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我从哪里来》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2 21:43:08

五年级科学下册《我从哪里来》优秀教案

教与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学会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活动,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和亲情教育。

4.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学习重点:

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体验活动的学习指导,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珍爱生命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多方面搜集关于人类生长、繁殖的资料,如图书馆查阅资料、对母亲、专家、医生等访问、上网查询等获得的文字、图片相关资料。学生从小到长大照片、3至4千克重的沙袋(体验活动用)。

教师准备:课前多方面搜集关于人类生长、繁殖的资料,相关。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创设学习情景,展示《西游记》孙悟空出世片段,或引导学生互相看看从小到大的照片,猜测“他是谁”的游戏,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产生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想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引入本次学习活动内容。

二、了解人的生育方式:

师:人也是动物,只不过人是个高等动物,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对于这个问题你们知道些什么?

(1)交流信息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课前搜集获得的信息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课前搜集关于人类生命怎么来的资料,教师**学生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互相鼓励、加强交流,积极肯定其他同学的发现,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点发现。

教师展示图片、,下发资料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命的起源,使学生科学直观的认识生命从哪里来:“因为我们的父母相爱,因此他们结婚了。父亲的**和母亲的卵子充分结合后,在母亲的子宫里形成了一个受精卵,经过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受精卵在这段时间不断发育,最终形成了小宝宝,在医生帮助下,子宫收缩,小宝宝送出体外,我们来到人间。”教师语言结合图片,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易与儿童接受。

(2)提出问题

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想了解的探究性问题,教师给学生方法上指导,引导学生多交流、勤思考,对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进一步查阅资料等。

三、体验妈妈怀胎的辛苦

(1)小组内分别做游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将沙袋放置腹前,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引导学生课前了解交流母亲怀孕时的心情感受和身体感受,如吃饭呕吐等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爱母亲的亲情教育。

(2)交流活动体会

(3) 设计生命手册

指导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内容涉及从新的生命的诞生开始,到现如今自身的体征变化。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手册要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如颜色、花边、图案等,

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完善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份生命手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课后进一步调查研究,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 受精卵 胚胎 大约十个月 婴儿

卵子

课堂检测

拓展阅读

1、小语文《找春天》

材简介

《找春天》是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书人版语文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知识与能力:会认“羞”等9个字,会写“脱”等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春天的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歌曲《春天在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播放歌曲《春天在》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板书:春天)春姑娘到了们身边。让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吧!(让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师:是的。春天了!春天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呢?让们一块去找春天吧!(板书:找)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生朗读课文,鼓励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出示生字,请读。(着重指导读好“遮”“嫩”“触”)引导生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遮、触”是翘舌音,“遮”读一声:“嫩”韵母是en不un。

3、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4、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识字:躲(身+朵)触(角+虫)鹊(昔+鸟)符(竹+付)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识字:遮、掩、探。

自编谜语识字:羞(歪尾巴羊骑着牛)

嫩(一束鲜花在中间,女孩反文两边坐)

5、结合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等字的意思。

6、出示句子,检查自生字情况。

A.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小草探出头,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春天了,们看到了她,们听到了她,们闻到了她,们触到了她。

E.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三、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1、快速读文,思考:“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3、习4—7自然段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A。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

(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B、师:小草探出头,那是春天的眉毛吗?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小组提出,讨论讨论。(感受语言的准确,想象的丰富。)

引导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例:问:小草探出头,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探出头,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探出头,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C、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背诵。

引读、表演读等

4、第8自然段

们继续去找春天,她还会在呢?

朗读第3句。“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由这几句话,老师想到一些古诗:

杨柳绿千,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儿童散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说几句春天的诗出吗?

感受了诗情画意,再读读第8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们把这美丽的春天记好吗?

老师引背——自己背——指名背——齐背

、课外拓展,迁移运用

出示朱自清《春》中有关段落,让生阅读

小草偷偷地钻出,嫩嫩的,绿绿的。园子,田野,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六、实践作业

眼中的春天”擂台赛: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板书设计

看到了 小草 野花 树木

听到了 小溪 喜鹊 杜鹃

闻到了 花香

触到了 荡秋千

2、小语文《找春天》

1认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3初步了解比喻的不同表达方法

4激发生热爱春天的情感,主动去观察发现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

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试着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游戏热身,预习检查

播放flash,游戏中识记“触、棉、摇、野”

2。情境创设:春天的图画(配乐读朱自清《春》)

小草偷偷地钻出,嫩嫩的,绿绿的,园子,田野,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汇报交流,引出孩子们

二.片段习1—2自然段

1看图,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春天了!春天了!”如果你是他们其中的一位,你会怎样读这一句话?

2快速找到表现他们高兴、激动的字眼(脱、冲、奔)

真想马上投入到春天的`怀抱,这叫迫不————(及待)

三.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孩子们在田野找到了些什么呢?自由朗读3—8自然段

2识字:动作理解(遮、掩等)

3汇报:小草、野花、树木、小溪

四.探究发现

1。观察4—7自然段这四个句子,并把问号分别改成句号和感叹号使句意不变,朗读比较

2。比喻的另一种表达:“是”

3.仿写比喻句子:___________,那是____________吧?

3、小语文《找春天》

前言:都说春天到了,春天的信息在广泛流传,小蝌蚪在小河游啊游,一边寻找妈妈,一边听到了无数的议论,大家都在说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看着周围人开心的样子,小蝌蚪沮丧了,看不到妈妈的小蝌蚪流了委屈的泪水,就在这个时候,金鱼阿姨过了,带着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也找到了春天。通过本次幼儿园让孩子们了解到春天到时候的预言。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及表现能力。

2、引导幼儿习分泥、团圆、搓条、压扁、捏揉等泥工技能。

一次性盘子人手一只,橡皮泥若干:每张桌上放一只鱼缸(事先用布遮盖),内有蝌蚪、水草、玻璃弹子等:背景图一幅(上面画有一只大青蛙,事先用布遮盖):录音机及录有

青蛙叫声的磁带。

一、引起兴趣

1.美丽的春天到了,小草泥土钻出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迎春花张开了小嗽叭,小蚂蚁伸伸懒腰,小蜜蜂、小蝴蝶也跳起了舞,你们听,又有谁了?(录音机

传出青蛙的叫声,师适时掀开背景图上的遮布。)

2.青蛙妈妈的小宝宝是谁?它们了吗?(幼儿回答后,师掀开鱼缸上的遮布。)

二、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特征

1.小蝌蚪穿什么衣裳?

2.小蝌蚪长得什么模样?

3.它们游水的姿态是怎么样的?

三、幼儿操作

1.青蛙妈妈想请你们给它的小宝宝塑像。这样吧,们用橡皮泥试一试。

2.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师巡回观察。

3.请1~2名已做好蝌蚪的幼儿讲述造型的方法和过程。

4、小语文《找春天》

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的习,引导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材说明】

《找春天》是《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书语文》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带领生找春天,感受到了春天风光的无限美好,培养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课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本课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设计思路】

课前,带领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在儿童眼前展现了一个富有美感的春天,由此产生渴望找春天 的急切心情。

课上,让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让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起生自身习的潜能。课堂上让生放手自主读书,品味词句,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法。

2.具准备:春游录像;生字词课件;课文插图动画;春天景物道具;画布。

3.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放录像,带领生春游时的活动场面)

1.小朋友,通过刚才播放的春游活动场面,你能说说在活动时你发现了什么吗?

2.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的收获。

3.过渡:春天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让们看看书上的小伙伴在找到了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

2.同座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

3.过渡:刚才小朋友自得很认真,在自时,你们发现些字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大家读一读。

4.出示生字(屏幕打出)

(1)小老师领读,生跟读。

(2)交流识字情况。(说说几个字已经认识,不用了。)

(3)演示识字方法。

师:拿一朵花躲在身后,让生猜一猜是什么字?(躲)用躲字组词。

(4)汇报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画图认字(嫩)

5.出示词语。(屏幕打出)

开火车认读。

6、 默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不出声,读正确、通顺。

三、细读课文,指导写字

1.指名读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评。

2.带着感情朗读。

3.指导写字。要让生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脱、冻、溪、掩、探

点击查看更多五年级科学下册《我从哪里来》优秀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8571.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