爱却是始终的。
从祥子初次买车时的“死心眼”,到被要挟后的心灰意冷,再到虎妞死后的彻底颓废,最后到出卖他人后的满心欢愉,祥子的经历始终与钱密切相关。但金钱真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吗?*不是。
每一枚硬币都冰冷、面无表情,每一张钞票都脆弱,不堪一击。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仅充斥着它们,将是乏味、苍白、可悲的。祥子正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他已被金钱冲垮了思想、腐蚀了灵魂。
金钱是成功房屋上的一块砖,却不是奠基石;只能为其添砖加瓦,却不能扎稳根基。只有当他的生活是快乐的、是真实的、是有灵魂的,到那时,他才能真正砌好成功的屋顶。
我想,如果当初祥子不奢望于“我有车”,而是能满足于“我在拉车”,那么他的这一生会真正快乐、充实地度过。
4、骆驼祥子初一读书笔记范文
祥子是一个车夫,但他却并不平凡。"我只想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然后娶个清清白白的妻子,成个家。"要求不但不高,而且现实。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乡下人的想法,对于每一个内心纯洁,清白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
祥子十八岁进城,三年奋斗,终于实现了他那小小的愿望的第一步——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可是之后的种种艰难险阻,一次次挫折打击,一个个阴谋,一*欺骗,让祥子也开始怀疑自己一直坚持追求的道路是否真的可以行通。布满荆棘的生活消磨着祥子的意志。最终祥子没有像胜利者一样抬起头,黑暗已将他的身躯包围。他屈服了,他开始,日渐堕落。他体内流动着的,仿佛已不是鲜血,如同行尸走肉,心已冻结。因为只有纯洁的人才有热血,才需要热血。这正如同一棵倒地*的大树上盛开的蘑菇花,虽然五颜六色,艳丽异常,但终究是短暂的。祥子的一生正是最好的明证!
这虽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结局,但却是深刻的,值得深思的。祥子所生活的那个个人主义社会,会让人们因贪念而互相*。在这儿,没有人能判定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个阴谋,欺骗,挫折扼住了祥子的脖子,让这个原本纯真善良的人,变成了穷途末路的鬼。而这悲剧的产生,只因为这个罪恶的社会吗?其实祥子也在不知不觉中绊了自己一脚,"有了车便有了一切""不想别人"也"不管别人"。一个个目光短浅的人,正因为这自私而埋下祸根。不错,祥子的故事,是事实,是缩影。
体面地,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何时会埋起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