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大力士娶妻
从前边区地方有一座大密林,里面住着狼和熊。它们不仅杀死牲畜,还袭击人。邻材的农民被这些野兽闹得日子很不好过。
可是有一个茨冈老人,偏偏带着妻子女儿,搬到这座森林附近住下了。
茨冈老人盖了小房子,开始打猎和养蜂。过了不久,他已经有很多的蜂箱了。
熊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到养蜂场来偷蜂蜜。茨冈老人在养蜂场的四周挖了坑,做了陷阱。结果捉了许多熊。他还布置了捕兽器来捉狼。不几年,狼和熊就离开这座森林了。
森林里来了这样一个机智的猎人,农民们都很高兴。茨冈老人死的时候,全村人都怀着敬意来送葬:人们没有忘记他是怎样帮助了他们的。埋葬了老人以后,*和女儿仍旧住在森林里。女儿长得非常美丽,她的名声传遍了整个边区。
离森林不远,有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农民和他的妻子。他们很久没有孩子,最后才生了一个小得象洋娃娃似的儿子。这个孩子,不是一天天长大,而是时时刻刻在长大,过了六个星期,摇篮里已经装不下他了。孩子很快就长得很强壮,能够连根拔起巨大的山毛榉树。从此以后,人们就叫他做山榉大力士。
山毛榉大力士被送到学校里去的时候,比老师还要高出一头,但是他很听老师的话,很勤快地准备功课,念起书来就象抽打鞭子一样响亮,写起字来活象刻花纹一样细致。
山毛榉大力士什么也不害怕,空下来就独个儿跑到森林里去。有一次,他和森林里的母熊相遇了。熊向他猛扑过来,山毛榉大力士一点儿也不胆怯,挥动斧子,就把熊打*。这件事正发生在养蜂场的附近。老太婆和女儿听到了可怕的吼声,就从屋子里走出来,看见了山毛样大力士和熊搏斗。老太婆就夸赞山毛榉大力士说:“小伙子!你真有力气!连我们的老爹也不能和这样的熊较量……”
山毛榉大力士没听见茨冈老太婆的话--他光瞧着年轻的姑娘。他很喜欢她,就马上请求老太婆把女儿嫁给他。
“等一等,”老太婆微笑着说,“不能这样就答应……我的女儿只嫁给最有力气的人。你证明一下,你比全世界的人力气都大,那么她就做你的妻子。”
“试一试吧。”山毛榉大力士回答着,就回家去了。
到了家里,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母亲。母亲想劝阻儿子,但是怎么也不行……山毛榉大力士告别了父母,就试验他的力气去了。
他走了又走,走到一个遥远的村庄。在那个村庄的广场上,有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三个人也搂抱不过来。坚固的树根深深地扎在地里,多么猛烈的暴风雨也刮不倒它。
“世界上没有这样大力气的人,能够把我们的菩提树连根拔起。”村里的居民对山毛榉大力士说。
“茨冈”亦称“吉普赛”,是欧洲的一个流浪民族。
山毛榉大力士围着菩提树转了一圈,爬到树顶上,先把树枝一根一根折断。然后他跳到地面上来,把身子靠在树干上。只听得打雷那样霹雳一声,树连根翻倒了。人们都很惊奇山毛榉大力士这样有力气,他们说,象这样一棵菩提树,足够建筑整个村子了。但是山毛榉大力士对那棵拔倒的菩提树连看也不看--他急忙上养蜂场去了。
他心中很愉快,只想看到他那美丽的姑娘。可是他刚走近小房子,老太婆正巧从屋里出来,说:“你的力气虽然很大,但是你的力气并没有多大用处。我还不能把女儿嫁给你。”这时候,一群蜜蜂愤怒地扑向他,好象知道他白白断送了菩提树。山毛榉大力士弄得无处躲藏,东奔西蹿,痛得直哼叫。
“跑开吧,跑开吧,”老太婆对他喊叫着说,“不然的话,对你是没有好处的!”
山毛榉大力士浑身红肿,走回家里。他的母亲就劝他放弃这样的未婚妻。
“儿子呀,放弃吧,”她说,“你自己可以看出来,这样不会有好结果的……”
“不,”山毛榉大力士回答说,“即使蜜蜂把我螫死,我也绝不放弃!”
他又从家里出来,他在世界上浪荡了很久,最后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里的人民,正在又惊慌又痛苦,因为那儿出了一个可怕的巨人,专门*。山毛榉大力士知道了这件事,就一直走到巨人那里。他看见巨人骑在马上,就喊叫说:“喂,你站住!”
“你想怎么样呢?”巨人问他。
“我想和你较量一下。”山毛榉大力士回答说。
“为什么?”巨人又问,“难道我欺侮你了吗?”
“没有欺侮我,可你欺侮了别人!”山毛榉大力士喊起来:“下来吧,要不,我就杀了你的马。”
巨人跳下马来,和山毛榉大力士打起来。打了不久,巨人倒在地上,死去了。
人们得了救,都很欢喜,可是山毛榉大力士一刻也不耽搁,就动身上养蜂场去--他忍不住了,要去夸耀自己的功绩。
老太婆从屋里迎面出来,对他说:“我看出你是个大力士,可是你的胜利得来太容易了。对力气大的人还要进一步苛求呢。我不能就这样把女儿嫁给你。”
忽然蜜蜂从蜂箱里飞出来,狠狠地螫山毛榉大力士。这个可怜的人不知道怎样对付它们才好,老太婆对他喊叫说:“跑开吧,跑开吧,不然的话,对你是没有好处的!”
悲伤的山毛榉大力士远走他方。他很快就走到一个地方,那儿遭了大难。一连三年的旱灾,使那地方的田地都干枯了,人们早已停止耕作,闹着饥荒。山毛榉大力士同情那些人,就想办法帮助他们。他仔细地观察了一下田地,了解到他们最缺的是什么。他拿来犁耙,向父亲要来各种种子,动员了很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帮忙,一块儿拣起田里的石头。然后他们深深地耕地,把土耙松,种下了小麦、豌豆、野豌豆和苜蓿。
到了夏天,这些田里的小麦长得比墙还高,苜蓿密密的象毛--都长得很茂盛。人们开始收割庄稼了。山毛榉大力士总是带头干活。他勤劳操作,流了很多汗,后来谷物收割了,这地方就象没有发生过饥荒一样。山毛榉大力士没有等待人家来酬谢他,就动身回家了。
他走到一条小溪边去洗脸,在水里看见自己的影子都不认识了--他变得那么黑那么瘦,他再看看自己生了老茧的双手,看看擦伤的脚。“没有什么,”他想了想,“我帮助了人们。”他就一直向美丽的茨冈姑娘住着的森林走去了。
拓展阅读
1、民间故事《黄大仙》
村里小学大门左侧那块纪念捐资建校的石碑,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剥蚀和不计其数的人触物碰,边角已不整齐,字迹也开始模糊,但排在第一的名字还是清晰可辨。准确地说,不是名仅是个姓,不是刻碑人粗心大意也不是组织者不负责任。老黄没有名字,所有人都叫他老黄,黄猫或者黄大仙,写上老黄总比黄猫或黄大仙雅道好听吧!
老黄看了一辈子祠堂。黄家祠堂占地七八亩,院落三进三出,错落有序气势宏伟,六间正殿几十间偏房,青砖碧瓦雕梁画栋,庭院幽静桑槐成荫,据说建于北宋时期。里面供奉的是黄姓始祖和几位让家族生辉流芳的先人。《水浒传》里有勇有谋曾设计活捉“小李广”花荣的“镇三山”黄信就位列于此,相传那把人见人愁鬼见鬼怕的丧门剑后来被朱元璋的拜把子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福将胡大海拿走。
不知何年月有一黄姓男子得了痨病久治不愈滴水难进卧床等死,无计可施的家人来到祠堂祈求祛除病痛延长寿命,不想居然灵验,第天就能进食*,几副汤药喝下,慢慢能下床行走,经过细心调养几个月后恢复如初。一传十十传百,黄姓人家有了病灾祸事就求祖宗保佑庇护。时间久了以讹传讹把祠堂传成了黄大仙的庙宇,天天来人不断,许愿还愿香烟缭绕。
祠堂旺盛的香火因一帮*戛然而止。
悍匪三阎王盘踞这一带截道绑票*越货*妇女无恶不作,有一年雪天把把方圆几个大户的家人抓到了祠堂,通知高价来赎。16岁的*老黄情急之下赤脚跑到县城送信,保安大队雪夜疾驰打了*个措手不及,擒获了横行多年为害一方的匪首三阎王,并趁机一举端掉了无头乱成一锅粥的匪窝。冒死报信有功,县长亲自上门对老黄进行了奖励。但老黄过度受寒落下了病根,双膝肿大疼痛,不能疾走更不能负重。村里人出于照顾让老黄看起来祠堂,族人每年筹集点粮食让他生活。
有一些人老黄雪夜赤脚行走四十里感到不可思议的人常问他过程,他起初闭口不言,几年后说出来经过。走着走着老黄又冷又饿又累又怕,白茫茫一片分不清东西南北又迷了路。感觉快要冻死的时候,一个身材不高鹤发童颜的老头飘然而至,不由分说抱起了瑟瑟发抖的老黄,想挣扎浑身无力,就闭上了眼任由他去。后来的事情就没了记忆,大家猜想不用说肯定是黄大仙出手相救。
家乡有着俗称黄猫的黄鼠狼只要修行千年就成了黄大仙的传说。很多年我一直困惑,自然*法力无边,为什么不治好老*腿,再给他找个媳妇呢?让他独身一人歪歪瘸瘸可怜兮兮!
祠堂沾染了血腥成了凶煞之地,加上兵连祸结,渐渐冷落荒芜起来,破败的院子里晚上鬼火忽明忽暗,隔些日子传出几声像人喊像狼吼又像狗吠一样的声音,让村里人恐怖至极不害而栗。
因为老黄住在大家谈之色变的祠堂里,就背地里称他为黄猫或黄大仙,见了唯恐避之不及。
解放后,祠堂里的鬼火和瘆人的声音没有了,但村里人对它的恐惧丝毫未减。
文化大**时,一个雪花飘舞的冬天,一群处处砸寺庙挖坟墓的红卫兵意图捣毁象征*迷信的黄家祠堂。当手持铁棍抓钩气势汹汹地踢开祠堂大门时,不可一世的小将们愣住了,老黄浑身上下穿一条短裤,头上匝着白布,两腮胸前大腿上*,面无表情地站在雪地里纹丝不动,像泥塑木雕的夺命煞星。吓呆了的小将们扔掉家伙抱头鼠窜,就这样祠堂在声势浩大的破四旧运动中幸免于难,得以完好保存。
82年又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自觉不久于人世的老黄叫来了老*,在床底下拿出来一个包裹严实的罐子。说这是当年县长奖励给自己的四十块块大洋和三阎王埋存的玉器,为护住它自己装神弄鬼许多年 对不住村里人,现在拿它把小学修建一下吧。
*把老*东西交给了文物部门,用奖励的钱建起了学校。
老黄死十几年后,黄家祠堂被评为了省级文物保管单位,上级派了人日夜不停看守。祠堂名声远扬一年四季不断有人来旅游参观,后来慢慢有了几家规模不等的超市和各具农家特色的饭店,一个见过世面有商业头脑的村民在附近一块空地上装了一些儿童游乐设施,加上一些妇女卖饮料卖小吃卖些手工小玩意,自成了热闹集市,村里很多人因此过上了好日子。
2、三国人士也愁房民间故事
铜雀台
曹操大兴土木建造铜雀台,众人不解:“大王,造这么大房子干吗?”
曹操叹口气:“俺想去追大乔小乔,可如今,男人要是连房子都没有,哪个姑娘愿意啊?”
三顾茅庐
孔明的名气很大,刘备带着自家兄弟慕名拜访,一路上专找豪宅,就是找不到孔明的别墅。最后只好向人家打听,好不容易才来到孔明蜗居的茅庐。见到孔明,张飞大笑:“都说你是个大腕,怎么住这么差的房子啊?”
孔明微微一笑:“你有所不知,这可是安居工程经济适用廉租小产权房啊,没点关系还弄不到咧。”
借荆州
刘备浪迹江湖,没个安身之地,于是向孙权借了荆州一用,可这一住便上了瘾,不想还人家。孙权派鲁肃来要房子,刘备见了鲁肃,来了个一哭二闹三*。鲁肃没辙,只好去找孔明诉苦:“孔明老兄,你去做做刘备的工作,好歹是个皇叔,咋成了钉子户了?”
孔明安慰道:“哎呀,刘备哥哥只不过是住一阵子,他不过是个房奴,只有使用权,又没有产权,莫急,莫急嘛。”
失街亭
马谡在街亭弄了个房地产项目,结果经营惨败。事后孔明找到马谡,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你的项目为什么会失败吗?”
马谡一脸的委屈:“俺都是按着教科书来的,谁知道会这样啊。”
孔明连连摇头:“你在山上弄那玩意儿,又没有通水,你连三通一平都没搞好,当然失败了。”
曹操释疑
曹操南征北战,置得了偌大的家业,自己却始终不肯称帝。曹丕不解:“老爸,这些房子都是您弄来的,为啥房产证上还是人家刘协的名字,这不是太吃亏了么?”
曹操摇头:“你有所不知,我只不过是让他挂个名字而已,等我死后,你把产权过户到你的名下不就得了。”
杨修辨字
一天,一个新楼盘刚刚建成,曹操带着众人组成的看房团前去参观。看完样板房后,开发商请曹操提些意见,曹操信笔在门上写了个“活”字。众人不解。
开发商悄悄留下杨修:“这位曹客户是啥意思啊?”
杨修笑道:“门内活,阔也,曹公觉得门太阔啊。”
“门太阔怎么了?”开发商不解。
杨修连连摇头:“你这门都这么大,公摊面积一定不小吧。”
3、清代皇帝深更半夜娶皇后民间故事
在清代皇帝大婚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叫“大征礼”。“大征礼”在民间叫“过彩礼”,就是男方家一定要给女方家送很多财物。
在皇帝大婚中,“大征礼”要给的东西非常多。这些东西分成两类:一类在龙亭里摆着,是给皇后的礼物,先暂存在娘家,等到皇后进嫁妆的时候还要抬回宫里。给皇后的父母、兄弟的礼物放到彩亭里,叫做“赐物”,赐给皇后娘家的,可以留在皇后娘家了。皇帝也不傻,给皇后的东西,比给皇后父母的要多很多,比如给皇后黄金1万两,给岳父母也就黄金5000两。
大婚的婚前礼节完成后,皇帝还要显示他的皇权,一定要在迎娶皇后之前搞个册封典礼。把皇后从原来一个平民女子摇身变为母仪天下,这样身份变了才能迎娶。
在“大征”的时候,皇帝是不出现的。从册封环节开始,皇帝就出现了。婚前礼时,那些使节出紫禁城是不可以走太和门、午门的,只能从侧门出去到皇后家举行纳采和大征礼。现在已经进入最关键的礼仪程序了,皇帝已经在太和殿出场了。这些被任命的册立奉迎使就要从太和门、午门出来,走最重要的通道去皇后娘家册立。接皇后的喜轿叫“凤舆”,此时在金水桥前随时待发。
册立奉迎使来到皇后娘家,先是册立皇后。他们带着皇后的金印、金册到了皇后的娘家。先把这些东西给皇后的父亲,然后太监再到皇后所在西所,向皇后颁发金册和金印。
皇后的印叫“皇后之宝”。上面是汉字的篆体和满文的篆体。皇后接过“皇后之宝”和皇后金册以后,等于这个册立的仪式完成了。接着就把她往皇宫里头迎娶。
现在人们结婚,没听说晚上去迎新娘的。但在传统的习俗里,是子夜时分迎娶新娘。大家知道“婚”以前是不带“女”字旁的,就是黄昏的“昏”,实际上是说晚上,这个礼俗,在南方有些地方还流行。一直流传到唐代的时候,大家觉得那么黑的天,不太方便,就开始移风易俗,从早晨开始办婚事,一直到明代都是这样。但是清代作为满族统治的王朝,他觉得有些礼节一定要复古,尊重中国最传统的内容,以显示自己**的正统性,所以也是半夜的时候迎娶皇后。皇后坐上轿子那一刻,正好是半夜的子时。
现在故宫做展览的时候,皇后的轿子背景弄得群星闪烁,就是让大家知道,当时迎娶的时候不是艳阳高照。
皇后在娘家上轿,此时正在半夜。和民间新娘一样,她也要头顶盖头。在传统的婚礼里头,新娘一定要避“三煞”,如青牛、乌鸡这些东西,所以不能直接露面。
皇后穿的衣服是红色的,这叫“龙凤同合袍”,图案中间是喜字,一边是龙,另一边是凤。这个图案只有在皇帝结婚的时候用。清代皇帝大婚,坤宁宫洞房里的被褥、床帐、窗帘等,全都用这个图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5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