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6 12:07:24

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在理解和掌握了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学习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简便计算。

教材一共安排了五道例题。例1和例2讨论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例3和例4讨论乘除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例5主要讨论乘、加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运算。也就是说,例1至例4只涉及同级运算,例5则涉及两级运算。

在这五道例题中,例1和例3讨论的连减、连除运算中的简便计算,过去的小学数学中也有同样的内容。教材主要着眼于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减去或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这里并不要求概括为运算性质。

相对而言,其他三道例题的问题情境较为新颖,解决问题的策略较为灵活,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比较少见。

这样编排的意图主要是为了通过一些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因此,五道例题所涉及的这些简便计算类型,只是一种载体和手段。换句话说,掌握例题所涉及的这几种简便计算,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本节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计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经验支撑,又能使解决问题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配合本节教学安排了两个“做一做”和两个练习。主要是与例题相应的计算练习和应用练习。

1.注意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质。

首先,要鼓励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其次,注意组织互相交流,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第三,应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选用不同的直观支撑,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第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比如,本节教材的练习中,不少题目的指导语是“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由于“怎样简便”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个人具体情况的差异,很自然产生不同的评价判断,你认为简便的方法,他认为不简便。因此,采用何种算法,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可以依据有关知识经验对算式进行变形,也可以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本节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拓展阅读

1、高二:圆的方程+高等案:向量及其线性

一、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方程之间的互化,能应用圆的参方程解决有关的单问题.

(4)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切线.

(5)进一步理解曲线方程的概念、熟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参方程的推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用圆的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②本节的难点是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以及圆方程的求解和应用.

法建议

(1)圆是最单的曲线.这节材安排在习了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之后,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习做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中应加强练习,使生确实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2)在解决有关圆的问题的过程中多次用到配方法、待法等思想方法,中应多总结.

(3)解决有关圆的问题,要经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平面几何知识和前边过的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师在中要注意多复习、多用,培养能力和过程的意识.

(4)有关圆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建议适当选择一些内容供生研究.例如由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引申到切点弦方程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圆系方程等问题.

(1)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能将圆的一般方程转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和半径.

(3)能用待法,由已知条件求出圆的一般方程.

(4)通过本节课习,进一步掌握配方法和待法.

重点:(1)用配方法,把圆的一般方程转化成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

(2)用待法求圆的方程.

难点:圆的一般方程特点的研究.

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引入】

前边已经过了圆的标准方程

把它展开得

任何圆的方程都可以通过展开化成形如

【问题1】

形如①的方程的曲线是否都是圆?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如果①表示圆,那么它一是某个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得到的.我们把它再写成原来的形式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吗?用配方法,得

显然②是不是圆方程

是什么样的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1)当

时,②表示以

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

(2)当

时,②表示一个点

(3)当

时,②不表示任何曲线.

总结:任意形如①的方程可能表示一个圆,也可能表示一个点,还有可能什么也不表示.

圆的一般方程的义:

时,①表示以

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

此时①称作圆的一般方程.

即称形如

【问题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圆的标准方程的异同.

(1)

的系相同,都不为0.

(2)没有形如

的二次项.

圆的一般方程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

相比较,上述(1)、(2)两个条件仅是③表示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

圆的一般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各有千秋:

(1)圆的标准方程带有明显的几何的影子,圆心和半径一目了然.

(2)圆的一般方程表现出明显的代的形式结构,更适合方程理论的用.

【实例分析】

例1: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

(1)

(2)

(3)

.

生演并回答

(1)表示点(0,0);

(2)配方得

,表示以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

(3)配方得

,当

同时为0时,表示原点(0,0);当

不同时为0时,表示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

例2:求过三点

的圆的方程,并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分析:由于习了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那么本题既可以用标准方程求解,也可以用一般方程求解.

因为

三点在圆上,则有

解得:

可化为

圆心为

,半径为5.

请同们再用标准方程求解,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

【概括总结】通过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1)求圆的方程多用待法.其步骤为:由题意方程(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根据条件列出关于待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系,写出方程.

(2)如何选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一般地,易求圆心和半径时,选用标准方程;如果给出圆上已知点,可选用一般方程.

下面再看一个问题:

例3:

经过点

两点,求线段

的中点

的轨迹.

的方程可化为

,半径为2.

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在曲线上,并且曲线为圆

内部的一段圆弧.

【练习巩固】

表示的曲线是以

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求

的值.(结果为4,-6,-3)

(2)求经过三点

分析:用圆的一般方程,代入点的坐标,解方程组得圆的方程为

.

(3)课本第79页练习1,2.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3)用待法求圆的方程.

【作业】课本第82页5,6,7,8.

一、向量概念

本授课单元目标或要求:

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会进行相应的加减、乘、求单位向量等向量

本授课单元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难点:向量线性基本性质的证明和理解

生的引导及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从中平面解析几何中代几何的关系入手,指出可以用代方法帮助研究几何问题,从而提出建立空间坐标系的重要性;引入向量的相关概念,义向量的线性并给出其几何解释。本节的难点为向量基本性质的证明理解问题,首先应该通过力实例给出向量加法的物理实例,从而引入向量加法的义,完成从实例到抽象义的转化;然后在几何上给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说明其等价性,完成从抽象到具体几何解释的转化,为后续证明打好基础;接着义向量的乘法,并给出几何解释;最后利用向量的几何解释证明向量线性的结合分配

例题:

例1

例2

试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必是平行四边形.

其他例题见PPT

本授课单元手段方法:

讲授多媒体相结合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5.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注:1.每单元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案;3.

“重点”、“难点”、“手段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2、小一年级练习二

1、通过练习,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方法,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

2、培养生的感及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难点:培养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

1、视

13-917-912-9

18-914-915-9

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指名生说自己的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口答,师板书)

你最喜欢哪一种法?用你最喜欢的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

◎◎◎◎◎◎◎

◎◎◎◎◎◎◎◎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要求:先同组的同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列出

最后集体订正,对全对的同给予鼓励。

2、第4题

比一比,看谁得又对又快,口答师拿出准备的抽拉卡片或字转盘,随意抽拉或转动,让生口答出得

三、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练习二第6题和第8题)

要求:

1)先让生看图说图意

2)再列式,并同桌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拓展练习

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式,给妈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3、“交通输网中的线”

1.结合课文实例,了解交通输网中点的区位选择。

2.理解影响上海港的因素。

3.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输网中的点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

1.重点:影响交通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的一般规

2.难点:港口形成的条件及区位因素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新课)

们,上节课我们习了交通输网中的线,即铁路线、公路线、内河航线等,但不管什么样的交通输线,线路有多长,它都是由各个点、即交通输点组成的。上节课我们讲过:交通输线和交通输点,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输网。交通输网中的点,包括港口、车站、航空港等,它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输过程的重要环节。这节课我们要以上海港为例,来分析影响港口区位的主要因素。

(讲授新课)

一、港口的建

对于生活在内地的人们来说,由于距海较远,大部分人对大海和港口比较陌生,但最起码在电视里“见”过大海、港口,所以也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1.港口的概念

港口是具有一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2.影响港口的主要因素

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②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

城市的关系:城市港口互为依存,城市是港口的依托。

港口一般可分为河港和海港两种。港口建时间久远,有近5千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进行国际贸易的港口约有2千个。谜语──“船出长江口”──“上海”。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因位于长江的人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

阅读:P72图7.14“上海港位置”。

3.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地理位置优越,河港兼海港

我们在前面第六单元第四课“城市化”中对上海的城市建已经有所了解,在第五课中还习了上海近年来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我们今天来习上海港口的建,注意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

上海市主要位于长江口的南岸(因为上海市还包括长江口中间的崇明岛和一些小岛),而上海港(港区)主要分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沿岸。上海港所处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这种地貌的优点是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的备、建筑提供了优越的陆域条件;长江黄浦江、苏州河又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条件。但是,由于地形坡度缓、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再加上近年来长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营后必须有挖沙船作业,才可保证河道畅通。

从上面上海港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看出,虽然存在一些不利条件(易淤塞河道),但经人力作用(挖沙)可以保证河道畅通,所以说,上海湾所处的自然条件是非常有利的。

②经济腹地发达且辽阔

什么叫腹地?这个概念我们在上册中过,腹地是指港口的一个服务区域。近年来,上海的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浦东的开发,上海的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龙头”,所以说,上海港的服务区域是很大的,其经济腹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包括川、渝、鄂、湘、赣、皖、苏、沪等省市。在上节课我们习交通输线时也了解到,上海港周围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仅有长江干支流,而且有京沪、沪杭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同全国各地相连接,集散客货流,这是世界上其他大港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说,经济因素是上海港得以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有上海市作依托

在初中地理第四册中我们就已经习过: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所在的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上海的支援下,现在已形成了工业发达的沪宁杭“金三角”地带。所以说,上海港的建上海市是分不开的。

从以上我们对上海港的区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建一个港口既要考虑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又要考虑腹地、交通等经济因素以及城市的关系,但这三个因素所起的作用不是一般大,我们在分析、研究问题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灵活用,绝不能死搬硬套。

生活在内地的人,虽然大多没有进过港、坐过船(指大客轮),但都走亲访友出过门,或远或近地坐过汽车,那么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又是什么呢?

二、汽车站和航空港的建

阅读:P73图7.15“北京市主要公路长途汽车客站的位置”。

1.汽车站区位的一般要求

车站要市区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无论城市大小,汽车站的建有一些共同因素,即:(1)从自然因素来看,汽车站宜建在面积较大且平坦的地方。这样才有利于汽车的进出站及大量汽车的停放。(2)从经济、社会因素来考虑,汽车站应建在市区内人口流量大的繁荣地段,且让人们容易找到。(3)从经济需要出发,方便人们乘车,汽车站应选择在市内、市外有直接联系的地方。如去火车站、市内各主要交通要道都乘车方便的地带。

阅读:P73图7.16“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2.航空港的区位要求

占地面积很大;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便于排水;地质条件好,确保地基稳城市距离适当;交通方便;环境优越。

航空港的选建汽车站是不同的,它不仅占用很大的面积,而且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请同们结合课文及插图7.17作大致了解。

(复习巩固)

这节课我们习了交通输网中的点的区位因素分析,重点习了港口的建,其次对汽车站和航空港的建有了一个单的了解。古人云:“以致用”,习是为了应用,北京西客站是近些年来的一项新建筑,是一座大规模的客站,当初在站址的选择时,曾经有三种方案,而最后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案,请同们根据P74课文、图7.17和表7.3,进行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表小组意见。

三种方案中通过比较可看出,第三方案虽然搬迁单位较少,但占菜地最多,距市中心最远,而且距电影制片厂很近,车辆行驶震动对制片生产有干扰。另外,翠微路较窄,道路两侧多**,旅客车站、服务施等内容不大协调。第二种方案,需要*首钢公司的炼钢车间,搬迁量很大。三种方案比较而言,第—种方案最优。

(布置作业)

1.影响港口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2.分析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4、长城和

1.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

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准备:挂图,多媒体。

1课时。

一、导人激趣。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师检查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生自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习写介绍长城河的短文。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5、《年月日》反思

一、内容

第七册第44、45页上的内容。年、月、日的是在生已经过的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目标:

1、使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在的过程中,帮助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2、通过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过程,培养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生的思维。

三、过程:

用现代媒体,创情境,为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通过播放刘翔110米跨栏夺金的精彩片断,激发了生的自豪感,为充分调动生参习活动的`积极性创了最佳情境。

2、统观察,发现特点。

生的习活动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认识大月、小月时,我根据生实际和本课的内容对全班生进行了适当分组。每5人为一组,发给每组不同的连续4年的年历和1张统表,让生统连续4年每个月的天,并提出了小组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放手让生去观察、探索、交流,老师只是引导和点拨,满足了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通过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他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很兴奋的将找到的特点汇报给大家听,这时师给以肯并及时总结: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7个月都是31天,通常我们把它们叫大月,让生给二、四、六、九、十一月取名叫小月,此外还有一个特殊月二月。这样习,使被视为一种过程,而非一个既的结果。

3、巧用媒体,突破难点。

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借助多媒体,了1997到2004连续8年各月天的图表,并将关键字用红色突出显示,我在制作课件时,置了闪烁显示和移动效果,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单,把不易理解的难点展示出来。让生较快地发现每4年中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的一般是闰年,是整百的必须是400的倍才是闰年。并通过猜一猜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让生大胆猜想,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

4、张弛自由,精神愉快。

在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练习时,要求生灵活用老师给的方法去判断,通过猜猜谁会来,再一次激起了习的热情,有效地调动了生的注意力,张弛自由,精神愉快,既紧张又轻松,既有利于活跃思维,又提高了效果,并且在这个环节中我让生联系实际说说你熟悉的年份,如“我们处于几世纪?”等等,适时进行了德育育。

点击查看更多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8h.cn/articles/29095.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朋友结婚红包祝福语简短
  2. 看牙医日记
  3. 有哲理思想的诗句
  4. 三只鹰宝宝的故事
  5. 六月毕业季搞笑的祝福语短信
  6. 毕业生自荐书范文500字
  7. 快乐的暑假日记
  8. 经典的小学毕业寄语祝福短信
  9. 适合教师节说的祝福语
  10. 乡村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
  11.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范文
  12. 30句小学生常用歇后语
  13. 有关五一劳动节的短信祝福语
  14. 201年鸡年春节拜年说的祝福语
  15. 应聘护士的自荐信范文550字
← 返回首页